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精選】當年 QQ 是如何傳播的?

3 評論 41363 瀏覽 4 收藏 27 分鐘

yunyi導讀:當我還在小學六年級(約摸估計是04、05年,QQ第一個版本估計是99年吧)的時候,認識了“QQ”。然后,第一次跟著一個女生(有點大姐大的性格)去了一間“黑網吧”(只是想說明他們根本就是為了給未成年人進去消費的),就為了玩QQ。上了初中,上電腦課的時候班上的某些同學(就是一些不太愛讀書的又帶點叛逆的同學)總是會瞞著電腦老師掛著QQ。偶爾會懷念當年的QQ給我們這一代(90后)人的青澀的青春(一般那時的我們都會用QQ和短信表白,或者偷偷拿到心儀的ta的Q號),但對于現在的我,當年的QQ就是現在我們這一代互聯網人學習的榜樣。

那些年,我們的QICQ

@喵舞,2839票;

來看看99年的QICQ版本:

這是桌面圖標。跟現在的QQ比起來,當年那只企鵝還沒有發福。歲月是把豬飼料啊~

2

運行程序后的登陸界面,默認設置在申請新號碼上。很明顯這是一個處于推廣期的界面。

3

4

5

6

7

8

9

10

第一個版本里OICQ的頭像,包括了不少用今天標準來看是侵犯了版權的著名動畫形象的肖像。你當年用的是哪個?

上面的是OICQ 99a界面,OICQ的第一個版本。99年推出,安裝包不到1MB,裝在3.5寸軟盤里毫不費力。主要功能為即時聊天、“中文網絡尋呼機”(即通過OICQ給BP機留言)、公共聊天室、傳輸文件。

復習了一下第一個版本OICQ的界面,讓題主再來結合個人的經歷回憶一下。有些地方可能不準確,還請各位海涵。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學電腦”一詞主要指學習DOS下的WPS個五筆字型輸入法。能夠接觸互聯網的用戶都輸極少數,應該主要來自科研機構。

90年代中后期,隨著時代發展,國內的互聯網的用戶開始活躍于BBS、論壇、聊天室??梢哉f,這一批網絡用戶總體上是技術人員和受過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經濟條件較好,并有接觸互聯網意愿的用戶,各方面素質都相對較高。

作為“網吧”的雛形,1995年左右,大城市開始出現“電腦室”。96-97年前后,二三線城市開始有成氣候的電腦機房(沒有Internet,主要是IPX聯機玩游戲或玩單機游戲用),費用在4—5元/小時左右。(還記得97年去某機房,只有一臺電腦可撥號上網,老板開價30元/小時??紤]到當時的工資收入和購買力,這個費用確實較高。)

到了1998—1999年,二三線城市才開始有一些接通Internet的機房出現。1999—2000年更是迎來了網吧的爆炸式發展。Web 1.0時代,受制于電腦性能和網絡狀況,當時上網的主要活動就是瀏覽網頁、聊天、收發郵件。聊天主要依靠BBS版聊、IRC、本地網站建立的聊天室,即時通訊軟件只有ICQ。當時,網絡上也產生了一些新鮮網絡語言,比如技術高手一般都被尊稱為“大俠”,而“大俠”一般會謙稱自己為“大蝦”或是“菜鳥”;主頁Homepage也一般被戲稱為“烘焙雞”。細細想來,那會兒網絡上是一股溫良恭儉讓的風氣,和諧又美好。

需要注意的是,ICQ是英文界面,聊天時必須連接Internet,而且好友信息都保存在客戶端。這就意味著不光要連接上國外服務器,而且換一臺電腦,好友就全部丟失。加之當時網絡狀況不好,時常掉線,故ICQ用戶體驗上確實更需要改進。

1999年左右,家庭Internet用戶主流上網方式還是使用33.6K或是56K的調制解調器,通過撥號上網。而中國電信的163,正是上Internet的號碼。(這也是網易域名的由來,扯遠了~)

11

12

好像當時還有一種國內網,好像是169。撥169連接上之后不能訪問Internet,因此無法瀏覽國外網站,只能訪問“xx信息港”之類的國內網站。169資費相對便宜。

正如我們剛才提到的,ICQ的服務器在國外,因此169用戶無法使用ICQ。而后來出現的OpenICQ打通了163和169用戶,使得169這部分不能連接上Internet的用戶也可以使用該款即時通訊軟件。

對163和169的用戶的支持,讓內網用戶也有了一個類似于ICQ的聊天工具,應該是OICQ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1999年左右的時候,互聯網有了推廣的苗頭。國家的文件也是頻頻出現“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宣傳。但那個年代,上網費用仍然相對很貴,而且網速也慢。

1999年家里購買了第一臺多媒體個人電腦,兼容機,華碩主板、奔III450,16M顯存的華碩AGP顯卡、創新PCI聲霸卡、128M內存、8G硬盤、3.5寸軟驅、40速CD-Rom、56K調制解調器,LG 17寸超平LCD顯示器。這個配置現在看來十分不堪,但在當時價格超過了一萬。在自家撥號上網,費用大概在3-4元/小時。相對于現在,當時的上網成本非常高。

普通家庭都是用36.6K或者56K的調制解調器撥號上網,撥號并建立連接后,家里就不能同時打電話了。掉線更是常有的事。(多說一句:那個年代網慢到下載一首RM格式的歌曲或是MP3,還要開著網絡吸血鬼或者網絡螞蟻下上個十幾分鐘,所以省時省力的辦法就是買一張MP3碟,再把歌全拷回電腦里用Winamp播放。)64K的ISDN上網倒是和撥號不沖突,但家庭用戶當時基本無人消費,只有少數網吧才配置64K的ISDN,這也成了這些網吧招徠客人的招牌。(當時的網吧上一般都寫著“上網”、“沖浪”、“ISDN”之類的潮流用語,現在想起來甚是有時代感)。2000年暑假去成都,成都正是國家當時建設ADSL的試點城市,見到了某網吧門前標注的“512K ADSL”,都不敢想象這速度快到什么地步。

所以在Modem撥號的這種網速下,上網一般只能看論壇和文本內容,加載圖片都非常慢,一張主流分辨率800×600的桌面壁紙,在瀏覽器里從上到下一點一點顯示,可以加載幾十秒。(當時還有很多人用Netscape瀏覽器。1997年10月以前,IE都沒有捆綁在Windows里,要使用IE還需要另外購買安裝。后來好像微軟還因為在Windows里捆綁IE吃了官司。)

所以當時去網吧玩,一般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內網IPX聯機玩紅警、帝國時代之類的游戲,再就是上網聊天。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也正風行與網絡,多少人也夢想著預見自己的“E往情深”和“輕舞飛揚”。這也是當時OICQ能火的時代背景吧。

1999年2月,OpenICQ(簡稱OICQ)被騰訊推出后,一下星火燎原。OICQ基本上是ICQ的中國版,但做出了一些改進,比如將用戶資料存儲在服務器,這樣使用同一賬號在不同電腦上登陸,好友名單可以自動下載。這款軟件在當時還有個更中國化的名字叫”中文網絡尋呼機“,因為用戶可以通過OICQ直接給BP機發消息。

那個年代大家還沒什么“即時通訊軟件”的概念。OICQ的巨大優勢在于它集成了聊天室、個人對個人,還有點對點傳送文件的功能。而且用戶能夠接收離線消息、可以給BP機留言這樣的改進,在當時的背景下是非常吸引人的。

當時用戶并沒有一個對軟件太固定的使用習慣,什么軟件好用就拿來用。OICQ推出后,自然搶占了不少市場。印象中也有一些功能類似的XICQ軟件,比如什么TICQ、MICQ、PICQ,但占據了先機的OICQ還是憑借用戶口碑脫穎而出。

99年去網吧時候,一般都是去一次申請一個QQ號。從對OICQ99的界面截圖也能看出來了,這個軟件默認設置是申請新號碼,頭幾次用還不太能注意要點一下才能選擇用已有號碼登陸。99年上半年哪段時間申請的都是6位左右,因為當時意識不到騰訊OICQ今后取得的地位,Q號用完了就完了,也不珍惜。當年,自家買了電腦上網后,還下載過批量申請OICQ號的軟件??梢杂密浖豢跉馍暾埗畮讉€,從中選一個好的, 其他的丟掉。

因為大家對OICQ用戶對軟件的黏著度不強,加之網絡并未像今天這樣深入生活。所以OICQ在有些時候只是一個用來遇見陌生網友的工具。
在那之前,很多中學生之間流行交筆友,方法一般都是在少年雜志上登載一條自我介紹和通訊地址。有了OICQ后,陌生人交友也相對便利。如果認為和網友比較投緣,還會交換通訊地址寫信,或者留下電話繼續保持聯系。

總之在1999-2000年前后,OICQ并不能算是一種特別穩固的聯系方式。

再來看2000版本的:

14

15

16

上面是OICQ2000界面。這個版本添加了隱身功能等。

于是QQ上產生了第一批潛水員。

好像是這個版本,開始支持自定義頭像。但我當時發現,自定義的頭像沒有辦法同步到服務器上。這就是說,用戶可以用自己的照片當自己的頭像,但對方和該用戶聊天的時候,對方看到的還是系統預設的卡通頭像。

2001年,因為和ICQ產生糾紛,OICQ悄悄改名為QQ。

當時其實還非常不習慣,覺得怎么改了這么個幼稚的名字。

原本都是用http://www.OICQ.com登陸網站,但域名后來直接改成了QQ。記得當時騰訊還在首頁推廣了個不太知名的東歐樂隊為QQ推廣的形象MV,就聽了一次,只記得歌詞叫有句話叫什么“QQ me…”

下面是當時網頁截圖的介紹。

17

2003版本:

18

QQ2003界面。該版本新增聊天場景、捕捉屏幕、給好友播放錄影、QQ炫鈴。

2000-2002年QQ用戶爆發式增長,而騰訊又苦苦支撐,有段時間已經瀕臨倒閉。當時騰訊不知如何將龐大數量的用戶轉化為效益,于是一方面回收3個月未登錄的號碼資源重新出售(據我觀察,現在取消了對長期未登錄賬號的收回。)另一方面,大概在2002年,騰訊開始在注冊號碼時收費。必須通過電話、短信、Q幣卡等付費方式開通QQ。

那時候UC借助免費申請號碼(根據?@與非?的補充,UC聊天室可以按照興趣進行分類,同時還出現過一大批顏色聊天室)等因素也紅火過一段時間。后來QQ意識到問題,再次開放免費注冊后,UC便不再紅火。

2004界面:

19

新增個人網絡硬盤、遠程協助、QQ小秘書。

也好像就是在2004前后,QQ為了保證用戶在線數量,加入了等級機制。于是出現了一堆24小時瘋狂掛Q的用戶和一大批代掛網站。后來騰訊“出于省電的考慮”,漸漸開始優化等級增長制度。

我反正是不愛掛Q的,這么多年來也沒在騰訊花過一分錢。所以現在的等級一直不能算高。

2005界面:

20

QQ2005,新增QQ寵物、Qzone、QQ通訊錄、QQ音樂。

2005以后給我的感覺是,軟件本身越來越臃腫。彈窗廣告也變得很多,用戶體驗很糟糕,于是我后來轉向了珊瑚蟲、苦菜花等顯隱身顯IP無廣告無推送無強制安裝插件的版本。當這些版本和騰訊的官司敗訴以后,我又有一段時間轉向了QQ國際版。國際版的QQ要比同時期的QQ清爽很多。

2006界面:

21

22

QQ2006,新增QQ主題包、QQ視頻秀、3D秀聊天模式。

2007:

23

QQ2007,新增會員發送離線文件功能、窗口抖動。

2008:

24

新增了超級群,最高支持500人。

2009:

25

QQ2009,新增群友動態、消息盒子、好友印象。

2010:

26

QQ 2010,全新皮膚引擎,QQ大視頻,多問題驗證。

2011:

27

QQ2011就很像現在的界面了。以后的等級界面暫時就不貼了。

為什么?因為就是那時,那地,那人

@徐欣,434票;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最權威的發布時間:1999.2.10 晚,2.11凌晨1點,在深圳龍脈機房,人類歷史上第一個OICQ 99版本發布。

如果問傳播,可能有幾個點:

1.體積小,當時有個好像叫做mfc32.dll的庫,大概3m左右,很多即使通訊軟件都會用到。而當時騰訊的free將這個庫編譯到只有220K ,不需要MFC動態庫支持即可獨立運行,創造了行業最輕量級的即時通信軟件記錄。前面有說過,當時上網大概是36K和56K的貓為主流,換算網速大概是4.5KB/s和7KB/s。所以用這速度下載一個幾M(1024KB)的庫,算下時間。那時候的網速大概1小時6元吧

2.頭像比較豐富,傳輸消息的穩定性和即時性都在不斷的優化。是當時迭代速度最快的IM軟件

3.頭像,表情,圖片,文件,視頻等功能的逐步加入

4.聊天室

5.QQ秀(那時候QQ秀可稱泡妞神器,同時也是曾經最賺錢的業務)

6.QQ游戲大廳

7.星星太陽月亮(當時報道一堆,無論負面正面,都幫助大規模傳播)

8.不斷的各種體驗優化?;灸阌X得不好用的最多倆版本就會有優化

9.中國網絡建設的飛速發展(功不可沒,感謝政府)

以下是10周年的時候寫的,文筆爛,重在記錄回憶。

99年有一段時間,電腦報會介紹這個軟件,中國電腦教育報會介紹這個軟件,華軍下載會推薦這個軟件。這就是被譽為中國版icq的OICQ(當時全稱是OpenICQ )。

當時王菲有一首歌,應用到網絡聊天中也挺合適–如果你是假的。

當時我有塊硬盤,6.4g的昆騰火球3代。當時qq的體積從300k逐漸到800k,再到1m,再到…..直到現在。?

早期,qq的版本速度更新很快,快的時候竟然幾天就有一個(當然那時也知道是改bug),后面幾星期,幾個月。?

我每個版本都有保存,當時我曾有在想,如果等幾年以后,騰訊搞什么慶?;顒樱麄冏约憾紱]這些版本了。而我一下把每個版本都拿出來,他們會不會獎勵我一個5位數的號碼。那年我15歲。?

@周桐,837票;

憶昔QQ全盛日,微信望其項背難。

1、當時的QQ甚至要用電話申請,普通號2元一個,直接從201電話卡里扣。

2、全國范圍,與網吧綁定,部分城市有網管代理申請QQ號。很多人花著3元一小時(當時大部分路邊小店,牛肉面也不過3-5元一碗)的上網費,去那只為網聊。

3、網聊對話框,是當年五筆字形、王碼、智能ABC、微軟拼音們搶灘的第一塊互聯網市場。當是時,真有專門為了更愉快聊天,去買書學五筆輸入法的。然后這一領域最終的勝者誰也沒有想到會是后來居上的搜狗,現在的搜狗已經從搜狐半獨立,枝繁葉茂,勢成參天。

4、它是屬于PC時代,更準確的說是CRT顯示器時代,中國最早一批網民最核心的應用之一。甚至很多人的PC上,瀏覽器都不用打開,只開QQ就夠了,就等同于上網了。

5、大學擴招的背景下,與校友錄結合,21世紀最初幾年的大學生,用chinaren找同窗,用QQ保持聯系。多少高中暗戀狗,終成網戀試水人。

6、城市化提速的浪潮中,長途電話貴,IP電話遠,很多時候還要排隊。到校計算機中心,網吧聊QQ,是最經濟、流暢的的異地溝通方式。

7、QQ稱霸,分封天下時候的網吧,是很高大上的地方。精斑、蓋飯、煙灰、腳臭、民工、勁舞團、殺馬特、煙熏妝、賈君鵬們是極少在那里出現的。

@喵舞

總的來說,QQ應該沒有刻意去傳播吧。

只是在當時的歷史時代和互聯網環境下,出來了這樣一個好用的軟件,網吧的安裝率相應也比較高。

加上一些電腦雜志也會為網蟲們(那年代的流行詞是網蟲不是網民)推薦一些好的應用軟件,于是一傳十十傳百就鋪展開來。

恰當的時間出現在恰當的環境下,然后恰當地被網友們選擇并發揚光大。

而且,雖然騰訊在發展過程中一直頂著剽竊的名聲,但不得不說很多細節上的的更新、新功能的添加和用戶體驗是超越了被模仿的產品的,用戶用起來比較順手。

只可惜在網絡普及化以后,使用QQ的人群太多,給QQ造成了一種低端的印象。我本人認為QQ郵箱的體驗其實一級棒,毀就毀在了部分用戶火星文的發件人名上。也許也有QQ本身給人的印象還是偏重娛樂的因素。

感言

@周桐,32票;

當年的QQ,就是在第一波互聯網浪潮襲來的當口,電擊著億萬國人“久旱逢甘雨”的心靈,“潤物細無聲”地潛入了大家“他鄉遇故知”的新世紀生活。

太多人,通過它,完成了各自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羊牮

跟陌陌相似,但光彩多了,陌陌靠約炮,QQ靠網戀,恰逢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大熱,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喵舞

那時候聊天不一定是非要和異性聊的。有時二三十歲的“大叔”們會跟你談談理想和人生的道理,輕松愉快,發人深省。

那時候陌生人聊上幾年也不會想著見面,問你約不約的。就是很純粹地聊天,互相交換一些開心事。

那時候網友們的網戀是很純很純的,在網絡世界發乎情,止于禮。聽見OICQ的敲門聲和BP機聲是感受得到心跳的。

那一群可愛的網友們,大多都已經不再存在于我現在的QQ列表里,早已散落在天涯。

還是要感謝QQ。

99年起放在21cn郵箱的郵件,因為繳費后未再次續費,郵箱打不開了。

大學期間積攢在BlogCN的博文,也因為BlogCN的關閉而全部丟失。

存放在Yahoo郵箱的信件和MSN Space里的日志也都全沒了。

只有我沒花過一分錢的QQ,始終不離不棄。

大家認為最low的QQ空間,恰恰才是保存了我最多最完整的記憶的地方。

“霸主”QQ今日取得的地位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即使在恰當的時機做了恰當的事情,即使是天時地利人和,而成功最核心最關鍵的地方都應該是產品本身。如今的互聯網也許太浮躁,去創業,拿幾個億的投資,可是有沒有思考過,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所謂空白的市場,到最后也肯定是一篇紅海。即使有先發紅利,但是能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贏家,而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人,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人也許只能是開拓市場的炮灰。愿與各位共勉。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yunyi 在知乎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并保留本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很好的一篇文章!

    來自重慶 回復
  2. 樓主真是有心人?。。↑c贊!

    來自北京 回復
  3. 看了,不知道想說什么,一絲絲意識在腦海不知怎么表達。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