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創始人故事,如何讓文案內容吸引人?
寫創始人故事的時候,你是否經歷過絞盡腦汁寫作后,內容效果一般,寫了不如不寫的遭遇呢?如果有,那本文或許能給你帶來一點思考。
前些日子,一位融資界前輩給了我兩篇文章讓我點評,想知道我的水準和理解。這兩篇文章都是創始人的PR稿,雖然篇幅都很長,架勢擺得也很大,但內容卻寫得一般,我沒有掩飾我的觀點。
許是我的點評比較直接,晚上老師又轉了另一篇他自己的專訪給我,讓我提建議。
同一天晚上,我的一位讀者從網上找到我,他在自我介紹時,轉了一篇寫他的文章給我,方便我快速了解他。與當天看的其他三篇文章不同,這篇文章讓我感動落淚,看完后我還主動分享了朋友圈。
創始人文章普遍存在的問題
這幾篇創始人故事帶給我的感受是如此截然不同,讓我如鯁在喉非常難受,一種莫名其妙的責任感一直拉扯著我。
終于我下定決心要寫篇文章聊聊創始人的故事到底該怎么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屬于任何權威只代表我自己。
創始人故事是企業營銷中繞不開的話題,難得是,寫好創始人的故事并不容易??偨Y一下我上文點評截圖中提到的問題,它們是:
這些恰恰都是創始人文章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或者說人物類文章中都最常見的高頻問題。
我曾經做過兩年企業人物內刊的主編,這些痛苦我都經受過,卻也在每次發刊時真真切切地感動過。這里分享一段陪伴我走過那些日子的話:
優秀的寫作從來都是痛苦的產物。如果你沒有受傷,你就沒有盡力。不過這種痛苦應該是有所回報的,這種回報就是創作完成后,從一篇成功的作品中產生的深切滿足感。
擺正心態后,現在我們來聊聊具體如何解決上述三個問題。
一、寫出創始人的智慧
不少關于創始人的文章,都停留在事實的層面上,他們的確講清楚了創始人的履歷,卻沒有寫出這背后的底層思考。
尤其創始人經歷轉折比較多的,寫得好就是傳奇人生,寫不好就是蒼蠅找不著門路,造成一種創始人壓根不知道自己該干嘛的印象。
這里分享兩個我自己總結的辦法。
1. 從代表性事件切入
什么叫代表性事件呢?
在我看來,必須是一件我們只需講這件事,就能讓讀者對人物的價值觀有所感受。
按照這個標準,馬云半夜阻止大漢偷井蓋就是一個代表性事件,僅僅是這一件小事,就能讓讀者覺得這個人不錯。
關于代表性事件要注意的是,事件的選取必須巧妙,一個不恰當的事件可能變成作秀,或是王婆賣瓜。
我個人傾向選取一些創始人的瞬間下意識行為來寫,尤其是還未功成名就的時候,這樣人物的呈現會比較自然。
我總結了一套方法,為了好記,稱之為“雙A坐標軸”。我比較推薦大家選取如圖1區和2區的事件來寫。
2. 提煉事件背后的價值觀
把這個代表性事件寫出來之后,我們還需要對事件背后的價值觀進行提煉。這個環節直接決定一篇創始人文章能夠達到的高度,我們必須俯瞰全局,找到表象背后的本質。
這非常需要作者本人的積淀與思考,同時需要無數次的打磨,沒有速成之法。我認為最靠譜的方法是日常多看書,多總結,多獨立思考。
如果自己的表達實在深度不夠,只能果斷舍棄自己的句子,選用創始人的「原生語言」進行表達。
這里我們要做兩手準備,前期就要未雨綢繆。在采訪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讓創始人進行自我提煉,以便收集到能用的「原生語言」,在自己寫不出來的時候能夠救急。
如何讓受訪對象進行自我提煉呢?我常用的方式是在每次采訪快結束時,邀請采訪對象用“三個關鍵詞”和“一句話”總結他最想表達的內容。
二、找到合適的字眼
不同的字眼會給讀者帶去不同的心理感受,在用戶腦海中形成對創始人截然不同的印象。
在寫創始人文章時,我們選用什么樣的字眼,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給創始人貼標簽,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我前面點評的一篇文章就是因為沒有選用合適的字眼,導致整體匪氣太重。創始人要有匪氣,但不能只有匪氣。相比之下,與其營造滿屏的匪氣,我更傾向營造一種俠肝義膽,豪情與柔情并重的形象。
用對字眼,才能讓用戶了解到創始人崇高的心智與由衷的愿望,進而打動人心,帶動行動。
我個人的心得有以下兩點:
1. 不盲目使用創始人提到的字眼
這是一個誤區,很多人覺得創始人都那樣說了,我當然可以寫,甩鍋甩得十分漂亮。但實際上,人的口語表達因為有表情、環境以及肢體語言的輔助,傳達出來的感受和純文字的感受很多時候是不一樣的。
盲目使用創始人接受采訪時所用的字眼,并把它當成安全字眼,振振有詞地辯解,我覺得都是不合適的。
我們一定要去品文字的感覺,如果不對就要換。在這個人人都能提筆寫上幾句的時代,對文字的較真,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
相信我,只要你不是瞎調,絕大多數采訪對象都會為此而感激。
2. 反問自己:這是最合適的字眼了嗎?
人容易陷入思維懶惰,如果不時刻反問自己,審核流程又不嚴格的情況下,也許也就囫圇著過了。
但自己寫的文章,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可以覺得千般不好,但旁人的差評難免會讓我們郁悶。
與其留著等別人來說出那些問題,倒不如自己提前規避。在文章修改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反問自己,這是最合適的那個字眼了嗎?
如果你的答案不是百分百肯定,那么就要繼續想合適的字眼替換。
至少想出3個左右的備選字眼,一個個放到文中去感受。直到你驚呼“就是它了!”
三、走出通篇都是引語的羅生門
誠然,作為企業創始人,經歷創業的風風雨雨,很容易脫口而出各種金句。
不少文案在成文的時候,就可能直接大段大段的引語。一眼看過去,人物說了又表示,表示了又認為,通篇都是引語。
說實話,這是我曾經遇到的問題,當時我找到我的領導問,“我文中引語太多了怎么辦?”領導說,“如果你自己寫不出來的話,那也只能這樣?!?/p>
這句話壓在我心底無比的難受,那意味著我作為一個寫作者,要依賴采訪對象的表述來成文。
后來我開始猛看《南方人物周刊》,把我喜歡的文章一字一句地敲出來,分析他們的處理方式,才終于破除了通篇引語的問題。
1. 第一步,找出真正的引語
采訪的過程創始人全程都在說話,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引語呢?我認為有以下三種:
(1)人物在故事里真正說出的話
(2)人物在故事里心里默念的話
(3)人物在采訪時提到的金句
這樣就能大幅度削減要打引號的句子,這些句子也不一定全放,根據我們想表達的東西選擇的合適的即可。
2. 第二步,區分記敘(敘述)、描寫、說明
這里借用了五種表達方式中的三種——記敘(敘述)、描寫、說明。為了更直觀,我做了一個表。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就將材料進行了歸納整理,方便在行文過程中隨時調用。
3. 第三步,組織材料,穿插有序
素材劃分完畢,需要先審視判斷我們需要的材料。例如,無需植入產品,那么產品部分就可以先劃掉了。
在行文過程中,核心原則是穿插有序。例如:真正的引語/記敘/描寫/記敘/描寫/真正的引語/描寫/記敘……具體順序根據我們的需要來。
雖然故事的經過也是由采訪對象講出來的,但我們可以用記敘和描寫的方式處理,這樣就減少了很多所謂的引語。
以上,個人水平有限,只是覺得該盡這么一份責所以寫了這篇文章,歡迎留言交流,共同學習進步。
本文由 @倪忠潤Lydia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有沒有代寫創始人故事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