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傳統媒體轉為新媒體常常不受待見

0 評論 20315 瀏覽 29 收藏 6 分鐘

現在的傳統媒體都不好過,所以總想到新媒體中來分一杯羹。但是,除了少數的成功者,多數傳統媒體都在新媒體轉型道路上出現了水土不服。為什么會這樣呢?

第一、互聯網徹底破壞了傳統媒體生意的產業鏈,把媒體公司擠壓為內容制作方。

傳統媒體的渠道和內容一體的,很多傳統媒體內容很一般但是渠道很牛,很多人都訂閱了他們的刊物。特別是很多當地媒體都有政府的扶持,有很多集團單位的訂戶。但是,在互聯網上,渠道和內容是分開的。渠道都是互聯網公司提供的統一平臺支持,比如微信公眾賬號、今日頭條。很多傳統媒體把紙媒上的內容放到微信公眾賬號上,頓時就失去了競爭力,簡單的新聞、生活內容并不能引起太多人的關注。

第二、把原先收費的內容免費,來獲得用戶流量,進一步造成渠道優勢衰弱。

以前傳統媒體都是先向用戶收費,然后再提供內容服務。而新媒體的內容大多數都是免費的,這使得傳統媒體的“客戶”直接變成了“用戶”。有些媒體甚至會想,如果別人都看我的微信公眾號了,那紙媒就更沒人訂閱了,會造成傳統媒體渠道進一步淪陷。因此傳統媒體的地推渠道,根本不愿意去推廣這些新媒體。

第三、傳統廣告營銷受沖擊。

傳統媒體的第一大變現手段就是廣告。比如報紙,基本上都是廣告中夾著新聞,而不是新聞中夾著廣告。但這樣的形式如果直接搬到新媒體,就直接破壞了“內容”本身。

傳統媒體的廣告部一般都是靠關系在維系廣告商。而互聯網上的廣告,一靠精準分發,二靠內容本身。前者也已經被平臺商瓜分完。而靠硬廣賴以為生的傳統媒體,在內容為王的時代更加水土不服。像“咪蒙”這樣的新媒體,可以把廣告做得和內容一樣牛X,一篇軟文要價30萬,使很多傳統媒體難以望其項背。

以上三點,就是傳統媒體轉做新媒體很痛苦的原因。那么,傳統媒體怎么適應新媒體浪潮呢?

第一,裂變式新媒體。

很多主編、記者從傳統媒體中單獨跳出來以后做新媒體都很成功,為什么?因為內容足夠細分。而讓一個傳統媒體做細分領域明顯不適合。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裂變式創業的方法。傳統媒體把自己有思想有潛質的編輯、記者全部“趕出去”做新媒體,以股份的形式對新媒體公司控股。每個出去的新媒體都做不同領域的內容,這樣很容易搭建起一個新媒體矩陣,又可以每個細分領域都做深做透。

第二,改變收入模式。

以前傳統媒體最喜歡依靠廣告,而這種細分類內容型的新媒體可以有更多新的盈利方式。比如,組織社群活動,組織線上收費培訓或者線下收費活動;提供專業服務,比如可以提供咨詢服務等等;建立媒體電商,針對自己的內容直接銷售相應的產品。當然,還可以做內容衍生品,比如“凱叔講故事”就可以賣故事機。

對于當前盛行的自媒體,我認為還需要考慮三個問題:

  • 第一,平臺的壯大和專業媒體的加入必然使得內容生成的門檻降低,越來越多的草根自媒體缺乏內容競爭優勢。
  • 第二,當自媒體做大后,往往朝著機構化的方向發展。這容易導致個人風格減弱,造成部分用戶流失。
  • 第三,自媒體的盈利模式一直困惑著很多人,到底是做廣告、做電商還是提供專業服務。這就要權衡近期和遠期利益,一定要把讀者感知放在第一位。相關內容可以回看我之前的寫的《即使沒有錢,這些日子我還是拒絕了廣告商們》。

好了,就說這么多,祝大家好運,祝我的小小自媒體好運。

 

作者:呆寶,產品經理一枚。Wechat:i_daibao,喜歡看書、跑步,Blog:www.idaibao.com。擅長互聯網運營、互聯網商業模式構建,歡迎各位和我交流。

本文由 @呆寶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