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認可的數據分析報告,怎么修改?

2 評論 10848 瀏覽 57 收藏 11 分鐘

業務和領導希望看到的數據分析報告,是希望可以提升業務表現的。然而在實操的時候,要么沒思路,要么做出來的報告沒被認可。作者以一份數據分析報告為例,闡述了自己的優化方案,教你如何一步步把報告調整優化到更好的效果,一起來看看吧。

“用數據分析,提升業務表現”,是很多企業希望數據分析師能做到的??蓪嵅俚臅r候,同學們經常沒思路,或者做出來很難被業務認可。剛好結合一個同學的提問,分享一下如何操作。話不多說,直接上干貨!

一、問題場景

該同學業務是自營電商APP,也會做站外廣告投放?,F在有一個秋季應季商品系列A上架,但上架4周以來銷量并不令人滿意,領導要求該同學分析下,如何提升A系列的銷量。該同學很認真地做了分析思維導圖,出了報告,結果被領導批了“思路不清晰,沒啥用……”

我手把手修改了一篇數據分析報告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

二、V1.0版優化

首先要注意的是:“用數據分析,提升業務表現”這個需求中,“提升”二字是關鍵。既然要講提升,就涉及到這些基本問題:

  1. 誰來做
  2. 做什么
  3. 怎么做
  4. 做多少
  5. 做了管多少用

因此最后的報告基本格式,應該至少分這三部分:

  • Part1:問題描述:當前狀況 VS 目標的差距是……
  • Part2:提升建議:建議采用的提升措施是A措施
  • Part3:預計效果:采取措施后,預計提升銷量XXX

我手把手修改了一篇數據分析報告

這樣才能回答業務最關心的問題。而該同學一開始寫的,類似“A渠道比B渠道少了5%轉化”這種內容,最多只能算問題描述,當然不能令人滿意了。因此首先得把整個報告的格式改過來。這是第一步改進。

三、V2.0版優化

注意,在建議部分,該同學也有寫:

  • 建議增加渠道投放
  • 建議加強客戶推送
  • 建議下調商品價格

為啥領導還是不滿意呢?

因為這種建議太過高大全,本來銷售就只有人、貨、場三個維度,這里看似啥都講了,可實際上跟啥都沒講一樣,沒有重點,沒有落地步驟,沒有分析交叉影響(比如渠道投放不好實際上是因為價格太高)。當然不令人滿意。

在思考建議的時候,業務能做哪些事情,是第一位考慮的,不然落地性必然很差。眼前的問題,是商品已經上架但銷售不好,因此人貨場里邊,貨已經很難修改了,最多調調價額,但一旦開始打折,后續商品都很難賣,所以只能最后考慮。

而人的角度,聯系客戶也需要通過推廣渠道,所以可以先看推廣效果,再看客戶覆蓋情況,最后看商品是否真的不行(如下圖)。

我手把手修改了一篇數據分析報告

在看推廣效果時,優先區分數量問題 or 質量問題。如果連推廣次數、曝光量都沒有做到位,轉化差是理所當然的。并且提升數量是業務最容易落地的,可以優先干起來。

如果數量到位了,但轉化不好,這時候再考慮人的因素。在用戶中,有可能有些人有需求,可以識別出來,看推廣是否已觸達這些人群。這里一提及“有需求”很多同學可能自然聯想到推薦算法。

注意!眼前的問題是應季商品推廣,完全是火力全開的狀態,沒有考慮精準/個性化,因此即使沒有很精細的算法,也可以通過一些規則篩選人群,保障“火力覆蓋”,盡快把貨銷出去(如下圖)。

我手把手修改了一篇數據分析報告

有了客戶需求分群,就能結合渠道推廣現狀,看是否已經充分覆蓋潛力用戶群體。如果還沒有覆蓋到位,可以考慮優化渠道,向潛力人群活躍度高,人數聚集的渠道投放。如果已經覆蓋到位,甚至做了二次、三次接觸,用戶還是不轉化,那只能說短期內無力回天了??赡芤紤]降價。

注意!這時候提降價,比一開始就提降價時機要好很多。一來,渠道、客戶身上已經想了很多辦法,是真的無能為力了;二來,此時離秋季結束又過了一段時間,應季商品打折是理所當然的,可以一次性給到比較好的折扣力度,盡快出貨。

整個分析過程歸納起來,可以用MECE法做一個整體推演思路,像剝洋蔥一樣層層遞進地推出結論。而且可以根據業務測試的結果,及時向下一步推動,比一開始的“一要加強……二要加強……三要加強……”要改進了很多,也為后續監控走勢,鋪好了道路(如下圖)。

我手把手修改了一篇數據分析報告

四、V3.0版優化

如果想進一步優化,可以不指望在一份報告搞掂所有問題。很有可能業務已經采取的措施非常有限。不更換素材,不調整站外投放方式,不調動站內流量,是沒法觀察到進一步效果的。因此,可直接把每條建議后邊,增加一個觀察指標和判斷標準,觀察后續表現。

如果業務調整后,銷售情況轉好,則說建議起到作用,可以記錄到“分析結論”里邊。如果業務調整后,銷售情況依然不樂觀,則說明當前建議沒用,可以提醒業務采納下一步建議,升級措施,提振銷售。這樣也能積累“分析經驗”。

PS:這也是為啥,提建議的時候要提層層遞進的幾條建議,而孤零零一條。本來業務做改進,就是逐步升級行動,一步步走的。

當然,有可能業務做了一堆,最終還是無法拯救這個商品。那反向思考:很有可能這個商品就是不行!最后蓋棺定論的時候,可以再把這個商品的選品過程,商品標簽,價格段等拿出來,和同類商品比較,看到底哪里出了問題。作為選品的經驗積累下來。這樣最終輸出的報告,可以增加第四句話:

  • Part1:問題描述:當前狀況 VS 目標的差距是……
  • Part2:提升建議:建議采用的提升措施是A措施
  • Part3:預計效果:采取措施后,預計提升銷量XXX
  • Part4:長期建議:建議針對該品類,不再考慮有XX標簽商品

這樣整個輸出就很完整了。

五、小結

回顧一下整個分析過程,可以看到有幾個要點:

  1. 分析結果要直擊痛點。既然業務想聽“提升”建議,就直接講做XX可以提升
  2. 分析思路要考慮落地。一些不能改變的點不糾結,優先從能落地講起
  3. 分析建議要層層遞進。每一種建議配合監控指標,不過不見效及時升級

注意!這個案例也不是萬能的,因為這里是商品已經上線的情況。

很有可能在規劃、復盤階段,都有“分析一下,如何提升業務表現”的要求。在規劃階段,很多東西都可以再調整,因此思路會更開闊。在復盤階段,業務執行已結束,蓋棺定論的時候不用做監控,但復盤需更細致。

這些都得結合具體場景思考,當前,限于篇幅,今天就不贅述了。

專欄作家

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學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咨詢顧問,在互聯網,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個行業有豐富數據相關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M

    來自四川 回復
  2. 來自中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