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擺攤失敗了!用數據分析找出問題
小王是一個立志成為煎餅王的男人,在他推著小車出門以后,卻發生了一系列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
互聯網人,來擺攤了!擺攤經濟一詞大火以后,很多自媒體又開始算起擺攤的賬。特別喜歡算出諸如“賣煎餅大媽月入3萬”之類的賬目,再加個“互聯網人”的點綴,刺激在西二旗或者張江高科地鐵站拼了老命才擠下車的互聯網人的眼球。
這種文章權當調侃,看看就好了,可如果真的有人信了呢……
看似科學的分析過程
互聯網公司的小王就真的信了!當然,他也按各種帖子的說法,做了細致的數據分析,勵志要超越月入3萬的賣煎餅大媽,成為煎餅王的男人!
在淘寶搜煎餅工具,獲得固定成本:
- 全套煎餅工具:100元
- 小車:200元
- 爐子:200元
繼續搜:生產成本:
- 雞蛋5毛一個
- 面皮3毛一張
- 火腿5毛一條
- 大蔥、醬、油成桶買的,預200元
這么算下來,一張煎餅成本1.5元,加火腿的也才2元,至少賣7塊。每張毛利至少5.5元。月入30000,那么一天只要賣30000/(5.5*30)=180張就夠了。一天早上班和晚下班能賣兩撥,一撥只要90張。
當然,如此機智的小王,還想到了:
- 價值思維:在小車上帶上礦泉水,紙巾,冰紅茶,擴大賣點。
- 流量思維:一般企業上班早,6-8點賣一撥;廣告公司、互聯網公司的上班晚,9-10點換個地方賣一撥。
- 極值思維:煎餅一定要,攤的圓,蛋一定要涂抹均勻,打造核心爆款引流。
有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護體,這一波一定旗開得勝。之后還可以建立人工智能模型精準分析,穩賺穩賺!雖然早上出門的早點,晚上回家晚點,但是收入頗豐??!再說了,搞得跟個我在互聯網公司上班,不是早上6點出門晚上10點到家一樣!于是滿懷希望,小王湊齊小車出發咯!
真實上路的悲催
真上路以后:
- 第一天上路,遇到今年第一號熱帶風暴……
- 之后是,熱帶風暴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六號……
- 風暴之后,是連續8天40度高溫警報。突然覺得小車烤爐很多余啊,直接在馬路上攤吧!
一個月后,以上終于消停了,能認真賣了吧!
- 推到熱鬧的地鐵站門口,吃到了當地擺攤的河南老鄉們合力的痛打。損失小車*1
- 推到沒有團團伙伙的地方,發現擺攤的非常多,光煎餅攤就二十幾個……
- 推到既沒有團團伙伙且沒有人競爭的地方,發現沒客人了……
跑遍大半個北京城,終于找到一個能擺攤的地方,這次能開搞了吧
- 才發現攤煎餅原來這么耗體力,才攤了20張就累撲街了,感慨大媽身體真好;
- 累的半死中午想吃頓好的補補,發現嚴重消弱毛利啊,大媽都是吃饅頭喝涼水的……
- 原來好地方沒那么多,雖然城管不管了,但是寫字樓、小區保安、實體店老板照樣會懟;
- 從一個區域推小車去另一個,浪費的時間比銷售的時間多的多的多
- 原來沒幾個顧客買煎餅又買其他的,推著一車東西還把自己累半死
- 經常折騰銷量不穩定,經常有多的面和蛋剩下還快壞了,干幾天倒一批。好心疼……
經過以上折騰,小王筋疲力盡。晚上和幾個朋友擼串吐槽。一個做數據分析師的朋友說:“你這是流量入口沒有選好,你可以精準采集逛街用戶的年齡、性別、收入、職業、生育情況。之后計算下不同擺攤的地點的客流量與客單價。然后評估一下哪里收益最高。你可以導出支付寶數據然后建立神經網絡模型,精準預測流量……”
“算你麻辣隔壁!”小王直接罵出口來。
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呢?
問題的核心在哪里?
這是個典型的:“從數據分析結論,到業務落地,到底有多遠?!”的問題。注意,小王做的分析詳細程度,是遠遠高于只會做幾根活躍、留存、轉化曲線然后大喊:“要搞高!”的所謂“互聯網數據分析師”的,至少他深入了業務過程,去考察了到底一個煎餅是怎么做出來的,需要哪些原料、生產過程如何、擺攤要考慮哪些小區。那他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呢?
站在成功的終點,分析勝利者的特征,是這種分析方法的原罪。這里存在著3大非常常見的分析誤區:
誤區一:拿特例當常態
在產品經理、運營做案例分析的時候,這種事經常發生,往往缺少深入分析訓練的人,喜歡拿最高光的時刻去做研究。從表現到本質,至少要穩定的觀察一段時間,比如一到數個自然年,或者連續觀察若干周期變化,這樣才能沉淀經驗??勺霭咐芯?,往往喜歡抓住一個成功點猛吹,于是帶來了誤導(如下圖):
誤區二:拿結果當過程
所有的勝利者分析都有這個通病。在勝利者勝利以后總結成功的十大因素,把勝利者放的屁,拉的屎都算做成功的關鍵一發!可實際上,最后的結果都是一個增長過程里實現的,有可能在不同增長階段需要關注的問題不一樣,使用的方法、工具、甚至運氣都不一樣。(如下圖)。
誤區三:拿個體當全體
很有可能這個最終勝利者只是一個幸運的幸存者而已,在觀察留存情況的時候,整群看留存率更有意義,更能發現這到底是幸運兒還是能力真的強。
類似的事在生活中非常常見。我們總是聽到一個成功以后的人或者企業在可勁吹,至于到底怎么發家的,到底從0到1從1到60的全貌是啥,除了他吹噓的“拼搏”“努力”以外還有啥,通通不知道??善@種雞湯最得人喜歡,因為聽故事的有意思程度,遠遠超過搜集、整理、計算枯燥的數據。
有意思的是,我們會發現:老鄉幫老鄉的經營模式,能完美的避開以上三個坑。
- 老鄉們都在一起生活,了解所有業務常態。
- 老鄉們相互知根知底,能知道發展全過程。
- 老鄉們一條村干一個產業,所以容易觀察到群體結果。
所以在真實的商業社會里,我們看到更多的成功例子都是一條村一條村的老鄉抱團在做,潮汕商會、福建商會、做家具的江西人、以及擺攤最多的河南老鄉。
樸素的商業邏輯后往往藏著最實在的道理,做互聯網的小伙子們調侃下實事,愉悅下心情是極美的,可真要自以為“互聯網思維”+“大數據”+“底層邏輯”+“人工智能”護體就刀槍不入,那估計真是上邊說的“勝利者雞湯喝太多了” 在現實生活中,制約人們分析問題能力的,往往是數據采集環節,因為太瑣碎,枯燥,煩人了。
有的同學會說:我真的很想搞清楚到底煎餅大媽掙多少錢!有啥辦法可以做呢?這就得從數據基礎來源以及數據采集策略講起,有興趣的話,我們下一篇分享哦。大家天天說大數據大數據,到底大數據是哪里來的?敬請期待。
#專欄作家#
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學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咨詢顧問,在互聯網,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個行業有豐富數據相關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黑河南 我不多說 我就問 所謂的真實上路的悲催 是真實的嗎?
黑河南,作者的素質有點低哦
后面說的有點偏題 還以為有什么具體分析……
誤區一和三是同一個道理——幸存者偏差現象
當小王都能在淘寶搜出生產工具的時候這個事情已經基本沒什么搞頭了…
舉的例子哪來的,真實的,還是為了文章效果杜撰的?
數據采集環節確實熬走了很多人
黑河南人沒意思了,河南也不全是流氓地痞
小編應該也是河南的,不說了嘛 擺攤最多的河南老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