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師如何預測2020年業績指標?

2 評論 6753 瀏覽 47 收藏 12 分鐘

接到老板的預測任務該怎么做?直接扔模型?不,你應該考慮業務問題,分情況進行分析。

臨近年底,企業都要做2020年預算,這個任務往往和數據預測業績指標有關,于是很多同學留言想看:2020指標預測該怎么做?今天它來了。

一、指標預測的錯誤做法

在來年的指標預測上,一直以來有兩種觀點:

  • 投降論:我說了又沒用!問老板!您老說是幾就是幾。
  • 速勝論:我有人工智能阿爾法大狗子模型,一模一個準。

兩種做法都有問題。

投降論往往會引起老板不滿:“你是做數據的,我都說了要你干什么?。?!”

而速勝論開頭死于數據太少,手頭翻來覆去也就GMV、PV、UV、轉化率、客單價幾個數,預測模型沒準頭。

結尾死于業務口水:“你考慮業務情況了嗎?你一天業務都沒做過瞎嗶嗶啥??!”

本質上,投降論和速勝論是兩個極端。一個極端自暴自棄,完全沒有發揮數據該有的作用;一個極端自高自大,自以為有一堆代碼就天下無敵,忽視了業務的參與。

想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既要懂得預測方法,又要懂得如何做年度預測這個工作,雙管齊下才能解決問題。

二、指標預測的基本方法

預測常用的方法有三種:業務推演法(拍腦袋法)、時間序列法、因果關系模型。

三種方法的操作流程、適用范圍不太一樣。因為本篇不是專門討論算法的,所以先歸納如下,有興趣的話我們單獨分享。

注意:一提預測,往往大家都本能聯想到算法模型??伤惴P陀袀€天生的短板:業務參與太少。

業務參與太少,結果就很難被認可。本質上,業績不是算出來的,而是產品、銷售、運營、供應鏈努力做出來的,誰掉鏈子都會讓業績出重大問題。

所以,單純指望一個模型搞定,往往會被業務用各種細節問題打趴下。想破局,就得首先理解:業務做年度預測的目的是什么,這樣才能看如何讓他們參與進來。

三、結合目標做預測

年度預測,與其說是預測真實值,倒不如說是幫老板圓夢。老板們往往傾向于給出“我想達到”的業績值,而不是“可能達到”的業績值。

這也就是為啥老板們一邊讓數據去做預測,一邊自己默默在心中拍一個數字的原因。一方面,他有自己想達到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也想知道自然狀態能去到多少。

所以,遇到預測問題,第一時間不要急著搞模型,也不要“老板想什么就是什么”。而是先搞清一個關鍵問題:老板是否已經有了明確目標,無目標和有目標,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

四、無目標下的預測

比如老板說:預測一下明年的業績指標,然后沒有任何指示?;蛘吒纱嗾f一句:你先預測預測看看。

這就是典型的無目標預測,很有可能是老板自己還沒想法,想先看幾個數據找找感覺。這時候數據分析師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大,但要注意幾個原則:

原則一:預粗不預細

當我們用杜邦分析法拆解的時候,可以把一個核心指標拆解成一堆二級三級指標(如下圖所示)。

原則上,要預測的指標越少越好,越宏觀越好,最好是只預測GMV、銷售額這種一級宏觀指標。拆得越細,越折騰人,而且匯總起來誤差非常大(還不如直接拍腦袋呢)。

原則二:盡量上模型

因為預粗不預細,所以盡量用模型解決戰斗。如果不用模型,而是用推演法,就會涉及大量業務假設,反而把預測拖進無窮無盡的細節,最后因為某些細節業務上無法達成一致,吵架吵到預測流產。

所以,盡量一個模型搞定。當別人問“預測數據怎么來的時候”,就回答“假設條件不變情況下,基于過往趨勢預測”。

原則三:結果帶條件

回答中“假設條件不變情況下”這句話特別重要,一定要講。因為所有的模型,都是基于“過去的規律未來會重現”的基本邏輯進行預測的。

如果業務看了預測,“哦,原來能做這么多呀”就放松了工作,那什么業績都沒有了!我們至少要假設:業務不掉鏈子。

相應的,千萬不要說什么:“這是人工智能預測結果”。一般這么說的,都會被業務噴得一臉“人工智能能賣多少貨!”。

基于以上原則,一般預測總量用時間序列法比較多。

一來,它需要的數據非常少,只要1個指標就夠了(當然需要這個指標較長時間的記錄);二來,常見的業績走勢,比如生命周期型走勢,自然周期型走勢,它都能模擬形態;三來,短期內業務很難巨變,所以模擬趨勢往往是離當前時間越近就越準。

所以,在數據、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優選此方法(如下圖所示)。用因果模型,往往很難湊齊各種影響變量,特別對于數據建設滯后的企業,很難用。

這里的預測結果,都只是個中間過程。

一般給了預測值以后,老板會有想法,進而提出“我們的GMV/銷售額目標定到1500億”一類。這時候,問題就從無目標變成了有目標,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而不是讓你跟老板大吵一架,大喊:人工智能比你牛逼!你憑什么不認??!

五、有目標下的預測方法

比如,領導給定:

  • 按較今年同比30%增長去預測;
  • 按明年銷售額1億去預測;
  • 按DAU5000萬去預測。

這就是給定目標下預測。

注意:領導給你目標,不是讓你去挑戰他的。希望你能夠幫他補齊相關資料,提示潛在風險。

因此,在做預測的時候,就不是傻乎乎建個模型然后對老板說:這個目標太高了/太低了。

需要認真補充以下內容:

  • 在此目標下,其他二三級指標會去到什么水平;
  • 在此目標下,需要多大資源投入;
  • 在此目標下,較自然增長提升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自然增長用預測模型(同無目標時的做法),而二三級指標和資源投入,則用業務推演法更合適。

圍繞老板給出的大目標,各個部門看自己需要做到多少努力,能達成這個目標。把整體目標拆解到各個部門,清晰各部門的KPI。這樣明年各部門的報表就有了參照值,能很容易跟蹤指標走勢,發現問題(如下圖)。

同時,在拆解任務的時候,各部門可以基于自己對工作的理解,提出拆解假設。這樣能提前思考有哪些困難,早做準備。

同時,作為數據分析師,在收集拆解假設的時候,可以利用數據驗證假設是否成立,這樣也能體現數據分析的作用(如下圖所示)。

業務部門一般會本能地抱怨:目標定太高了。

注意:產出和投入掛鉤,高目標從來都不是問題,高目標且不給錢才是大問題。

作為數據分析,要做投入產出分析,判斷業務是真做不來還是假哭喪。想說服老板“這個投入不可能達成目標”,是可以的,前提是做足功課(如下圖)。

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既能細化老板提出的目標,又能提示風險,還尊重了業務意見,基本可以交差了。不想投降,不能速勝,還是得打持久戰才行。

六、小結

做年度預測,本質上是在平衡領導期望與業務實現能力,這是個和人打交道的過程。所以才需要考慮領導期望、業務行為、過往經驗,而不是簡單丟一個模型完事。

作為數據分析師一定要理解:追求完美的模型那是大學教授干的事,我們的目標是為管理提供工具,解決實際問題,模型也好,拍腦袋也好,都是必要的工具。

剛學會用錘子的小徒弟,都是看啥都想夯一榔頭;只有爐火純青的大師傅,才是需要用啥用啥。

請注意,本文的方法僅僅是年度預測這個場景。預測這個問題,換個場景,思路可能完全不一樣。

雖然這些場景看起來,一級目標都是“預測銷量盡可能精準”;可在不同場景下,二級目標完全不同,催生出的思路也不同了。

甚至可以說:如何定義目標,直接決定了預測效果。

 

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學堂。十年資歷的數據分析師,擁有多個行業的CRM經驗。

本文由 @接地氣的陳老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想聽陳老師講課具體怎么做

    回復
    1. 關注《接地氣學堂》公眾號,在菜單里有相關課程噢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