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的自我修養(yǎng)(三)

1 評論 5004 瀏覽 25 收藏 12 分鐘

閱讀此篇文章的人,即便你是文案新手,也能看懂并寫出及格的文案。

好文案是有標準的。不同的人標準不一樣,取決于他的經(jīng)歷和格局。

舉個例子:一個長期做地產(chǎn)的人和一個做互動出生的人,他們的標準就不一樣。

前者偏向于用詞和造句,后者偏向于有趣和共鳴。

前者可能會說后者寫的什么玩意;后者可能會說前者不知所云,無感。

這都是一個圈子和另一個圈子的局限。

但廣告本是一家,都是為了幫客戶解決問題。

如果跳出來看,無論是傳統(tǒng)還是互動,本質(zhì)上也是一樣的,目的都是打動消費者,盡可能的傳播。這是我們理解好文案的共識。

一、不論技巧,寫對是前提

如何判斷寫對?

任何一則文案都需有明確的訴求,而訴求通常來自于從項目或者產(chǎn)品中提煉的一個主題。(主題可能是顯性的,也可能是隱性的)

舉一個地產(chǎn)廣告人很熟悉的例子——遠洋·萬和城。它的主題是:現(xiàn)在特遠而以后特近 必須樂觀。

它沒有寫關于遠洋·萬和城的建筑價值、園林價值、生活價值等等項目價值,而是最后的文案統(tǒng)統(tǒng)都圍繞著“必須樂觀”展開。

記住,千萬不要跑題,寫對是前提。

二、精煉文字,制造看點

在寫對的前提下,無論是長文案還是短文案,盡量的刪掉那些可有可無的文字,雖然有可能你覺得寫得很美,但其實并沒有什么卵用。

(在策略支持下,表現(xiàn)上刻意用來制造效果的句式除外,像此前刷屏的芝麻信用的地鐵廣告。)

要知道除了廣告人,沒有消費者是來專門看廣告的。

即便是消費者看到了廣告,也不代表它記住了這條廣告。那么如何在傳達清楚訴求的同時讓他看完并記住呢?

1. 盡可能的制造沖突、意外或驚喜

這種手法其實有很多種,通常來說就是對比:大和小、多和少、快和慢、虛和實、內(nèi)心和外表,再就是轉折等等,需在創(chuàng)作中慢慢領會。

為了更直觀的感受,找了2套海報舉例說明。

第一套京東年貨節(jié)“回家前思鄉(xiāng),回家后撕箱”,大小、虛實對比。

如果主題下文案直接寫:“每年過節(jié)最不能忘的是,給家人在網(wǎng)上買一箱北京烤鴨。”

顯然沒什么意思,但寫成:“李山的快遞不能打包故宮長城,卻能讓家人吃到北京烤鴨?!?/strong>

是不是感覺不一樣了?

其它文案:

  1. 黃妞兒的包裹不能改變天寒,卻能讓父母的家多點溫暖;
  2. 張壯壯的年貨不能帶家人走遍世界,卻能陪他們看各國的山河;
  3. 王二的箱子裝不進童年回憶,卻能裝兒時伙伴們最愛的游戲;
  4. 周曉明的禮物沒有神奇魔法,卻能把女兒變成白雪公主。

第二套滴露“滴露一夏,撒歡不怕”,主觀和客觀的對比轉折。本來應該是這樣的,但實際上是這樣的。

如果文案寫成:“媽媽不想讓我爬樹,害怕我受傷”

這樣是不是很平淡無奇?

以下是剩余的幾句文案:

  1. 我想收集螢火蟲,去解救黑暗王子,但奶奶說蟲兒臟;
  2. 我想出去抓魚,但我爸給我買回一條魚,最后還燉了湯。

還有很多很多例子,比如唱吧“說不出的唱吧”TVC系列海報,網(wǎng)易考拉海購“花兒與少年”、回家吃飯“家與家很遠,人與人很近”系列海報等等,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找研究看。

2. 文案場景化,用細節(jié)談事實

文案場景化。并不是說描寫一個場景,而在一個具體的場景下創(chuàng)作文案,可以是發(fā)生的故事,也可以是某一種特定的行為。

另外,場景化的文案,不一定要多么高大上,往往越細節(jié)越真實,越感動。

配合畫面,消費者腦海中能立馬帶入,感知一個既定形象。這就是為什么有的文案讀起來很干癟,有的文案讀起來很飽滿、更有想象力的原因。

最熟悉的例子當屬螞蟻金服的人物故事和回家吃飯的“一切語言不如回家吃飯”GIF海報。

螞蟻金服人物故事海報,典型的在特定的場景下抒發(fā)內(nèi)心的共鳴。

其它文案:

  1. 她教會姐妹跳舞又教她們理財,很高興,55歲又做回自己;
  2. 再累,他也要張羅兄弟們聚聚,出出汗,覺得日子又能往前了;
  3. 四海為家的他遇到的人越多,越相信,相信一個陌生人并不難;
  4. 他開了家深夜面館,用地道的重慶辣子安慰下班的人,即使他們忘帶現(xiàn)金。

回家吃飯GIF海報,選擇特定的食材,描寫特定的狀態(tài),讀完立馬能想到漂泊的自己。

其他文案:

  1. 送走了爸媽,還能吃到臘肉炒筍,就覺得自己在北京,過得還好;
  2. 雖然有霧霾,但在樓下聞到蒜蓉炒肉的味道,還是會摘下口罩;
  3. 加班的時候,叫一份小白菜煎豆腐,然后整個人都重啟開機了。

3. 情感嫁接,和人建立關系

在互動傳播里,有一條大家公認的傳播規(guī)律,即“與我相關”。所以說,一句文案讀完,讓消費者認為這句文案是對他說的,就成功一大半了。

而這里面通常又有兩種手法:

一類是聯(lián)想(類比)。拿吃飯舉例子,餓了么最初是這么干的,和家里的“媽”聯(lián)想了起來,一句“餓了別叫媽叫餓了么”深入人心;

再比如大眾點評917吃貨節(jié),把吃東西的物質(zhì)糧食,與精神食糧聯(lián)系了起來,于是有了這套曾經(jīng)瘋傳的海報。

(透露一下,啃饅頭吃西瓜的模特是廣告百貨的王臭門)

其他文案:

  1. 只要碗里滿滿的,人生就不會空虛;
  2. 一個人的小寂寞,讓小鮮肉陪你過;
  3. 所有的酸甜苦辣,今天統(tǒng)統(tǒng)咽下去;
  4. 想在有酒有肉的日子,款待沒心沒肺的自己;
  5. 甩得掉一身膘,舍不得一嘴饞。

另外一類是洞察,說出別人有但沒有說出的痛點,或者觀點,點破它。這類文案,即便是沒有文案技巧,也能打動人。

比如陌陌當初基于社交的洞察,為什么有的人不愛社交?不善于社交?一句“世間所有的內(nèi)向,都是聊錯了對象”撩撥了多少人的心弦。

其它文案:

  1. 想不到不俗的開場白,只能對著你的頭像發(fā)呆;
  2. 嘻嘻哈哈,恍恍惚惚;相聊甚歡,全靠演技;
  3. 每晚反復說我去洗澡了,可我沒有潔癖;
  4. 話癆找不到同類,只好假裝社交恐懼。

4. social化語言,文字游戲

除了生活化的語言和那些生命周期比較短的網(wǎng)絡語言外,在social里最常玩的文字梗,通常和畫面配合使用,才能產(chǎn)生效應。

比如菜鳥聯(lián)盟為了主打它的高效,于是造了一個“狂拆節(jié)”,將大眾耳熟能詳?shù)?strong>“讓部分人先富起來”變成了“讓一部分人先拆起來”!

還有以前京東有個出名的“墻裂”推薦,真的就是墻裂表現(xiàn),還有GEICO的TVC廣告,為了讓觀眾不跳過它的廣告,主題就叫“一條被壓縮的廣告”,畫面表現(xiàn)就是一條壓縮的廣告,從左邊慢慢向右邊擠壓直到?jīng)]有。

雖說總結了以上方法論,但吸引人文案的表達千變?nèi)f化,遠遠不止這幾種,還需學會舉一反三,不斷的積累生活的素材,所謂一切的文案包括創(chuàng)意的靈感都源自于生活。

最后,送各位一句話:熱愛生活,善于思考,你一定不會太差!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文案三部曲到這里就全部結束了,希望能對文案們有些幫助。

相關文章

《文案的自我修養(yǎng)(一)》

《文案的自我修養(yǎng)(二)》

 

作者:潘二蛋;公眾號:廣告百貨(ID:storead)知識本該付費,廣告百貨免費與你分享,我們共同成長。

本文由 @廣告百貨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場景 思考 提煉 共鳴 爆點 ,只要滿足3點就是好文案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