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驅動業務的18個策略
編輯導語:數據分析是推動項目業務正常進行的一個重要步驟,然而,數據驅動業務并不能只作狹義理解,在業務驅動過程中,戰略、組織等能力的加持也十分重要,對業務對象的理解也會影響數據驅動的價值。本文作者總結了關于數據驅動業務的18個策略,一起來看一下。
一、第一條
數據驅動業務中的“數據”廣義來講不僅僅是指存儲在大數據平臺的那堆數據(反映客觀事實),也包括戰略、組織、機制、流程、人性、認知、客戶的想法、一線人員的技能等等,即使它們還沒有被量化或者無法量化,也不能當成看不見,否則就會得出每天看K線的股民比憑經驗決策的老板更懂數據的謬論。以下如非特別說明,都指狹義的那個數據定義。
二、第二條
數據驅動業務中的“業務”不僅僅指產品或業務線,還包括公司戰略制定、組織優化、機制變革、流程優化、商業模式重塑、規劃投資、精細運營、精準營銷、精準建設等等,因此不要總在一個方向猛干,適當地抬起頭,俯瞰下全局,也許能找到更合適的驅動對象。
三、第三條
數據驅動業務的策略制定來源于直覺與客觀事實(數據)兩個方面,驅動的策略應該依賴【直覺驅動】還是【數據驅動】取決于企業所處的階段。
業務開展早期,【直覺驅動】成功率更高一點,但隨著業務發展,好的直覺不再足以驅動業務繼續增長,這個時候【數據驅動】的價值就會變大,但不能因此否定直覺。
四、第四條
數據驅動業務有二種情況,驅動自己的業務與驅動別人的業務。
驅動自己的業務由于一切數據(廣義)都在掌控中,因此比較容易實現,驅動別人的業務則相反,沒一定的策略往往頭破血流。
當然有一種情況例外,即公司領導親力親為頂你,但這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恰好大魚碰到過一次。
五、第五條
數據驅動業務有其不可克服的弱點,如果把數據驅動業務比作開飛機,那么數據就是傳感器、儀表盤、報警燈,傳感器獲取數據,儀表盤展示數據、報警燈進行預警。
但飛機主要還是靠發動機驅動,數據僅僅是個輔助角色,當然你說驅動也勉強可以,但很多業務的開拓跟數據真沒關系,比如從0到1的產品創新,因此不要神化數據驅動業務。
六、第六條
用數據驅動別人業務的不二法則:幫助其完成KPI,即使你胸懷天下,也要很謙卑地從幫助別人完成KPI開始,大致可以分為四步:
- 做好KPI和過程指標,讓別人看得見;
- 做好報表或BI,讓別人看得爽;
- 找到KPI指標的痛點,產生共情,與別人共生;
- 對痛點進行分析,給別人提升的建議,讓別人獲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用數據驅動他人業務,最后玩的還是人性和利益。
七、第七條
數據分析的方法有四步:
- 第一步:業務理解,就是確定業務目標,理解業務流程,分析每個業務節點;
- 第二步,量化指標,就是從業務節點中定義衡量指標,明確分析維度;
- 第三步,指標對比,就是在抽絲剝繭的層層指標比較中發現異動;
- 第四步,假設建議,就是針對末端葉節點的指標異動給出假設,一般要基于業務的常識進行推斷,然后給出針對性建議。
八、第八條
理解業務要有三大格局:
- 中觀:業務對象、業務流程、業務數據和業務問題;
- 上觀:行業、戰略、愿景、組織、機制和流程;
- 下觀:圍繞中觀對象刨根解牛,拆解拆解再拆解,直到拆解到常識能理解的程度。
我們習慣于在下路猛干,往往事倍功半。
九、第九條
掌握一些分析模型讓我們理解業務事半功倍,這些分析模型包括PEST、5W2H、SWOT、波士頓矩陣、SMART原則、波士頓五種競爭力分析模型、價值鏈模型、邏輯樹方法、魚骨圖等等。
十、第十條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如果你不能衡量它,那么你就不能有效增長它。對于業務也一樣,如果你不能用指標描述業務,那么你就不能有效增長它。
十一、第十一條
好的指標有兩個特征。
第一是具有核心驅動的特點,一般從戰略開始,然后識別到關鍵成功因素,再推斷出核心指標,比如用戶數和活躍用戶數兩個指標,顯然后者于業務成功更有價值。
第二是比率或者比例,因為有比較才有鑒別。我們經??吹浇^對值指標也會屬于企業的核心指標,一方面是因為其也是比對的結果,只是老板把這個比對過程隱藏了;另一方面是宣傳的需要,在任何數據分析中給出一個絕對值而不作特別說明,會讓老板覺得莫名其妙。
十二、第十二條
指標體系的構建也是有模型可參考的,這里提供5個:
- PLC模型,指產品的市場壽命,即一種產品從開始進入市場到被市場淘汰的整個過程。產品的生命周期有探索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 OSM 模型,是指標體系建設過程中輔助確定核心的重要方法,包含業務目標、業務策略、業務度量,是指標內容橫向的思考。
- 指標分級模型,根據企業戰略、企業組織及業務進行自上而下的分級,對指標進行層層剖析,比如一級指標:公司戰略層,二級指標:業務策略層,三級指標:業務執行層。
- AARRR模型,就是海盜模型,也是用戶分析的經典模型。它反映了增長貫穿于用戶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即獲取(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變現(Revenue)、自傳播(Referral)。
- RFM模型,該機械模型通過一個客戶的近期購買行為、購買的總體頻率以及花了多少錢3項指標來描述該客戶的價值狀況。
十三、第十三條
數據分析的本質就是將復雜的數據分解到0或1(代表人的常識能判斷的對或錯)的建模過程,與機器學習不同的是,這個過程是人主導的、結構化的,線性可理解的。
十四、第十四條
優秀的數據分析師要有二個執念:
- 第一,業務是我的生命線,在一個企業內,最容易拉開數據分析師差距的,往往是獨特的業務理解力。
- 第二,我既要理解他人的需求,更要理解他人的問題。平庸的數據分析師則用效率來掩蓋自己思維上的惰性,取數機器就是這么來的,好比一頭拉磨的騾子,每天在那里轉同一個圈。
十五、第十五條
要想成為一個好的數據分析師,可以問自己五個問題,認知有沒有差別?技能有沒有差別?效率有沒有差別?信息有沒有差別?資源有沒有差別?
隨著數據開放和基礎設施的普及,數據分析師在操作技能、工具使用、信息獲取、數據資源上的不對稱優勢逐漸消失,唯一的差異化就是認知,這也是你讀這篇文章的原因。
十六、第十六條
一般的數據分析師用狹義的數據驅動業務,但廣義的數據驅動業務需要戰略、組織、機制、流程、業務等等能力的加持,因此數據分析師的職場最終歸屬一般是業務和管理,如果你執著于做狹義的數據分析師,那BI總監也許就是天花板了。
十七、第十七條
數據驅動業務的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從零到一,直覺驅動業務野蠻生長;
- 第二階段:增長放緩,實驗評估助力業務小步迭代;
- 第三階段:增長遇到瓶頸,數據驅動業務找到新目標體系與增長發力點;
- 第四階段:數據持續驅動細分人群的差異化策略迭代。
十八、第十八條
趙括有那么多的數據,信息甚至知識,但他還是無法打勝仗,因此,數據本身無法驅動業務,信息不行,人工智能也不行。
事實上,數據只有轉化為智慧才能驅動業務,上面的十七條也許有助于你找到智慧之路。
本文由 @長弓又曰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巧了,正好在思考從數據分析的角度,如何切入業務以及如何驅動業務。從被動需求方轉型成為業務驅動方。
很多思路不謀而合,值得細細思考,作者的想法高屋建瓴了。
受益匪淺,感謝作者
作者寫的不錯,希望后期能多結合案例介紹。
又長見識了。文章寫的條理清晰,易于理解,希望多出一些文章 666
數據驅動業務可以展開描述嗎
11111111
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