管理者和領袖:前者「正確的做事」,后者「做正確的事」

1 評論 9598 瀏覽 33 收藏 19 分鐘

本文所談的,是關明生過去多年在管理階層得到的經驗。他總結過不少管理理論,在阿里工作的數年間,得到充分的實戰機會,并把核心理論一一付諸實踐,并獲得成果。時過境遷,阿里巴巴已經發展成為巨型公司。然而,讓我們把時光推至阿里初生之時,會發現它當時經驗放在現在仍有巨大現實意義。

金字塔理論

今天,目標(Vision)、使命(Mission)與價值觀(Values)成為了影響企業發展的三個重要方面。

訂立長遠目標眼光要放眼50年,甚至上百年。一個企業的目標,不能只著眼一個「錢」字。單單為賺錢的員工,可以為你帶來財富,但這種人欠歸屬,留不住。相反,一個有「道」的企業,既可以保住有遠見的員工,還可以持續地為你賣命。

金字塔中層的「謀」,即策略,而行動或商務計劃就是企業短期的計策,這關乎到企業整體的生存與發展。

最基礎的「人」,則指培訓與發展,沒有培訓,人才就沒進步。除此之外,企業要有「信」,這要靠預算檢查、業績評估及獎懲制度來維系。

「效力」與「效率」

為達到某件任務而組織起來,是為「陣」。

作為正規軍,要有組織,有戰略。游擊隊起義,變化多、調配快,自有其優點。大企業的正規軍,若僵化則在戰場中必死無疑。組織起來以后,大企業員工仍應保持變陣的靈活,以便應付不同的戰場。

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曾在2001年作出極大地變陣,才得以在科技網熱潮過后依然屹立不倒。當時,面對企業開支不斷,我們決定把分布在歐洲、韓國、中國香港的資源重新調配,把基地重新鞏固在中國的杭州。由于我們緊貼形勢,變陣有方,雖然過程中經歷很多掙扎,但最后還是熬了過來。

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要把20%的明星員工區分出來,把中堅的70%員工予以保留,而把表現最差的10%予以淘汰。這看起來殘酷,實際上卻可把企業資源集中起來照顧精英,而最后,生產力也會得到相應提高。

根據Peter Drucker的理論,企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其一是效率,是以分等級(Hierarchical)、以管理(Managing)為主的;二是效力,是以影響力(Influence)和引導(Leading)為主的。

所謂「效率」(Efficiency),它的結構是絕對的,即是說,管理是依據程式,擁有不可違背的原則。以工廠為例,每個員工堅守崗位,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接力下去,把工序完成,這就是以「效率」為原則的管理法。

要注意的是,這個程式不可違背。我在美國電器公司工作時,曾被派駐美國總部在工作當地的一家家具店買家具,當時有兩年免息分期優惠,店員說付款手續是先要顧客證明身份,我將福利證(Social security card)取出,他說不行,我把國際駕駛執照取出,對方又說要美國的才生效,加上當時的公司未發給我員工證,信用卡又不是該店的聯網成員,我們糾纏了近一小時,最后還是以現金一次付款了事。由此可知,美國的企業不少以「效率」為管理原則,一切程式不得違背,因為這樣確保了執行自動動作帶來的標準結果。

第二個概念是「效力」(Effectiveness)。效力的結構是隨機應變,管理者只為員工提供支援。比方說,市場部要構思產品口號,或者設計商徽,這個工作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可能設計出十個作品,但可能領導一個也看不上,但又可能設計者靈機一動,只交了一個產品,領導隨即看上了也說不定。因此,結果是80/20,即并非每件事都做,但一定是「做正確的事」。

這就是效率與效力之異。諸君必問:兩種法,應用哪種?答案是「都要」。不是二選一,而是都要。其中如何選取,全賴領袖之決策與判斷。

以秩序為主,平庸的人就可以獲得可預計的結果,不過,風險是由于程式大于一切,員工必須程式辦事,這里切忌把不平凡的人放在此等崗位上。而效力則以活力為主要特征,可釋放創造力,不過由于投資大,獲益欠保障,就好像以千萬金額投資的研究部及開發部,往往因小事未能配合而毀了好事,風險是大業毀于小事。應用何策,就得看領袖的決斷力。

領袖與職業經理人

所謂領袖(Leader)與管理者(Manager),其實就是領導層(Leadership)。不過,很多當老板的,往往花費精力在管理上,成為「職業管理人」,完全疏忽了企業在領袖方面上的要求。且看圖表。

縱軸代表領袖才能,橫軸代表管理者能力。領袖力愈高,管理力同樣頂尖的,位置在A,即為最好的領導者,擁有此等領導層的企業最強。一般領導者,管理力強,可惜領袖才能少,多逗留在位置B。這些企業業績久久不前,很多中小企業正犯了此大錯。太多人把領袖與管理者混淆。注意,商業領袖根本不是「職業管理人」,領袖是指明方向、從變幻中找出機會、居安思危,有實力去為企業想將來的。管理者則是分配每天工作、管理分工等。這兩條軸線,是二維的,但在同一空間。好的領導層,要平衡一維,權衡比重。

我在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工作時,首席執行官馬云是領袖,我是首席營運官,亦是管理者。我們各有所長,他擅領導我長于管理,兩人分工,馬云就是阿里爸爸,我是阿里媽媽。現在很多企業只有媽媽,沒有爸爸。

舉個具體例子。有個老板,清晨早點不吃,沖出門就找生意,與銷售部同事一起見客,爭取產品訂單。中午找到訂單以后,又跑到產品部好好吩咐,要員工控制成本、注意物料來源等。下午找會計部同事查數核對,然后又跑去巡廠監工。這個老板,就是媽媽,不是爸爸。他是出色的管理者,卻絕非優秀的領袖。目前,中國不少中小企業的老板正是這樣的人在操辦,每天操操勞勞,凡事親力親為、最后苦了自己,卻未能領導員工。

不用說,當領袖是非常困難的。我在美國電器公司工作時,得出表三所列之見解——領袖是矛盾的。作為領袖,一方面要有所控制,一方面亦要有自主??刂频奶卣魇强深A見的,固定、公平和均勻的;而自主則是富創造性的、靈活、個人、包羅萬象,需要授權的。

打造團隊戰斗力

假設你自己的戰斗力是100而你同時擁有10名部下,他們每一位的戰斗力是10,那么總括來的部隊戰斗力是多少?有人問,總數不是200嗎?若你的答案是如此,那你便是個出色主將。而更出色的主將會先把那10名部下戰斗力提升,起碼到達跟自己一樣的水平,或超越自己,即每人戰斗力超過100,那么整隊人加上主將將提升至超越1100。

一般企業里面領袖的戰斗力可能非常強,而員工卻力有不逮,但他們不花時間把員工戰斗力提高,反而自己單打獨斗,最后落得戰死沙場,而其他員工的戰斗力依然維持在極低水平,沒有進步。這種個人英雄并不適合大型企業。大規模的企業主管必須保留實力,留到必要時才自己出擊。而領袖理應集中火力,主要工作是放在提升員工戰斗力量上的。

另外,列明企業守則亦是辦法之一,企業要指出不可犯的天條,表明要咨詢領袖高層后才可以決定的事,例如「不可改變企業的股權」、「不可隨意辭退管理高層」、「需要定時提交財務報告」等,確保管理層不會越權。

總結來說,領袖要提升員工的戰斗力,必須要有確的目標、明確的預期結果、明確的權限、明確的衡量方式,以及明確的制度。

逆勢中的生存法則

2000年前后,科技資訊網站大熱,各財團為避免撲空,紛紛出錢資助新成立的科技網絡企業。Softbank以億元美金投資雅虎網站,令該網站成為全球頂尖企業,創始人更成為全球首富。后來,Softbank向馬云招手,并表示愿意投資億元美金的資本,在財務上大力支持阿里巴巴商務網站。

不過,馬云當時并沒有接受巨額,只接受了2000萬美元的投資金額。當時,不少投資者只奢望在科網市場撈一桶金,并沒有長遠計劃,很多網站企業被速速包裝上市,淘到一桶金后就快快套現,這樣的例子有數以百個。到了下半年,阿里巴巴已經意識到互聯網的泡沫將要破裂。在當時,企業首先要回應這個命題,是「我們應做什么?」

我在2001年1月加入阿里巴巴,第一件任務就是封殺戰場——裁員。當時阿里巴巴網站在全球五個地方設有辦公室,這些戰場讓企業每月燒掉160至170萬美元,以這個數據計算,當時的現金只能維持企業六個月的壽命。

阿里巴巴相信,我們只有一顆制勝的子彈,堅持到最后,誰不跌倒,就是勝利。于是阿里巴巴提出了「B2C、B2C、B2C」的計策。所謂三大「B2C」就是指「Back to China、Back to coast、Back to central」。不用一分鐘的時間,阿里巴巴高層就下了決定,把業務帶回中國,因為未來生存的唯一可能性就在中國國土上。

然后就是重組,把高薪的員工大刀闊斧的砍掉,我的第一站是杭州。

在杭州的辦公室,原本聘請了一名比利時員工,他的薪水極高。我向他解釋了企業的難關,并向他提出把薪酬減半,把股份提高三倍的提議,他一口拒絕了,最后,我在他流淚之余把他開除。

我接著就飛到香港。那一天我與員工吃團圓飯,他們很想知道公司面臨危機的計劃,讓我快快告訴他們。我心想,長痛不如短痛,狠下心腸,說計劃就是裁員,我和CFO Joe一起,一下子把大部分解雇,剩下不到十人。

我就是帶著這種心情到美國的。出發前,我太太問我要不要防彈衣,她說美國剛剛有個員工用輕機槍把老板及人事經理殺死了,就是因為被裁。我和CFO到美國,一起商討后,二話不說,除了三名員工外,其余通通被裁,說罷第二天,乘飛機回國。

歐洲的員工也解雇得只剩一人。韓國呢,我跟他們說,只給他們一個數目的資本,倘一年后還未收支平衡就得關門。后來,他們也全部被裁了。

經歷這一場改革,不出一個月,阿里巴巴的燒錢率大幅度下跌至每月50萬美元以下,成績顯見。

現在想起來,當時的決定非常正確,當時以外術人員支援中國國內的網絡系統,根本就是錯配。國外高科技人員無疑有一己之長,但對中國國情實在認識不多。

雖然在低潮時,我到上海公干也只是乘地鐵,在杭州住100多元一晚的旅店,身體力行為企業節流。但這一番經歷,讓我獲益良多。

從個人打天下,到向別人拿結果

埋頭苦干難突破。一般打工的,都停留在金字塔的最底層,經常埋頭埋腦干,企業中最多就是這種人。這些員工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穩守崗位,譬如說銷售員、編輯工程師、會計師等。這些人中間,有的漸漸升上更高職位,坐上金字塔的中層,成為企業中部門小主管。于是,他們開始「通過別人拿結果」。

所謂「通過別人拿結果」,就是計劃和執行。部門小主管應該有培訓和發展人才的計劃,然后透過授權執行管理。懂得透過別人得到結果,就避免浪費時間與精力自己上陣,把心思放在往金字塔最高層次推進的道路上。

個人金字塔最高層次的,是「影響力」,亦即商業影響力。要讓企業上下所有人爭著為你效勞,這樣的老板魅力,才是永恒。

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有一個頂級銷售員,他是另一個例子。他過去數年,每年都是全企業頭三位頂級銷售員之一,而銷售額更翻了幾番,以數倍計增長。他跟我談及怎樣可以更成功。

作為出色的銷售員,他非常樂意親力親為,當業務蒸蒸日上時,公司替他聘請助手幫忙。一方面,他自己依然四處接見客戶,一方面,他吩咐助手替他安排約會時間表。后來,他的生意愈做愈好,買了一輛車,由助手當司機,到中小企業洽談生意時,自然給客戶一個良好印象。到目前為止,他仍停留在自己做的那個層次。

當談到如何可以更上層樓時,我建議他多聘用幾名助手,并開始培訓他們,授權他們去接見客戶。安排可以是這樣的,先由助手接觸客戶,介紹產品,由他們篩選有誠意的潛在客戶,并定時發短訊問候及跟進,做一般性的市場推廣工作。到時機成熟,再由自己作最后沖刺,成功機會自然大,一般都能把訂單接到。

 

作者:關明生,淘課網董事長,前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總裁兼首席營運官

本文由 @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 整編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篇文章個了我不一樣的思路,在管理的方面我們需要的更多是往領袖的方面發展,而非固守在管理上面限制員工

    來自天津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