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新媒體運營如何提升寫作能力?
與C端新媒體運營不同,B端新媒體運營需要盡可能避免俏皮詼諧的文風,并且要盡可能傳達觀點、傳遞有價值的內容,并利用中央路徑方法獲取企業的認同與信任,實現轉化。
勤思考,尋本質,觀點創造價值,技巧收獲信任,此乃B端創作之道。
分享完B端新媒體運營年度思考后,身邊不少做B端的朋友都來找我吐槽,問題可謂五花八門,怨氣直沖云霄。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問題是:B端推文不會寫,寫了沒人看,只有做標題黨,才能完成公眾號的KPI。
在上一篇年度思考中我曾提過,B端的內容大多需要制作,身為公眾號運營人員也必須謹記求精不求多,但現實工作卻時常身不由己。
- 領導去參加一個沙龍,讓你根據錄音寫一篇推文,你寫不寫?
- 公司辦了一個活動,讓你總結一下發篇推文,你發不發?
我相信大部分人即便心里有十萬個不愿意,手也會誠實的動起來。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依舊殘酷。
當然,最殘酷的還是好不容易“整理”出的一篇文章,推送出去后,發現閱讀轉發數據低的可憐,這個月的kpl又得跪,傷心之余對寫此類文章的抵觸心理也越來越強。
久而久之,作為B端新媒體運營的成就感降低,最終受不了選擇放棄。
這并不是個例,許多B端新媒體運營人員都經歷過這種事情。
接下來,我分享一些自己對此的思考和建議,希望能為廣大B端新媒體運營人員帶來一些方向和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參與討論,大伙共同進步!
一、勇于思考,探尋本質,觀點即是價值
在寫公眾號推文的過程中,B端新媒體運營人員需要時刻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這篇文章究竟是寫給誰看的?
“寫給誰看?”這是每一篇公眾號推文撰寫前就必須想明白的事。
假設用戶大多是傳統B端的企業老總,三四十歲,實業起家,對互聯網和電子產品不太感興趣,你卻用C端常用的幽默風趣的風格來出文章,那么效果可想而知。
這塊涉及的內容其實不僅是對用戶的分析,可能還會與公眾號的定位、崗位的定位等多維度關聯,由于短篇幅難以逐一講清,便不展開,但需記住寫文章前至少先搞懂給誰看的。
清楚了用戶群體,卻發現“整理”出的文章卻依舊沒什么閱讀和轉發,這是為什么呢?
答案是缺乏思考!
缺乏思考的文章如同流水賬一般,讀者看完如同嚼蠟,看完就忘,帶不來什么感受和結論,沒有絲毫意義。
試想一下:晚上12點,你的B端企業用戶抽空刷了刷微信,點開你寫的有關行業沙龍會的文章,花了半根煙的功夫看完,卻發現文章和會議紀要一般——時間、地點、人物等都有,但看完就是絲毫無感,還不如一根煙帶給自己的價值。
B端用戶的時間成本很高,他們更加注重利益和價值,除非關系十分牢固,否則他們對于無價值的東西會十分無情,很難愿意為此浪費太多時間。
那么,作為一個B端新媒體運營,究竟該如何讓文章變得更有價值?
我的建議是:深度思考你要寫的東西,探尋本質,產生觀點。
拿自身真實經歷舉例:大學剛畢業,我便去到一家傳統B端做新媒體運營,那時常跟隨領導參加一些行業頭部企業自由組織的茶話會,某天領導突然說本次茶話會談論的內容十分有意思,很多對產品的宣傳推廣都有幫助,讓我整理一下,寫一篇文章。
那時剛畢業,心高氣傲,思維仍處于學生階段,只知道按任務干就完了,就按照新聞稿的寫法列流程、時間、地點,一文到底,再附加一些拍的現場照片,便上交了第一篇。
領導看完并不太滿意,覺得文章沒有任何的意義。讓我多想想,還說了一句讓我至今難忘的話:你不要單純記錄他們的談話內容,要去思考,想想他們說這些話究竟是為了什么?在透露哪些本質的東西?
本質的東西?
這個問題無疑引發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認認真真的將那次茶話會的錄音聽了幾遍,拋去大部分毫無意義的閑扯話語,找到自認為有價值的內容,從“會將對行業帶來什么影響?”“XX所說的話究竟想透露出什么?”“我們的產品能對他們帶來幫助嗎?”等角度邊聽邊思考,并多次向領導請教,最終在領導的指導和修正下,方才找出本次茶話會透露出最核心的東西:
行業對于供應鏈問題已經無法容忍了,需要改變轉型,都在尋找好的解決方案。
如此一來,文章該寫給誰看?哪些內容是讀者所最關注的?這些問題便得出了答案。
下一步則是產出一些圍繞著本質的觀點,它可能是對此種現象的看法、為什么會難以解決的原因分析、現在最好的解決方案推薦(加入產品變成軟廣)等,其實在探尋本質的過程中你就應該得到了答案,后續要做的不過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來罷了。
在這我要提醒一下:觀點價值多少通常在于你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每一個觀點為用戶帶來的價值是不同的。
最后這篇茶話會文章獲得了很多行業用戶的閱讀和轉發,吸引了一些企業前來咨詢解決方案,這是流水賬文章所難以帶來的。
對于B端新媒體運營來說,千萬別害怕思考,要知道對于用戶而言,你的觀點很“值錢”!
二、中央路徑擊穿信任防線
有人會說,我的文章有觀點,也圖文并茂,但為什么我的B端用戶就是不相信我說的話,也不信任我的產品。
B端不同于C端用戶,他們決策成本大,很難輕易的信任一個產品。
那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來博取B端用戶的信任?
辦法很多,想深入研究的朋友可以多看看《尖叫感》等書籍,里面便有很多值得借鑒學習的,今天所推薦的便是用ELM經驗法則的中央路徑來獲取信任。
ELM經驗法則,是一種推敲可能性模型,它認為文案占據消費者心智有兩條路徑:中央路徑和外圍路徑 。
中央路徑的意思是利用邏輯、推理和深入思考來說服用戶。具體做法:灌輸各種事實、數據、證據、證書、研究、報告到你的文案之中。
利用好中央路徑,B端新媒體運營人員便可以通過事實、數據等客觀理性信息的文案為自己的核心觀點和訴求找到合理化的說法和事實支持。
朋友的例子:他是一家B端電商平臺的新媒體運營,有次平臺上線一個新功能,企業安排他對這個功能進行線上的推廣,在策劃完線上推廣計劃后,他和公司專職文案分別寫了兩篇文章。
企業專職文案的文章重點在于新功能對行業帶來的幫助和改變,對行業現狀、新功能進行大篇幅分析,十分專業。
我這位朋友則將重點放在了新功能上,將企業在其中的大量投入描述了一下,其中放入了新功能上線前后部分用戶的數據變化情況(可展示的)、新功能所涉及到的技術專利信息,甚至還加入不少技術人員加班了多少個夜晚研發等具體事件。
兩人文章各有優勢,都投入到線上進行推廣,最后也完成了目標。
但有意思的是,據企業領導透露,在他們與用戶進行線下交流時,發現很多新用戶對朋友那篇文章印象深刻,各種案例和數據讓他們覺得這個新功能是真正投入了精力的,上了心的,很樂意試用一下。
“你們的研發投入都頂的上我們小半年收入了,還有國家專利認可,我們還有啥不敢用的!”這是用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這便是用中央路徑博取來的信任,你可以覺得這也太扯了吧,但對于很多B端用戶來說,擊穿他們的信任防線有時候差的可能就是這么一點。
當然,可能你的行業或用戶不吃這一套,但如果想讓你的文章博取更多B端用戶信任,利用好中央路徑無疑是一個可以選擇的方向。
三、拿來就能用的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有很多,很多B端C端都適用,這里只聊一些我覺得B端新媒體運營拿來就能用的實用技巧:
1. 有話直說,切勿亂粉飾詞匯
大部分情況下,越簡單越直白的詞越有用,不要故作高深,寫一些自己都不熟悉的詞出來。
例如“遇到事情害怕麻煩”就不錯 ,你卻說成“遇事憚煩” 很多人都會看不懂,也便失去了意義。
堆砌辭藻也是很多出生文科的新媒體運營人員所飯煩的毛病,明明簡單的句句話,非得加上一些自己的感悟,或無意義的情緒和體驗加進去,進而傳輸給用戶,這是不對的。
例如你想說產品研發人員大晚上還在加班,明明可以說:
“晚上十點,幾位技術人員還在進行新功能的最后幾輪測試?!?/p>
但有些情緒飽滿的朋友可能就會這么寫:
“晚上十點,幾盞昏暗的燈光下,幾位滿臉疲憊的技術人員奔走在辦公座椅間,對著新功能進行著測試,任勞任怨,值得敬佩?!?/p>
你不是在寫小說,如此的強行構建意境,別說是挑剔的B端用戶,就是普通人也覺得有些假。
2. 多用短句,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
很多寫作老師都重復的提及,也很詳細,就不多說了。
總之,回歸標準的中文表達、長句盡量少用,多用短句,讓句子分明通透,且多用名詞和動詞。
3. 副詞、介詞謹慎用
副詞(狀語)和介詞的濫用,也是造成文章看不懂的原因之一。
副詞癖,說到底還是自己不自信,擔心用戶不明白,一個勁兒地敲黑板強調。
例如明明可以說:“一只小蟲鉆進了那個洞穴中”,你卻說:“一只非常小的蟲輕易地鉆進了那個洞穴里”,其中非常和輕易地為副詞,會顯得句子太臃腫,用戶看著也覺得累。
還有介詞,不節制便會帶來翻譯腔。
例如“自從成為產品運營,對于需求必須進行篩選”,“自從”和“對于”就屬多余,簡化成:“成為產品運營必須對需求進行篩選”,會不會顯得稍微好點了呢?
四、結語
B端對內容的要求確實顯得十分苛刻,作為新媒體運營人員,這是一種磨煉,更是一種挑戰。
你可能無法和別人一樣在公眾號內與用戶風趣互動,也很難有推送嘴炮類文章的機會,但需要明白,你每一篇認真寫出來的文章,都是你思考的產物,長久如此,終究領人一步。
最后,還是那句話:馬兒不思考容易變成騾子,到那時“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是個笑話了。愿我們始終保持思考,一塵絕騎!
本文由 @三水一點艮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感謝分享,做B端新媒體的我都要放棄了 ??
感謝分享,很有收獲
受用!應用到實際中試試,感謝作者
感謝分享!有點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