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新人如何入門:思維習慣的培養
導言
上一期討論了產品經理的概念(http://www.aharts.cn/discuss/22089.html),接下來將針對產品新人如何入門展開討論,分為三個部分:思維習慣的培養、工作技能的培養和邏輯思維的實戰訓練。思維習慣的培養,是新人入門的基礎,也是厚積薄發的根本。本次討論側重于應該從哪些方面培養習慣,以及如何從這些習慣中培養產品思維。
參與新人指導論,歡迎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5群:217321498
產品新人分析
想要了解產品新人如何入門,首先要了解產品新人,產品新人有哪些?他們有什么特征?他們為什么選擇產品……對產品新人有了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如何培養思維習慣。
1.?? 產品新人的分類與特征
產品新人,顧名思義,就是指在產品領域未入門或剛入門的人。按照入行程度可以細分為三種類型:
1)??? 求職大學生
你,或許從學長那里了解過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或許有幸在某家公司實習過一段時間,或許沒有任何基礎只是喜歡上網看東西,經驗參差不齊; 很少人是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以后做產品經理,大多數是隨波逐流或者誤打誤撞,也許產品經理助理只是你求職時的一個選擇,不過相信你多少也為之做了一些準備。 因此,應聘產品相關職位的畢業生: 對產品經理有些許了解,聽過很多吹噓的言論,有些浮躁,又不缺熱情; 為應聘做過一些的準備,裝過很多軟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不過缺少沉淀; 憑一腔熱血,想做PM,想法是否堅定需要考驗。 2)??? 新入職的產品助理 新入職的童鞋,沒有求職之憂,無論你對這家公司的薪水是否滿意,這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新入職,你面對的是一張白紙,你要在這張紙上如何作畫,用什么力道、速度和手法,你想畫一幅自由灑脫的水彩畫,還是一幅色彩豐富的油畫?這一切由你來決定。 整體來看,新入職的產品助理與求職大學生并沒有什么經驗和狀態上的差別,只是一個已進門,另一個還在門外徘徊。 3)??? 轉崗做產品的童鞋 互聯網最早一批產品經理,都是從其他崗位轉崗或兼職的,轉崗來源不一而足,開發、測試、UE、設計、運營、客服、市場……幾乎互聯網公司所有職位,都可以轉崗做產品。 了解部分產品相關業務: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了若干年,大多都與產品經理打過交道,因此,對部分業務有一些了解; 在某些方面有專長:他們大多在自己崗位上積攢一些經驗,比如開發、設計 缺少產品管理經驗:他們之前只參與產品管理的一部分,對整體沒有把握 可能有思維定式:其他崗位的要求讓他們形成思維定式,需要突破 綜合三種類型的產品新人,可以總結出他們的共性特征: 1)??? 對行業有一些了解,對產品感興趣,有意愿從事產品工作; 2)??? 思維意識、知識水平和工作技能等各方面欠缺; 3)??? 部分人在技術、設計等方面有專長; 4)??? 熱情高漲,潛力巨大,成長快。 產品新人為什么會選擇做產品呢?他們的動機是什么?來聽聽入行一段時間的產品新人的說法吧: “我只是覺得這個職位名稱挺好玩就進來了,什么都不懂” ?“我是找工作過程中發現了有一類職位在互聯網中叫產品,然后百度了,愛上了” “我自身來說吧,不是喜歡產品,是被選擇走上產品的這條路的” “我是參與了一個項目,然后發現做這個比寫代碼更適合我,更能實現自身的價值,然后就開始看相關方面的書,然后就深深的愛上了,從此節操是路人” “我想的是,把我的想法,做成實物,分享給大家” “我認為能推出一個產品并讓人們使用是很不錯的感覺~為大家服務!用自己的想法為大家解決遇到的問題” “我是先要成為一個牛叉的PM,了解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學會各種技能之后,然后轉型做咨詢去” …… 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懵懂型、興趣型、理想型。 ?????? 懵懂型:顧名思義,是對產品的工作了解甚少,誤打誤撞做了產品; ?????? 興趣型:憑借對個人興趣的理解判斷,選擇了做產品; ?????? 理想型:在對產品有初步認識后,有宏偉的理想和抱負,對產品有種盲目崇拜。 很明顯,以上三種類型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并結合對產品的理解做出的判斷。 三者都沒有從用戶的角度,從需求的角度考慮,作為加入產品的動機,比如“我覺得現有的音樂播放軟件做的還不夠好,人們在使用的時候還存在很多問題,我想做出更好的播放軟件,讓人們用起來更舒服”。 產品經理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產品新人在決定做產品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下成為產品經理應有的思想準備,不如來個“丑話先說在前頭“吧 在某種情況下,是的。 為什么說是在某種情況下呢?因為產品經理是否成為團隊的靈魂,完全取決于他是否靠譜,取決于他的邏輯思維是否縝密,他的溝通協作是否通暢…… 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為靈魂和核心的,項目組是一個小團隊,公司是一個大團隊,能成為靈魂和核心的寥寥無幾,大多數的產品經理只是做一些溝通協作的工作,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重要。 絕對不是。 指揮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是很多產品經理的夢想,但不是誰都可以做到,可以說,幾乎沒有產品經理是純粹的指揮別人做事情,自詡產品經理的公司領導除外。 產品經理的工作是這樣的: 1)???? 在做事情之前,你需要把所有邏輯想清楚,稍有考慮不周都可能造成巨大損失 2)???? 講需求的時候,你需要表達清楚,這取決于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 3)???? 你會收到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開發、測試、設計師都會提出問題,你需要迅速評估做出決策,這決定了別人對你的信任 4)???? 大多數時候,你是一個人在冥思苦想,一個人擺弄著原型稿,一個人寫文檔…… 5)???? 最重要的,你需要不斷的學習,學習各個方面,心理學、行為學、數據分析、設計學,就連技術也需要懂一些 …… 怎么樣,這些你是不是做好準備了呢? 沒那么絕對。 產品經理的工作是瑣碎復雜的,但并不總是如上所述的那么苦逼,比如: 1)???? 苦心積慮的做產品,終于到了產品要上線的時候了 2)???? 設計、開發等都認可自己的想法,照著自己所說的去做 3)???? 產品上線后,收到很多用戶的反饋,他們真心希望產品做得更好 4)???? 產品受到領導的重視,有問題時,領導不斷協調資源支持,解決問題 前面講述了產品新人的類別和特征,產品新人缺少思維意識、理論知識等,但有豐富的熱情和上進心,產品新人既然選擇走上產品經理這條道路上,想要走的更遠,就必須努力學習,加強在思維和習慣上的培養。 習慣塑造思維,思維影響習慣,在習慣中結合思維,才能強化習慣,深化思維。 那么,應該在哪些方面培養思維習慣呢?可以從人的五官的角度來說。 諸葛亮曾說過“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產品經理的視野決定了他的發展,而學習決定了產品經理的視野。學習,在我們的印象中,就是坐在明亮的課堂里聽講,其實不然,大多數時間需要你自己完成,而且不占用工作的時間。那么如何學習呢?從眼睛的角度去看去尋找去吸收。 1)???? 看書 俗話說的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早在之前,就有人總結出了《產品經理必讀的X本書》(供參考:http://weibo.com/1826759693/zumyNk1WE),相信作為產品新人是不愁沒有書讀的,那么作為產品新人是否要照本宣科通讀一遍呢? 顯然不是。 總是有很多人吹噓著“必讀”“必看”的概念,自己看了一遍就覺得普適所有人,有的人甚至連看都沒看,不能說這些概念書單沒有任何用處,起碼告訴我們產品相關的書籍有哪些,但如果產品新人不加選擇的閱讀,簡直是種毒害。 每一本書在創作的時候都虛擬了一類讀者,看這本書你需要了解什么什么和什么,但每個人的基礎是不一樣的,一本書是否適合現在的你讀,一本書適合在什么時候讀,都需要詳細的考察和思考。書中的章節亦然,大而全的書比比皆是,不一定每一個章節都適合你來讀,有選擇的讀適合的章節,把時間放在看更多適合的書或章節,往往事半功倍。 聲明:讀書是人的基本權利,你讀什么書,如何去讀,我才不管,這里說的是“適合”。 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本產品領域名聲斐然的書為例,這本書是蘇杰大哥從自己的工作出發,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感想,總結出的一套產品實戰理念,適合在校學生、剛入門的產品經理、產品規劃師、需求分析師等。 這本書從產品經理的概念說起,歷經需求、項目、團隊、戰略和修養,幾乎涵蓋了產品經理的全部核心工作,那么產品新人應該如何讀這本書呢? 辯證的、有選擇、分階段去讀。 辯證的讀。 每本書僅代表著一家之言,無法涵蓋事物的方方面面,辯證的讀而不是全盤接受。比如,產品新人首先需要理解產品經理的概念,那么你就需要通讀第1章,不過遺憾的是,第1章意在傳達“-1到3歲的產品經理”的說法,對產品經理的講述略少。為了更深刻的理解,你可以去找類似的書籍和章節,比如讀《結網》Prototype章節,你會對產品經理的工作和角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并通過職業測試了解自己是否真的適合,找到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去彌補這些不足。 有選擇的讀。 根據你工作中的不足,有選擇的讀書以彌補不足,而不是貪圖多。比如,你在工作中發現,你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比較欠缺,那么你就去通讀這本書的第2章,了解如何收集整理分析用戶的需求,面對用戶需求如何做(聽但不照做),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你跟用戶站在了一起,你了解他們所想所需。從自身需求出發來選擇讀書,才是明智之舉。 分階段的讀。 根據你的職業發展和規劃,分階段去讀,而不是激進貪快。你是剛入職的新人,那么你就多了解產品經理的概念、職責,先不要去看那些“項目管理”“”產品文檔的撰寫“之類的,把基礎打好是最重要的。入職幾個月后,領導開始讓你做一些競品分析,那么就研究競品分析如何做(很遺憾,這本書沒有涉及這部分)。等到你慢慢熟練了,開始參與一些項目,撰寫文檔、項目管理就提上議程了……一個產品新人,上來就看項目管理、團隊管理(第3、4章)之類的,浪費了時間不說,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推薦書目。 推薦一些產品相關書目,適合新人閱讀的: ? ? ??一本思維導書:《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 ? ? ??一本行業縱覽:《浪潮之巔》 ? ? ??一本產品實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 ? ??一本設計新觀:《設計心理學》 除了產品相關的圖書,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其他類型的書籍,拓展視野,也是必不可少的,說到底,只要看書,總會有收獲的。 其實,看書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如何選書,如何讀書以及如何從書中學到知識。在看書的過程中思考,將書中的理論應用到現實實踐中,繼而深化思維并能靈活運用。 2)???? 看行業動態 本篇專指互聯網軟件行業的產品經理。 大家都知道,互聯網軟件行業瞬息萬變,想要不被淘汰,必須時刻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態,稍有因故錯失部分信息,說不定已風云突變。那么如何關注行業動態呢? 適度獲取動態信息。 閱讀新聞了解行業動態,是產品新人必不可少的工作,但這遠不是產品經理的工作本身??葱袠I動態只能幫助你了解行業和產品發展的來龍去脈,并不會告訴我們如何做產品,這是兩碼事。因此,不要對行業動態充耳不聞,也不要過度獲取信息而淪為只會侃侃而談。 不輕信。 互聯網以其瞬息萬變的特性,各類信息層出不窮,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值得商榷,尤其是各種預言性的文章。你要知道行業內養了一群專業的寫手,他們自詡“互聯網分析師”,喜歡對各家公司產品評測,指點江山很有豪氣,內容質量不敢保證。因此,不要輕信文章中的觀點,學會獨立思考,分析新聞背后的事實,多去看看評論中的不同意見。 分析前因后果。 每天的行業新聞都分門別類,相互間無甚聯系,但學會融會貫通勢必有不同的理解,綜合多日來的動態新聞,就會有一個全局的認識。 比如,近來傳言,騰訊將向滴滴打車注入千萬美元級別投資。 這是一起投資案的傳言,首先,分析其真實性,你從之前的新聞中了解到,國內打車應用瘋狂圈地,市場上已超過30款,短短1年時間已接近飽和,風投也是躍躍欲試,想要培養一個新的明星,因此你覺得騰訊投資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其次,你結合騰訊之前的投資案例了解到,投資開心網意在抑制人人網(SNS)、投資藝龍意在進軍在線旅游、投資金山意在牽制360、投資好樂買意在布局B2C……你發現騰訊之前的投資幾乎都是戰略性的布局與定位,意在搶灘。打車應用定位為幫助用戶解決打車難的問題,深度整合社會資源,可能會對人們的習慣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改變,于是你覺得騰訊投資滴滴打車的可能性更大了。 然后,你結合對打車應用的了解,用戶無需人工電話,與司機1對1的語音溝通,即可高效準確的完成打車,你聯想到微信的迅猛發展以及苦于沒找到商業模式的現狀,而且微信也是基于1對1的語音溝通,于是,你覺得騰訊通過投資滴滴打車進軍打車應用領域,并與微信整合,可能性巨大。 通過以上的分析前因后果,你會發現,思路清晰了很多,而且你有了自己的認識。(注:以上內容純屬筆者瞎猜的,具體是否投資還需驗證,如有不妥,還請指正)。 推薦信息源。 推薦一些報道行業動態的專業網站和信息源,適合新人讀的: ? ? ??新浪微博:關注行業部分公司的官方微博,是了解動態的最及時的來源。 ? ? ??知乎:知乎聚集了大量的行業知名人士,你能看到深入解讀(也需要辯證的看) ? ? ??科技媒體:如36氪、SocialBeta、虎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等 ? ? ??微信:關注部分微信公眾賬號,可以定向獲取信息,且避免疏漏 聽和看,都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俗話說的好“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這時候,你還需要給對方一個傾訴的機會,傾聽的作用就在于此,它可以幫你了解到更真實更全面的信息,以支持你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聽什么,如何聽,是傾聽藝術的關鍵。產品新人應該聽什么呢? 1)???? 聽領導安排。 為什么把這個放在第一位呢,是因為領導決定了你的職業發展路程,你在什么階段接觸什么事情,以及你在公司的發展,都是他說了算。 負責任的領導是深入考慮如何帶你走進產品的大門以及指引你后期的發展,因此,他的教導和他安排你做的事情,你需要認真聽取,并以端正的態度完成。 而對于不負責任的領導,自己都忙不過來,哪還管你,這時候你仍然要認真聽取和完成,不過在此之外,你需要加強個人的摸索與學習。 領導的靠譜程度,請自行判斷。 2)???? 聽用戶意見 這里的用戶包括真實用戶的反饋和團隊的意見。 真實用戶的反饋是產品優化改進的來源,只有充分分析用戶的反饋,才能對用戶有整體的把握,才能對領導的產品決策有更深的認識。 團隊的意見包括團隊內部對產品的反饋和先輩對自己的指導。通過對來自團隊內部和用戶的反饋的比較,可以明白團隊對用戶需求和商業等需求的權衡,以及如何更好的滿足各方面的需求以實現共贏。先輩對自己的指導,有助于自己更好的熟悉業務,更快的融入到工作中。 那么產品新人應該如何聽呢? 1)???? 兼聽則明。 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說,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多了解一些用戶的反饋意見,多聽聽別人怎么說,才能對事情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2)???? 有選擇的聽。 越是全面的聽,就會造成聽到的信息中噪聲越多,對于聽到的聲音,不能全盤接收,需要你經過自己的分析,評估所聽是否正確,找到對方最根本的需求。 比如,你聽到用戶說,我想要KFC或麥當勞。你就要分析了為什么是KFC或麥當勞呢?也許是用戶想吃KFC或麥當勞了,也許用戶只是餓了。然后你就要分析到底是哪一種情況呢?從用戶的表述來說,用戶并沒有指定說要KFC還是麥當勞,可以猜測用戶對吃什么并沒有特別要求,因此,可以猜測用戶只是餓了。接下來就去驗證,可以給用戶包子,看用戶是否滿意,根據用戶滿意情況調整策略。 3)???? 聽是次要的,關鍵是聽后的行動 聽不是主要目的,關鍵在于聽后的行動,因為一切聽都是為了行動考慮的。從聽到行動,中間必須要經過想的階段,想清楚了,行動也就明朗了。 比如,你收集到上百上千條用戶反饋,你首先需要歸類,這些用戶反饋都集中在哪些地方,然后查看每一類具體細分成哪些方面,然后評估每一個方面的反饋是否正確,得出每個反饋的處理決策(無效反饋、待驗證反饋、有效反饋),然后針對有效的反饋進行評估實現方案和優先級(高低),最后結合部門產品規劃和資源安排,決定如何滿足及何時滿足此反饋。 所謂動,就是說要用手去操作去使用去挖掘,動手的過程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期間的收獲是單純的看和聽無法企及的;相反,我們對看到或聽到的不確定時,往往需要親自動手去驗證。那么作為產品新人,該在哪些方面動手以及如何動手挖掘呢? 1)???? 動手使用新產品 動手使用新產品,意在保持某種行業的敏感度,某公司上線新產品或者某產品有重大更新時,第一時間動手安裝并使用,一方面是對產品功能的了解,另一方面也用于驗證各種假設和預測之后的發展。 比如,微信4.5版本發布時,你第一時間更新了版本,然后親手玩一遭,對比之前,有哪些更新,哦,你發現新增了實時對講功能,這不跟YY有點類似嘛,這個可以用來開會啥的不錯,簡單的了解,再結合官方的版本更新說明,于是此次更新已了然于胸。 2)???? 動手驗證假設 先有問題,而后假設,而后動手去驗證假設,最后得出結論,這是科學探究的經典程序,也是產品學習的經典方法。 比如,3月中旬Path 3.0 iOS版上線,新增貼紙(Stickers)商店。你第一時間更新了版本,試用了下覺得這個東西很好,估計也會很受用戶歡迎,會有更多的用戶為之付費。好了,假設出來了,你試想哪些類似產品也有這樣的貼紙商店呢,經過搜索和咨詢,你發現微信、line、kakao都有類似的付費貼紙,經過輪番的把玩,你覺得各家產品并無特別大的差別,關鍵就在貼紙質量是否滿足用戶喜歡,你搜索微博查看用戶反饋,看到用戶對Line等的貼紙反饋良好,于是,你可以大膽認為:Path勢必有更迅猛的發展。時至今日,4月30日,path宣布注冊用戶突破1000萬,基本可以表示假設成立。 以上的驗證假設過程,類似競品分析,不過需要你的審慎思考和動手挖掘。 那么應該如何動手挖掘呢? 1)???? 遍歷產品功能 拿到一個產品,動手并不是安裝或者點開就完事了,你需要遍歷它的每一個功能,有時候甚至需要變換多種用戶身份去使用(比如付費成為會員等),在遍歷的過程中,你會對產品實現的功能有整體的把握,繼而能聯想到產品背后的邏輯。 2)???? 動手配合動腦 動手不是最重要的,動手引發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動手以了解功能或驗證假設,都需要大腦的配合,你不只需要了解產品功能點,還需要了解產品功能背后的邏輯流程,是否存在流程問題,并針對每個功能點分析:哪些是核心功能,哪些是輔助功能,為什么。 特別是競品分析,了解競品如何設計的,與自家產品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存在這種不同,自己產品是要更改跟進還是保持現狀。這些都不是純粹的動手就可以完成的,相反,單純的動手并不會帶來太大的收獲。 拿到一個產品,該如何去分析,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放在后面“想”的部分講述。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產品經理所必需的核心能力,而所謂溝通能力,其實就是傾聽的能力和訴說的能力,耐心的聽、認真的想、清楚的說,是一連串的過程,也是產品經理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產品新人應該在如何在“說“上加強培養呢?首先,可以說什么呢? 1)???? 說產品想法 通過前面講述的看、聽、動等,相信你已經對產品有了大概的了解,并且通過對比多個產品和分析行業形勢,你對產品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說出來! 縱然有千思萬慮,沒有表達出來,都只是流于想法而已,有想法說出來,這個想法才有意義的,這個想法也才真的屬于你。 表達想法的形式可以多樣,可以直接Say it out,也可以Write it down,有時候可能需要與人辯論。 2)???? 說用戶反饋 可能會有些疑惑,我是要做產品的,怎么會說用戶反饋呢?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身份就是用戶,你在使用別人產品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反饋意見,那么說出來! 每個產品都會有專門的渠道收集用戶的反饋,你可以通過這些渠道或者官方微博去表達你的反饋意見,你的反饋必然會傳達到產品負責人那里。接下來,你就可以跟進該產品對這些反饋的意見和改進進度,關注它的下一版本,是否對功能做了完善,沒有完善是為什么,出于什么考慮。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反饋得到采納并在新版本中改進,是多么值得高興的事兒,在這個產品走向強大的道路上,你也出了一份力。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你以用戶身份去考慮問題,并對產品如何迭代更新了解,用戶的思維加上產品的思維,一目了然。 那么如何去說呢? 1)???? 想清楚再說 說不出來,說不清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沒有想清楚,說也許只是那曇花一現時間短暫,而想就是那開花前的漫長的等待和思考。 想清楚的標準可以是,針對某個問題,你可以列出一二三這樣的分條論述,按照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原則,任意兩條之間相互獨立互不關聯,而且你已經列出了所有可能的情況。 當然,這只是想清楚再說的終極目標,只是說,在說之前一定經過你的思考。 2)???? 聽清楚再說 在與人溝通時,聽清楚別人所說,理解別人的真正用意,然后再表達自己想法,是很簡單也很重要的。在跟人對話時,我們往往急于表達自己想法,不假思索的打斷別人,對對方是一種不尊重,也降低了對話效率。 其實,與人溝通,對方也是自己的“用戶”,認真傾聽“用戶”的想法,從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是行業內盛行也是被吹噓最猛的一句話嗎? 此條,適用于某些自以為是不聽別人怎么說的領導。 終于說到“想”了,本次討論的主題是思維習慣的培養,其實思維才是最重要的,之前提到的“看”、“聽”、“動”和“說”,都必須歸結到“想”,從看聽說等習慣中塑造思維,才是習慣培養的真諦。 所謂“想”就是培養一種邏輯思維能力,重在培養觀察思考事情背后的邏輯流程,從產品功能可以看到用戶需求,從需求可以看到盈利模式等。 那么如何想呢? 1)???? 獨立思考 遇到問題,先自己想,而不是急于去問別人的看法,不盲從別人的看法,自己想一想,再去咨詢別人的看法,自我懷疑和否定,而后糾正或優化自己的想法,并由此擴展,為何自己沒有考慮那么清楚,分析原因,下次改進,久而久之,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其實,獨立思考是老師從小就教我們的,只是很多人把它忘記了。 2)???? 換位思考 所謂換位思考,就是說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就像行業內普遍吹噓的“站在用戶角度考慮問題”,是的,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是換位思考的關鍵。只有了解了用戶的需求并給予滿足,才能贏得用戶的信任和使用。與用戶換位思考,就是說,以用戶的名義去使用產品,“一秒鐘變小白”也是行業內普遍盛行的換位思考大法,作為新人,不必奢望這些不靠譜的,只要真真正正的考慮“用戶使用此功能會不會遇到困難”、“此處的功能是否滿足用戶的預期”之類的問題就可以。 換位思考的另一方面就是對內,在團隊內部,每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產品和開發,了解對方的思維習慣,對于溝通的效率有重要作用。在此方面,要體現在你撰寫的文檔,你的需求表述等。 3)???? 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就是擺脫思維定式,不局限在某個狹小的范圍內,學會舉一反三,基于此而想到彼,根據已知推理未知的思維方式。 有時,需要逆向思維。比如,用戶在電商網站購物時,總是在提交訂單后沒有支付,訂單轉化率很低,這是為什么呢?問題出來了,你需要帶著此問題逆向地去思考為什么會交易失敗,是支付流程有問題,還是用戶支付出錯?支付流程會有什么問題?用戶支付時會遇到什么錯誤?帶著問題去思考去調研,最后發現,是因為用戶大多習慣使用支付寶支付,而網站目前不支持支付寶支付,于是接下來的改進方案,就是盡快接入支付寶支付。 有時,需要橫向思維。比如,某網站的注冊用戶中女性用戶的比例遠高于男性用戶的比例,此時逆向思維可能不太合適,不如采用橫向思維,找與本網站內容形態類似的網站,比如美麗說,經過對比分析,你發現本網站與類似網站同樣,都是主要針對女性用戶服務的社區,這就是女性用戶比例偏高的原因。 那么,拿到一個產品,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分析它呢? 思維的訓練是產品新人最應該重視的部分,而這也脫離不開習慣的養成。 最后說一說心態。心態往往是最不被重視,卻又能在潛移默化間產生巨大影響的因素,心態,表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它影響著做事的效率和個人的發展。 那么產品新人應該以什么樣的心態去迎接未來的工作和挑戰呢? 1)???? 空杯心態 所謂空杯心態,是說要像一只杯子那樣,隨時放空自己,隨時接納任何事物。與空杯心態對立的是驕傲自滿,固步自封。 空杯心態是一種不斷自我挑戰的永不滿足,一種自我否定和歸零的心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有著自認為不凡的經驗和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懷著否定或者放空的心態去耐心的向別人學習,積極與別人交流,分享你的困惑,才會成長的更快。 2)???? 不怕犯錯 人難免犯錯,尤其是新人,其實犯錯并不可怕,關鍵是犯錯之后是否會畏懼不前,是否還會大膽嘗試。新人,以其對業務的不熟悉,是有犯錯的權利的,要在犯錯中,不斷調整自己,爭取犯更少的錯,做更對的事。 3)???? 其他心態 比如謙虛謹慎,比如壓力調節,增強抗壓能力,比如功利心不要太強,比如切忌浮躁,比如韜光養晦,練好基本功,比如樂觀向上,積極主動……最原始的心態,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綜合以上所講述,從看、聽、動、說、想和心態等六個方面進行思維習慣的培養,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下圖表現出來: 心態是基礎,良好的心態是保障其他習慣和思維培養的基礎。“想”是核心,其他習慣如“看”、“聽”、“動”、“說”等都必須歸結到“想”上來:看的同時去思考才能看的更深刻,聽的同時去思考才能理解的更快更準確,動的過程中去思考才能對產品有更全面的把握,而說之前去思考才能表達更清晰溝通更順暢。 感謝以下童鞋的積極參與,名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Yoogle? ?絕跡版?? ?靈霄? ?漓江? ?諾兒? ?喵了咪?? 艾米? ?游某? ???小兵?? ?? ?包子? ??阿慶?? ?蘑菇???jason ? lilyamily ?阿陽 ? 在路上 ? oldchen ? erike ? 浩林
?2.?? 你為什么選擇做產品?
產品新人應有的思想準備
1.?? 產品經理是團隊的靈魂嗎?
2.?? 產品經理的工作就是指揮別人做事情嗎?
3.?? 產品經理就這么苦逼嗎?
產品新人的思維習慣的培養
1.?? 看(眼Eye)——學習
?2.?? 聽(耳Ear)——傾聽
?3.?? 動(手hand)——挖掘
?4.?? 說(嘴Mouth)——溝通
?5.?? 想(腦Brain)——邏輯
6.?? 態(心Heart)——基礎
?7.?? 各思維習慣間的關系
以上內容總結如下圖:
競品分析有推薦的書籍或者資料嗎?
第三期在哪呢 ??
??
想知道,作為產品新人,平時應該如何學習產品技能呢???
謝謝分享,請問新丁能否參與這種討論??
對處于新人的我很有幫助,受教了!
讀完,更想做產品了
持續關注中…期待第三期!
正打算轉換干產品,前來學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