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解讀中國城市商業格局

0 評論 7193 瀏覽 19 收藏 10 分鐘

前陣子第一財經發布了《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區分了不同城市的等級。有的城市從二線城市躍居新一線城市,有的成為商業資源度榜單的翹楚。每份報告都有自己的衡量準則,我們應該怎么去看待這份報告呢?筆者從城市數據模型來分析城市上榜的原因。

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榜單:

一、城市數據模型

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0.22*商業資源集聚度+0.2*城市樞紐性+0.18*城市人活躍度+0.18*生活方式多樣性+0.22*未來可塑性

商業資源集聚度=0.3*大品牌青睞指數+0.36*商業核心指數+0.34*基礎商業指數

城市樞紐性=0.32*城際交通基礎設施指數+0.28*交通聯系度指數+0.25*物流通達度指數+0.15*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指數

城市人活躍度=0.34*消費活躍度指數+0.3*社交活躍度指數+0.36*夜間活躍度指數

生活方式多樣性=0.39*出門新鮮度指數+0.3*消費多樣性指數+0.31*休閑豐富度指數

未來可塑性=0.23*創新氛圍指數+0.28*人才吸引力指數+0.19*消費潛力指數+0.3*城市規模與增長指數

二、商業資源集聚度

今天我們先討論“商業資源集聚度”這一塊。

從城市數據模型來看,各項相關因子的權重系數差距不大。而商業資源集聚度和未來可塑性對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的影響權重相對較高,并列第一。

影響商業資源集聚度的有三個相關因子,分別是大品牌青睞指數、商業核心指數和基礎商業指數。

簡單一句話就是:越受大品牌青睞、商圈實力越強、線上線下門店越多的城市,它的商業資源聚集度越高。

注:該榜單的統計對象為新一線城市

1. 大品牌青睞指數

大品牌青睞指數=品牌門店總數+入駐品牌數量+品牌門店增長數

15個新一線城市當中,有8個城中的主流消費品牌門店凈增數量高于全國排名首位的上海,越來越多的大品牌入駐新一線城市。

新一線城市中,南京、杭州、成都、武漢、西安最受大品牌青睞,其中得益于這幾座城市都具備比較濃厚的人文氣息和商業氛圍。合肥今年首次進入新一線城市榜單,得益于商業資源集聚度的提升。海底撈、星巴克、under armour等多個消費品牌入駐合肥,使其商業資源集聚度的排名提升到了TOP20。

二線城市中,廈門、泉州、惠州的主流消費品牌門店凈增數量領先于其他的二線城市,因此它們的商業資源集聚度的表現也不錯。

大品牌越來越喜歡人文氣息和商業氛圍相結合的宜居城市。

2. 商業核心指數

商業核心指數=商業區實力+核心商圈實力+商圈日均客流總量

商圈日均客流總量最高的10個新一線城市商圈分別是成都的春熙路、長沙的五一廣場、沈陽的太原街、鄭州的二七廣場、南京的新街口、西安的鐘樓、重慶的觀音橋和解放碑、昆明的三市街、天津的營口道。

有沒有發現,基本是中西部的大城市?

得益于人口規模,以及部分城市屬于單中心城市,因此日均客流總量TOP的商圈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大城市里,包括日均超過100萬人流量商圈的重慶、成都、西安、武漢。其中重慶、成都商圈的日均客流總量已高于廣州和深圳,沈陽太原街商圈的日均客流量也比北京東單商圈要高。

而蘇州、佛山、泉州等屬于多中心城市,商圈資源分布較散,因此商圈的日均客流量遠低于前文提到的這幾個中西部大城市。

中西部大城市在商業核心指數的得分較高。

3. 基礎商業指數

基礎商業指數=淘寶店鋪數量+餐飲門店數量+服裝店數量+超市數量+便利店數量

在基礎商業指數上,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保持著絕對的優勢。

廣東的餐飲、服務業等從改革開放一來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東莞是全國便利店數量最多的城市,其中美宜佳就出自東莞,位居全國TOP3的地位。

從如下榜單可見,北方的城市是便利店荒漠。

長三角中,杭州因為阿里巴巴被稱為電商之都,涌現出一大批創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珠三角城市和長三角城市在基礎商業指數的得分較高。

三、總結

由于人口規模優勢,成都、重慶、西安、武漢在商業核心指數該相關因子的得分較高。

由于人文歷史氣息和商業氛圍濃厚,成都、重慶、杭州、西安、武漢、南京在大品牌青睞指數該相關因子的得分較高。

由于東莞在餐飲、服裝、超市、便利店的人均門店數量都位居前列,因此東莞在基礎商業指數的得分較高。

不過排名只是一個表象。

當報告出來時候,最熱門的討論點之一就是“昆明、寧波的新一線城市地位被合肥、佛山取代,跌落成二線城市”。

當我看到這條消息時,我研究后發現,今年和往年的城市數據模型是不一樣的,相關因子及其權重系數也有所差別,因此才會出現城市等級分類震動。

2020年的城市數據模型:

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0.22*商業資源集聚度+0.2*城市樞紐性+0.18*城市人活躍度+0.18*生活方式多樣性+0.22*未來可塑性

商業資源集聚度=0.3*大品牌青睞指數+0.36*商業核心指數+0.34*基礎商業指數

大品牌青睞指數=品牌門店總數+入駐品牌數量+品牌門店增長數

商業核心指數=商業區實力+核心商圈實力+商圈日均客流總量

基礎商業指數=淘寶店鋪數量+餐飲門店數量+服裝店數量+超市數量+便利店數量

2019年的城市數據模型:

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0.23*商業資源集聚度+0.17*城市樞紐性+0.21*城市人活躍度+0.19*生活方式多樣性+0.2*未來可塑性

商業資源集聚度=0.35*大品牌青睞指數+0.34*商業核心指數+0.31*基礎商業指數

大品牌青睞指數=品牌門店總數+入駐品牌數量+品牌門店增長數

商業核心指數=商業區實力+核心商圈實力

基礎商業指數=線上店鋪數量+餐飲門店數量+服裝店數量+超市數量+便利店數量

一級維度的相關因子一樣,但是2020年提升了城市樞紐性和未來可塑性兩個相關因子的權重,弱化了另外三個相關因子的權重。

商業資源集聚度下的二級維度的相關因子也一樣,但是2020年提升了商業核心指數和基礎商業指數的權重,弱化了大品牌青睞指數的權重。

三級維度的中,新增了“商圈日均客流總量”該相關因子。

從城市數據模型的變化可知,我們越來越關注一座城市的想象空間和成長天花板。只有人口流動、線下實業、成熟的互聯網和金融體系,以及城市本身的人文沉淀等,一座城市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數據只是表象,關注數據背后的原因才是根本。

 

本文由 @諾將軍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