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數據指標體系,大廠是怎么搭建的?

0 評論 2157 瀏覽 16 收藏 11 分鐘

在構建數據指標體系時,很多企業和個人可能會感到困惑,面對大量指標不知如何下手。本文通過一個視頻APP內容運營的場景,系統地講解了如何從單指標到多指標,再到原因解讀,逐步搭建起一個清晰、有邏輯的數據指標體系。文章指出,搭建指標體系的關鍵在于明確目標、建立評價標準,并結合視頻內容和用戶行為的標簽進行深入分析。

講數據指標體系的文章很多,經常是開篇一句:互聯網指標體系……,下邊幾百個指標blabla洶涌而出。搞得很多同學很暈菜:這么多指標,實際中到底怎么看?今天系統講解一下。話不多說,直接上場景。

場景:某視頻APP內容運營,每天會固定輸出游戲主題節目,節目以介紹游戲為主,目前暫無帶貨環節,也沒有其他KPI考核,就這么先做著。

每一個視頻,有:播放次數、播放人數、人均播放時長、會員觀看數、10%/30%/50%/90%播放完成數、單個視頻發布后首日至第七日每日播放數據。還能分成:僅PC端播放、僅移動端播放,PC+移動端播放……同時由于是自己的平臺播放,所以能統計到每個用戶站內其他視頻瀏覽行為。

問題是:這一堆指標有啥關系?該咋看?

一、常見問題

一聽指標體系,很多同學會直接把一堆指標鋪出來:

  • PC渠道的播放次數、播放人數、人均播放時長……
  • 移動端的播放次數、播放人數、人均播放時長……
  • 本周的、上周的、上上周的、……
  • 本次的、上次的、最近10次的、……

一大堆指標擺完,發現個嚴重的問題:這一堆說了啥呀!

因為沒有剛性考核的KPI,因此很難講清楚到底多大算好。你說播放次數越高越好吧,播放次數本身是個經常波動指標,今天高了明天低了,這么分析法得弄死自己,還沒分析完為啥不好,丫指標又變好了!

而且單看一個指標也顯得不科學,比如有的視頻就是播放很多但人均時長很短,還有一堆人涌過來看,然后秒退的情況。實際情況千奇百怪,連好/壞都沒法評估,咋進一步分析:為啥好/為啥壞呢?

二、解題思路

會導致暈頭轉向的核心問題,在于:沒有明確目標。如果是銷售的業務場景,目標很清晰:銷售收入/GMV。但是運營的場景不見得都有如此清晰、剛性的目標。特別是內容運營,本身就有“放水養魚”的作用,有好的內容積攢粉絲、吸引關注非常重要。

無剛性目標,導致建立評價標準很難。如果只看一個指標,比如播放量,似乎有失偏頗。如果看兩個、三個、四個指標,比如播放人數、10%跳出人數、人均時長,則指標間相互交叉,情況錯綜復雜,很難下結論。

更不用說,很多新手會習慣性忽略建立標準環節。于是導致了大量鋪陳數據,然后不知道下啥結論的暈頭鴨子問題。如何在無剛性目標情況下,建立評價標準,讀懂數據含義,是搭建體系的關鍵。

三、認識問題,從單指標開始

想理清頭緒,當然得從一個指標開始。連一個指標的走勢都沒看清楚,就扯上二三四個,只會越看越暈。選第一個觀察指標的時候,盡量選簡單、直接、不用計算的指標,這樣更容易看清楚情況,避免牽扯太多。因此在眾多指標中,可以先看播放次數/播放人數(選一個)。

假設先看播放次數,對單指標而言,肯定是越多越好。播放量是內容運營的基礎,連看都沒人看,其他的更談不上了。但是這里要注意,觀察:播放量指標是否有周/月/日的規律。如果有規律性波動,就不能簡單地說:昨天比今天高,所以昨天好(如下圖)

假設播放量有周波動規律,則可以建立單指標的簡單評價標準:

  1. 以周為單位觀察,數值越大越好
  2. 以日為單位觀察,數值越大越好
  3. 超過自身類型月平均水平,超過越多越好這樣就能對播放次數,這樣的單個指標講清楚:好/壞

四、從單指標到多指標

整明白了一個指標,可以加入其他指標。在加入其他指標的時候,要首先觀察:兩指標之間關系。有可能兩指標相關系數高,有可能相關系數低。這兩種情況下處理方法不同。

相關系數高:比如播放次數和播放人數,兩個指標很有可能高度相關。一個視頻玩家短時間內可能只看1次就夠了。高度相關的兩個指標,在評價好壞時不需要重復評估,看一個就好了。這樣能減少數據干擾,更容易得出結論(如下圖)。

相關系數低:比如播放次數和人均時長,不見得高度相關。很有可能有的視頻太過標題黨,標題太刺激,配圖很色誘,把玩家騙進來結果發現貨不對板。如果出現兩個指標相關度低,就能用矩陣分析法,把視頻分類(如下圖)。

經過這一步梳理以后,就能對兩個指標情況做出判斷。理論上播放次數越高越好,但人均時長不能低于一定水平,或者10%跳出用戶比例不能超過一定水平,這樣就能對每一期視頻進行評價。有了評價,就能做出進一步分析。

五、從多指標到原因解讀

評價了好/壞,就能進一步分析:為什么好、為什么壞。到這一步,就會發現,現有數據指標的問題:雖然看似一堆指標,可都是結果性指標。并不能直接從指標里推出:到底為啥用戶喜歡看。這時優先考慮的是:補充數據,看看添加哪些數據能解釋清楚問題。

首先想到的是視頻本身的數據,視頻本身可以有多種標簽:

  • 視頻主題:講哪一類游戲
  • 視頻內容:游戲八卦、玩法、比賽……
  • 視頻講解:找技術高手還是找個美女亮腿……
  • 視頻時長:太長的可能中間關掉的多
  • 發稿時間:選播放好的時間發

做內容運營,首先得對自己做的內容有清晰的了解,打好標簽,再做其他工作。有了標簽,單純地結合標簽分析結果指標,也可能得出一些有用的結論,比如:

  • 5分鐘比10分鐘效果好
  • 講比賽比講八卦效果好

這些已經足夠優化運營了。?更進一步的還可以結合用戶畫像來看,比如:

  • 觀察用戶看別的游戲類視頻行為,給用戶喜歡的游戲類型,游戲內容貼標簽
  • 觀察用戶近期關注的熱點內容、流行的梗
  • 觀察用戶更喜歡技術宅還是美女

有了這些用戶標簽,可以查看:

  • 目前觀看視頻的用戶群體是否是目標群體
  • 根據群體規模大的用戶,制作新的內容
  • 根據用戶近期關注的話題、主播喜好,選話題和主持人

當然,并不見得投其所好一定有效,更有可能有“標題黨蹭熱度”的效果——播放次數很多但看一眼就跳出。所以最后還是得結合優化前后效果,做最終定論。

六、小結

搭建數據分析體系可以很簡單(如下圖)。

真正阻礙搭建指標體系的,是:

  • 數據間沒邏輯,寫的越多,看得越暈
  • 沒有剛性KPI做統領,不知道怎么評價好壞
  • 只有結果指標,不能解釋原因

因此在觀察一個業務的時候,一開始寧可看的指標少一點,先觀察出規律,再看指標間關系,這樣更容易讓眾多指標關系清楚,讀出含義。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的陳老師】,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