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失敗后,我總結了這三條血淋林的經驗

10 評論 12632 瀏覽 45 收藏 18 分鐘

兩年創業下來,他走了不少彎路,踩了很多坑,也意識到自身短板和不足,痛定思痛,現總結了幾條血淋淋的經驗,與你分享~enjoy~

2011年,我從北京只身來到上海,以一種一無所有,無所畏懼的姿態,加入了合伙人的創業項目,智力入股,占5%干股。那年,我24歲。

24歲的我懵懂無知太年少,憑借梁靜茹給的勇氣,就這么迷迷糊糊踏上了創業路。

當時我和合伙人做的項目名叫:1798戶外旅行俱樂部,主打半自助特色旅行。自行策劃,研發旅游產品,然后依靠比較基礎的一些網絡推廣營銷方式,網絡組隊,線下組織隊友旅行。

項目啟動半年,靠老天爺給面子,前期合伙人投入的40萬成本已經收回。但緊接著,便踩坑,一路走低,年底盤點發現賬面不但沒賺錢,反而虧損。合伙人撤資,把剩下的一些資產做股25%,加入我們接下來的運作中,合伙人接下來不再參與具體運營,我和帶出來的兩個徒弟各占25%,負責具體工作。

在經歷了一年的缺資金,缺人的小規模掙扎后,我們好聚好散了。

兩年創業下來,走了不少彎路,踩了很多坑,也意識到自身短板和不足,痛定思痛,總結了幾條血淋淋的經驗:

1. 對創業缺乏足夠的認知,盲目自信,輕視創業本身的難度

合伙人邀請我加入創業,分析下來有3個原因:

  1. 在前公司,同樣的項目,我做出的努力和成績有目共睹,前東家給了能力背書;
  2. 合伙人本身是我的老客戶,有信任基礎;
  3. 在當下,沒有更好的選擇。

而我能答應加入,只身來上海,當時的原因是:

  1. 同樣是一個人奮斗,北京上海對我來說沒太大差異;
  2. 相應的工作范疇,無論策劃產品,銷售管理,還是帶隊執行我都實操過,有信心和底氣;
  3. 我還年輕,想嘗試下,哪怕試錯也沒關系。

在我們雙方的博弈點中,有一個共同的,大家都比較樂觀的事情是:我們相信,依靠我們現有的一切,可以做成這件事情。

后來我們就失敗了。

創業和打工完全是兩回事。打工的時候,有領導帶,有同事輔助,有公司支撐。你所取得的成績,會被平臺放大,加成。但創業就是從0開始,剝離外在的一切,沒人告訴你該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只能自己不斷試錯不斷摸索。而中間的這個過程,可能就會把你本就不多的熱情消耗殆盡。到最后,你可能才會認識到,其實你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強大。

而與之相比較,清晰的認知自己的能力邊界,認清項目 ?難度,風險。則是創業必須的前提!創業本身應該是一個自然的,水到渠成的結果,而不應該是我想創業了,我想賺錢了,我想去試試這樣的一種動機下去做出的選擇。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即便是這樣,創業也是一種成功率極低的事情。在這之前一定要反復多問自己:為什么要創業?憑什么創業?如何能成功?想清楚想徹底后,再做出相應的選擇。

2. 專業內積累不夠,能力不足,不足以去應對創業相關的事務

創業是件嚴肅且專業度極高的事情。

可能大家會想:我擺攤賣個煎餅果子也是創業,有啥專業度極高之說?

其實并不如此。即使你鐵了心要去賣煎餅果子創業,你也得掌握基礎的商業原理和邏輯。知道成本核算,營銷策略,擺攤地點選擇,煎餅果子如何定價等等一系列問題。而正是因為缺乏這些基礎的知識,光靠一腔熱情,我們踩了大坑。

拿我們當時的項目來說,要想更順暢的運營,以下這些板塊內的專業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2.1 公司注冊

這部分當時全由合伙人搞定,注冊公司,辦公室選址,裝修,商標注冊,各種資質證書辦理等等,但因為也是比較業余,還是走了不少彎路,教了一些學費。比如,我們當時業務其實并不依賴線下,卻花了大成本去租了個臨街店鋪,想著樓上辦公做網上推廣,樓下經營咖啡吧,還搭售一些戶外裝備。但直到真正做起來才知道,門店幾乎沒有生意。白白浪費了成本。而且因為臨街商鋪很吵,看起來也不像正規公司。這在后期招人,接待客戶方面帶來一定的困難。最后我們才換了一個商住一體的辦公場所。

2.2 日常辦公

因為初期人手不足,就我跟合伙人兩人。日常辦公方面,還拉來了合伙人老公兼職,負責網絡基礎建設,注冊域名,租服務器,搭建網站論壇等。之后采購辦公設備,由于不清楚具體需求,為了節省成本,選擇租借辦公電腦的方式。但二手電腦用起來比較不順,影響辦公效率。加上前期辦公環境還不太好,也影響我們正常工作。

2.3 財務知識

剛開始運營,業務不多,我們財務選擇了找個會計朋友代帳,0申報。旅游行業毛利率不高,所以行內很多小公司,都采用各種方法”合理“避稅。比如,報價不含發票。于是我們也采用行業慣例方式,結果后來因為服務問題,引發客戶投訴,舉報我們不開發票。稅務局上門查賬,發現賬目混亂,無法查清楚我們資金往來,于是按他們估計給了個數字,讓我們補交了稅費,且雙倍罰款。在我們剛剛有所起色的時候給了我們當頭一棒,元氣大傷!

2.4 團隊管理

公司開業后,組建銷售團隊, 由于資金不足,我們開出的薪資不高,福利也不太好。但當時想法是工作內容簡單,以低底薪+高提成的方式,去降低我們人力成本。但后來事實證明我們思路錯了。底薪低,無法留住更好的人才。頂峰時期,團隊擴大到15人。但真正有產出的,就只有寥寥幾個。所以如果重來,寧愿花10個人的工資,去留住一個8分的人才,也不愿意去招10個只有5分的人,努力培養到7分。因為一個8分的人,他帶來的回報,很大可能比10個5分的人的總和更多!而中間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極高,對于創業初期來說,這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負擔。打造創業團隊,必須保證精兵簡政,團隊每個人都要有獨立撐起一部分業務的能力和意識。

2.5 商業模式

回過頭去看我們的商業模式,其實是有很大問題的。

我們的模式是:在每年固定時間設計一些獨特的旅行路線,通過網上推廣的方式,組織各地的游客統一到目的地當地集合,我們負責落地后安排用車,酒店,導服等各方面接待。

這個模式,在當時還能勉強運作。一方面,眾多的游客排斥傳統旅行社的灰色項目,愿意付更多的錢購買體驗更好的旅游產品;另外一方面,對于一些偏遠目的地如新疆,西藏,青海甘肅等地區的興趣熱度不減。加上媒體炒作”說走就走的旅行“等等大環境影響,我們早期的營收做得還不錯。

但漸漸的,同類型的企業越來越多,惡性競爭加劇,傳統旅行社轉型,客棧,青旅業務延伸,非旅游行業從業者也插入進來強行分一杯羹;加上信息透明化加劇。整體環境惡化,業務急劇下滑,而且又沒有找到合適的轉型或者替代方案。于是我們規模越來越小,收入越來越少。

在產品矩陣方面,我們也沒有做好產品組合。僅僅依靠一年為期不多的長線組隊,無法cover團隊運營成本,當時想著做AA組隊和上海周邊短線出行,但因為人手不夠,嘗試組織了一期便沒了下文。如果當時加大這塊的投入比例,立足上海本地,做用戶流量沉淀,一方面可以帶來一定的長線付費轉化,另外一方面,也能為我們推廣節省很多成本。只可惜,沒有如果。

2.6 市場營銷

做線上推廣,最重要的是什么?流量!當時的我們,仍舊采用比較老套的推廣方法:在各個旅游相關的社區/社群發帖!例如當時很火的天涯網結伴同行版,馬蜂窩,豆瓣,杭州19樓,西祠胡同等等。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這種僅靠人力免費推廣的方式,嚴重依賴社區流量。漸漸的,PC端流量轉移到移動端,各大社區人氣銳減,我們的推廣宣傳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業務量直線下降。我們卻毫無辦法。

時值APP崛起,公眾微信開始展露頭角的時代。我們卻偏安一隅,毫無知覺。甚至前同事北京新開的公司,僅僅依靠投放SEM,做百度競價帶來的回報,都比我們高出很多。對于新起的流量聚集地,新的推廣方式沒有敏銳的嗅覺,這又是我們踩的一個坑。

做旅游,不被投訴是不可能的,如何去處理客訴,卻又是一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交了一份沉重的答案:

在國慶的額濟納項目中,我們最終組織了52人大團。由于人數眾多,當地硬件條件,接待能力,以及我們自身服務能力嚴重過載,我們引發了大面積客訴事件。一時間,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差評帖子,潑臟水帖子,競爭對手惡意抹黑帖子蜂擁而來。我們被弄得措手不及。團隊小伙伴因為承受不住委屈,在淘寶店回復差評時,在QQ面對客人辱罵時忍不住撕了起來,引起了更多的網絡罵戰。經過這么一波折騰,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口碑,便破壞殆盡。

從那個時候起,我便一直在想,有什么方式,可以止損,可以挽回。于是便關注起危機公關。開始去學習相關的東西。

2.7 商務拓展

創業,需要借力。作為公司創始人,一定要善于整合資源去助推自己的業務。

加強對外合作,資源交換,盡可能的放大自己的品牌。這些都是作為創始人需要接觸和了解的東西。而當時我們只會閉門造車,對外界缺乏足夠的認知,看不清市場動向。僅僅做了幾次northface去野吧找上門來的小合作。也導致我們在發展壯大的路徑上,走了不少彎路。

2.8 法律相關

雖然創業并不是要讓你成為法律專家,但相關的基礎法律常識,卻是必備的。比如了解《公司法》會讓你在跟合伙人出問題的時候有個解決矛盾的準繩;比如了解《勞動法》能讓你在解聘員工的時候更加有理有據,不至于引發勞資糾紛;對旅游行業來說,《旅游法》又是你開展旅游業務的基本前提,《合同法》能讓你在解決客訴問題的時候有條不紊……

因為缺乏法律常識,當合伙人撤資的時候兩眼一抹黑,當客戶打上門來的時候手足無措,當同行惡意競爭抹黑的時候毫無辦法……可見,了解清楚相關法律,是創業的必備前提。

3. 年少輕狂,心性不穩定,做人做事缺乏韌勁,依賴心理嚴重

我們團隊,除了合伙人年長一點,其他成員都比較年輕。年輕團隊固然會更有活力,充滿朝陽氣息。但是在某些時候,卻缺乏成熟的創業者應該有的心態,心理缺陷嚴重:

3.1 依賴心重

因為前期公司是合伙人獨資,而我則是以基本工資+5%股份形式參與,從某種意義來講,我還是拿合伙人工資的人。所以在很多事情的決策上面,沒有把自己當成決策者,還是把自己當成職業經理人,提出方案建議,讓合伙人去做決定。而合伙人因為對旅游行業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只能依靠自己的經驗和主觀感覺去做決定,導致在一些細節問題上繞了不少彎路。

后期合伙人撤資,公司變成4人合伙的形式,都不拿工資后,合伙人退出實際運營,而其他靈位合伙人年齡小,經驗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改變,一方面,我不再愿意事無巨細都去承擔;另外一方面,合伙人也變得不如之前認真執著。心理都有各自的打算。最后人心離散,最終解散。

3.2 盲目自大

創業項目啟動后,我們在業內首次組織了長達26天,客單價29800的越野新藏線計劃,并取得成功,從路線難度,專業度,銷售計劃各方面反饋都不錯。于是卯足了勁兒發力,僅僅半年,賬面看成本已經回收,于是信心暴漲,在人力,服務等各方面條件都不完善的情況下,組織國慶額濟納活動。并且另辟蹊徑,從蘭州一路向西,穿越絲路四大秋季經典主題目的地。這個策略一出來便引爆市場。從最初定的25人團隊,直接翻番,最終報名52人。因為人力不足,我們把52人合并成一個大團,遠超當時定下的1:15服務承載力。最終出行的時候無法處理旅行中遇到的各種意外,導致服務出問題,引發集體投訴。

3.3 驕傲短視

實際上,我們項目開始的時候,互聯網流量已經開始從PC端轉向移動端。而我們還固守傳統的免費人力推廣方式,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心理便有一些膨脹。不付費推廣,也不重視移動端流量建設。即時很早就開了公眾號,也僅停留在偶爾發發活動廣告這種層面。當PC端流量銳減的時候,各種旅游APP,公眾號爆發的時候,才反應過來,可惜,時機已經錯過,悔之晚矣。

3.4 心存僥幸

即便就是在以上惡劣的情況下,合伙人撤資,退出運營。資金,人才短缺,甚至連賴以維持的推廣方式都失去作用的時候,我們還心存僥幸,單純的認為,我們可以再繼續做下去,于是苦苦得撐了一年,彈盡糧絕。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兩年的創業經歷,讓我認清了自己和世界,同時知道了自己的能力邊界和短板。于是,痛定思痛后,毅然打開了簡歷,準備換個方向重新出發,多一些沉淀和積累,去尋找更合適的舞臺,去擁抱另外一個更大的世界。

 

本文由 @言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成功的經驗,都帶著光環,人們看了后總覺得“我也會這樣”,然而失敗的經驗才是寶貴的,因為人的缺陷往往都一致,但是卻掩蓋在盲目的自信中。

    來自四川 回復
  2. 血淚教訓,看完感觸很深

    來自北京 回復
    1. 感謝回復……望君能有所收獲

      來自上海 回復
  3. 言老師,總結的很精彩,但基本上千篇一律!

    回復
    1. 嗯,沒錯,創業本身遇到的問題,歸結起來也就那么幾個,只是各自的經歷和程度不一樣,總結也是基于自身切實經歷。只是希望,讀者能從千篇一律的坑中,去感悟出不一樣的東西

      來自上海 回復
  4. 真言,創業就像穿梭隧道,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會看見光明,但你依然堅信著那份信念。

    回復
    1. 嗯,畢竟在旅游行業從業經歷接近十年。沒點信念,真的做不下去

      來自上海 回復
  5. 這才是不可多得的經歷呀

    來自北京 回復
  6. 我還是堅信創業是一個順勢而為的事 ,關系、人脈、資源、資金等一系列問題的影響都巨大~

    來自上海 回復
    1. 確實是這樣,只是當時太年輕,有些問題,無法提前預知到。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