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干貨】如何批量打造“走心的文案”?

2 評論 3469 瀏覽 21 收藏 64 分鐘

編輯導讀:在看廣告時,有些文案很是讓人感動,引發用戶的共鳴,進而產生消費行為。如何批量打造走心的文案,就是如何批量打造感動人心、觸動人心、打動人心、強烈共鳴的文案。本文作者總結了一套方法論,與你分享。

非標題黨,純干貨,略燒腦,可以先收藏后閱讀;

市面上通常把共鳴型文案就等同于走心的文案,這是大錯特錯的。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是走心的,但并不是共鳴型文案的案例:

當有一天我們賣了幾百幾千萬臺手機,誰都在用我們的手機,

你要知道,這是為你們做的;

當羅永浩在發布會上哽咽的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發布會上響起了持久不息的掌聲,我想在這一刻,老羅的粉絲一定被感動到了。

別和陌生人說話,別做新鮮事

繼續過平常的生活

膽小一點,別好奇,就玩你會的

離冒險遠遠的

有些事想想就好,沒必要改變

待在熟悉的地方,最好待在家里

聽一樣的音樂,見一樣的人,重復同樣的話題

心思別太活,夢想要實際,不要什么都嘗試

就這樣活著吧

陌陌當年的廣告《總有新奇在身邊》,也觸動了很多年輕人。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這是紅米手機的slogan,據說也打動了不少年輕人。

去年4月5日,雷軍在微博整理了小米創業以來的10大金句,并且發起投票讓米粉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句。到20日,該投票吸引了3.9萬人參與,票數最高的是“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投票人數高達1.8萬人,占比46%;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微信公眾號的這句slogan,不知道打動和鼓舞了多少想做自媒體的人;

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上述案例的結尾,我用了幾個關鍵詞“感動、觸動、打動”,若再加上一個“共鳴”,基本就是走心的全部秘密;這是我觀察了無數走心文案得到的結果,如果你仍然有疑惑,讀完這篇文章之后,我相信你的疑惑將消失。

走心,是用戶的一種積極且強烈的情緒感受,當你的文案在短時間內讓用戶產生了這種情緒感受,用戶就會覺得非常走心。這種情緒感受細化一下,就是“被感動、被觸動、被打動、共鳴”。

所以,如何批量打造走心的文案,就是如何批量打造感動人心、觸動人心、打動人心、強烈共鳴的文案;

當我們定義清楚問題,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向;

就像你要提升銷售額,你得先知道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

接下來,我和你談談批量打造“走心的文案”背后的方法論。

01 如何感動人心

通常有三種方法:

1. 展示出做某件事的初心和決心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覺醒年代》第40集,李大釗送陳獨秀出京,在路上陳獨秀看到河灘上聚集著成千上萬的難民,他們穿著破衣爛衫,面黃肌瘦,死去的人被放在板車上,光著腳,腳上沾滿黃土和鮮血……

陳獨秀失聲痛哭,決定要建一個政黨;他對李大釗說:

我們得建黨,建一個可以把中國引向光明,讓中國人能夠過上好日子的無產階級的政黨。不為什么,我為了他們,我為了他們,我為了他們,能夠像人一樣地活著,為了他們能夠擁有人的權利,人的快樂,人的尊嚴。

兩個人對著這蒼茫大地,對著這些苦難同胞,一起宣誓:

為了讓你們不再流離失所,為了讓中國的老百姓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為了讓窮人不再受欺負,人人都能當家做主,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為了中華民富國強,為了民族再造復興,我愿意奮斗終生!

很多人都被感動的潸然淚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了建黨的初心和決心;

初心:為了讓他們不再流離失所,為了讓中國老百姓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為了讓窮人不再受欺負,人人都能當家做主,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為了中華民富國強,為了民族再造復興;

這里運用了一系列并列式的排比,一波又一波的蓄勢,不斷的沖擊著觀眾的內心,這是一種提升感染力的技巧;

決心:我愿意奮斗終生

我們看到的“決心”就這簡單的一句話,但實際上并不是,因為看過了前面38集,觀眾已經產生了這樣的認知:他們已經是人中龍鳳,大可安安穩穩舒舒服的過完一生,完全不必冒著生命危險去做這樣的事;明知前方是黑茫茫的一切,歧路眾多,路上還有豺狼虎豹,一不小心還可能跌落懸崖,但他們仍然一往無前;

正是有這樣的一個認知,才更加讓人感動;

需要注意的是:

初心通常是高尚的,如為國家富強、人民強大、為了報恩、為了愛情,為了信仰,為眾人抱薪,為愚昧啟蒙,為生民立命,為自由開路、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等;

決心通常是付出巨大的“代價”,這些“代價”通常是大量時間或金錢,健康,生命,舍棄親密關系、心力、精力、榮譽名聲、面子等,三顧茅廬、程門立雪的故事,之所以感動人的原理就在這里。

要強調的是:這個“巨大的代價”是由“你要感動的對象”所判定的,

比如在影視劇中,如果關羽為了救劉備低聲下氣的一而再的懇求別人,觀眾會覺得關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是因為前面塑造了關羽眼高于頂不可一世的性格,如果是換做厚臉皮之人如呂布這樣做,觀眾就無感;

另外通過對比可以增強對代價巨大的感知。比如雖千萬人吾往矣、雖遠必誅、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后天下人之樂而樂等;

看到這里,你肯定明白了:為什么當老羅在發布會上哽咽著說出下面那兩句話,臺下掌聲那么熱烈。

當有一天我們賣了幾百幾千萬臺手機,誰都在用我們的手機,

你要知道,這是為你們做的;

我不是為了輸贏,我只是認真;

也一定能分析出《出師表》中的這段話為何如此感人,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用“初心+決心”這種感動人心的方式,在品牌故事,電影情節里應用比較多,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品牌故事:

“Helen是海外500強公司高管,因為一件小事觸動她的心,讓她感受到了自己的使命:做一個讓每個中國女人都用的起的,平價好用的護膚品品牌”,為此她毅然決然的放棄了高薪工作,投身于這項事業”

你想起了哪個類似的品牌故事呢?

《銀河護衛隊2》最后的結局為什么如此動人?勇度為什么得到很多人喜愛?

原來勇度獨自撫養星爵的初心不是為了讓星爵幫忙偷東西,而是不忍星爵被他父親殺害;最后為了讓失去神力的星爵能夠活下去,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甚至《復仇者聯盟》中的滅霸也有不少粉絲,主要原因就是他收集無限寶石,消滅宇宙一半生命背后的初心是:為了不讓過度擴張的生命導致宇宙毀滅,這個初心是得到不少人的認同。為了完成事業,滅霸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和生命,自然讓不少人感動;

但是不是一句話的短文案,就沒法利用這種方法感動人心呢?并不是,只是需要一個前提條件;

你需要對說出這個文案的人或品牌有一定的了解。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這是阿里巴巴的slogan,展示了高尚的初心,但沒有展示決心;你如果對阿里巴巴一點都不了解,那么大概率沒有什么感覺;如果你了解了阿里巴巴創立的背后故事和一路走來的經歷,很有可能會被感動;

一張圖,也能感動人心,前提條件也是一樣的;

接下來,我們說感動人心的第二種方法。

2. 展示遠超用戶預期的行為或結果

這個預期我們是可以影響的,且你如果要讓用戶感動,你必須影響。

小米手機第1代發布的時候,當最后雷軍宣布價格是1999的時候,全場沸騰,很多人熱淚盈眶;是怎么做到的呢?

先展示近似配置手機的價格,且這價格都是能買到的最低價格,并非是上市價,因為底下坐著的觀眾都是內行人,

講述小米手機比上述的手機配置還要高,這給到用戶一個預期:價格應該是比上述機型都是差不多,就算低也低不到哪里去;

最后,伴隨著”嘭”的一聲,價格也浮現:1999,這直接腰斬,遠超用戶的預期,這怎么能不讓用戶感動呢?

當然,這種套路用多了之后,效果越來越差,因為用戶已經有了預期你還會這樣做,就很難再用這種“同配置,遠低的價格”來感動用戶。

所以小米9發布時候,雷軍不得不用“力排眾議,連夜說服高管降價300”這種方式來感動用戶,這里其實還是用的上述那種方式:

  • 構造一個預期:還是“比配置+價格”,然后公布價格3299,這個價格在預期之內;
  • 超預期:力排眾議,連夜說服高管降價300,價格定為2999;

聰明細心的你一定發現了,這里其實還用了第一種:高尚的初心+巨大的代價;

  • 高尚初心:為了讓利消費者,更低的價格買到旗艦機
  • 巨大代價:管理層都不同意2999,我雷軍力排眾議,連夜說服高管;

小米MIX發布時,同樣也用了這個套路:

構造一個預期:用料不計成本,良品率極低,概念機,用戶的認知中:概念機怎么也要七八千以上吧?

超預期:3999!

為什么小米老是這么做?因為小米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大力傳遞一個價值觀:“做價格厚道,感動人心的產品”;它必須要踐行這個價值觀,可以說這時候的小米“被困在價值觀”里,當它想突破時,也就是從小米10開始,你會發現小米已經很少再宣揚這樣的價值觀了。

看了上面兩個打造“感動人心”的方法,是不是瞬間有點明白為什么朱自清的《背影》如此感人了?

3. “雪”中送“炭”

顧名思義,當一個人身處某一困境當中,你給予了幫助和支持,這一困境越困難,你給予的幫助與支持越是所需要的,用戶就會越感動;

需要注意的是:

當他窮的揭不開鍋的時候,你送他一袋米,這是雪中送炭,

當大部分人都反對他的時候,你的理解和支持,這也是雪中送炭,

比如在一個會議當中,你的某一個同事表達了一個觀點,但是造到了大量的反對,這時候你站起來表示贊同他,他大概率是會被感動的;

這種經歷和體驗絕大部分人都是有的,應該非常好理解。

后面還有很多干貨要寫,這里限于文章篇幅,就不多說了。

如何感動人心的三種方法已經說完了,我建議你先停一下,分析一下曾經感動你的文案或故事,到底應用了哪種方法?

下面我們進入打動人心的第二種方法:觸動人心。

02 如何觸動人心

與感動人心不同的是,它會擊中你的內心產生強烈的情緒波動,但它不會讓你有想哭的沖動,更多的是引起你的深思,并且會產生想去做些有助于消除這些情緒感受的事的沖動;

這種特性決定了很多文案會用“觸動人心”這種方式來調動用戶的行為;

觸動人心的文案創作方式通常有四種:

1. 把正面勸說變成反向“恐嚇”

也就是把正面勸說你做一件事(廣告文案中通常是消費產品)變成“恐嚇”,你只有做了這件事,才能消除由此帶來的恐懼;

用來“恐嚇”他的,必須是他非常在意的東西。

一方面,只有感覺到他非常在意的東西的失去,才足夠驅動他去做某件事;

另一方面,他非常在意的東西,才能觸動他的心;

作為兒女,父母過得好不好是他非常在意的;

你成長的速度,一定要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作為青年父母,孩子的童年是他們非常在意的,因為童年只有幾年,過的怎么樣,對孩子一生都有很大影響。某個地產商出了個tvc電視廣告,其中父子篇的文案:

(一個父親對他的孩子說的)

就在這幾年,只是這幾年

多謝你,令我改變突然之間

我覺得自己好重要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我變得很中意笑

有時好傻地想,真是不想你大得那么快

不知道將來會怎樣

只知道今天,我要給你一個最好的童年

愉景灣,海澄湖畔一段

據說第一波廣告出去,一期住房三個星期就賣完了。第二波廣告,就因此被迫取消。

我們再看一個案例:

比如讓不愿意系安全帶的老司機系好安全帶:

先生,為了你的安全,請系好安全帶

這種正面勸說的文案肯定沒多大用,你得說:

一旦發生事故,別人睡你媳婦,打你孩子,花你的保險賠償金

運用這種方式還需要注意兩點:

1、不能過度“恐嚇”,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讓用戶產生排斥;

賣牛奶,

不能恐嚇用戶說不喝牛奶,你的孩子就發育畸形;

情人節賣鮮花,

不能恐嚇用戶不送花,女朋友就會被別人撩走;

賣電動牙刷,

不能恐嚇用戶不用電動牙刷,就天天牙齦出血;

過度“恐嚇”,用戶會產生這樣的一種反應:

不這么做,就一定會這樣嗎?我看不一定;

你應該這么說:

常喝牛奶的孩子個子高,身體壯,別的孩子不會欺負他;

情人節不送她花,忍心看她羨慕其他女孩子嗎?

常用電動牙刷,能減少牙結石,防止牙齦出血,不用再經?;〞r間花大價錢去洗牙;

2、注意表達方式,不要讓用戶感覺到“不這樣,就一定會怎么樣嗎?”

一旦用戶產生了這種感覺,不但不會被觸動,更不會產生認同,自然不會去行動。

請比較一下兩種表達方式:

a、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

b、不學鋼琴的孩子,會變壞

第一種方法講完了,我們來講第二種方法:

2. 多角度&并列式的正話反說,與人們的“理想自我”相沖突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上面的這段話就是從兩個角度正話反說,并列在一起,最后是引出要表達的觀點;可能有人不理解為什么這是反說,我簡單改變一下句式你就明白了:

別早早的就學游泳,尤其是在15歲,這樣等你到18歲,你喜歡的女孩約你去游泳,你就可以拒絕她了;

為什么要正話反說?

正說很難有新意,多是老生長談,千篇一律,什么“閱讀能增長知識,能讓你在飯桌上吹?!薄ⅰ皬椾撉倌芴找鼻椴佟?,這樣自然抓不住注意力,也沒有什么感染力;

而反說,一秒鐘就能抓住人的注意力;

比如勸你去一線城市,

正說:去一線城市吧,年輕時候不奮斗老了就奮斗不了;

反說:別去一線城市,別去嘗試新的生活,就待在你熟悉的老家…..

是不是反說一下子就抓住了注意力?

反說的極致,某種意義上就是上面的“恐嚇”,“恐嚇”的文案,可能只要一句話就夠了,因為有足夠沖擊力,但它的難點在于你要把握“恐嚇”的度,既要觸動到用戶,還不能過度“恐嚇”;

為什么要多角度&并列式?

正因為“反說”較“恐嚇”溫和許多,所以一句話很難觸動用戶

別和陌生人說話 別做新鮮事 繼續過平常的生活

這句話可能讓你有一絲絲觸動,但不會太大的感覺。

所以需要多角度去呈現,形式上一般以排比的方式,結構上層層遞進,有如一浪接著一浪,綿綿不絕,最終如排山倒海一般沖擊用戶的心;

別和陌生人說話,別做新鮮事,繼續過平常的生活

膽小一點,別好奇,就玩你會的,離冒險遠遠的

有些事想想就好,沒必要改變

待在熟悉的地方,最好待在家里

聽一樣的音樂,見一樣的人,重復同樣的話題

心思別太活,夢想要實際,不要什么都嘗試

就這樣活著吧

除了陌陌這個文案,還有很多文案也用了類似的方法,比如京東的《你不必》,由于太長我就不放在這里了,感興趣的可以去搜一下。

什么叫與理想自我沖突?

拿上面陌陌的那個文案舉例:

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天生認為自己是個不甘落后、不甘平凡、敢于探索未知、永遠積極向上、有夢想的人,這就是“理想自我”,顯然上面的那段話中的每一句好像說的都是自己平時的行為,與人們的“理想自我”是沖突的,這才觸動人心;

所以,與人們的“理想自我”相沖突,才是觸動人心的核心所在。

多角度&并列式正話反說,只不過是增強了感染力;

3. 喚起了那些被用戶塵封在心底的情感

當你喚醒了這些情感,觸動了人們,他們才會去做些有助于消除這些情感的事。

當你喚醒了愛情的那些遺憾,才能讓人們珍惜當下;

喚醒了對于親情的遺憾,當你說出“讓自己成長的速度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才能讓人們努力奮斗;

喚醒了哪些情感才能觸動人心呢?

這些情感通常是“遺憾”和“無奈”、孤獨、“唏噓”,這些情感往往又和一段段的記憶或經歷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正是因為“想得不可得”的“遺憾”和“無奈”,才讓人深夜輾轉反側,才讓人念念不忘,正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即使過了幾年,幾十年都久久不能忘懷;

才會一遍遍的追問:

倘若那天把該說的話好好說,該體諒的不執著如果那天我,不受情緒挑撥你會怎么做

才有周杰倫每次演唱會都有的《晴天》大合唱,

從前 從前 有個人愛你很久

但偏偏 風漸漸 把距離吹的好遠;

所有的遺憾和無奈中,和愛情、親情和友情相關的最打動人;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后來才知道,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怎么去喚醒這種遺憾和無奈?提供兩條思路:

1、通過特定的句式

如果/假如當初…現在…

如果當時沒分手,現在倆人三餐一條狗

類似的還有:如果/早知道…(就不會)

如果早點了解那率性的你

或者晚一點遇上成熟的我

2、用文字勾勒出那些關于“遺憾”和“無奈”的情境,喚醒類似的記憶

畫面感的塑造會增加代入感,感受也就越深刻,情緒也就越強烈;

比如江小白《人生沒有早知道》系列文案:

酒、鮮花、珠寶等這些和情感緊密相關的產品,通常用這種方式比較多;

下面我們來講觸動人心的第四種方法:

4. 讓用戶感受到“悲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想一想你第一次讀這些詩句的時候,是不是會被極大的觸動?

甚至產生一種要去做些什么的沖動?

前面講陳獨秀看到餓殍遍地的悲慘景象,內心受到極大觸動,終于下定決心建黨;

當杜甫看到民不聊生的悲慘,大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當我們看到悲慘的畫面,感受到悲慘的景象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會被觸動。

越悲慘,觸動的程度也就越大,想要做些對消除這種”悲慘”有幫助的事的沖動也就越強烈;

當歐洲的一些報紙文字和照片各種渲染敘利亞難民的悲慘的時候,于是大量民眾呼吁要求政府去接收難民;

影響用戶感知悲慘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是三種:營造畫面感,制造對比,增強代入感;

額外提一句:這三種方法不僅僅是影響人們對“悲慘”這種感受的感知,而是一切感受和情緒,比如恐懼、焦慮、驚喜等;

通常營造強烈的畫面感和制造對比一起使用的,以便最大化影響人們的感受,要提一句營造畫面感和制造對比的運用,本身就能增加代入感;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另外,經典文案《我害怕閱讀的人》就應用此種方法來增強感染力,你可以找來原文,細細閱讀,仔細感受;

如何營造畫面感,網上有太多這樣的文章,就不啰嗦了;

關于制造對比來影響人們對悲慘的感受,主要有四種:

第一種是不同人處境的對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第二種是付出和收獲的對比: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第三種是當前的處境和行為的對比: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第四種是之前幸福美滿生活與此后的悲慘遭遇的對比,這種方式大家在小說或者影視劇、短視頻里應該看過很多,限于篇幅就不多說了。

《賣火柴的小女孩》可以說把營造畫面感和制造對比運用的爐火純青,大家可以自行去感受一下;

關于如何增強代入感?

一種很常見的方法就是直接引導人們設身處地的思考,比如“如果是你…/假如你遭受到…”這樣的句式;

如果要描述的對象不是人,且不是貓和狗這種和人類生活緊密聯系的生物,這種方法就難以奏效。

怎么辦呢?

先把它當作人來描寫,最后再揭開身份。

網易噠噠18年9月出了一個刷屏級的H5《她掙扎48小時死去,死后無人知曉…》,就是應用此方法。

講述的對象是鯨魚,但是一開始把它當作人來描述,描述之前的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然后遭到邪惡生物的破壞,慘遭屠殺;

最后才揭露身份,極大的觸動人心。

03 如何引起強烈共鳴

共鳴,顧名思義就是情感共振。

共振是什么?頻率一樣;

當用戶認為文案所傳遞的觀點,和自己固有的觀點保持一致,即產生共鳴;

如何理解這里“固有”的觀點?

1、確實是用戶早已有的觀點,你的文案只不過是喚醒了它,當這一觀點被壓抑的程度越深,釋放的時候也就越強烈;

被壓抑的方式分為兩種:被外界壓抑和自我壓抑

被外界壓抑,即不被外界肯定、認可

自我壓抑即:觀點的對外表達欲望被自己壓抑

舉個例子:

網上有很多人討厭楊超越,覺得她才不配位;某一天你在網上發表了類似的觀點,導致被很多人反駁甚至辱罵,你很生氣,這就是被外界壓抑;若是你想發到網上,但是怕被很多人攻擊,所以猶豫再三,好幾次想發的時候都忍住了,這就是自我壓抑;

過了一段時間,你在知乎上看到這樣的一個回答:

你是不是會產生強烈的共鳴?

2、并非是早已成型的觀點,只不過你文案喚起了用戶的某一記憶情境,他的大腦通過比對分析和判斷,最后輸出的結果是認同,越是認同,共鳴越強烈;

需要強調的是:這一過程對于大腦來說是瞬間完成的。

舉個例子:

李宗盛&NB合作的110周年系列視頻廣告《每一步都算數》:

廣告中選取了東京、溫哥華、香港、吉隆坡、臺北這5個城市,講述李宗盛在這些地方的經歷和取得的一些成績;

最后總結:

時過境遷終于明白,

人一生中每一個經歷過的城市都是相通的,

每一個努力過的腳印都是相連的,

它一步一步帶我到今天,成就今天的我。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對這個系列文案感興趣的可以百度搜索:NB&李宗盛: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你可能本身沒有這樣的觀點,但是你看到這句文案后,會比對記憶中過往的經歷,然后分析判斷,最后是強烈認同這個觀點,產生強烈的共鳴;

當用戶感受到強烈的共鳴時候,通常會脫口而出:對對對,就是這樣!”

打造強烈共鳴的方式通常有三種:

1. 支持或合理化用戶被壓抑的觀點或行為

上面已經分析過為什么這樣會引起強烈共鳴,那么主要的問題是怎么找到用戶那些長期被壓抑的觀點或行為?

提供幾個思路:

1、分析你的用戶有哪些社會角色,以及相應角色要完成的目標是什么?當中會遇到哪些阻礙?

人是所有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構成了社會角色,而每個社會角色都有其想要達到的階段性總目標,而這總目標又是由無數個小目標所構成;在這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這些阻礙就是你的突破口;

舉個例子:

26歲~35歲之間的男性,他的角色、目標和可能在完成目標過程中遇到哪些阻礙?如何利用這些阻礙制造共鳴?

他是妻子的丈夫,他要賺錢養家,提供舒適的生活,為此他要經常拼命加班、經常出差應酬,妻子就經常埋冤他不顧家,沒有生活情調,有意無意的挑毛病;然后自己大手大腳的花錢,花個5千買套化妝品,被丈夫指責;

你幫助支持丈夫:你老婆太不懂事啦,老是給你拖后腿,成年人生活里不只有愛情,還有壓力還有應酬,有保險有房貸,咱們男人下班想著多加會班,只是為了多賺點錢,不就是為這個家著想嗎?有什么錯呢?

你幫妻子合理化行為:你老公太一根筋,他口口聲聲說賺錢是為了這個家,現在為了多賺一點錢卻疏遠了這個家,這不是適得其反嗎?另外偶爾花點錢獎賞下勤勞持家的自己,有什么錯呢?年輕時候不買喜歡 的;

當然他還可能是孩子的爸爸、是父母的兒子、職場上別人的領導等社會角色,都有其要完成的目標,必然有很多行為或觀點會不被認可、不被肯定,我們只要站在他一邊,支持和合理化他的行為,就可以引起強烈的共鳴;

2、除了社會角色要完成的目標,用戶還有哪些需求?其中哪些行為經常不被外界認可或肯定?如何支持或合理化?

娛樂需求:

看了一整天小隨心的燒腦干貨文章,是時候放松一下,花15分鐘玩一把王者榮耀,犒勞一下努力的自己!

虛榮需求:

穿的貴一點,那些你不想看到的人,就不敢靠近你;貪便宜需求:

把錢花的漂亮才是本事

……

這里只是簡單舉個例子,不被認可和肯定的行為太多了,當我們支持或合理化,用戶就會感覺到共鳴;

2. 幫助用戶批判他所遇到的“不合理”的現象

這里的“不合理”指的是用戶認為的“不合理”,不一定是真的不合理。

比如最近的“b站招聘爭議事件”,你可以幫助大眾批判某B站某招聘官:越是低級的人,越是喜歡強調出身和炫富。

當然你也可以從其他角度比如這是面試PUA,然后談到職場PUA等等,相信也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鳴;

這就是常見的借熱點的方式,社會熱點事件通常本身就是非常有爭議的,有沖突的,不同人都有不同的觀點或態度,多個角度批判都很容易引起共鳴;

還有些永恒的熱點,這些熱點里總是存在一些很難調和的矛盾和沖突,這些沖突里通常里有蘊含著大量的共鳴,這些沖突通常是:

性別對立、階級沖突、不同年代人的代溝、面包和愛情,北上廣和家鄉等;

除了那些熱點,平時多了解你的用戶都在吐槽什么,把他們記下來,琢磨一下背后的原因,這些都會是你以后創作的靈感;

這種制造共鳴的方式比較簡單,你們也都知道怎么做,就不多說了。

3. 喚醒記憶情境,洞察到心底的秘密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文案中所傳遞的觀點,在他們的腦海深處,他們本身并不知道,直到你說出來,簡單的講就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知道。

原理前面已經講過了,這里再講一遍:

并非是早已成型的觀點,只不過你的文案,喚起了用戶的某一記憶情境,他的大腦通過快速的比對,分析和判斷,最后輸出的結果是認同;

你的腦海中并沒有“自律給我自由”這種成型的觀點,但當你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可能想到身邊那些因為極其自律的人,開掛一般的經歷,于是你強烈的認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世間所有的內向,都是聊錯了對象”,你想起了你可以對有的人侃侃而談,而在有的人面前就極其尷尬,于是你非常認同這句話,產生強烈的共鳴;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一定有了洞察,就會帶來共鳴,要帶來共鳴必須喚起了用戶的記憶情境,舉個例子;

某馬拉松的橫幅文案:最后6公里,你就可以發朋友圈了

這句文案可能會讓運動員堅持跑完最后6公里,但很可能并不會讓他產生共鳴;

我再舉一個小馬宋老師寫的文案:

這段文案可能會讓人買雙安踏籃球鞋,但很可能并不會讓他們產生共鳴,除非他們有類似的記憶情境;

但他們都是好的洞察,因為能夠真的讓用戶行動,。

這種直接解決商業問題的,稱之為消費者洞察。我對它的定義是:

關于如何獲得讓用戶產生共鳴的洞察以及消費者洞察,這需要一篇文章來說明,這里限于篇幅,就不在這里談了,打算放到下一篇文章。

04 如何打動人心

通常有3種方式:

1. 讓用戶產生“自我感動”

自我感動,顧名思義就是自己被自己所感動。

假如你對一個工作非??炭嗟耐抡f:

這幾年,你幾乎每天都是第一個來上班,最后一個下班,你這么努力只是為了盡最大的力氣讓公司重新閃耀吧;

我想他大概會被打動吧?

當你讓人產生了自我感動,他就會被你打動;

讓用戶產生自我感動的方式有哪些?

主要的方式有:

讓他感覺他做某件事的初心是高尚的,為做這件事的決心花費了巨大的代價;

是不是想起了前面“如何感動人心”里所提到的方法?

感動別人的,通常也能感動自己。

前面所講的感動別人的方式,都可以變換一下,讓用戶產生“自我感動”。

限于篇幅,這里不展開一一講了。

還有沒有其他方式讓人“自我感動”呢?當然。

讓他感覺自己是個“孤膽英雄”。

這種方式威力有多大呢?

大到很多人看到其他孤膽英雄的故事的時候,都會被打動。

為什么?人們喜歡孤膽英雄,人們想成為孤膽英雄。

人們看到英雄遭受到無數的非議,仍然選擇一個人抗下所有的時候,總是會想起自己類似的經歷,產生共鳴,把自己當作“孤膽英雄”。

科比比詹姆斯受到更多人的喜歡,就是因為科比具有孤膽英雄的形象。

這也就是為什么《蝙蝠俠:黑暗騎士》評分這么高,蝙蝠俠有這么多粉絲,因為蝙蝠俠是孤膽英雄,抗下所有的罪名仍然守護哥譚,成為黑暗騎士;

當你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孤膽英雄”,他自我感動的同時,自然也會被你打動;

需要注意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和“孤膽英雄”是兩個概念,孤膽英雄有著悲情的色彩;當人們感覺是自己是個孤膽英雄時候才會產生自我感動。

關羽于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是個人英雄主義,超人一人拯救世界是個人英雄主義;

當超人拯救世界的行為在外界看來是危害社會,不被理解被人謾罵,但仍然選擇堅持著,這才是孤膽英雄。

如何讓人感覺自己是孤膽英雄?

簡單的講就是讓人感覺即使在負“重”,仍然在獨自前行。

蝙蝠俠抗下所有的罪名仍然守護哥譚,“罪名“就是“重”。

其實這仍然符合前面說的“初心+決心”的模式,只不過比較特殊,值得單獨拿出來講一講;

2. 讓用戶感受到自己的“偉大”

具體來說就是:讓用戶感受到自己很厲害、很優秀、與眾不同等;

這種方式威力有多大呢?

你見到了一個許久未見的女同學,你說了一句:“你比1年前更漂亮了”,

就這么簡單的表達,都非常有可能會打動她;

你本來就很美

自然堂的這句經典文案,當年不知道打動了多少少女的心;

這是2014年滴滴專車的文案,只是描述了一下用戶的不容易:“為了生活而逢場作戲”、“每天都在拼命、全力以赴”,也打動了不少人。

再利用“補償心理”,還直接能影響用戶選擇使用滴滴專車;

人這一生都在渴望“偉大”,

年輕人“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來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剛出社會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懷才不遇,顧影自憐;

沒有多少斤兩的“偽大師”,總喜歡侃侃而談“道、法、術”;

沒跨過山和大海,卻總喜歡說“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當然,還有無論年齡多大,職位多高,都或多或少有“好為人師”的壞習慣;

所以,你的文案能讓人感覺到他是“偉大”的,他自然會被打動;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那些無比自戀或自信的人,是很難用這種方式打動他的;

但是,絕大部分人不是那么自信的,

那有什么方法能讓他人感受到“偉大”呢?

1、利用對比的方式,來展現

用戶感覺到“偉大”,通常是通過對比來感知的,無非三種情況:

a、感覺比別人更“偉大”

比別人“偉大”,通常是:

做到別人所做不到的事,忍受別人所不能忍受,看透別人看不透的等等;

一個做非傳統吃喝玩樂的app,他們的開屏廣告是:

他們的青春,埋葬于餐廳,電影院和電腦前。

NotYours

剛畢業的我被這句文案打動了,畢竟誰不認為自己出類拔萃呢?尤其是年輕時候。

比如你對你的下屬說:

你之前這個崗位的人都做不好這份工作,只有你做的超出我的預期

我想他一定會被打動;

b、感覺比以往的自己更“偉大”

“你比一個月之前更有氣質了”,當你這樣夸一個普通的女孩,她大概率會被打動。

如果在她心中你是高高在上的人;如果她不覺得你說這句話有強烈的目的;

那么,她被打動的程度也就更強烈。

你對你的下屬說,“你這個月真是進步神速啊,幾乎每個月都刷新我對的認知”

他也大概率會被打動。

當魯肅對呂蒙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時候,我猜呂蒙一定被打動了。

c、感覺比想象中的自己要“偉大”

這種情況,你需要注意一下的是,那些覺得想象中的自己不那么“偉大”的人,通常是不那么自信的人,甚至是有點自卑的,所以用這種方式,還需要讓她感覺這是可信的。

比如你對著臉上很多雀斑的姑娘說,“你是最漂亮的,身材又好,你要自信一點”,我想她此時肯定是不相信的,自然也就無法感覺到比自己想象中的自己要好看;

Dove在15年發了一個視頻廣告,標題是:你比你想象的更漂亮

多芬是如何讓人相信這句話的呢?從而打動人的呢?

Dove找來美國罪犯肖像藝術家Gil Zamora,在完全看不見彼此的狀態下,找來7位女性描述自己外形,Gil根據描述畫出畫像A。

之后,找來7個陌生人,也來描述這7位女性,畫出畫像B。

畫像A的描述往往很悲觀,“我的臉頰很肥,”“我覺得自己鼻梁很塌?!?/p>

畫像B的描述樂觀得多,“她有一雙迷人的眼睛,”“她的臉型很標致。”

左邊是A,右邊是B。

這讓她們相信她們比自己想象的要漂亮;

她們被打動了。

這是她們被打動的樣子:

被打動之后,其中有個女人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應該更珍惜自己最自然的那一面

因為這會影響到我們交友的選擇,想找的工作,還有我們對待小孩的態度

對人生的一切都有影響

這對一個人是否快樂有關鍵的影響

身為女人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挑剔 去掩蓋我們覺得不夠好的地方

其實我們應該把時間用來欣賞原本就喜歡的地方”

告訴女人:你比你想象中的要美麗,這一點很重要;

讓原本就被打動的心進一步被打動。

2、層層遞進展示人們的選擇,最后展示態度

這些態度通常是:要做自己、要相信自己、不要安于現狀、要與眾不同、要反抗虛偽、敢于斗爭、要永遠積極向上、要敢于反抗權威、向一切不公平說No等;

總之就是要永遠一腔熱血,要有反抗精神,要特立獨行,要不甘平凡;

這些態度,就是與人們尤其是青年人的“理想自我”所一致。

畢竟人們尤其年輕人”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我命由我不由天”。

所以當你層層遞進的描述他們所遭受的困境的選擇,他們會認為“這就是我”,從而產生“虛假的共鳴”,最后展示自己的態度,而這態度是和“理想自我”所一致的時候,他們自然會被打動。

《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歌曲《悟空》為何如此火爆,原因就在此。

和前面觸動人心里面的第二種方式一樣,與人們的“理想自我”一致是核心,層層遞進的展示人們的選擇也只是增強代入感,增強感染力,進一步打動人心的方式,比如在電影創作里增強感染力的方式,就變成了不斷制造困境和打壓,主角不斷的反抗;

我們來看兩個經典文案:

1、蘋果的《think different》

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是生非,他們格格不入;

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他們也不愿安于現狀;

你可以認同他們,反對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

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因為他們改變了尋常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向前邁進;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里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

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2、諾基亞的《不跟隨》

如果多一次選擇 你想變成誰?不,這不是選擇,而是對自己的懷疑。我能經得住多大詆毀就能擔得起多少贊美 如果忍耐算是堅強 我選擇抵抗 如果妥協算是努力 我選擇爭取 如果未來才會精彩 我也絕不放棄現在 你也許認為我瘋狂 就像我認為你太過平常 我的真實 會為我證明自己 諾基亞N9 不跟隨

讓用戶感受到“偉大”的兩種方式已經說完了,下面我們來談談打動人心的第三種方式;

3. 讓用戶感受到自己“有價值”

人們雖然時時刻刻在追逐“偉大”,但在追逐的過程中又經常遭受到各種打擊,導致又常常對自己的價值產生懷疑,產生“間歇性成就感滿滿,持續性存在感缺失”的感覺。每時每刻對自己自信滿滿,認為自己很偉大的人畢竟是極少數。

所以很多人發個朋友圈都會編輯好久,得到幾個點贊都會很開心;

當一個人價值感缺失的時候,你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有價值”的時候的時候,他們就會被打動。

什么時候會感覺到有價值呢?具體來說就是被人愛、被需要、被在意、被認可等;

“所有的光芒都需要時間,都需要時間被看到”。

你打王者榮耀的時候,有一局打著打著就逆風了,最后被推的只剩一個水晶,好幾次水晶都快被打爆,但你們一直堅持沒有放棄,最后終于逆風翻盤,此時屏幕上出現了一行字,“有時候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了希望”。

我想你一定會被打動。

當一個人花了半個月做了個視頻,好幾天播放量只有幾百的時候,他非常崇拜的一個大佬這時候在底下評論了一句:這個視頻做的很棒。

當價值被認可的時候,他大概率會被打動。

999感冒靈的廣告《總有人偷偷愛著你》中有一個情節:

一個女孩靠在落地窗的墻上,望著黑夜里燈火通明的城市

接著拿起手機在網上問了一個問題:

手上的動脈在哪里,越具體越好

問完后,抬起頭,面無表情,萬念俱灰的模樣,似乎她已經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

接著把頭埋進手臂里;

等待的時候,手機連續發出提醒聲,女孩抬起頭查看手機,

看到那些溫暖的回答后,眼含淚光,

女孩被這些陌生人的溫暖打動了。

再然后,

再也忍不住的大哭了起來。

感覺到“有價值”再往上一點,就是感覺自己“很重要”。

B站巫師財經大家應該聽說過吧,幾乎可以說是一己之力將B站財經區帶動起來的UP主,隨后引發了知識區的繁榮。

巫師財經不需要在視頻里每個視頻里花式“騙”三連,但點贊比非常高,很大程度上和每個視頻結尾額度升華不無關系,每個視頻的結尾部分都非常打動人心,

我們來看看他的的成名作《楊冪的資本博弈之路》的結尾文案是怎么寫的:

我們是什么樣,市場就是什么樣。

我們向什么樣的內容付費,什么樣的內容就會占領市場。

其實投票權都在我們一個個普通人手里,你的每一張電影票,每張劇目票,每張演唱會門票和你每一次的內容付費,你的點贊和轉發就是一次次投票。

誰的票多,誰就會有更大的激勵和資源去持續輸出,資本也就會圍繞著誰。

就是這一張張票組成了文化產業的基本結構,潤滑了產業鏈條的每顆螺絲,產業齒輪才能持續轉動,而這一張張票也決定了資本到底站在哪一邊。當然你可以默默喜歡,資本冰冷無情但效率極高。資本會看到你的每一次投票,也會看到你每一次的不投票,而我們現在投的票,就是未來內容市場的樣子。

況且,不要默默喜歡,因為討厭他們的人,不會默默討厭。

通過一系列的論述,向用戶傳遞“你的每一次選擇,都很重要,決定了未來內容市場的樣子”。

用戶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被打動了,于是不僅給了三連,還有不少人轉發,要知道,轉發b站的視頻是很少見的。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例子;

2016年1月20日帝吧出征Facebook這個現象級事件,不了解的可以網上搜索一下。為什么有那么人參與進來?包括大量的海外華人。

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很重要。

讓人感覺到自己正在參與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每個人出的一份力,無論是收集資料、翻譯文章還是積極對線,積極傳播運動,對事情的推動,對最后的結果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人們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也就被打動,自然積極參與其中。

感覺到有價值,再往下一點,就是“價值”被看見。

當你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做了一件事,卻沒有得到任何反饋,這時候你的領導說了一句:我知道你為這件事加了半個月的班。

即使沒有肯定你,我想這種“被看見”也可能打動你。

這就是看見的力量。

我相信快手的宣傳視頻《看見》,不僅僅打動了很多對快手不了解的人,也一定打動了很多在快手上面發視頻的老鐵們。

05 小結

創作走心的文案的方法寫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讀到這里的你是否有所收獲呢?

補充說三點吧:

1、雖然上面的方法已經覆蓋了絕大部分打造“走心的文案”的方法,但我仍希望你不要被局限。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這句話我相信當年觸動了不少少年少女的心。

類似這種通過描述,讓人產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或期待,也能觸動人心。同樣的,《成都》這首歌描述了一段朦朧美好的感情故事,也觸動了無數人的心。

2、可以同時使用多種方法來打動人心

比如可以展示“悲慘”來觸動人心,同時還可以展示自己在困境下依然為了追求夢想堅持到底,從不放棄,即使經歷各種磨難來感動人心;

前幾年的選秀的選手就是用的這個方法,以至于用的太多被人調侃為“比慘大會”,”我有一個夢想“這個梗廣為流傳。

當然,你還可以共鳴和打動人心同時使用,

下面這是2018年cctv世界杯海報上的文案,是寫給c羅的。

上天給你了太多才華,就注定不會給你太平坦的路

就是同時采用了制造共鳴和打動人心的方法。這句文案既讓你想起了那些有才華的人,確實都走過不太平坦的路,然后產生了認同,引發強烈共鳴;

又利用了“人天生認為自己很厲害”這一點,加深認同感;

畢竟你會認同你沒有才華嗎?當然不會。文案中這個“你”用的很好,讓你產生了代入感,正是因為這個代入,如果文案把“你”改成“一個人”或者“他”,這種認同感就大大減弱。

類似的還有:“故鄉眼中的驕子,不應該是城市中的游子”

3、走心的文案如果要同時完成商業目標,必須和產品進行較強的關聯。

走心的文案一般能夠讓用戶對品牌形成好感,以便潛移默化的影響用戶的選擇,如果僅僅是達到上面的目的,確實不需要和產品進行強關聯。但如果你同時還想讓用戶立即做出有助于商業目標的行為,那就必須和產品強關聯。

滴滴的“如果每天總拼命,至少車上靜一靜,全力以赴的你,坐好一點”算是。

我再舉一個我自己寫的案例:

前年我剛入職某禮品鮮花龍頭公司任運營負責人,剛好趕上母親節快到了,CEO聽說我文案還不錯,就讓我改一下之前他們已經寫好的推送文案,我看了之后覺得不夠好,自己重新寫了幾個,其中一個是:媽媽不記得母親節,但你總記得。

用的就是打動人心中讓用戶感受到自己的“偉大”這一套路(用戶即使不記得,但看到之后也會為自己辯解,這就是人性),用戶“記得”之后呢,當然要立即預訂康乃馨送給媽媽啊。

06 寫在最后的幾句話

你的產品是什么,要在什么渠道投放,用戶看到時候什么狀態,文案想達到的目的是什么,都決定了你使用的方法不同;只有當你掌握了各種文案的創作方法和技巧,就等于擁有了各種武器,等到要用的時候自然能夠隨心所欲;

上面寫到的那么多創作走心文案的方法,它不僅僅可以用來創作文案,里面的思路還可以用來經營和別人的關系,相信你一定能看的出來;

后續還會寫“銷售型”文案的創作方法、還有如何影響別人的情緒等文章。

這篇文章寫完啦,感謝耐心讀完這么長文章的你。

 

作者:隨心,微信公眾號:小小小隨心

本文由 @隨心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了

    回復
  2. 寫的太好了,期待更新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