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讓人直流口水的美食文案?

2 評論 32108 瀏覽 28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讀:有時我們在看一些美食廣告時,光是看文字就讓我們口水直流。如此誘人的文案是怎么寫出來的呢?本文將從兩個方面,手把手教你寫出讓人口水直流的美食文案,感興趣的童鞋不要錯過哦。

每個人胃里都住著一條“小饞蟲”,蠢蠢欲動,見到美食就忍不住要爬出來。而美食文案的目的就是把“小饞蟲”勾出來,激發食欲,甚至光看文字就能流口水。

作為吃貨的獵手君,之前看過很多美食紀錄片,比如《風味人間》《人生一串》《舌尖上的中國I II III》、《尋味中國》……

在欣賞每一道美食的同時,會特別關注它們是如何描寫食物的,為什么會把一道平常人家的美食描述的這么讓人食欲大開。后來,我又特意看了很多美食文章,總結出寫美食的2大文案方法,接下來,就在文章中和大家詳細嘮嘮如何把美食寫的讓人口水一地。

一、深入描寫“美食”的細節

對細節的描寫,是營造文案畫面感的一種重要方法,把事物描寫的越詳細,就越能令人信服。細節越生動,文字就越靈動,讀者也能根據描寫在腦海中構建自己的想象?!凹毠潯敝诿朗常梢詮摹案泄佟焙汀皥鼍啊眱煞矫孢M行描繪。詳細描述食物帶給人的感官刺激

從感官出發,詳細描述出食物帶給人的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的體驗。在記錄片《人生一串》,有這樣一段“啃羊蹄兒”的描述:

啃羊蹄兒的時候,你最好放棄矜持,變成一個被饑餓沖昏頭腦的純粹的人。皮的滋味、筋的彈性,烤的焦香,鹵的回甜。會讓你忘記整個世界,眼里只有一條連骨的大筋,旋轉、跳躍,逼著你一口撕扯下來,狠狠咀嚼。再灌下整杯冰啤,“嗝~舒服”,剩下一條光溜溜的骨頭,才能最終心靜如水。

這段話就充分進行了“感官描述”,我們能在腦海中看得見“連骨的大筋”,聞得到“烤的焦香”,咀嚼到“筋的彈性”。總之,在讀這段話時,就能腦補到“啃羊蹄兒”的畫面,甚至控制不住地咽下口水,立馬就想沖出去,去燒烤攤,點幾只烤羊蹄二來啃一啃。

感官細節的描述要盡量細致入微,要把美食怎樣的“好吃、好看、好聞”描寫的淋漓盡致,才能吸引讀者去品嘗。

比如在描述“煎餃”時,僅僅說“外皮酥脆焦黃,內餡咸淡適中,還有一點辣味,很好吃”遠遠沒有“高湯滲入皮之后,適度的焦黃確實讓味道更香了啊,內餡柔潤的好像要化掉一樣,每嚼一口嘴里就溢滿了鮮汁,微麻微辣的風味”來的讓人有“欲望”。

下面關于“感官”的對比描寫,你能立馬感知到差異。

以朋友圈賣“橙子”為例:

  • 視覺:皮薄汁多,果肉細膩 VS 撥開一個橙子,你會看到果肉非常飽滿,很多包囊果肉的外層薄膜都被撐開了,露出一粒粒橘黃色的小珠子。
  • 味覺:甘甜清爽,富含維C VS 入嘴一瓣就嘗到甘甜清爽,吃上幾個,唇齒不干燥,喉嚨潤潤的,嗓子不干癢了。
  • 嗅覺:橙子的清新香氣在空氣中蔓延 VS閉上眼睛問一問,橙子的香氣竄入了鼻子里,空氣中飄滿了清新的氣味。

怎么樣,是不是后面的細節描述更加的具備“畫面感”,用這樣的文案在朋友圈賣橙子,能使銷售額翻一倍。

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感官”細節的描述時,要善于運用“動詞”,來呈現感官體驗,而不是濫用一堆華麗的形容詞。

上面“啃羊蹄兒”的文案中,就充分利用了動詞,比如:一口撕扯下來,狠狠咀嚼?!八撼?、咀嚼”這些動詞能給到讀者代入感,好像自己正在進行這樣的體驗。詳細描述場景,將讀者帶入到“享用美食”的氛圍中。

公眾號“美食臺”中有這樣一段話推薦一款“咸鴨蛋”:海鴨蛋吃起來,蛋白細嫩,蛋黃綿沙。

吃的時候,把海鴨蛋的一側輕輕敲碎。開出勺子大小的口后,就可以挖來吃了。

勺子靠著蛋殼的邊緣,順勢旋轉。挖出蛋黃后,紅油會順著蛋殼流下來,別提多下飯了。

這是典型的為讀者設置場景,告訴他該怎么吃。而且十分注重細節的刻畫,讓人感覺到:吃一個普通的咸鴨蛋都能這么有“儀式感”,產生一種“我也要嘗嘗的”感覺。

在廣告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某些商品以“獨特吃法”為賣點的例子:

  • 奧利奧: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
  • 農夫果園:喝前,搖一搖。

“設置場景”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可以講美食的搭配;什么時間吃最好;在哪里吃會更有氛圍;甚至一道美食的食材選擇和做法,也能給讀者制造出渴望享用美食的氛圍。

再舉“咸鴨蛋”的案例,看看“美食搭配”是怎樣講的:咸蛋黃入菜也是豐富菜品口味的好辦法。把蛋黃碾碎炒化了淋秋葵;或者蛋黃、蛋白一起碾碎用來炒隔夜的米飯,黃的黃,白的白,特別好看,也比普通蛋炒飯更加好吃。

咸蛋黃和蝦也是很棒的搭配。鍋里熱油,把蝦煎至八成熟,盛起備用。把碾碎的蛋黃放入煎蝦熬出的蝦油,慢慢炒香。最后放入煎過的蝦,翻炒后,整個廚房都會彌漫香味。

海鴨蛋更可以在休閑的時候直接當零食吃,鮮得很過癮,咸度卻剛剛好。

綜上,我們寫食物的時候,可以從“感官”與“場景”兩個方面,深入去描繪食物的細節,這樣寫出來的文字才能有真實感,引人入勝的同時,還會調動起讀者“吃吃吃”的行動。

二、利用各種表現手法來描寫美食

要想寫美食,“表現手法”必不可少,這里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表現技巧”!

1. 通感

通感是一種修辭方法,由著名學者錢鐘書先生創造,又叫“移覺”,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

在通感中,顏色可以有溫度,聲音可以有形象,冷暖可以有重量……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溝通交錯,一起來感受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

而用“通感”去描寫美食時,比如寫味覺,就可以用視覺思維去寫。因為當字詞的概念,能在頭腦中產生清晰的視覺意象時,最容易讓人產生深刻印象。

下面的標題,就是典型的用“視覺思維”來描寫“味覺”的例子:

  • 《神奇的牛軋糖蔥香米餅,一口咬下54層》——美食臺
  • 《怎樣一口吃掉9朵玫瑰和15朵茉莉?》——美食臺

是不是感覺利用“通感”來寫美食,文字立馬就變得有趣和靈活起來!

2. 類比

“類比”的表現手法,是用熟知的事物“翻譯”未知的事物,將抽象化為具象。

比如:形容荔枝的甜度時,可以說:比甘蔗還要甜2個度。這樣的類比方式,可以讓讀者更好的體會美食的特點。使用“類比”時,需要找一個參照物,即利用對方已有的熟知的事物來解釋或關聯新事物,這樣理解起來就會容易多了。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西柚”是怎樣一種水果,這時,如果你是“賣西柚”的水果商,該如何描述呢?這時就可以用“類比”,文案如下:西柚大致上是一種小型的柚子,形似葡萄,皮如柑橘薄且軟。這種描述就相當于捆綁了你的已知概念(柚子、葡萄、柑橘),喚起了人們頭腦里柚子的形象,然后將柚子改造,似葡萄體積較小,皮像柑橘一樣薄又軟。利用類比,能讓讀者很快就了解美食的特點,評估出其價值。

3. 擬人

“食物”也像人一樣有特點,這時,利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能讓美食可愛很多。比如:形容“雪媚娘”人畜無害,白胖可愛可我也有一顆“炸裂的心?。?/p>

再比如:形容紅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平凡的出生,舉一份頂天立地的豪氣。披一身紅裝,容一身瑰寶,食之,暖胃養心,咬之,得一份順心的酥脆。

看來,“食物”也像人一樣,有靈魂,有骨氣,有性格~

4. 比喻

在描寫美食時使用“比喻句”,會令讀者的感受更加直觀。比如:

樹上的蘋果像燈籠似的又大又紅媽媽做的紅燒肉真好吃??!你有沒有聞到啊?那香氣比桂花香飄十里還遠呢!出游時帶上這顆“水果糖”吧!

在使用比喻時,要注意本體和喻體應該是不一樣的事物,并且兩者之間應該有共同點。

綜上,重點介紹了“通感、類比、擬人、對比”四種表現手法,此外還可以使用對比、排比等手法,手法多多益善,只要讓人感受到“好吃”就是成功。

最后,敲小黑板:寫美食時,若想讓人“食欲大開”,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文案寫作:

深入描寫細節:

可以從“感官”與“場景”兩個方面,深入去描繪食物的細節。

詳細描述食物帶給人的感官刺激: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詳細描述場景,將讀者帶入到“享用美食”的氛圍中:美食的吃法、搭配;什么時間吃最好;在哪里吃會更有氛圍;甚至一道美食的食材選擇和做法。

利用各種表現手法來描寫美食:

使用“通感、類比、擬人、對比”四種表現手法,此外還可以使用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以上寫美食文案的技巧并不難,但是若要寫的讓人口水直流,食指大動,最最重要的辦法,就是文案寫作者本身就對美食充滿了熱愛,這種熱愛是創作最大的源泉,就像下廚房的文案一樣:唯有美食和愛,不可辜負。

 

本文由 @文案獵手April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孤獨美食家,把大叔的內心獨白抄一遍

    回復
  2. 語文課老師!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