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難但威力巨大的文案手法

2 評論 4388 瀏覽 21 收藏 11 分鐘

寫文案經常沒想法?寫得不夠亮眼?沒有思緒?本文分享了一種各大品牌都在用的文案手法,能夠將你想表達的與用戶熟悉的事物進行關聯,快速理解并產生畫面感,希望這個方法對你有你有所啟發。

寫文案經常沒想法?寫得不夠亮眼?

別著急。我們不妨先來做個小互動,簡單思考下:

  • 如果一個牙膏廣告需要體現美白效果,你會怎么做?
  • 如果一個痔瘡藥廣告需要表現長痔瘡的痛苦,你會怎么做?
  • 在U盤剛現世的時代,大眾都不了解,你的廣告怎么介紹U盤?
  • ……

好了,大家腦子里可能都有自己的各種想法了。

再來看看品牌商是怎么做的:

Orbit牙膏的廣告,把牙膏美白牙齒的功能與閃瞎眼的鉆石關聯起來:走在外面都能把人眼睛閃瞎。

一個不難但威力巨大的文案手法

Clinica Mosquera痔瘡藥的廣告,是把長了痔瘡時拉的便便與仙人掌、辣椒關聯起來:這酸爽,嚇得我下意識屁股一緊

一個不難但威力巨大的文案手法

一個不難但威力巨大的文案手法

索尼的廣告,把U盤的存儲功能與那個年代大家熟知的CD關聯起來:一個小小的U盤就抵得上一堆的CD。

一個不難但威力巨大的文案手法

可以看到,這幾個廣告有一個共同點——

都是從消費者認知出發,關聯消費者熟知的事物來做創意,不僅能喚起人們已有認知,而且讓人能快速理解,印象深刻。

再舉個例子:

“亞利桑那州每年的地下水透支量達到了250萬英畝一英尺”。

這段話你看著有什么感覺?亞利桑那州每年的地下水透支量很大嗎?是不是有點懵?

如果換個說法呢——

亞利桑那州每年的地下水透支量足夠讓整個紐約浸泡在11英尺深的大水里。

差別一目了然。

我一般稱這種手法為 “建立基模”,就是利用對方已有的熟知認知來解釋未知事物,是一種視覺化地表達。

之前資深文案策劃人烏瑪小曼的一篇文章中,對此給出的一個概念也特別好,叫 “蜜柚思維”,她的解釋是這樣的:

蜜柚式思維的本質是類比的思維,讓你的文案內容與用戶熟悉的事物發生聯系,讓你的文案做一個“提詞器”,不是單純地表達,而是喚起;不是新增信息,而是聯接。

還是舉個例子,假設有人寫文案介紹西柚:

西柚是柑橘科屬的亞熱帶水果,簇生成串,皮薄且軟。果肉分瓣,顏色呈淡黃色到珊瑚紅,從多汁到微干,從香甜可口到酸味撲鼻。

那么現在請你閉上眼睛,試著根據上面的介紹想想西柚是長什么模樣的。

如果你事先不知道西柚,我估計你很可能完全想象不出來。

那我們再換一種文案試試:

西柚是一種小型的柚子,形似葡萄,皮如柑橘薄且軟。

怎么樣?這個時候你腦袋里是不是已經出現西柚的輪廓了?

看到這個文案,你會有畫面,你知道西柚是和普通柚子差不多的,只不過是個頭比較小,又像葡萄的形狀,而且它的皮是像柑橘一樣又薄又軟。

很顯然,在這里,“小柚子”、“葡萄”、“柑橘” 這些你我熟悉的事物就是文案的“提詞器”,用戶一看就能喚起認知,馬上get到你的表達。

美國學者卡尼曼與特維斯基曾提出過“可得性偏差”,意思是:因為受記憶力或知識的限制,我們在做判斷的時候,總是利用自己熟悉或者容易想象的信息。

換句話說,我們都習慣于用固有的認知結構,或者熟悉的認知去理解新事物。

所以,對于一個完全不具備相關背景知識的人來說,大量的抽象描述性語言或者復雜的介紹會讓人抓不著頭腦。

而利用蜜柚思維寫文案,其實就是:

尋找用戶熟知的對象,把想要描述的與這個對象建立認知關聯。這個關聯越貼近用戶的經驗就越好,這樣更容易喚起他的認知,快速理解。這個方法不難,但威力巨大。重點就在于熟知事物的選擇和關聯上。

就說在我們平時寫產品文案時,這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首先,提煉產品的特征和核心功能,全部列出來。這是一定要做的,否則你都不了解自己的產品,還談什么找熟知的事物去關聯。

然后,尋找用戶已經熟知的事物,把產品某個特征與這個事物建立關聯。這個關聯越符合消費者經驗就越安全,同時也越容易被接受。

比如當時杜蕾斯想突出自家避孕套很薄,怎么做呢?

“薄” 這個概念如果僅僅是說出來,那就很抽象,難以建立用戶的認知,沒什么畫面感。

那什么東西?。科匠N覀円姷臍馀菥秃鼙。?/p>

避孕套這個產品和氣泡有什么關聯呢?如果這個避孕套變得跟氣泡一樣,那是不是就表示非常薄了。

所以就有了這個杜蕾斯的廣告:杜蕾斯像氣泡一樣薄。

一個不難但威力巨大的文案手法

讓人直觀看到且理解了杜蕾斯的薄,而且通過“氣泡”這個熟知事物的關聯,用戶對產品建立的認知也印象深刻,腦袋里時刻都有了畫面。

再比如別克 GL8剛剛進入中國時,算是國內推出的第一款MPV:豪華7座、寬敞舒適、商務感十足,用起來既有面兒也有范兒。

當時核心目標人群就是聚焦那些西裝革履,經常坐飛機出差的商務人士。但要像我上面那么介紹,這群人肯定一點感覺都沒。

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沒有復雜的解釋,直接轟出一句文案 “陸上公務艙”。

是不是很棒,幾個字就告訴你GL8 就像飛機上的公務艙一樣。經常坐飛機的商務人士馬上就能明白GL8 的那些特色了,無需多言。

直到現在別克還都在用“陸上公務艙” 這句文案,其他汽車品牌也沒少借鑒。

一個不難但威力巨大的文案手法

還有長城葡萄酒的經典文案《十年間,世界發生了什么》,也是利用世界上十年間發生的“大事”這些大家熟知的事物,與產品形成關聯,莫名其妙就讓人覺得這瓶酒的品質非凡。

說到長城葡萄酒的文案,大家看得最多的應該是北京奧美寫的《 三毫米的旅程,一顆好葡萄要走十年 》,不過這個也挺不錯:

一個不難但威力巨大的文案手法

十年間,世界上發生了什么

科學家發現了12,866顆小行星

地球上出生了3億人

熱帶雨林減少了6,070,000平方公里

元首們簽署了6,035項外交備忘錄

互聯網用戶增長了270倍

5,670,003只流浪狗找到了家

喬丹3次復出

96,354,426對男女結婚

25,457,998對男女離婚

人們喝掉7,000,000,000,000罐碳酸飲料

平均體重增加15%。

我們,養育了一瓶好酒。

本來十年釀一瓶酒也沒什么,平常我們聽到“10年老酒”、“10年釀酒” 之類的好像也沒多大感覺,對不對?

但文案中加上那些七七八八的熟知事物,再配上一連串驚人的數據,偏偏看完文案我就覺得:“哇,太牛了!得到一瓶好酒可真不容易!”

至于牛在哪?

還真不知道!

好了,總的來說,文案中把你想表達的與用戶熟悉的事物進行關聯,能夠讓人快速理解各種未知事物、未知產品、未知概念或者未知的感覺和情緒,并產生畫面。

效果特好,關聯得當,威力巨大。

建議每一個營銷策劃人、運營人、文案人都可以去刻意練習這個手法,磨刀確實不誤砍柴工。

專欄作家

木木老賊,微信公眾號:木木老賊(ID:mumuse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知名上市教育集團品牌總監,專注于持續生產新鮮又有料的品牌營銷、新媒體運營貨、文案進階技巧。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與消費者共情

    來自河北 回復
  2. 你的觀念要與用戶所認知到的能產生聯系,這樣子的文案才會是好文案。

    來自甘肅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