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語背后的思考:找準消費需求、區隔競爭對手

4 評論 3784 瀏覽 17 收藏 16 分鐘

絕大部分人都喜歡學習方法,因為方法可以解決某一個問題,這篇文章沒有聊具體的方法,更多的是對一些方法背后的思考。

說到廣告語,我想你一定不陌生,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被動的接受各種各樣的廣告語,以前在電視上、報紙上或者是廣播里,現在在手機上、地鐵上或者是你想象不到的地方。

這些廣告語,有你喜歡的、也有你討厭的,當然還有讓你馬上下單的。如果你因為工作的原因,需要寫上幾句廣告語,我想你肯定有絞盡腦汁的去寫過,但可能寫出來的廣告語沒有什么力量,消費者壓根get不到其中的點。

現在不妨寫下你此刻想到的幾句廣告語。

此刻我能想到的是下面幾句:

  • “怕上火,喝王老吉”
  • “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
  •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
  • ……

以上幾句不知道你有沒有想到,如果沒有,那也應該在某個時間和地點看到過。

我們把上面三句廣告語讀上一遍,發現讀起來挺上口的,一聽前半句,自然而然的可以說出后半句。

再仔細看下內容,發現真的太棒了,怕上火的時候,就想到喝王老吉,經常用腦的話,就喝六個核桃,到底是什么牛奶,敢和其他所有牛奶為敵,得嘗一嘗。

我們卻很少思考。

  • 一句廣告語它好在哪里?
  • 消費者能感知到它的好嗎?
  • 可以讓消費者做出某些行動嗎?
  • 為什么能讓消費者做出某些行動?
  • 它能區隔競爭對手嗎?
  • 它是怎么來的呢?

我想我們更應該思考一句廣告語背后的東西,否則就算看了很多寫廣告語的方法,也很難寫出好的廣告語。

01

我想先從我身邊的一件事情說起,也是促使我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幾個月之前,認識了一位朋友,她是一家農業公司的管理人員,主要負責市場方面的工作,公司的產品目前是土雞和土雞蛋,產銷于一體,散養于森林,銷售終端主要是門店和超市檔口。

在一個四線城市,超市檔口品種的最低價格是32.8元/斤,而旁邊檔口的土雞,價格大概是15-25元/斤之間。很多人被檔口的裝潢吸引了過來,但是一看到價格就走了。

銷量并不是很好,我那位朋友為此做了很多改變:提升超市導購人員的銷售能力、不斷的在思考哪句可以打動消費者……

盡管她擅長的是管理和銷售,因公司人員結構的問題,品牌方面的事情也得她來做。

她之前寫過兩句廣告語:

  • “三十年前媽媽的味道”
  • “大自然的奢侈品”

你覺得怎么樣?

乍一看,的確挺有特點和感染力的,“媽媽的味道”是多少人懷念的味道啊,又還是“三十年前的”讓人更懷念了;“大自然的奢侈品”,絕對讓人眼前一亮,不禁想讓人不顧一切的擁有。

細想一下,我發現了很多的問題。

“三十年前媽媽的味道”

  • 一只冷凍雞,能讓消費者想到“媽媽的味道”嗎?
  • 消費者會經常懷念“媽媽的味道”嗎?如果只是偶爾懷念一下,那買雞的頻率太低了。
  • 如果消費者還能吃到媽媽做的飯菜,有必要去懷念嗎?
  • 消費者會因為懷戀“媽媽的味道”而多花點錢去買一只土雞嗎?

“大自然的奢侈品”

  • 土雞奢侈在哪里?
  • 消費者買了“奢侈品”之后,其他人會怎么看?
  • 會因為雞是奢侈品,消費者就會買嗎?

我給她提了個小小的建議,如果要打“奢侈品”這個概念的話,那要說出來奢侈在哪里?是產量少?還是品種稀有?不能只是因為價格高。

不過,說實話,這個建議沒多大用,因為并沒有幫她解決實質性的問題,比如說——給她想一句廣告語。

可是,想一句好的廣告語需要考慮太多問題了,不是想就能想出來的,需要調研,了解競爭對手和消費者還有自己的產品,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其中的關鍵點。

最近看她的朋友圈,發現她又寫了句新的廣告語。

“慢生長·自然熟”

當時看了之后還挺為她高興的,和前面兩句相比,這句廣告語更能夠傳達產品特點一些,表示土雞是慢慢成長的,又是自然熟的,讀起來也還上口。

過了幾天之后,我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只看到其表面上的好,沒有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東西,“慢生長·自然熟”真的好嗎?

我在心里拋下了以下疑問。

  • “慢生長”和“自然熟”是消費者選擇土雞的真正理由嗎?
  • 消費者有認為“快生長”和“催熟”的雞是不好的嗎?
  • 市場上的其他品牌的土雞有在打“慢生長”和“自然熟”的相關概念嗎?
  • 到底是怎么樣一句廣告語可以打動消費者呢?

如果想解決以上的問題,唯有去深入了解消費者、了解自己的產品、了解競爭對手,找到其中的關鍵點,才能得出答案。

02

如何找到其中的關鍵點,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

上圖中的紅心點就是關鍵點,這個點它一定是綜合產品、消費者和競爭對手的,而好的廣告語就是這個關鍵點的外在體現。

換句話說,就是既區隔了競爭對手,又傳達了產品利益還俘獲了消費者的芳心。

如果你現在要為一家麻辣燙店寫一句廣告語,你會怎么寫?

我們不妨先分析下,可以從哪些角度寫。

  • 店鋪就餐環境?
  • 創始人歷程?
  • 菜品新鮮程度?
  • 價格方面?
  • 服務態度?
  • 健康安全?

當然,我們還可以去挖掘更多的角度,但是到底哪個角度才是我們所說的關鍵點呢?還是要從消費者那里去尋找答案。

麻辣燙的確很受消費者的喜歡,但麻辣燙在消費者的認知里是不那么干凈的,很多人在吃完之后,會有些小內疚。

還有麻辣燙的湯,很多人是不會喝的,因為總感覺有些不衛生。

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健康安全的角度的寫呢?從哪一個點去體現麻辣燙的健康安全呢?

有一家店是這樣寫的。

是不是價值感就體現出來了呢?是不是戳中了你心里的那個點呢?是不是就和競爭對手區隔出來了呢?

可能說的還不夠明白,我們再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一:滋源洗頭水

“洗了一輩子頭發,你洗過頭皮嗎?”

看到這句廣告語的時候,是不是特別驚訝,什么?還有洗頭皮這一說法?我以前都是洗頭發水的,不過總感覺沒洗干凈,難道是因為沒洗過頭皮嗎?

這是葉茂中大師做的一個案例,當時洗發水市場早已趨向飽和、從功能,從成分、從效果來定位洗發水,都無法在被國際品牌長期牢牢占據的市場中,殺出血路來。

更何況國際品牌憑借品牌和資金實力,通過科技、廣告甚至是低價策略和收購策略,一直打壓著新品牌,在渠道上幾乎形成壟斷。

如何做到區隔競爭對手,傳達產品利益又能讓消費者買單呢?

還是要從競爭對手、自身產品和消費者心中尋找答案。頭皮好,頭發才好,這是消費者心目中已經有的認知,那么想要頭發好,是應該把頭皮先洗一洗。

案例二:腦白金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

這句廣告語我們太熟悉不過了,熟悉的有些厭煩。

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的話,還蠻讓人討厭的,一個是它的重復式的洗腦廣告,另一個就是,逢年過節送禮沒有送腦白金還挺尷尬的,尤其是提著其他禮物去主人家里的時候,電視上正播放著“今年過節不送禮,送禮就送腦白金”的廣告。

從營銷的角度來看,它無疑是成功的。

  • 把保健品賣成禮品
  • 以收禮人的口吻向送禮人傳達“如果要送禮的話,就送腦白金吧”
  • 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傳播

成功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以下文字,來自史玉柱的分享。

腦白金廣告形成的過程是這樣的,我在腦白金推出初期的時候,還沒有正式銷售、還在試銷的時候,有一次我帶了幾個人去公園實地調研。

一些老頭老太太在公園亭子里聊天,因 為那個城市我們已經在銷售腦白金,我就上去找他們搭話。

我問他們對腦白金了不了解,他們說知道腦白金。有一兩個老頭老太太說他們是吃過的。大部分人說有興趣,但是沒吃過。后來我就問他,為什么不吃呢?他們回答說買不起。

其實他們的收入是夠的,買不起的原因是什么呢?后來我在聊天過程中發現,中國的老頭老太太其實對自己是最摳的,對孫子他是很大方的。

他的錢存在那想養老,如果要花,他都想花在孫子孫女身上,就是對自己太摳,不舍得自己花錢。

怎么樣才能讓他買老白金呢?他們就說,除非兒子或者女兒要給他買,他就愿意吃。我發現有多半的老人都是這樣的。并不是不想吃,其實在等他的兒子或女兒買。

其中有一個買了腦白金的人就說,他每次吃完了之后,自己舍不得買,想讓兒子幫他買,怎么辦呢?他就把那個空盒子放在窗臺上面,提示他兒

子。他兒子有時候看見了就幫他買,沒看見的時候十天二十天都不幫他買。

所以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就覺得,要賣腦白金,不能跟老頭老太說話,要跟他的兒子或者女兒說話。向老頭老太太說沒有用。

中國的傳統,如果給老人送禮就是盡孝道,這又是一個傳統美德。所以我們回來就討論,這個定位必須要對(老頭老太的)兒子女兒說,不要說得 太多,就說兩個字——“送禮”。所以我們當時市場調研下來得到這樣一個結論。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看似簡單,好像還是個病句,卻蘊含著極大的能量,而這些能量來自于對市場的調研。

回過頭來再來看看“怕上火,喝王老吉”這句廣告語,很多人都覺得這這句廣告語非常厲害,我也是,受它的影響非常之大,每次在外面吃飯的時候,如果有點比較辣的菜,我都會點一瓶王老吉,為了防止上火,其實也不知道作用有多大。

所以很多人在寫廣告語的時候,都會借用這個句式。

比如說,“長個子,吃某某牌土雞”,“防輻射,帶某某牌眼鏡”等等。

都幻想著用一句廣告語打出王老吉那樣的效果,可結果卻不如人意。

為什么王老吉有那樣好的效果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 在消費者的認知里,涼茶本身就有降火的效用
  • 不斷的的打廣告,強化“怕上火,喝王老吉”的認知
  • 屬于高頻次、低決策型消費產品,試錯成本低
  • 喝完之后能夠感知到效果,的確有涼爽的感覺
  • 以火鍋店這個最容易上火的地方作為切入

一句好的廣告語,它是有好的前提條件的,如果你只學到了它的好,而沒有去了解它好的前提條件是什么,那好也會變成不好。

這篇文章總覺得還差一點什么,不知道你看明白了沒有,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表述的話,就是“分析自己的產品特點、找準并結合消費者的需求、區隔競爭對手”,或者是“以洞察到消費者的需求作為依據,改進自己的產品、區隔競爭對手”。

總結

  • 一句好的廣告語,它一定是來自市場的,不要期望在辦公室有什么好的創意。
  • 與其花時間在辦公室苦想,不如去和消費者聊聊天,說不定你會發現驚喜。

 

本文由 @邵文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不斷反問自己,最終挖掘出合理一個合理的方案

    回復
    1.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斷的思考推翻,有用的話,可以訂閱一下呢。

      回復
  2. 可以的,之前一直想不通為啥有的廣告語膾炙人口,有的卻默默無聞,看了這篇文章令我茅塞頓開,學到了

    來自湖南 回復
    1. 史上最精彩的評論。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