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數據分析,重點是數據還是分析?
編輯導語:“數據驅動產品”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了,都說產品數據分析是產品優化的重要一環,那么工作的重點應當放在數據還是分析呢?本文作者將結合近一年的工作經驗介紹如何進行產品數據分析,一起來看下。
相信大家經常會聽到“數據驅動產品”這樣的口號,也會聽到“不要為了分析而分析”的勸說。無論是口號還是勸說,都是這個行業前輩踩過的坑。
那到如何進行產品數據分析?我將結合近一年的產品數據分析的工作,詳細談一下我對這塊的理解,并用實際工作的案例介紹如何進行產品數據分析。
一、為什么會起這樣一個標題?
看到這個標題,應該很多人都會說,兩個都重要呀。確實,數據分析可以作為一個整體的名詞,可以代表一種職業,也可以表示一種行為。但如果將二者拆分后,其實是可以作為一個動名詞存在:基于數據進行分析。
基于數據進行分析,那這里面到底是數據更重要還是分析更重要呢?在我看來,雖然數據是分析的前提,但是數據只能描述當前的狀態,單純數據的價值是有限的。
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數據、多維數據解讀出來更深層次的內容,并將發現的內容反映到產品中。這也是很多人常會遇到的情況:只有數據,沒有分析。
文章會以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案例進行解釋,為什么我覺得比起數據,分析更為重要。
實習生:與非拼接原生頁相比,拼接原生頁點擊率差異很小,但轉化率明顯降低。
我:看到這個數據,你有什么想法?
實習生:看起來拼接原生頁在轉化率上效果確實不好。
我:那你有沒有想一下,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呢?映射到產品上,是不是功能設計有什么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
實習生:我接下來該怎么做?
其實,上面對話的例子就是想說明:看似普通的數據,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讀,但是高手通常能從普通的數據中找出產品存在的問題。隨著接手的分析越來越多,慢慢發現,其實產品數據分析是有套路的(方法論)的。
產品數據分析需要經歷四個過程,這四個過程缺一不可:
1. 過程1:當前狀態是什么?
如前面的例子,我們用數據描述出來原生頁拼接轉化率明顯低于非拼接形式。這是一種當前狀態的描述。
2. 過程2:用戶的什么行為導致了當前的狀態?
產品是服務用戶的,數據是用戶產生的。那在過程2中就需要明確,用戶的哪個或哪些行為導致了當前狀態的發生?
3. 過程3:我們產品的什么功能造成了用戶在過程2中的行為?
用戶之所以會產生過程2的行為,是因為使用了我們產品的功能。那在過程3中,就需要明確,用戶行為與產品功能模塊的對應關系,為什么產品功能會導致用戶上述的行為?
4. 過程4:我們該怎么辦?
到了過程4,是不是看起來很熟悉?這一步我們就需要思考如何針對性的調整產品功能,實現功能優化。當我們完整走完1-3的環節,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說,這次產品數據分析,是可以指導產品功能的優化與迭代的,因為我們有完備的數據支持。另外需要記得,優化迭代的功能,要記得進行效果評估噢。
其實,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在一個分析中,跳過對用戶行為的分析,直接從單維度數據就開始主觀推測是產品功能存在缺陷的情況,進而造成結論過于牽強的情況。
二、做數據,多試試交叉分析
當前狀態是什么?通常只需要觀察單個指標,再加上對業務基本的理解就可以說明當前的情況,比如轉化率降低,那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是產品或功能影響了用戶在轉化操作。
但至于為什么不好,單純的看轉化率一個指標是很難看出來結果的,通常這個時候就需要結合多個指標一起看。
繼續上面的例子,用戶在頁面轉化率低,是因為頁面內容太復雜影響了用戶信息獲取,進一步影響用戶瀏覽時長?還是購買入口太深,影響了用戶點擊?
有了這些猜測,我們就可以通過將不同維度的數據進行交叉分析,明確用戶的什么行為導致了當前狀態的發生。
假如認為用戶停留時長影響了頁面的轉化率,那么我們可以將用戶停留時長與轉化率進行交叉分析,如圖:
其實從上圖我們就可以看出,兩個數據維度交叉后可以獲取的信息遠遠比單維度數據要多的多。我們按照停留時長&轉化率將用戶分為四個部分:
在左下角停留時長低、低轉化率, 我們還原到用戶具體的使用場景中,用戶在購物頁面上,幾乎不怎么停留就離開了,這就說明頁面信息對用戶吸引力度不夠,進一步映射到我們產品設計上,就是如何更好的獲取用戶的頁面關注度;
在左上角停留時長長,轉化率低,說明用戶愿意在頁面中瀏覽信息,但是瀏覽的信息卻沒有為用戶轉化提供動力。這種情況可能說明產品的頁面內容過于復雜,是不是轉化入口被埋得很深導致用戶找不到進而影響了轉化;
在右下角停留時間短,轉化率高,如果很多用戶都是這種類型,前提我們知道落地頁本身就很長,我們可能要考慮是不是冗余內容過多?是否可以將頁面內容進一步的進行精簡;
在右上角停留時長不錯,轉化率也不錯,對于一個商品交易頁面來說,這種情況再好不過了。
之所以花這么大的篇章講這一塊的內容,是因為多維度組合分析確實是產品分析的一把利器,在實際分析中,大家可以嘗試多種不同維度的組合,幫助自己確認問題所在。
維度交叉分析就像燈塔,指引我們在紛雜的數據中前行。當然,很多同學在實際分析的過程中,也會應用到類似于漏斗分析、歸因模型等常用方法。這里我想說的是,沒有更好的方法,只有更適合的方法,選對方法,才能獲得正確的結果。
三、做分析,記得多問幾個為什么
很多同學在完成第二步之后,心中可能就已經形成對產品優化的初步規劃了。但還是想提醒一下,很多時候,我們的第一想法就是對功能展示層面進行調整或優化,但這往往只能治標不能治本。真正需要做的是靜下心,多問幾個為什么,幫助我們真正定位到產品存在的問題。
還是拿上面的例子來說,通過交叉分析發現拼接形式的頁面,用戶停留時長很低,轉化率也很低,上一節我們說是頁面信息對用戶新引力度不夠,接下來,我們再多問幾個為什么:
- 是因為頁面布局不吸引用戶,比如顏色、字體等?
- 是因為頁面內容呈現沒有讓用戶get到核心內容,比如商詳頁面中多是與商品無關的內容?
- 是因為用戶根本沒有get到產品想表達的功能點,比如頁面核心功能是購物,而頁面給用戶造成了錯覺?
- 是因為用戶根本沒有需求,進來純屬偶然?
- 其余情況……
繼續這個例子,在多個為什么的思考下,我們認為拼接形式的頁面,導致用戶無法get到落地頁其實是一個購物頁面,進而導致拼接后的形式影響了用戶的瀏覽時長和頁面的轉化率。
下面的兩個截圖是拼接后的首屏頁面形式,從這兩個截圖中會發現一個明顯的問題,用戶只能依靠個人主觀感受或以往的經驗猜測這是一個購物頁面,但整個首屏頁面幾乎沒有任何購買行為的引導。
我們都知道,用戶是很“懶“的,他不喜歡花費很大精力進行思考。所以,好的頁面,就應該讓用戶一進來就知道進來后要做的事情以及如何操作。這也是為什么后面我們針對拼接落地頁的展示形式,提出需要在首屏位置突出購買按鈕進而引導用戶轉化的原因。
其實,當我們能夠提出多個為什么的時候,說明對產品的理解也更為深入,這個時候再和產品同學聊功能優化或功能迭代的時候,也更能言之有物。
四、做優化評估,提前做數據采集規劃
相信在完成第3步的分析之后,產品大大們就會展開對對應功能的優化。那這個環節產品數據分析的同學要做什么呢?其實大家應該都知道,完整準確的數據是進行功能效果評估的前提。
所以,在功能迭代的同時,也要并行的規劃數據采集奧。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重點介紹我們在數據采集層面所做的工作,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翻看我前面的文章,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五、寫在最后
又臨歲末,依舊按照往年習慣,又來絮絮叨叨總結自己一年來的工作與生活。2020,對于所有人來說,印象應該都無比深刻,2020也是我覺得過的最快的一年,經歷了疫情,也即將經歷人生角色的重大轉變。
如果說這一年我收獲了什么,可能就是變得堅忍,學會了諒解,學會改變,善待他人,善待自己。2020,感謝對我照顧有加的家人、同事;2021,愿一切美好與大家不期而遇!
作者:Alishayang,騰訊TEG數據分析工程師
本文由 @騰訊大講堂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