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移動設備界面設計趨勢

2 評論 19654 瀏覽 68 收藏 42 分鐘

小編推薦:最近坐地鐵看見有人看知乎的時候在看這篇回答,圖片很吸引人,所以今早到了公司就趕緊整理給大家,不可錯過哦~

@胡癡兒的回答:

前提:2014年,Google推出影響全球設計趨勢的materialDesign,接著蘋果推出ios8和兩臺影響ios屏幕適配的大屏手機

1.大屏手機的普及化

首先讓我們看一眼友盟的數據

Android
ios


3.5英寸~4英寸——平衡單手操作的合理尺寸范圍。

51%的用戶適應雙手操作

盲區(深色區域)更多響應時間

為什么我們需要大屏手機?

展現、承載更多的內容:游戲、閱讀、播放視頻…

(以上,參考 大屏手機時代,如何重塑界面交互

不用放大就可以看到主體圖像,直接瀏覽內容

無需水平滾動就能看到更多文本

面對大屏手機,蘋果做了什么?
輕觸兩次home鍵……

搜狗做了什么?
單手鍵盤

google做了什么?

在紛亂的智能設備和雜亂的屏幕種類中,

發布Material Design,構建跨平臺和超越設備尺寸的統一體驗

我們該怎么做?

充分利用全屏構造更大的展示空間,創建沉浸式體驗:

以內容為核心,用UI支撐內容。

  • 簡化排版結構
  • 去除視覺修飾
  • 聚焦(突出重點)
  • 增大字間距、行高度
  • 只使用一種字體

(我感覺是借鑒了印刷上的一些規范準則和版式設計)

大量留白。

讓重要內容、功能醒目聚焦。

可用性問題:

  1. 縱向單手操作機身
  2. 邊角、頂部、左右側邊難以觸達
  3. 放置在以上盲區的點擊入口,將導致體驗路徑中斷

屏幕上半部分放置主要內容,從左屏幕到右屏幕依次排列

設計安全區域,避開操作盲區,比如在左上角操作盲區展示logo

使用場景路徑觸發的連貫性,操作區域集中在安全區域

materialDesign的懸浮按鈕(貼近手指);

全局切換(左右滑動在頁面可控區域進行頁面間轉換)

miniplayer左右滑動切歌(更輕更扁平)

  • 更多手勢(以手勢驅動界面);


listen的啟動頁介紹的手勢

時效性產品的下拉刷新(獲取最新信息,新內容上浮,舊內容下沉)

滑動代替了點擊(屏幕太他媽大了,我一個彈鋼琴的都點不到盲區有木有?。。?/p>


語音代替鍵盤輸入

內容跟隨設備(屏幕)旋轉

聚焦用戶關心的主要內容

橫屏Pad化的操作設計,以及更多的內容展現,如同網頁的Responsive Layout概念。


模態視圖

  • 承載連貫操作
  • 不脫離主任務
  • 臨時阻止其他部分的操作
  • 非線性
  • 引起關注
  • 簡短
  • 高度聚焦

更大的熱區

Path的個人背景圖

單擊任意一處彈出

再單擊彈窗外任意一處退出

內容區域用有邊界按鈕區分內容

2.動效的廣泛應用(app的肢體語言)
Authentic motion

Easing Functions Cheat Sheet

Animated Checkboxes and Radio Buttons with SVG

用動效表現四維時空——展示Z軸空間、時間變化

隨著顯卡的提升,像素的增多,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像素少得可憐的時候我們要擬物化GUI,而像素多得嚇人的時候我們反而極簡而扁平呢?

ios7發布引發了全民扁平化,而動效為設計帶來更多的可能和驚喜。設計師們又多了一片可發揮的領域。

僅用在希望吸引用戶注意的部分

展示面積相同時,用戶注意力會按這個順序依次被吸引

相對面積和時長劃分為四種動效

1.面積大、時間長

產品介紹

2.面積大、時間短

難看清

用于頁面切換,展現界面之間的空間關系

見“轉場動畫”

3.面積小、時間短

輕引導、輕反饋、輕提示→不打斷用戶流程,卻輕輕吸引注意力(情感化設計)

Path的下拉刷新和小時鐘

  • 流動感
  • 彈性

quora的搜索

從橫屏切換會的google被弄歪了=_=

4.面積小,時間長

一直持續輕微吸引用戶,不干擾其他功能和信息

滑動指向性動效(理清物體排列狀況)

chrome

Safari

對象切換-指向性動效

當前物體后移(變暗淡透明),新物體出現

YouTube

Path個人頁的滾動漸隱

最后標題出現,背景照片貼著狀態欄…

flickr

添加-指向性動效

新物體滑入,擠出舊物體

any do

clear

固定標簽

頭部標簽始終固定在頂部直到被頂走

p1

下滑消失,上滑出現(增大可讀區域)

storehouse

點擊-提示性動效

滑動-提示性動效

切換對象-指向性動效

storehouse

分合-指向性動效

any do 的任務的詳細信息的修改(上層和下層合在一起)

胡癡兒按:幾乎所有動效的進場和出場都是正方向和反方向的關系,也就是假如錄成一段動畫就是可循環重復的

分合就像約會。當你點擊,一個妹子從雪山上來,當你點返回,她又回雪山去了

Path的彈入彈出

彈入進入

彈出退出

動效控件

案例:posegram

氣泡似的搜索過濾項

Path的分享給特別好友

Path的收藏

flickr的收藏

加載動畫:

path的加載指示器

(簡直唯美啊,而且每次都不同)


閑魚的加載

京東app的刷新

來往的下拉

閑魚的下拉

loading設計 _加載界面_loading圖片素材欣賞_UI/UX圖片大全

展開-空間擴展動效

轉場動畫(用產品連續性表達了設計的前后關系)

(堅硬的,剛性強,卻不靈活)

案例:Flipboard
相似案例:deal in

對比案例:ibook(柔軟的曲面,剛性差,但靈活
相似案例:play books

play books for Ios
play books for Android

paper的卡片式翻頁(這種神級的存在(@﹏@)~ )

Steller的翻圖(每張圖都美到心醉)

暗示運動軌跡、動態焦點移動

胡癡兒按:

  • 物體運動受推力、風阻、重力影響
  • 物體按軌跡運動卻不可見,除了黑夜里的火花、雪地里的足跡
  • ios的運動軌跡非常自然,它是有一定弧度的,像魚兒水里游,像少女的乳頭一浪接一浪
  • Android5.0之前的運動軌跡就是直線的、剛性的,機械得像個跳機械舞的
  • ios應用啟動

案例:QQ音樂的MiniPlayer切換至播放頁

分成動畫:底層、信息層、唱片封面層 用不同的軌跡


慢入慢出(慣性)如:

  • 車的啟動
  • 壓縮的彈簧展開
  • 坐下&站起
  • 球落地不斷彈起
  • 動畫:在運動開始和結束時更多的幀,而過程中用較少的幀

開始時慢慢加速,停止時慢慢減速,如圖:


apple的messages

翻動app們

案例:same的尖叫博物館(你給我滾看看→ →)

案例:知乎Android客戶端的“三”和“←”之間的切換(完美地參考Gmail,很好地遵循了materialDesign)

以操作焦點為中心的空間擴展(翻動、放大,拓展空間內容,簡化引導流程)

集合視圖轉換

UI Collection View Transition Layout

運動路徑以用戶操作焦點為中心或軸的運動,以銜接界面切換中的過渡動態,引導視覺焦點

案例:Google

以觸摸點為中心延展

告訴用戶他在哪,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從縮略圖到全屏,同時中心點轉移

案例:pages

空間速率Parallax

界面視差空間結構(越靠近屏幕邊緣啟動速度越快、越靠近屏幕中心啟動速度越慢)

胡癡兒按:我記得我學畫畫時總聽老師說怎么拉空間,蘋果用動態拉空間真是吊爆了,讓我感覺中心點離我更近,屏幕邊緣離我更遠{>~<}

ibook

ios的日歷

預期動效(預感即將發生)

IOS6

capture

1.在運動發生前的準備階段
2.運動過程本身

3.運動產生的結果

sunnycomb

百度魔拍

nice

招牌動效(加深用戶印象的差異化展現)

path的“+”

堆疊物體被展開

facebook 推出的paper關閉消息的拉伸曲線動畫。
這種動效設計是有具前瞻性的嘗試和探索,像path的那個展開的“+”引發了跟風潮流。

Google+的下拉刷新(像素越拉越細→ w→)

掐死same

拆散一對same(我當時看到這倆分離再相聚的時候心都醉了)

flickr的下拉刷新

3.更生動的情感化設計

404頁面設計 _404 not found_404出錯頁面_404錯誤頁面圖片素材欣賞

4.遵循iOS和Android的各個平臺規范

  • 沒有用戶學習成本,且用戶可使用自定義;
  • 統一跨平臺的視覺交互體驗;
  • 降低設計開發成本,會自動更新;

(胡癡兒按:一個產品,要和iOS交配產生一個個體,具有iOS交互屬性的后代,又要和Android交配,攜帶Android交互基因的后代,也就是說這個產品的視覺上要像他父親(公司產品線),界面和交互上要像她母親(iOS.Android),還要和她母親的孩子們在移動端和諧相處{>~<})

(沉浸式體驗的除外)

案例:豆瓣使用了iOS的系統主題UIkit

  • 用半透明底板:關聯使用場景、區分內容;
  • 無邊框按鈕(被激活時高亮)


用戶自定義字體大小

使用系統字體:確保易讀性、可調節性;

豆瓣閱讀

5.hamburger導航變tab導航(當時我設計戀愛筆記時參考的豆瓣小組,后來豆瓣小組改為底部導航,我們也改了)
扁平結構層級,隨意切換。從深到廣,從多到簡。減少入口和用戶思考時間,更快找到自己所需的功能,功能更專精。

案例:豆瓣小組

6.數據可視化(數據表現越來越豐富,如餅狀、柱狀、曲線、圖案)

視差滾動

胡癡兒按:我想到了坐火車時看窗外,物體分了很多層,遠處的山緩慢而悠閑,近處的電線桿飛竄著,拍出來的照:近處產生了運動模糊,遠處清晰,由近向遠越來越清晰。。太美了{>~<}

從一定距離的兩點,觀察同一目標的方向差異。

黃油相機的歡迎頁(注意每個元素的運動速度?。?br />
一些新的交互探索

用陀螺儀的重力感應看全景圖!

paper

red dot

人與攝像頭交互

(捕捉用戶運動軌跡)

flutterapp.com/

FLUTTER

將手掌往攝像頭一按,音樂停止,再按繼續播放

格靈深瞳

camme

通過前置攝像頭捕捉手掌動作或眨眼實現快門

Goccia

扣在手機的前置攝像頭上,獲取光信號,發出攜帶數據的彩光,向手機傳輸數據。

由手機攝像頭捕捉后轉化為電信號數據儲存到手機或者云端

旋轉交互

Nest

轉動調整、按下確定

招手取消報警

后臺自動完成的交互

追蹤睡眠和呼吸等信息

Owlet

采集嬰兒信息

FitBark

采集寵物信息

Google glass的敲擊發送

Voice in:發出指令

google glass的“Ok glass”

Voice out:反饋延伸

moov

運動設備

siri給出語音反饋

nike+的Fuelband

硬件更便攜延展至app上

模塊化處理

為解決用戶對不同功能產品的選擇困惑

分離部件(相同接口、不同功能),封裝在不同模塊中(芯片、電池、馬達、各種傳感器…),廠商和用戶可根據需求自由組合,如

  • 電池續航模塊
  • 記錄卡路里消耗的模塊
  • 監測心率模塊

Google積木手機
中控中界面

tesla中控

智能外設

解決了屏幕軟件上的操控缺陷,強化擴展功能

  • 錢包
  • 游戲機
  • 診療設備
  • 耳機孔外設
  • 與手機攝像頭交互的外設
  • 與屏幕交互的智能筆

Square

移動支付設備

oppo的O-Click的遙控拍照

關懷設計

Smart PJ’s

代替自己給孩子講故事

Sensefloor

摔倒報120

huggies tweetpee

尿不濕更換通知器

當尿不濕的承載量已經達到極限時會通過tweet通知家長換尿不濕

Quick Trainer

當人體需要尿尿時發出警報

Nex Band

最多5個模塊組合,追蹤解析數據

智能家居公司belkin

給用戶一點小驚喜(我當時一不小心屏幕橫過來就被感動了)

補充:

個性的字體

隨著各移動系統的設計規范逐漸統一和技術的愈發成熟,移動應用將會有更美觀的字體。

Roboto,安卓標準字體
Roboto & Noto fonts

2014年Adobe與Google宣布推出思源黑體(更適合在移動設備及高分辨率屏幕上呈現)

顏色

Ios的Key color

Android

Color – Style

icon的幾層境界:

  • 適合不同背景
  • 簡潔有力(在小尺寸時清晰突出)
  • 高辨識度,吸引眼球
  • 塑造品牌
  • 隱喻(設計背后的故事)
  • 情感連接

品牌

用主題色標明可交互性的控件

same的藍色

  • 自然地融入品牌
  • 巧妙地訂制淡淡的水印

day one翻到底部時

Path翻到底部時

二級頁面的返回和logo品牌巧妙地融合

quora

path

在當前頁面提供設置選項

設置選項更淺更扁平

bilibili的彈幕設置


斗魚Tv的彈幕設置

網易云閱讀

UI上顯示弱反饋

  • 當前在做什么
  • 接下來要做什么
  • 易信的設置頭像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魚精整理自@知乎問答,轉載請注明作者@胡癡兒,并保留原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說得好好,滿滿的干貨,深深感動了一把~~~

    來自廣東 回復
  2. 不錯,謝謝!

    來自江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