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方法,破解數據分析的核心難題
編輯導語:在數據分析中,我們的數據分析有無意義取決于所定標準,若標準不一,評判的結果也就不一致。那么,數據分析的標準該如何去定,破解數據分析核心難題。作者總結了五個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數據分析的一個基本常識:數據本身沒有意義,數據+標準才有含義。然而恰恰是標準二字,弄死了無數數據分析師。常見的問題,諸如:
- 沒標準:業務說“我的活動提升了業績, 計劃提升多少我也不知道,你分析分析?”然后不管數據提什么,業務說“太少了吧,你沒考慮周全”。
- 標準不確定:業務要提升“顧客健康度”“渠道質量”,然后不管數據分析師用什么指標,業務都說“你這幾個指標就能代表健康了?那另外一個指標就不健康?”
- 標準反復橫跳:指標下跌了0.1%,業務緊張得要死,非要深入分析;指標下跌30%,業務說“這是正常的,你分析個屁!”。
找標準,是數據分析核心難題。標準不確定,數據反映出的是不是問題?是多大的問題?是誰的問題?都不能確定,那還咋深入分析呀。那到底標準怎么定?今天系統講一下。
一、為什么定標準那么難
從本質上看,標準難定,主要是來自業務本身考核難度不同:
- 有的業務是搬磚式的,做一件東西就是一件東西,這種最容易定標準,計件工資即可。
- 有的業務是BUFF式的,提高了做東西效率。這種標準就不容易定,因為很難剝離出“沒有buff是多少”,無數的爭論都是從這里來的。
- 有的業務是錦上添花的,就像菜市場小販吆喝“我家番茄又大又紅咯”。這種不做不會死,做了看似更好,但很又很難考證效果。
更糟糕的是:有的數據分析師,不清楚以上區別,以為可以一鍋燉。
更更糟糕的是:有的業務,很清楚以上區別,所以在自己做得不好的時候,故意渾水摸魚,企圖模糊標準,為自己文過飾非。
當一個不懂區分的數據分析師,遭遇一個企圖蒙混過關的業務,就是標準的盲人騎瞎馬了。這才會出現開頭的種種吐槽。更搞笑的是,這時候懵懂懂的數據分析師還沒發現問題,還會在網上到處問:“哪里有中國互聯網數據分析統一標準定義?”
所以破局的思路,就是不能指望業務部門良心發現,而是數據分析師自己練就火眼金睛。辨明是非,分類型看標準如何定。
二、第一類:賺錢的搬磚
比如互聯網行業的推廣、投放,傳統企業的銷售、門店。這種是可以考核到人的,每個人為公司貢獻多少收入、貢獻多少新用戶一目了然。這類工作事關公司收入和業務增長,因此一般都有硬考核指標,且一般都是老板強硬壓下來的。
這種情況下,記得三不扯原則n不扯“自然增長率”。該做多少做多少,不服氣去跟老板吵:
- 不扯“合理不合理”。老板定了多少就是多少,不服氣去跟老板吵*2
- 不扯“其他深遠效果”。老板沒有定的不理會,不服氣去跟老板吵*3
數據分析師要做的,就是把老板的目標,按業務線/按時間拆解出來。把年度目標,分解到每一個時間段,然后跟蹤完成即可(如下圖)。
三、第二類:供應的搬磚
比如商品備貨、供應。這一類工作要根據銷售情況做準備,但又不能完全照搬銷售指標,因為銷售指標有可能無法達成/超期達成。而一旦目標無法達成,備貨太多,就會積壓,導致損失。超期達成,備貨不足,會失去一些銷售機會。因此定目標,經常是雙重考核:供應充足率/庫存損失率。
四、第三類:普眾式buff
普眾式BUFF,即常見的各種大促銷、新人禮包、滿500減100、買三件送一件、消費10000成為白金卡會員等,一般是運營、營銷、增長部門搞的。這種活動參與規則與參與人群是公開透明的,用戶達標即可領獎。
普眾式BUFF都有明確的目標,比如商品運營,不同階段目標/手法不一樣(如下圖)。
比如用戶運營,不同階段目標/手法也不一樣(如下圖)。
注意!加BUFF的部門,最喜歡扯“自然增長”,扯“深遠影響”,扯“額外增收”。因為這些BUFF是疊加在其他人工作之上的,所以搞活動的部門,生怕不能體現自己的功勞,恨不得把自然增長率搞成負的,把所有增長歸功于自己。也因此搞出很多爭吵。
解決爭吵的辦法,是把“深層次效果分析”與“目標考核”區分開。先達成自身的目標,再復盤達成目標以后的效果。連目標都沒達到,整體業績還在下滑,商品還在滯銷,用戶發展不來,有啥“其他深遠影響”好扯的,都是自欺欺人。
五、第四類:精準式buff
精準式buff,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精準營銷。通過電話、短信、APP內推送等形式,給不同用戶不同營銷方案,且其他用戶不知情,無法參與。
注意:精準營銷是可以通過封閉信息的方式,設活動組與參照組,相對準確的衡量自然增長率的。因此精準式BUFF可以直接把目標設為:較自然增長,額外提升轉化/消費效果XXX。
怕就怕,做的活動是精準式活動,但是沒有做分組,沒有設參照組,也沒有事前ABtest。啥準備都沒有,事后跑來問:如何精確衡量?肯定回答不了。
六、第五類:錦上添花
所有內部數據記錄不到的任務,都是錦上添花類任務。常見的比如品牌、傳播、服務,對應的指標是用戶知名度、用戶滿意度、用戶忠誠度。
這些數據來源要么靠市場調查、要么靠外平臺的數據記錄,比如公眾號文章閱讀量、視頻播放量等等。
這種標準的最大問題,來自于:數據易操控。市場調查問卷質量太差,樣本太少;外平臺的數據可以靠人工刷量輕松做出來。所以樹這一類標準,有個最簡單的辦法:讓負責部門自己事前提個數,然后看他們能不能達成。
至于這種錦上添花能不能帶來銷售、用戶,等實際效果。作為數據分析只認鏈接。有轉化鏈接,有內部數據記錄,就轉化為普眾buff式工作,考核轉化效率。沒有鏈接,沒有轉化路徑,沒有內部數據,一概不認,斷了他們渾水摸魚的念想。
七、小結
從本質上看,標準問題牽扯績效考核,因此業務方才有渾水摸魚的動力。這是個披著數據問題的辦公室政治問題。因此,想破題,一定不能把解題思路引到“有一個完美的數學算法”上面。任何數學算法都解決不了人心貪婪的問題。
所以數據能做的,就是落實可考核的部分,幫助大家回歸初心,減少胡攪蠻纏,從而更好實現整體目標。畢竟蛋糕做不大,怎么分還是餓。
#專欄作家#
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學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咨詢顧問,在互聯網,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個行業有豐富數據相關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專欄作家
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學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咨詢顧問,在互聯網,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個行業有豐富數據相關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從本質上看,標準問題牽扯績效考核,因此業務方才有渾水摸魚的動力。這是個披著數據問題的辦公室政治問題。因此,想破題,一定不能把解題思路引到“有一個完美的數學算法”上面。任何數學算法都解決不了人心貪婪的問題。
給自己業務賦能就好了,領導面前該表現就表現
先贊后看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