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拆解:數據分析如何有效驅動產品迭代
本文作者通過案例拆解,來給大家講講數據分析如何有效驅動產品迭代?enjoy~
從產品論的角度而言,一款產品從0到1的建立,需要經歷五層設計(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而從數據分析的角度而言,數據分析由淺至深也分為5層(角色扮演、業務指標、現成模型、公司戰略、行業發展)。無論從產品論的角度又或者是數據分析的角度,最終的本質是服務于商業模式。當然對于政府等公共性質的app而言,是無需商業模式的。
1. 產品基本信息
1.1 產品名稱
xx市數據信訪便民投訴平臺app,后面簡稱為“信訪app”。
1.2 產品定位
此次信訪app的產品定位為工具性產品,主要是方便信訪人民,在app上進行信訪業務辦理,包括信訪投訴、進度查詢、預約等一系列的信訪服務。
1.3 產品受眾
我們建設的是一個數據信訪平臺,此平臺可以支持網上信訪和線下信訪,所有的數據都會進入到我們的平臺,因此我們可以對信訪受眾進行全量分析。
產品受眾是所有潛在或者現實對信訪有需求的受眾,從前期的上訪情況來看,普遍的上訪群眾的年齡在30~60歲左右。
2.4 產品功能
已上線運行的信訪app的功能包括:信訪投訴;政策、福利等咨詢;領導包案預約;業務辦理督辦、催辦;社會民意征集;業務辦理進度查詢;業務辦理結果、工作人員評價。
二、面臨的問題
國家局在2018年6月份下達通知,要求各個省市的每月綜合網上信訪率需要達到60%以上,并且會納入到信訪工作考核指標中,而在2018年的6月份,我們后臺統計,xx市的網上信訪率為18.94%(總信訪量264件,網上信訪量50件)。
因此,我們需要配合xx市信訪局完成這一指標。(網上信訪率=手機app信訪登記量/信訪信訪登記總量,當前的網上信訪的主要渠道是app投訴)
三、分析思路
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針對產品的角度而言,產品的定位(戰略層)是正確的(針對信訪群眾進行上訪),產品的需求功能(范圍層)也是正確的(可以滿足信訪群眾進行信訪登記),那么就只需從產品的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來進行分析。
而從數據分析的角度而言,主要是從業務指標的角度進行分析(即當前的網上信訪率達不到要求,需要分析出業務指標無法達到要求的原因,并給出解決方案)。
3.1 排除數據噪音
想必大家在初中都學習過控制變量法,通過控制變量來觀察因變量的影響因素。同理,我們在進行數據分析的時候也需要采用類似的方法,首先就要排出數據噪音的干擾。對于當前的分析角度而言,我們是要通過數據分析來驅動產品迭代,那么產品的運營數據對于產品的使用數據而言就是噪音數據。
產品的運營數據就是產品的安裝量、注冊人數、app使用情況、app活躍度等數據。結合信訪app的運營數據以及6月份的信訪投訴的數據進行分析,來排出數據噪音。
如下圖所示為6月份的xx市信訪投訴數據展示:
通過業務后臺數據分析可以知道6月份信訪人數為264人,其中通過手機app信訪的有50人,線下信訪的有214人(其中有132人是已注冊了信訪app)。因此我們得出的數據結論是,理論上網上信訪率可以達到68.94%(計算方式=(網上信訪人數+已注冊人數)/信訪總人數)。
因此可以說明,我們的數據在客觀條件下是能夠滿足業務指標要求的,這樣就排除了因為產品運營情況的不到位,而導致的客觀硬性條件下不能達到業務指標要求。
接下來就可以從產品的使用數據,來進行分析網上信訪率不達標的影響因素。
3.2 業務指標角度
即從業務指標的達成路徑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業務指標的達成路徑,如下圖。
我們會分兩條路徑統計6月份這個期間的app的啟動次數、app的注冊次數、app登錄次數、使用投訴辦理功能的次數、提交信訪訴求的次數。
通過事件轉化率分析,這7個步驟的轉化率,分別表示的是:
- 路徑1表示app的啟動之后,直接登錄app的概率;
- 路徑2表示在直接登錄app之后,使用投訴辦理功能的概率;
- 路徑3表示在直接登錄app的前提下,進入投訴辦理功能之后,完成信訪訴求提交的概率;
- 路徑4表示在app的啟動之后,注冊app的概率;
- 路徑5表示在注冊之后,直接登錄app的概率;
- 路徑6表示在注冊之后直接登錄的前提下,使用投訴辦理功能的概率;
- 路徑7表示在注冊之后直接登錄的前提下,進入投訴辦理功能之后,完成信訪訴求提交的概率。
(1)建立數據指標
為了驗證數據,我們首先通過自定義事件,定義8類事件,分別為“app啟動量、app注冊量、app登錄量(無注冊)、app登錄量(有注冊)、app使用信訪投訴功能量(無注冊)、app使用信訪投訴功能量(有注冊)、網上信訪總量(無注冊)、網上信訪總量(有注冊)”。
然后通過事件轉化率,我們定義了兩類類轉化率,分別是“有注冊的業務路徑、無注冊的業務路徑”。
(2)數據結果
統計出來的6月份兩條路徑的事件,轉化率如下:
(3)數據分析結論
6月份,路徑上從app啟動—>app使用信訪投訴功能的轉化率較低,僅有30%左右。這可能跟信訪投訴具有一次性的特性,而查詢、督辦等功能具有多次操作的特性相關。
6月份,路徑上從app使用信訪投訴功能—>網上信訪的綜合轉化率則是非常低,僅有47%。但其中有注冊的業務路徑轉化率會高一些,這可能跟信訪群眾在信訪局有工作人員協助的因素導致。但也足以說明,app上的信訪投訴功能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行優化。
(4)數據結論的再次分析確定
對6月份的數據,特意挑選出線下投訴但已注冊過app的132人,即這132人的網上信訪人數為0。根據業務指標達成路徑上的轉化情況進行用戶分組,選擇時間為2018年6月份,我們將人群分為:線下信訪_已注冊_登錄app、線下信訪_已注冊_app使用信訪投訴功能,兩類人群。
最終我們會看到分析出來的數據,如下圖展示:
綜上可以確認兩點問題:
- 數據分析的結論是正確的,信訪投訴功能存在問題;
- 如果117人都是愿意使用app進行投訴的,如果解決投訴功能的問題,那么有可以使得網上信訪率達到63%左右,滿足指標要求。
3.3 產品角度
從業務指標的角度我們發現了app的信訪投訴功能存在一定的問題,且信訪投訴操作具有操作的一次性特征,因此需要優化,但具體如何優化,優化的方向還無具體的數據支撐。因此,我們需要從產品的角度,結合數據埋點進行分析。
投訴功能的結構層分析:
投訴功能的信息結構,如下圖:
上述的路徑是完成信訪投訴必經的路徑,一共涉及4個頁面,因此對每一個頁面進行數據埋點:進入此頁面的計數。
投訴功能的每個頁面的框架層分析:
結構層的信息頁面路徑是否能夠走完,需要對每個頁面的框架進行分析,用于分析此頁面的識別度和可操作性以及下一個入口的便捷性。因此可以說結構層和框架層是息息相關的,那么根據框架層的特性,我們從時間維度上,對每個頁面進行數據埋點:在此頁面上停留的時長。
(1)建立數據指標
首先通過自定義事件,將各個頁面的操作次數都統計出來。通過漏斗分析,查看每個頁面的轉化率情況。
(2)數據結果
統計出來的6月份中的頁面轉化率情況如下:
(3)數據分析結論
- 6月份,可以看到填寫信訪訴求的完成情況很低,僅有38%,說明填寫信訪訴求頁面需要亟需優化。
- 6月份,每一個頁面都存在一定的轉化損耗,所以需要從產品和業務的角度考慮縮短路徑。
(4)改進方案
產品是針對受眾,因此支撐改進方案的一定是要落地到用戶畫像上,由于信訪的特殊性。因此,此次僅需要對年齡進行刻畫即可。
1)改進方案的用戶畫像
通過用戶分群功能,根據信訪人群的年齡進行劃分,對截止到6月份為止已注冊的人員進行分群。用戶分群的數據如下圖所示:
可以知道30~50歲的人群,占據了注冊人數的76.88%,是絕大多數的人,由此可見產品的優化方案,主要是針對這個年齡段的人群。
2)改進方案的建議
根據數據分析結論、產品的分析結論以及用戶畫像我們針對產品,提出了如下的優化建議:
- 填寫上訪人信息頁面取消,默認統一獲取當前登錄的用戶信息(姓名、身份證號、居住地址、聯系方式),并將身份證號、居住地址等個人信息,融入到注冊環節進行填寫。(在信訪的業務上,也是支持多人上訪,但僅有一人作代表的情況)
- 選擇信訪單位此頁面取消,采用后臺默認統一將信訪件分配到xx市信訪局,再由信訪局發送到屬地單位進行辦理。
- 填寫信訪訴求的頁面,采用多種方式,代替僅限文字輸入的方式,比如:語音輸入、附件文本上傳、圖片上傳、視頻上傳這四類方式。在業務上,信訪辦理也是需要將app投訴內容轉錄到辦案系統,所以這四類的方式都可行。
四、效果觀察
4.1 效果數據
通過自定義報表,將網上信訪率進行持續跟蹤,如下圖是7月份和8月份的數據。而選取2個月的時間作為觀察的長度,是因為信訪的數量本來就屬于弱需求,平均每個月的信訪量也就800件左右,而同時國家局要求的指標只要在12月底之前完成即可。
(此處要提一個數據,就是截止到6月份,已注冊app的信訪群眾達到了1276人,7月份新增注冊人數70人,8月份新增注冊人數100人)
由此可見,我們的改進效果是有成效的,說明通過這一套數據分析下來,的確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產品的問題,但卻還沒有達到業務指標(60%)的要求。
4.2 效果反思
產品已經優化了,且在宏觀的結果有一定的成效,但是還是需要數據支撐,去看產品優化帶來的具體成效。
重復采用漏斗分析的方法,去分析頁面的轉化率,如下圖是7月和8月的頁面轉化率情況:
總體轉化率直接從12.74%提升到60.83%,總體轉化率有了質的提升,而且完成信訪投訴的轉化率從25.38%直接提升到了85%左右,也完全證明了我們的數據分析給出的解決方案也是正確的。
整理思路,依然還沒有達到指標。我們發現其實先通過業務指標進行分析找到路徑上的薄弱點,掩蓋了產品的兩個點,分別是注冊(產品功能)和用戶留存(產品使用)。而這個點只能從產品的角度才能發現。
4.3 迭代數據分析優化產品
(1)注冊(產品功能)
通過漏斗分析產品的注冊頁面路徑轉化分析,我們統計出7也和8月的注冊頁面的路徑轉化情況,如下圖所示:
基于如上的數據,結合產品的方法論,我們給出注冊/登錄這套操作進如下方式的優化:
- 注冊和登錄都采用手機號碼+驗證碼的方式,進行注冊和登錄,替代賬戶基本信息填寫(內容包括:用戶名、電話、密碼、驗證碼);
- 個人基本信息填寫,采用手動輸入和拍攝證件照兩種方式進行填寫,但優先推薦證件照上傳的方式。
(2)用戶留存(產品使用)
通過自定義留存的功能,我們可以定義,在每個月中,已注冊app的信訪群眾的留存情況。(留存率=當月使用app信訪功能的人數/當月信訪的總人數中已注冊app的人數)
通過計算,可以知道每個月的回訪情況如何,如下圖所示:
基于如上數據,加入一個消息引導提醒“app信訪數據概況”,這條信息中包含“網上信訪操作事件、網上信訪辦理效率、網上信訪比例、網上信訪操作改善功能點”這四個維度的提醒,用于提高留存率。
4.4 迭代優化持續跟蹤效果
我們首先跟蹤9月份注冊的頁面轉化率優化情況,如下圖:
通過自定義留存,我們知道9月份信訪的留存率情況,如下圖:
我們再次跟蹤9月份網上信訪率情況,如下圖:
五、總結
最后,還是需要強調一次,通過這一套的數據分析和優化,我們耗時3個月達成了國家局要求的網上信訪的指標(60%),另外數據分析當然肯定不是一個月才進行一次分析,而是至少每周,甚至每天進行分析,跟蹤變化情況。
數據分析不能從一個角度進行分析,要結合多個維度,尤其要從產品的角度思考數據分析方法的完整性。同時需要能夠基于已分析出的數據,進行深入挖掘,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并能夠明確地給出解決方案。
寫在最后
對于產品的表現層的分析,可以結合兩方面進行分析:
- 一方面是頁面的停留時間,每個表單的操作時長進行分析;
- 另外一個方面是結合用戶畫像。
#專欄作家#
蕭羽,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產品迭代
你好呀,從這篇文章里獲益匪淺,可以申請轉載到公眾號未明學院嗎?非常感謝 !
可以的。
優秀 學習了
很強的指導性,
厲害厲害,展示了實例
厲害了
寫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