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數據」是找出關鍵驅動元素的好方法
數據的本質是場景還原,行為數據對用戶需求和體驗的還原能力是不可替代的,通過構建指標體系,對業務進行監控,梳理用戶生命周期歷程,明確用戶需求和企業訴求,做數據指標的頂層設計,以用戶為中心分析問題洞察價值。
本文從運營角度,剖析在金融行業快速發展期,如何通過數據驅動實現業務增長。
主要內容包括:
- 行為數據是基礎&深度還原需求
- 業務監控是重點&梳理指標體系
- 驅動增長是核心&場景解決方案
行為數據
數據可分為場景數據、平臺數據、征信數據。其中,平臺數據更多的是行為數據,這是非常優質的數據,是平臺用戶最真實的數據,但仍被大多數企業所忽視。大多數企業只停留在流量及收入等業務層面的數據分析上,不清楚用戶行為數據如何提升業務增長?
今天以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為例,一起分享在金融行業積累的一些經驗。
舉例
在一次企業客戶培訓時,演示建立漏斗的操作,從“點擊充值→確認充值方式→確認提交充值”(上圖),企業客戶對柱狀圖的數據產生了質疑,因為此業務數據處于監控的正常狀態,不會出現如柱狀圖所示的“大斷層”?
金融行業對數據管控非常嚴格,在與企業客戶確認這一階段沒有其他方式導致用戶流量激增,那么可推測這一過程可能出了問題,于是可將用戶進行分組,拆分為:點擊充值”大于等于1次 且 未選擇“充值方式的用戶VS 未選擇“充值方式”的用戶,對比發現,選擇充值方式的用戶進入充值頁面失敗的次數非常多,而在單獨還原未選擇“充值方式”的用戶 后觀察用戶行為,便發現問題所在。
進入某一賬戶中,觀察該用戶在這段時間的行為,可以看到:是未綁卡的階段,即,他是新增用戶點擊充值,即他打算充值購買,第一次充值失敗,失敗原因:沒有實名驗證,驗證后點擊充值又失敗,失敗原因:沒有綁銀行卡,都完成后又充值,選好銀行選好金額,他會操作了,但最后沒有充值,我們分析用戶最后為什么沒有充值?
其實,是用戶對平臺的安全性和信賴感在多次錯誤操作中消磨殆盡了,在下一個版本里需要加入了引導和安全性提示,比如:投資充值需要哪幾個步驟,從二級頁面到一級頁面將頁面彈出,讓更多用戶看到。
由此可見,用戶行為數據非常重要,在關注風控、金融核心業務的同時,還需要更多的洞察用戶行為數據,這一能夠真實完整的還原整個用戶行為的場景。
本質上,行為數據的價值有2個意義:第一,找問題、找價值,找價值就是駕馭數據的感覺,因為行為能夠深度完整的還原用戶使用場景,可以知道用戶為何未轉化;其次,數據增長,提升用戶的使用頻次。
不論用戶體驗設計、推廣投放、用戶運營還是數據驅動都是圍繞用戶行為分析進行的。從理論上,拓撲心理學曾通過一個函數關系,證明了用戶的行為由用戶自身素質和當時面對的場景共同決定。
行為數據,有4個重要維度:
- 第一,主動行為和被動行為,主動行為就是用戶主動點擊/滑動等操作,被動行為就是產品的反饋,比如,用戶購買成功,用戶充值失敗等產品反饋給用戶的行為。
- 第二,場景狀態和業務信息,比如,用戶查看商品的原因,業務信息是決定用戶在一個列表中點擊位置的,比如,用戶嘗欲試短期投資,故該用戶大多數點擊行為都是短期的,用戶行為在采集時,這些業務信息的重要性不亞于行為本身。
- 第三,前端SDK和服務端,在用戶頁有單獨的用戶個人信息,是用戶在注冊時填寫的信息,幫助我們做匯總和分析。
- 第四,跨平臺的用戶識別能力,用戶在任一平臺的行為,都可在數據上進行關聯。
業務監控
理財產品 生命周期歷程
在把產品推薦給用戶后,即進入產品生命周期歷程,由上圖,從來源到進入產品后:查看理財、投資、重復投資、提現離開的整個過程,通過這一方式統籌用戶的產品生命歷程。
將關鍵節點提取出來:
- 圍繞流量制定指標考核團隊,激活,觀察用戶是否能夠快速在產品中找到產品的價值留存下來;
- “羊毛黨”——永遠擋不掉的這一類人,有兩種類型,一,不夠有錢,便不斷追加投資,到期再投;二,不斷追加投資,不斷累積平臺資產;
- 提現,理財產品的用戶在流失前均有提現行為,通過解析可在此定義指標;
- 注冊用戶、注冊當日的注冊轉化率,是可以不斷提升的點,讓用戶當天投資,指標出現問題時,需圍繞之后的關鍵點去尋找問題,這些指標如果出現較大波動,需圍繞波動去處理,比如從流量、渠道、來源洞察原因。老用戶的運營,考核的是理財項目和投資計劃的設置,這是一個長久的運營。
驅動增長
用戶行為路徑分析,按需拆分用戶分群,單體用戶行為跟蹤,以用戶為中心進行分析,深度還原用戶使用場景,洞察業務與用戶間的情感連接。
通過用戶行為路徑分析的功能,可以查看每個用戶進入產品后做了什么,這個過程不是單向的,而是包括用戶某行為開始的前后,比如,用戶綁卡失敗,便可查看到失敗前的操作,這是無序分析(漏斗是有序分析)。其中活躍路徑、使用習慣、行為關聯,來源追溯可實現對用戶的整體認知。
第二,靈活拆分,用戶行為路徑分析對用戶進行的是非黑即白的拆分,與按需拆分用戶分群是有重合的,這樣可以對用戶進行靈活的拆分,配合黏性分析、漏斗分析等行為分析找到用戶群間的差異。
舉例
上線新功能A后,如何證明A功能促進了用戶留存?通常的做法是,假如1月1日改版,將1月1日前與1月1日后的情況進行對比,找出真正打動用戶的價值點。此時可根據需要對用戶進行拆分:篩選出1月1日使用新版本的新增用戶,一部分是使用過A功能的,一部分是沒有使用過A功能的,觀察這兩部分的A功能,以及使用A功能后有無增加使用頻率。
用戶精細化的拆分,直接幫助企業做業務層面的觸達,比如,篩選出一類昨日優秀客戶,首先定義最近訪問日期是昨天新增的,且查看理財項目5次,并完成綁卡,但是用戶沒有做投資,同時其來源是網貸,從行為上抓住行為路徑,篩選有同樣條件的用戶群,即是高質量用戶群,這是需要精心呵護的群體。
上圖,并非需要將平臺100萬用戶逐個查看,而是與前面兩種模式結合起來,驗證是否與分析結論相匹配,再進入具體的解決方案中,比如,剛才提到獲客,渠道需要成本投入,企業的訴求永遠是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優質的客戶,同時不斷挖掘新的優質渠道。
通過用戶質量和數量指定不同的投放策略,這是大多企業的痛點,如果投放廣告,投放方會提供曝光數,點擊數等數據,但企業更多的是希望查看到新增用戶的渠道來源。此外通過產品監測的模塊,提供企業曝光、點擊、下載APP的新增用戶數等數據。
在廣告監控中,涉及蘋果應用商店的時數據收集會增加一個步驟。比如,企業在外部投放10個活動,用戶最終都跳轉到應用商店下載,渠道只有應用商店,無法追蹤投放渠道,我們便開發了深度鏈接技術,通過采集用戶在活動頁用戶行為數據,用戶下載后將同時采集的信息進行匹配,把用戶的活動和最后的下載進行完整的關聯。
進一步挖掘深層用戶價值:用戶是注冊評估者還是新手期投資者,從的首投到試探性放心投資,轉化到“周期性負投”的這個過程一般有三到五次的投資,這個周期內完全對平臺放心,整個過程需要進行深入分析,首投是最關鍵的點,行為特點+綁卡充值+決策時間+特權品類,然后從試探性到放心投資,表現在提現行為+復投分析+收益率設計。
精準推送的方式:
1、精準自動推送
在促進首單轉化的場景中,第一步,選擇用戶:自動生成用戶群——新增用戶,用戶觸發設置好的條件:“注冊成功后1天內沒有存管開戶”,系統將自動匹配時機,將運營動作發送,從數量轉化率到最后交易額進行完整的分析,當問題發現后,進行自動衡量,分析絕對數量/轉化率/交易額,這是一個自動推送的方式,自動推送可以讓用戶在合適的場景下接收到合適的信息。此過程是實時的,將全程控制用戶接收信息的體驗,在合適的時機為用戶推送合適的信息。
2、精準手動推送
在大額理財活動推薦的場景中,可編輯執行“APP彈窗5萬投資俱樂部”的運營動作,比如,一等獎抽iPhone、100%中獎,這樣可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再來看用戶投資意愿模型,結合用戶行為、賬戶資產、用戶購買意愿、是否贖回等方面驅動。
更完整的基于用戶的分析,所謂中心化分析,洞悉用戶,高效決策,用戶中心化分析,而分析去中心化。用戶行為數據化,鏈接數據孤島;以用戶為中心,建立數據評估體系;數據分析智能化,業務部門自主分析。
總結
數據的本質是場景還原,行為數據對用戶需求和體驗的還原能力是不可替代的,通過構建指標體系,對業務進行監控,梳理用戶生命周期歷程,明確用戶需求和企業訴求,做數據指標的頂層設計,以用戶為中心分析問題洞察價值。
作者:邱千秋
本文由 @邱千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一款免費的app如果用日活,月活去考查市場推廣效果,那么會出現活躍很高,但是留存率很低的情況,活躍中新增用戶帶動了活躍,但是下月或者幾個月后就不使用了。考慮功能運營考核,讓用戶來到app能真正使用功能,那么針對這塊怎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