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訪談]純銀:合格的產品汪是怎樣煉成的

13 評論 15989 瀏覽 41 收藏 18 分鐘

在互聯網的時代浪潮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產品感興趣,“人人都是產品的經理”的口號也喊的越來越響。然而,產品經理是一個集運營、設計、技術、營銷、品牌、廣告、管理等多專業的綜合性的一個崗位,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和積累,絕對不是兩三天的事。那么,我們該如何進階修煉,成為一名合格的產品汪呢?

本期人人訪談,我們特別邀請知心怪蜀黍,蟬游記創始人-純銀;為各位產品小汪們解惑答疑。

純銀其人

真名郭子威,現蟬游記聯合創始人。

2001-2003 電腦商情報游戲天地 副主編;

2004-2006 福州簡單游 創始人;

2006-2008 網易 內容總監;

2008-2012 網易相冊產品部 產品總監;

2012至今蟬游記聯合創始人。

同時也是在互聯網行業有著非常高知名度的知心怪蜀黍。

博客:http://firecacada.blog.163.com/

微博:http://weibo.com/cicada

問答階段

當初做蟬游記的最初想法是什么?

我做蟬游記的初始想法,就是做一款寫游記的工具,能用流程和模板的引導,讓用戶比較輕松地記錄旅行。但是這個市場是很小很小的,不足以支撐創業。
后來在考慮“寫游記”這件事情的時候,發現如果設置好“流程和模板”,就可以使數據結構化:

數據結構化:Point of Interest,中文可以翻譯為“興趣點”;在地理信息系統中,一個POI可以是一棟房子、一個商鋪、一個郵筒、一個公交站等。POI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代表著整個系統的價值

而數據結構化之后,不僅方便寫游記,而且在寫游記的過程中,還能形成很強大的旅行指南。由點成線!

而點生成線,一部分是靠編輯來設計,一部分是從用戶游記中人工提取。不可能自動生成。

比如一篇泰國游記,里邊提到了20個POI,哪些文字和相片在講大皇宮?哪些在講清邁大學呢?

如果不進行結構化,這篇游記就只能屬于“泰國”目的地,但無法將里邊屬于各個POI的內容分拆出來,放在POI下面。

目前的旅行指南,以游記與PDF為主,信息單位是文章,章節。結構化的旅行指南,信息單位是POI與路線。所以我們設計這么一套游記制作工具,同時能獲取結構化的數據,進而形成結構化的旅行指南,與螞蜂窩攻略,窮游錦囊形成差異。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旅行的大眾點評網。當然實際上會復雜很多。

你覺得最滿意和最失敗的產品是?給你最多的啟發和價值是什么呢?

大公司很難出代表作,所以當然是蟬游記相對最滿意。

最失敗的網易愛拍,完敗,看上去我做不了O2O的產品(自嘲)。

而啟發和價值,對于產品汪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選產品”。不管是自己發起也好,加入人家的產品也好;一款產品的成敗,幾年后回頭來看,幾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大部分產品在它的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是注定會失敗的。

舉例子的話,比如陌陌,在正確的時間(2011年),正確的市場(陌生人交友),以優秀的初始團隊配置,來做這件事情,就是一個很容易成功的項目。

而之后的易信,來往,則沒有那么容易。

既然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隨機性就會很強。我知道很多非常優秀的PM,因為沒選到能起勢的產品,最后啥都沒做出來。也有一些還不錯,但談不上特別強的PM,跟著一款好產品穩扎穩打,最后項目紅了。

選產品談不上什么特別的標準,就是看自己是否相信它能做起來,但這個判斷是相當沒準頭的,不可預料的因素太多。

誰都認為自己加入的產品能做起來,誰都這么看。

當局者迷!

產品的市場時機,需求把握,初始團隊的實力與資源,決定了它的前景。但身在其中,一開始很難分析得那么透徹。

就像Instagram之后,沒一款同類產品能紅。

陌陌也是。

FlipBoard也是。

Pinterest也是。

對于產品汪來說該如何提高洞察力和敏感性這塊?

交互設計!我覺得產品經理必須精通交互設計,而不是外包給交互設計師。畫原型是基本功。

首先,心里邊要有一個解決這個需求的概念,一個輪廓,知道自己想要哪種感覺,哪種效果。然后到處看產品范例,找到一種場景是解決這個感覺的。最后再轉成自己的設計,順滑地移植過來。

有時候,有些需求沒有范例,完全得憑空設計,才能實現自己的需求。這時是最痛苦的,但也得憋出來。

比如蟬游記App的橫向瀏覽,相片批量關聯地點,以及游記編輯頁,都是沒先例的,只能憑空來,改了很多遍。

最重要的事情,一當然是摸清楚需求,二是自己心里能提前有個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效果——當然是一種感覺。然后去找實現方案來套這種感覺

很多瞎抄的產品,就是自己沒有預期效果,看人家很酷就拿過來。

說到范例,國內最好的App其實也就那么幾十個。都下下來,需要找范例的時候挨個看一遍就好了。國內+國外, 設計成熟優秀的App,集中看20個,大部分的場景都能找到參考,再想想是否適合套用在自己這邊,怎么套怎么改。

一個合格產品汪需要掌握的能力中,哪些是致命的?

我覺得,產品經理的基本功就2項,一是交互設計,出原型,二是收集用戶反饋,了解需求。

產品汪必須大量地做交互設計,否則沒法提高。我有點什么想法,很快就出全套原型,哪怕沒人給我出PSD,研發,我也會先把原型畫出來給自己看。

蟬游記經常會把排期在半年后研發的原型先畫出來,存著,隨時有點想法就去改兩把。

至于理解需求,這個特別懸,沒法套路化。

以前聽過一句名言,大意是:

無論是5個人的團隊,50人,500人,失敗的原因都是“沒抓準用戶需求”。小到草根團隊,或者專業如微軟,蘋果,Facebook團隊,都這樣。

Facebook Home失敗了,蘋果的siri和icloud也談不上成功,微軟的失敗案例就更多了。都可以理解為“沒抓準用戶需求”。

所以這事情特別懸,沒法理性地去分析,分析再理性,結果還是把握不定。

我見過做出很成功產品的PM,換一個項目去做,甚至類型差異也不那么大,但對需求的把握就完全失敗了,項目也掛了。

產品汪犯過的錯誤中,給你最多的啟發和價值是什么?

做產品到一定階段后,最痛苦的事情,其實并不是抓不準需求,而是你已經有很好的分辨用戶需求的能力了,正因為如此,反而找不到需求明確,自己又能實現好的項目。

我認識的幾個很好的PM,我非常欣賞乃至佩服的PM,都覺得“不知道做什么項目好”。不是說沒項目做,而是找不到市場前景很好,自己又有把握的項目。做點有樂子的小項目當然沒問題,但VC不給錢,老板不立項。(苦逼)

然后我看到很多人,信心十足去做自己的項目,在我們這些還算是經驗豐富的人看來,會覺得需求不對路,兇多吉少。當然他并不這么想。

總體來說,市場上戰斗能力強的PM,比有前景有機遇的項目多太多了。所以大把的優秀PM會很苦悶。

做PM,并不是技術越好,職業發展越好,主要還是看你跟的是什么項目。如果項目賭錯了,PM的技術再好也是死路。也就是你的命運并不隨著技能增長而變好,這太沮喪了。

國內,weiciopro的設計相當成熟細膩,微信和QQ也挺好,下廚房也很好。我一般找參考案例都先看他們,還有zaker,網易云閱讀等等。這些屬于比較成熟的設計。還有一些個性化的,也很優秀的設計,看看就好了,場景一般搭不上,不容易借鑒過來,比如想去,匹配。

產品設計分兩類,一是大眾化的,成熟的產品。二是個性化產品。前者更容易借鑒,后者更酷。那些酷的產品,風格自成一派,其實很難借鑒;有強烈的設計感和風格化。而大眾化的產品,通常風格也大眾化,因而更容易適配各種場景。

初創團隊如何平衡團隊與投資人的關系?

定期溝通。

所謂“必須按照投資人設定的方向走”,這多半是個偽命題。談投資的時候就要講自己的方向,投資人認同就投你,不認同就不投。不會投了你,然后又逼著你走另一條路。

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當初給投資人畫的餅,沒實現,數據目標達不到,投資人眼看幾百幾千萬要打水漂,急了,這時才來干涉你。如果你能很好地實現談投資的時候,給投資人畫的餅,你能幫他賺錢,他管你干啥?

大部分創業團隊與投資人之間的矛盾,創業團隊都要負一半責任。產品發展好,數據好,投資人不會天天來找你麻煩。

我知道的幾個沖突案例,產品方的情況都不太順。VC的錢也不是慈善對不對?現在創業團隊一喊冤,輿論一面倒地罵黑心資本家,這是不對的。

只有一種情況,我會偏向創業團隊,就是產品還不錯,有口碑有數據,能養活自己,但投資人想要更多回報,逼著產品做大——但是又沒有捷徑做大,這時會很麻煩。產品創始人想小富即安,又能養活自己賺些錢,這樣也挺好,我很喜歡這種狀態。但VC覺得不行,這樣我的回報太少了,成天逼著他想辦法做大數據,這樣兩邊的沖突就很厲害。

老板拍腦袋決定的產品如何做?為什么?

“比如我們要做垂直行業o2o之類的,剩下的活兒就交給產品了”

兩個字評價:命苦

要不辭職,要不混日子。

PM也需要洞察力好么,看到項目不好團隊不好就早點撤。

產品經理的產品資歷最重要,即便你去到大公司,如果項目和團隊不行,意味著你的資歷也沒法提高,還不如早點走,否則沒積累也不開心

總之,選一個合適的項目,合適的團隊,比選收入選公司選Title更重要得多。

如何在COC不捐兵的情況下 ,讓工程師開心

讓工程師開心,其實是個很復雜的問題。

捐兵是很次要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讓工程師理解你,覺得你的決定是有道理的,哪怕改需求,新的方案也是比老方案更好,有必要改的。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我最近放棄了UI設計師做了幾周的一個新icon,沿用老icon,我覺得很對不起設計師,就去淘寶買了一把發光發聲的玩具電鋸,給她,說不開心就來鋸我。

因為我也經常在測試階段,用著用著覺得設計不對,臨時改需求,也對不起工程師,所以在同一家店買了把40塊錢的玩具斧頭給iOS工程師,說我再改你就砍我。

以前我還跟工程師說過,如果我在測試階段改需求,改一個需求,我送你2塊錢彩票。不過這個統計起來很麻煩,還沒兌現過。

總之,讓他們理解你的決定是有道理的,然后足夠尊重他們,對折騰他們的行為表達最大程度的歉意,關系就比較容易處。

我們在最終版的集體測試階段,找到一個新bug換2元彩票。最近一輪發了20張彩票出去。沒一張中;然后我會給每個新版本買10張彩票,這次的10張一共中了5塊錢……

產品大汪是如何做需求分析的?

第一批需求來自自己的經驗。然后在測試階段,會因為密集使用會有很多體會,通常會改一輪。大版本會在發布前做一輪試用,以及可用性測試。密集使用能發現很多問題,總比上線后再知道更好。

發布后,看數據,看后臺反饋。快速迭代,這個也不是萬試萬靈,不同的背景適用的方法不同。也有另一種說法,說如果產品推出來不夠完備,第一個版本很少喝彩,多半就掛了。

到底是快速迭代好,還是仔細打磨好,其實是……誰成功了大家就說誰好。沒個定論。

UGC概念炒了很久,那么怎么讓用戶持續提供優質的內容呢?

用戶提供優質內容,是因為用戶能從創作中獲得滿足感,包括互動的數量和質量,內容平臺的品牌影響力等等。

用戶提供內容,是為了自己爽,不是為了幫你忙。

在新浪微博寫優質的內容,也是為了自己爽,為了加粉,有人關注有人喝彩,覺得自己很重要

雖然微博的產品是有缺陷的,但平臺還是很好的,用戶從中獲得的滿足感也是不可替代的

純銀的期許和建議:

多畫原型,越多越好;任何想法都畫出來,哪怕存著也好。

多做面對面的可用性測試。

這兩點對于“從入門到精通”的幫助會非常之大!

另外,凡是能用一句話總結的,順口溜式的產品經驗之談,基本都是沒用的。產品經驗只要講出口,就可能失真;就像你拼命看一本攝影教材也不會編程攝影高手。還是多畫原型,多做可用性測試,能體會到那些微妙的東西,積累做產品的感覺。

獨家贈送:純銀推薦學習的APP

Weico Pro

下廚房

Zaker

網易云閱讀

微信

QQ

想去

匹配

 

更多干貨內容,關注官方微信,ID:woshipm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保留本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原型需要高保真的嗎?

    來自上海 回復
  2. 大實話,說得挺好的。收藏了。

    來自北京 回復
  3. 來來,支持起,走你

    來自貴州 回復
  4. 好多大實話。。

    來自四川 回復
  5. “國內,weiciopro的設計相當成熟細膩,微信和QQ也挺好,下廚房也很好?!?br /> 是“WeicoPro”吧?

    來自北京 回復
  6. 擦。。人氣旺到爆阿。來晚了~
    純銀怪菽粟的分享給力。小編總結辛苦了~!

    來自廣東 回復
  7. 程序框架打好 功能細節可以快速迭代

    來自上海 回復
  8. 到底是快速迭代好,還是仔細打磨好,其實是……誰成功了大家就說誰好。沒個定論。

    來自上海 回復
  9. 獨家贈送里:Weico Pro 是這個吧?

    來自江蘇 回復
  10. 艾瑪,誰整理的,絕了!!

    來自北京 回復
  11. 純銀出品,必屬精品

    來自上海 回復
  12. 來自廣東 回復
  13. weicio pro ?
    weico pro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