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之夏】第二期:產品小白的用戶與競品

4 評論 18663 瀏覽 12 收藏 10 分鐘

很榮幸參與了這次產品之夏的線上活動——為期一個月,從產品立項、市場環境(特征、問題、機會)、目標人群、用戶場景、人物畫像、功能列表、原型產出到最后的PRD生成。團隊成員攜手并進,不斷摸索學習,一步一步,親身經歷了一個產品從無到有的全部過程。活動完結之際,VINO有話要說,既是對產品之夏整個活動的回顧梳理,也是一個總結。前方高能預警,拒絕段子,拒絕煽情,只有沉甸甸的干貨大放送。

產品立項與市場環境

本次活動旨在磨練新人、提升技能為主;并沒有過多考慮市場戰略方面的問題,所以采取了半命題式的方式;難度也直線加大——設計一款基于android與google glass平臺的社交應用APP。就題目而言,我們確立了目標人群,也就是我們的用戶——高端GEEKER,更專業的說法是其用戶特征為:25至40歲,職場精英,熱衷于最新的前沿科技,社交達人等。

拋開題目不談,一個產品的立項,也就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必須要有市場的分析。市場戰略——對產品的定位以及將來的發展趨勢的掌控;市場分析——不論是從市場本身、產品(競品分析)還是用戶(用戶調研)這三個維度之一或全部。

我們對市場了解的越深刻越透徹,整個產品無疑在不斷的更迭中會走得更遠。市場問題決定用戶需求,用戶需求決定產品功能,產品功能反過來解決用戶需求和市場問題;另一方面,市場規模決定了我們的產品能夠獲取多大的用戶群體,能夠走得多久多遠;市場特征有助于我們劃分目標人群、確立核心功能點。綜上,一個產品要想獲得成功,在產品立項前就要對整個市場環境有深刻、透徹而全面的剖析和了解。

目標人群、用戶場景與人物畫像

確立了產品的目標人群后,就要通過若干典型、特征突出且具代表性的用戶場景勾勒出人物畫像,以此形成功能列表的邏輯層——由相關功能點去滿足特定人物畫像的用戶需求。

涉及用戶場景,要想分析清楚首先要明晰其定義:用戶場景——when-where-with what-who-desire-method。在某時(when),某地(where),周圍出現了某些事物時(with what),特定類型用戶萌發某種欲望(desire),會想通過某種手段(method)來滿足欲望——討論組建出若干用戶場景,并從中整合分析,去偽存真,挖掘用戶的真實核心需求。

以上是比較書面的定義,用我自己的方法用一句話描述:某人物在某時某地出于某種需求需要解決某個問題。這里的人物就是我們的用戶,需求包含心理需求(分享炫耀、獲取關注等)和生理需求,這里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產品功能點需要解決的問題。

舉個例子:入職兩年的白領小明工作遇到瓶頸,轉行有風險,繼續做又不甘心,迫切需要別人的指引與幫助。

完成用戶場景的勾勒后,就要進入用戶畫像的描述了,這二者十分容易混淆,大家要注意區分。用戶場景是對一個實際場景的客觀描述,里面有人物有時間有地點有需求——小明凌晨一點在辦公室餓了想點一份外賣——這就是一個切實的用戶場景勾勒;而用戶畫像則是對人物特征的具體描述,我們看一下用戶畫像的定義:根據用戶人群的目標、行為和觀點的差異,將他們區分為不同的類型,然后每種類型中抽取出典型特征,賦予一個名字、一張照片、一些人口統計學要素、場景等描述,就形成了一個用戶畫像。賦予若干鮮活的用戶畫像,按時間、地點、人物、需求、如何滿足等角度豐滿用戶畫像,挖掘核心需求。

舉個例子——陳思,性別女,年齡26歲,居住地南京(2線城市),職位為新聞編輯,入職半年,性格外向,工作嚴謹、做事認真,工作了半年新聞稿子有時候用到小圖片,技術含量不大,總是麻煩美編很麻煩,效率也低自學的話網絡上的信息太繁多反而無從下手,最好有一個有系統性有著一定流程性的的產品能解決她的問題。

競品分析

競品分析包括目前存在競品特征描述(如何滿足市場需求),競品的定位及優勢/特點對比,競品核心功能對比分析。其中核心功能對比通常采用的做法是表格羅列對比。這里重點提一下產品核心功能的描述,一個產品的核心功能必須精簡扼要的描述,舉個例子:知乎——分享知識、經驗、見解 ;提供解決方案與策略;匯聚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

不論是用戶場景、畫像的勾勒還是競品分析均是為了產品生命周期的下一個階段做準備——功能輸出,產品定位。

功能輸出、產品定位

就移動社交而言,以目的分類: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婚戀交友、興趣交友;以形式分類:社區、SNS、LBS等。

顯而易見,當我們的目標人群確立,核心功能框架搭建完畢后,產品的定位自然而然就顯現出來,針對什么用戶、解決什么問題、以什么樣的形式,獲得什么樣的結果,這就是產品定位。一個好的產品經理一定要對自己的產品是什么要有很深刻且明晰的認識,一份好的PRD一定要對這個產品是什么有一個很清楚的闡述與說明。

功能列表

將功能列表單獨列出來說,表明其在整個PRD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好的產品,一定要有核心賣點,也就是核心功能,這個核心功能的確立一定是綜合考慮了市場需求、目標人群、用戶痛點得出來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由用戶畫像以及競品分析得出功能列表后,一定要對已有的若干功能進行優先級排序,進行增益與刪除,同時不能忘了功能的分塊——核心功能、系統功能、附屬功能、擴展功能等。

原型產出

產出原型的時候有兩個要點需要把握:一是功能邏輯框架清晰,二是交互友好。大家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功能雜糅,一個頁面同時摻雜若干毫不相關的功能點,既增加用戶認知負擔,也使得交互更復雜難用。我們應該用最簡潔的功能頁面最快速的解決用戶的問題。同時,功能邏輯框架清晰意味著有主有次,核心功能重點突出,次要功能占較小權重,或者隱藏,甚至于砍掉。

另一面就是交互友好,交互包含以下方面:圖形設計、交互設計 、用戶測試和研究。原型設計應該遵循以下要素:簡易性、記憶負擔最小化、用戶語言(從用戶習慣考慮,包括常用手勢等);一致性原則:設計目標一致、元素外觀一致、交互行為一致;最重要的是交互原則就是要在對的地方對的時間告訴對的用戶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就是要有結果、反饋、提示、引導 。

總結

以上是整個產品之夏歷程的一些流水與心得,寫下來供方家指正批評。作為一名產品小白,確實成長很多,收獲很多。對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有了更深刻的見解與更深刻的認識。

產品之夏是一個有情有愛有汗水有干貨有大牛更有美女的團隊,一路走來,學到很多,感悟很多,參與并見證了一個產品從無到有的歷程,這種心情難以言喻,希望大家能在產品這條路上走得更高更遠,發現自己,改變世界 。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之夏第二期成員@VINO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并標明本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產品之夏的活動怎么報名參加呀

    來自北京 回復
  2. 多來點這樣的干貨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