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運營視閾下的數據分析

2 評論 6842 瀏覽 35 收藏 10 分鐘

編輯導讀:數據分析對于產品運營來說,是一面可以反映業績情況、檢驗運營效果的鏡子,更是一種工作能力和處事思維。數據分析者的不同職業階段,也對應著數據分析的不同業務流程。本文作者將對數據分析的四個階段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什么是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是目標,是工具,是思維。正如水仙臨水自照,其實數據分析對于產品運營來說更像是一面鏡子,可反映業績情況,可激勵工作目標,可檢驗運營效果,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工作能力,一種處事思維。

如果說數據分析也有生命周期的話,那便是“相信數據——懷疑數據——重塑數據——反省數據”。這是數據分析的業務流程,是數據分析者的心態歷程,也對應著數據分析者的職業階段,即菜鳥、初階、中階、高階。

一、菜鳥的起步期:相信數據

做數據分析,首先要相信數據。作為一名合格的產品運營菜鳥,自然要首先奉其為圭臬,尊其為標桿,方能進一步深入挖掘數據。具體而言,可從日常的日報、周報、月報入手,熟悉KPI的數據指標情況,以其關鍵數據為圓心,向關聯數據輻射。比如,如果KPI的關鍵數據指標是分享數據,那么以其為圓心,可關注分享人數、分享次數、分享回流UV等細分數據維度,又因活躍數據與分享數據密切相關,還可關注諸如活躍、拉新這樣的關聯數據。

但“相信數據”是很多人的工作誤區,即以數據為數據,看數據是數據,為數據做數據。這樣的數據解讀是膚淺的,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未深及核心本質。常見的此類情形是:圍繞工作目標KPI數據去做工作,被數據驅動,就像是數據的負債人,在漫漫的KPI之路負重而行。

稍微高階一點的呢,則是將工作KPI進行分解,大而化小,小而化微,通過更加細化的數據維度開展工作,從而達到完成KPI的目標。比如說微信群的“好友數”這個數據,又可以細拆分為開營好友數、結營好友數、1V1觸達好友數、付費好友數等細分指標。就像爬山,一步一步慢慢來,總會成功登頂的,雖然這過程有點慢,但蝸牛也能到達金字塔。

二、初階的蛻變期:懷疑數據

從相信到懷疑,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其難度不下于重塑世界觀。但這又是初階人員邁向中階人員的必經蛻變期,如同羽化成蝶,雖過程艱辛,但其前景曼妙。經過這個時期的產品運營,油然而生一種柳暗花明的豁然開朗之感。

懷疑數據,主要是懷疑數據的真實性與有效性。數據來源與統計結果是真實情況嗎?最終結果全部有效嗎?有效樣本是多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拿APP來說,由于產品的歷史遺留問題,注冊用戶需要填寫的字段有所變化,所統計的用戶明細表格中有很多數據是缺失的,這些缺失的字段就是無效數據。像我們去辦信用卡,“個人年收入”那一欄未必填寫得完全準確,一部分是因為填寫者的收入不固定,除了基本工資,可能又有季度獎、績效獎、年終獎等獎金和各種補貼;另一方面是因為填寫者的本人薪資是浮動的,隨著工齡的增長或跳槽等情況,工資是會產生變化的;此外,另有一些用戶由于虛榮心理或者自私心理將原本的工資往高了填,為了取得較高的信用額度。上面的這些情況說的就是數據的真實性,海綿吸足喝飽了水之后,當然有所“增重”。

那么什么是數據的有效性呢?與有效相對應的是無效,容易產生無效數據的情形主要有:數據樣本容量過小,不夠全面,比如說用100個大學生的調查數據去概括千萬個大學生的學習現狀,這無異于管中窺豹了;數據樣本不符合預設條件,比如要調查白領階層的薪資情況卻讓藍領階層填寫問卷調查;還有調研方法不恰當、分析方法有誤等復雜因素。

除了懷疑數據的真實性與有效性,還要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通過對疑點的尋根究底來錨準目標、反哺業務。諸如:“這樣的數據分析有必要做嗎?”、“數據分析的結果好像不太對?”而此類的數據疑問往往需要我們跨部門溝通協作,找出答案所在,通過這樣的“數據追究”,去發現數據背后的真相,來為業務增長做服務。

三、中階的躍升期:重塑數據

柳暗花明之后,需要圈地自營。注意的是,圈地自營不是圈地自萌,不是自嗨,而是自省。通過自省提高數據分析的運營境界,重構自己的數據思維邏輯,建立自己的數據分析方法論。

到達這個階段的產品運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或者目的來篩選數據、呈現數據,并且對影響某項數據的主要因素了然于心。就拿篩選數據來說,可以選擇不同顆粒度的數據(比如日粒度、周累、月累等),還可以選擇數據的關鍵項(比如性別、地域、從業年限等)。

那么如何呈現數據呢?比較常用的是絕對數VS相對數。打個比方,如果做工作匯報的時候發現,絕對值其實并不突出,但是相對數很突出(環比、同比等),這個時候就可以選擇相對數(比例、比率等)作為呈現的數據。

數據呈現結果,而如何分析結果背后的原因則是關鍵所在。從業務場景中找真相,從常識與邏輯中找答案,深入挖掘數據結果背后的成因。比如說整體分享次數,由業務基礎來看,它由個部分的分享次數累計而得,可以初步歸納為“整體=部分A+部分B+部分C+…”這樣的計算公式;此外,根據邏輯常識,活躍、拉新以及線下的業務場景都對分享數據有一定的影響,則可通盤考慮、整體歸納。

四、高階的巔峰期:反省數據

進入高階的數據分析,達到了職業生涯的巔峰期。這個階段的產品運營主要反省數據,換言之,則是以一種較為通盤的思想進行經驗總結,將以往的數據分析案例變成可復用、可遷移的知識財富。

回溯以往,哪些數據是可以更好地歸類整理與交叉分析的?哪些數據是可以反哺產品、促進產品的迭代優化的?哪些數據是可以做成自動化的數據報表的?哪些數據可以做成數據看板的?有哪些數據反映了真實的業務情況且對業務有推動作用?……

通過對諸如此類的數據問題進行深刻的反省,產品運營將數據經驗條理化,整理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數據分析方法體系,包括撰寫數據需求文檔、促進BI工具優化、使用數據分析工具、梳理數據維度、收集并篩選數據、拆解細分數據、分析數據成因、歸納數據結論等方面。

反省數據的過程其實包羅萬象,業務、活動、運營、品牌、市場等因素皆是其中的關鍵項,對數據的反思可以說是對工作的回溯、歸納、復用,將以往的數據經驗內化為寶貴的個人經驗儲蓄。

相信數據、懷疑數據、重塑數據、反省數據,對于產品運營來說,這是做數據分析工作的自然歷程,也是從菜鳥、初階、中階到高階的職業成長之路。掌握數據分析的精髓,實現蛻變式的成長,這需要“厚積薄發”的經驗沉淀,也需要一以貫之的堅韌態度。

以上僅為個人的一點淺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本文由 @李嘟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理論高手

    來自四川 回復
    1. 哈哈,一點片面之言而已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