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啦】從BAT到VC:看產品經理的出路(附PPT下載)
只要是互聯網的人士,不談產品經理好像跟大家不在一個次元,恨不得產品經理能夠改變世界,一個idea出來就產品恒久遠,一顆永流傳了??墒钱斘覀冏隽巳哪甑漠a品之后,發現身邊的朋友該圈錢的圈錢,該上市的上市,自己的未來遙遙無期,問題在哪里呢?
本期開講啦,一線美元基金投資經理,前百度產品經理曲凱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產品經理的出路是怎樣的。
嘉賓介紹
曲凱,一線美元基金投資經理,美國杜克大學研究生畢業?;ヂ摼W媒體作者、百度產品經理、創業公司經歷、VC投資人。
在36kr上發布的YC創業課系列文章,社交本質文章等被廣泛傳播,知乎上粉絲過萬;對職業規劃,互聯網產品、創業、投資等領域有自己獨特見解。
從BAT到VC:看產品經理的出路
當時去美國杜克大學留學,身邊的人都是想著兩種出路,一個是咨詢,一個是投行,我實習的時候是在咨詢公司,但做了幾個月以后發現太general,看不同的行業,而且傳統行業居多,也沒什么意思。當時又正好是2011年左右,互聯網的一波熱潮,知乎也剛開始興起。于是就開始研究36kr,上知乎,到現在也不知不覺在36kr上發了很多文章,在知乎上也有了過萬的粉絲,這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的互聯網職業生涯。
當時畢業后回國,本來想創業,后來覺得還是要先去大公司看看,于是在36kr學習了一周以后就去百度,當時在商業產品部做產品經理,看到了很多大公司運作的邏輯、基礎,學到了很多標準的流程,也看到了很多具體的問題。所以一年后就又出來,想去一個更沒有束縛的環境,就找了一家朋友的創業公司幫忙。
在這個只有幾個人的創業公司做了三個月,又覺得很多東西沒有想清楚,于是就選擇了VC。
有人在知乎上提問VC的投資邏輯是怎樣形成的,借此契機正好寫下我做這行以來的一些感受。大家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參考,看看VC到底是如何看項目的。里面很多地方用咨詢公司的思路來切入,但其實做產品也是一樣的。說到底最重要的都是邏輯思維:
1)因為混過一陣子咨詢行業,總會在很多時候發現VC行業和咨詢行業的相似之處,甚至很多時候會覺得很多非常有天賦的VCer都是很自然的在用商業咨詢的那一套思路和邏輯在分析問題,哪怕他們沒有系統的接觸或學習過。反過來說,這也難怪麥肯錫是輸送優秀VC人才最多的公司之一。
2)商業咨詢是要在一兩周內對某個行業有很深的了解,再用一兩個月去具體分析一個問題最后得出insight,而VC往往需要在一兩個小時內抓住某個行業的重點,再用最慢一兩周的時間去決定是否投資,甚至于很多時候要當場做判斷。這就要求一個人的商業邏輯和sense都相當之好。這一切都來自于之前的積累,不管是日常生活的觀察,還是對某個具體領域做過的功課,還是對某種模式和商業模式的橫向對照或歷史參照等等。
3)獲取信息的手段不外乎First Hand和Second Hand兩種,第一種First Hand Information就是要多和人聊天,和各種各樣的人聊各種各樣的話題,作為平時的累積,第二種Second Hand Information就是要多聽多看,看新聞、報道、書籍、研報、別人的說法等等。兩種方式的信息互相補充,最終形成自己整個商業邏輯的input。
4)我覺得其實看項目最重要的能力是迅速在腦中對一個項目建立各個維度的動態模型,可能是產品的形態,可能是產業上下游情況,可能是中外比較,可能是歷史時間點上的沿襲變革,可能是競品的分析對比,最終對這個項目層層剝繭,把具象的產品變成抽象的點,把抽象的理論分析變成具象的模型。這整個結構就是有了input以后的process的過程,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投資分析的output。
5)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努力抓住整個創業項目最關鍵的核心點,因為有的優點/缺點可能是一時的,有的缺點可能是通過招人可以補足的,有的缺點是有外人指導幾句就可以修正的,那么到底哪幾個點是最重要的,是決定不同團隊之間勝負的,這個其實是最難的事情。我見過一些人,會在產品細節上花太多經歷和時間去討論,說白了還是沒有抓住重點,看的不夠深和透。
6)看的足夠多之后,要不斷的提煉和升華,要懂歷史演進的原因,要看清當下的發展,也要有自己對未來的預判,最終逐漸形成自己的Investment Thesis。而且很多時候最簡單的邏輯往往才是最基礎的,比如某個商業模式到底是提升了效率還是創造了附加價值,比如人都是懶的,比如中產階級消費升級,比如供給過剩的時代等等。
7)其實絕大多數的VCer都是相當謙遜的,因為除了上面說的這些,VCer最重要的一點工作就是看人,說來也奇怪,短短一兩個小時的meeting就足以讓人留下很多標簽,而看人最重要的就是拼情商了,這點就決定了VC目前為止還都是類學徒制的少數人可以從事的行業,畢竟情商這個東西是最難學的。
8)最后,我一直認為,要真正學會看清趨勢,必須至少要經歷一個完整的事物發展周期,有波峰,有波谷,再之后才能看的更清楚一些。比如O2O我們這代人都趕上了,我現在就很興奮的等待著這幾年的發展結果,看到底最后能剩下幾家,是什么態勢。
這里我也來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我寫的關于社交產品核心的文章,是更感性一點的總結,是希望能搭建一個核心又簡單的邏輯,把所有的社交類產品都囊括在一個體系內做比較:
社交產品的核心是搭建媒介
第二個是我在看產業鏈B2B這個新領域時自己隨意總結的一些問題點,從這里可以看出我都關注哪些問題,是怎樣從無到有的系統研究一個領域的:
- 這個產業的市場有多大? 增速如何?線上線下渠道的售賣比例是怎么樣的?進出口情況如何?
- 目前該產業的流通環節如何,有幾個層級,每個層級大概各有多少家(線上/線下),作用是什么(信息傳遞?產品加工變形?壓貨?物流?押款)?下游的進貨渠道有哪些?是否涉及到加盟店、品牌店等情況?如果有,比例和情況如何?
- 貨品的價格波動如何,原因是什么?每個層級的加價和毛利、凈利情況如何?
- 下游是否有庫存?采購的頻次和單價是?SKU有多少?下游和終端購買時是品牌、價格、還是品質導向?產品是否是標品?是否有退換貨情況?
- 流通環節過程中的現金流和賬期如何?倉儲和物流目前的解決方式是?
- 打算從哪個層級切入?拿貨渠道是怎么樣的?是徹底取代這個層級嗎?多大的量才有議價能力,多大的量才能再往上游走?最后是否打算做到C端?
- 地域上來講上游或下游是否集中?規模上來講,上下游是否集中(市場是完全競爭還是壟斷)?最大的上游廠家或下游賣家的年銷售在多少,普通的呢?每一層的行業聚集度和變化趨勢?
- 目前上游的痛點是?下游的痛點是?切入后怎樣更好解決?
- 是做京東模式還是淘寶模式?自營還是撮合?打算怎樣解決倉儲和物流?還提供別的什么附加服務和價值?
- 是否有已知的在線下做類似小生意的人(線下的原始形態),是否有其他的已知的競爭對手?
- 現有模式的數據如何?若已經運行一段時間,復購率如何?
產品經理要創業就要站在CEO的角度,而不再只是一個產品的角度。要選擇適合的市場,要組建互補的團隊,等。
產品經理要做VC,就要了解VC到底都做些什么,比如找項目、聊項目、投項目的整個過程。
想做一個事情,首先要融入到這個圈子里,要認識很多創投圈的人,積累人脈。
本次分享PPT下載:http://pan.baidu.com/s/1sjGAElR
******關于《開講啦》******
《開講啦》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創辦的講座欄目,原名”人人訪談”。本欄目邀請互聯網資深人士,就互聯網關注的熱門話題進行深度探討;以話題為中心,結合嘉賓的親身經歷,分享產品、運營、技術、交互設計、創業等經驗;讓參與者與業內資深達人近距離交流,深度溝通,快速成長。
自2013年6月以來,已成功邀請好產品創始人@蘇杰、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兼CTO@快刀青衣、蟬游記創始人@純銀、內推網聯合創始人@黃小亮、worktile創始人兼CEO@王濤、節操精選創始人@陳樺、養車點點創始人兼CEO@費岸、瀑布IM的創始人兼CEO@趙戈戈、百度高級產品經理@小哥、新浪產品經理@鄭幾塊、互動大師創始人兼CEO@孟智平、BearyChat創始人兼CEO@李蠡、三只松鼠廣告負責人@舍予哥、快碼眾包創始人兼CEO@朱雄業等30多位業內達人做客現場,分享產品、運營、創業等各類干貨,受到了業內的高度好評。
英文單詞可以換成中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