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作品|騰訊移動分析MTA產品分析報告

9 評論 13983 瀏覽 91 收藏 29 分鐘

本文作者將根據自身經驗,并結合不同的行為分析系統,對MTA作整體分析評測,在此與你分享,enjoy~

報告內容:

由于本人也從事該類數據產品的規劃迭代,所以會從平日工作接觸到的業務人員數據訴求出發,并結合不同的行為分析系統,對MTA作整體分析評測,會包括以下內容:(下述內容可能偏電商視角)

一. 使用群體

二. 核心訴求

三. 工作思路

四. 同類產品對比

五. MTA功能體驗

六. MTA腦洞

一. 使用群體

平日工作接觸到的,主要使用數據分析工具的群體有:

  1. 推廣人員:負責拉客,想知道我拉客效果怎么樣;
  2. 運營人員:負責活躍客戶,想知道我運營效果怎么樣;
  3. 產品人員:負責提升產品體驗,想知道哪里還需要改進優化;
  4. 內容輸出人員:負責向客戶輸出內容,如電商就是產品開發,想知道開發的產品轉化效果。

二. 核心訴求

不同的使用群體,又會有不同的核心訴求,以所處電商為例:

1.?推廣人員

拿廣告來說,分為效果廣告和品牌廣告,而效果廣告是APP推廣過程中最常用用到的一種,計費方式也是以效果為計費標準。基于這種計費方式,推廣人員會更關注業績,工作內容重在執行,需短期見效益。

2.?運營人員

負責維護推廣帶來的用戶,盡可能地延長用戶生命周期,包括但不限于活動運營、用戶運營,旨在通過XX方式引導XX用戶達成XX目標,會更關注用戶本身,對于效果驗證,如延長用戶生命周期,可接受長期效益。

3.?產品人員

負責提升產品體驗,會更關注用戶的行為,如監控核心漏斗轉化,保證產品正常使用,發掘未知的用戶高頻路徑,查找用戶的使用痛點等等。

4.?內容輸出人員

負責輸出內容的發掘、管理、優化,以電商為例,他們會更關注于商品本身,工作內容在于發掘商品、管理商品、優化商品,保證商品能持續收益;同理,換作短視頻App,會偏向優質短視頻的發掘推薦、問題短視頻的有效管理監控、短視頻大V的維護等。

三. 工作思路

了解使用群體的訴求之后,那么需要怎么來支撐到他們通過數據驅動自身業務呢?那么就得了解他們的工作思路是怎樣?可以從哪些點切入輔助他們進行數據驅動?

1.?推廣人員

(1)這個App要推給誰?

  • 用戶畫像:基于現有APP用戶的畫像,去市場尋找該類目標用戶,如文藝青年。

(2)可以通過哪些渠道觸及到這批潛在用戶?

  • 渠道畫像:提供各個渠道用戶畫像,便于推廣人員尋找目標用戶的聚集地,如豆瓣文藝青年占比大,可能易轉化。

(3)觸及后,用戶實際感不感興趣?會不會安裝?

  • 廣告效果:不同渠道,多少人看到?看了多少人點?點了多少人完成安裝?一次安裝我要付出多少錢?

(4)安裝后,這批用戶質量怎樣?

  • 渠道分析:帶來的安裝活躍情況怎樣?用得久不久?多少人會進行注冊?注冊后會不會交易?交易后為我產生多少收益?和我的投入相比,會不會虧本?

2.?運營人員

(1)要挑什么用戶做運營?

  • 用戶概況:了解App獲客情況,新注冊、注冊率、流失注冊、凈增注冊、獲客成本等情況;
  • 用戶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用戶數分布是怎樣的?例如:注冊用戶、活躍用戶(首單)、成熟用戶(二單以上)、衰退用戶、流失用戶;
  • 留存分析:發生交易后,用戶會不會進行二次交易?占比多少?注冊后,又有多少人會回訪?有多少人會流失?

(2)運營的目標是什么?

例如,目前用戶獲取速度跟不上流失速度,需要對流失用戶進行重新激活,目標是拉高重新激活人數。

(3)通過什么方式來運營?

例如,通過短信發放優惠券觸達流失用戶,引導用戶回訪交易。

(4)運營效果怎樣?

  • 活躍分析:多少人打開?重新激活多少人?多少人會登錄?購買意愿怎樣?會不會進行交易?會不會獲取用戶速度跟不上流失速度?
  • 事件分析:監控自定義事件,如優惠券領取事件、優惠券使用事件。

3.?產品人員

(1)可以通過哪些指標監控產品運行狀況?

  • 產品概況:通過核心指標來監控產品運營狀況,如登錄率、轉化率、跳出率、注冊率等;
  • 頁面分析:App各個頁面訪問情況查看,如抵達支付失敗頁面訪問量;
  • 事件分析:查看功能點使用情況;
  • 漏斗分析:監控注冊流程,注冊頁面-發起注冊-完成注冊。

(2)監控后,怎么來發現產品異常?

  • 產品概況:如注冊率較上周同期降低了20%;
  • 頁面分析:注冊頁面訪問量較上周同期略微升高了3%;
  • 事件分析:驗證碼刷新按鈕人均使用次數提高了100%;
  • 漏斗分析:注冊漏斗,注冊頁面-發起注冊這一環轉化率較上周同期降低了30%。

(3)發現異常后,怎么分析異常的原因?

  • 通過手機型號X版本維度,發現所有都是注冊率下跌;
  • 去到漏斗分析,發現注冊頁面-發起注冊環節流失嚴重;
  • 監控注冊頁面事件觸發情況,發現驗證碼的人均刷新次數暴漲;
  • 和產品運營確認了解,為防止惡意注冊,昨日更新了驗證碼的圖形驗證,新圖形驗證碼肉眼較難識別導致用戶需頻繁刷新驗證碼。

(4)解決后,如何驗證優化效果?

  • 產品概況:注冊率回升到上周同期水平。

4.?內容輸出人員:(視頻為例)

(1)現在視頻觀看情況怎樣?

視頻效果:

  • 多少人看到?
  • 多少人點擊?
  • 多少人播放?
  • 播放時長多長?
  • 看完的人占多少?
  • 發起評論有多少人?
  • 點贊占比多少?
  • 差評占比多少?
  • 轉發占比多少?

(2)有沒哪些視頻沒有達到預期?

  • 付費視頻:別人給錢推的視頻,是不是播放量沒達到要求?或者是其他考核指標?
  • 潛力視頻:加大推薦后,會不會點擊效果較差?需不需要調整推薦策略?
  • 熱門視頻:播放量是不是環比增速快?是否有加大推薦的必要?

(3)存不存在哪些視頻需要優化?

  • 付費視頻:播放量不達標,可能要加大推薦;
  • 舉報視頻:舉報占比高,可能要評估視頻內容,必要進行封殺。

(4)優化后效果怎樣?

  • 付費視頻:播放量達標,撤掉推薦;
  • 舉報視頻:視頻狀態處于下線狀態,播放量為0。

從四個使用群體的工作思路來看,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分別關注的點是:

  • 推廣人員:用戶是怎樣的?用戶是怎么來的?用戶做了什么?
  • 運營人員:用戶是怎樣的?用戶做了什么?
  • 產品人員:用戶做了什么?
  • 內容輸出人員:用戶對我輸出的內容,態度是怎樣的?

因此,我們可以將他們的數據訴求歸為四個模塊:(功能按代號標識,下同)

  • 用戶獲?。?/strong>用戶是怎么來的?1-(3)、1-(4)
  • 用戶分析:用戶是怎樣的?1-(1)、2-(1)
  • 行為分析:用戶做了什么?2-(4)、3-(1)
  • 內容分析:用戶對我輸出的內容,態度怎樣?4-(1)、4-(2)、4-(3)、4-(4)

四. 同類產品對比

在了解使用群體的數據訴求后,我們來看下MTA對數據訴求及應用場景的滿足情況,同時我們也會挑選市面上的幾款產品進行對比分析。

由于不同的行為分析產品,其功能框架都是不同的,所以為能直觀對比出不同產品的場景滿足差異,下面我們上面第三部分內容中劃分的四個模塊進行縱向對比。

1.?用戶獲取

(右擊,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即可查看大圖)

用戶獲取,可以看到,五款產品對于廣告效果、渠道分析的場景分析都是能支撐到的。

其中Google Analytics(后簡稱GA)相較其他產品,還提供了關鍵詞點擊轉化情況,更有利于推廣判斷目標用戶搜索偏好,便于進行關鍵詞優化。同時,GA還提供更加豐富的維度供用戶進行細分分析,如根據年齡、國家、偏好等,簡單數了下,超過100個維度。

但站在國內APP推廣角度,考慮到國內外行業環境差異以及國內的渠道資源,MTA在國內廣告效果監控這塊,較其他產品在打通曝光點擊到付費轉化的過程上,更具優勢。

2.?用戶分析

(右擊,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即可查看大圖)

用戶分析,可以看到,五款產品對于用戶畫像、用戶生命周期、留存分析、活躍分析等場景分析都是能支撐到的。

個人理解,這塊更多是用于了解產品用戶活躍狀況及典型的用戶畫像,從而有利于業務去甄選用戶進行運營/推廣,同時對于運營的結果能得到較為及時的反饋。

五款產品相較下來,可以看到GA對于典型用戶畫像是還原更充分的(但對于國內用戶畫像可能數據來源單一,還原精度未知),而且也缺少重要的用戶抽取用于運營,同時運營活動結果難以直接有效反饋。而其他產品雖然在畫像還原上稍欠缺,但勝在能便于業務進行落地,同時也提供了自己一些特色功能,如神策的行為預測等。

3.?行為分析

(右擊,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即可查看大圖)

行為分析,可以結合上面第三部分中產品人員工作思路,需要支撐到日常監控、發現異常、原因分析、效果驗證,五款產品對于該數據分析框架的大多場景分析都是能支撐到的,情況如下:

  • 日常監控:5個產品都提供了自定義事件部署及自定義看板;
  • 發現異常:除諸葛IO對比分析較為欠缺,較難及時發現問題外,其他4個都能提供對比分析;
  • 原因分析:GA能提供更豐富的維度進行細分分析,而MTA則維度較為單一;
  • 效果驗證:通過自定義事件的對比分析,基本都能完成驗證,但GA提供實驗功能,滿足了AB測試的效果驗證場景。

4.?內容分析

根據不同類型App,結合自定義事件進行內容定制:

(右擊,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即可查看大圖)

內容分析,結合上圖產品對比,可以發現,除GA外,其余均不支持內容分析;其中MTA對借貸行業做了進一步定制,但還不屬于借貸內容的分析,而即使GA支持內容分析,也僅面向電商行業。

個人理解,對于App產品而言,核心在于其輸出內容的質量好壞,而現有分析工具都欠缺對App核心產生內容的分析監控。如果市場上有一款較高自定義的內容分析模塊,就可以構建產品的護城河,伴隨越來越多的同類App產品的接入,同時也可提供行業平均水平作為參考依據,在大多APP產品行業競品數據來源單一的情況下,這會是產品的一大賣點。

五款產品均未能滿足的使用場景:

  • 現在內容使用情況怎樣?
  • 有沒哪些內容沒有達到預期?
  • 存不存在哪些內容需要優化?
  • 優化后內容效果怎樣?

對數據訴求及應用場景角度來說,除內容分析的數據支撐外,五款產品都能滿足不同使用群體的基本數據訴求,只是在數據支撐的深度及靈活度,體現出不同產品的差別。

講完數據訴求及應用場景,相同指標在不同基本統計單位下,也是會有明顯差異。

下面我們也來簡單分析下5款產品的數據模型、指標差異。

(1)MTA:開發文檔沒有翻到相應的介紹,只能從功能角度揣測

  • 數據模型:用戶-會話-頁面-事件
  • 模型描述:A用戶在C會話里,先訪問了B頁面,并在B頁面觸發了D事件
  • 指標差異:比如跳出率,定義是訪問該頁面隨即關閉應用的用戶占訪問該頁面用戶數的比例;講下個人的理解,對于App產品,都是有它的轉化目標,比如交易、下載、點擊等等,那么意味著用戶每一次的會話開啟,都有可能達成轉化目標,那么從產品運營的角度出發,目標是不是用戶每一次的會話開啟都要促成目標轉化呢?那么,在這里是否是以會話為統計單位更合理呢?

(2)GA:開發文檔也沒有翻到相應的介紹,從數據采集內容角度推斷

  • 數據模型:用戶-會話-頁面-事件;
  • 模型描述:A用戶在C會話里,先訪問了B頁面,并在B頁面觸發了D事件;
  • 指標差異:和MTA相比,GA采用的是會話為統計單位。

(3)友盟:開發文檔也沒有翻到相應的介紹,從功能角度推斷

  • 數據模型:用戶-會話-頁面-事件;
  • 模型描述:A用戶在C會話里,先訪問了B頁面,并在B頁面觸發了D事件;
  • 指標差異:和MTA一樣,采用的是用戶為統計單位。

(4)諸葛IO:看到有介紹了!

  • 數據模型:用戶-觸點-會話-事件;
  • 模型描述:A用戶在C會話里,以B行為接觸到了D事件(目測觸點就是把頁面的“瀏覽”屬性和事件觸發的“行為類型”歸類到了“觸點”這個概念);
  • 指標差異:和MTA一樣,采用的是用戶為統計單位;不過統計上可能有優化空間,比如諸葛提供的行為路徑分析是基于事件的,那么每新添一個事件,都可能造成路徑的變更,起不到穩定監控的作用,參考價值會不會降低呢?

(5)神策:也有介紹

  • 數據模型:用戶-事件;
  • 模型描述:A用戶觸發D事件(將行為類型合并到事件表,會話屬性也合并到事件表,接受冗余);
  • 指標差異:和GA一樣,采用的是會話為統計單位。

五. MTA功能體驗

講完MTA對數據訴求及應用場景的滿足情況,下面會從各使用群體角度從MTA中挑選常用模塊進行闡述,將包含以下幾個功能模塊:

  • 推廣效果:直接反映推廣效果;
  • 用戶分群:用于運營挑選目標用戶進行目標轉化;
  • 漏斗模型:用于產品流程監控。

1.?推廣效果

(1)功能組成

  • 維度:推廣單元、推廣計劃、投放渠道
  • 指標:提供了基礎指標、活躍情況、消費/收入等20個指標
  • 視圖:折線圖

(2)場景體驗

① 今天我的推廣效果是否異常?

體驗:

  • 首先進到界面,看到推廣單元情況(十幾頁),不能直接感知到推廣效果是否異常;

(右擊,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即可查看大圖)

可能優化點:

  • 新增推廣效果匯總,如曝光量、激活轉化率、注冊率、激活設備數;
  • 新增周同期比較,一般情況下數據都有周期性變化的共性,便于發現本日異常指標;如較上周同期,注冊率下降了30%;
  • 默認顯示推廣渠道情況,直觀了解各大渠道推廣效果及周同比漲幅情況。

② 為什么今天廣點通渠道的激活轉化率下降20%?

體驗:

  • 只能從推廣單元維度查看細分渠道,需先切換到推廣單元視圖,再篩選廣點通渠道;操作較為繁瑣,而且不能做到逐級細分排查,理應是先看推廣計劃哪個異常?再看異常推廣計劃具體哪個推廣單元異常?

可能優化點:

  • 交互上,可實現點擊下鉆渠道 → 進到渠道下所有推廣計劃 → 點擊下鉆推廣計劃 → 進到推廣計劃下所有推廣單元;
  • 維度層級關系上,建議:推廣渠道(頂級)-推廣計劃-推廣單元,目前在推廣計劃維度下,不能選擇推廣渠道。

③ 效果看著挺好,實際效果好不好?會不會不劃算?或者預算消耗太多?

體驗:

  • 不能直觀反映費用消耗情況以及獲客成本,不能快速為推廣計劃做數據支撐;轉化率好,但單個設備獲取成本高出其他渠道幾倍,也是不劃算,可能要停掉。

可能優化點:

  • 新增廣告費用指標、獲客成本指標,便于推廣人員的推廣決策。

④ 用戶獲取到后,質量行不行?

體驗:

  • 每個App產品都有個核心轉化目標,按目前提供的指標能從付費、留存上評估用戶質量。

2. 用戶分群

(1)篩選范圍

  • 用戶范圍:活躍、新增、不活躍
  • 用戶屬性:基于App自身采集的維度信息
  • 設備屬性:版本、品牌、CPU、內存
  • 自定義事件:達成過某一行為
  • 漏斗模型:完成過目標路徑轉化

(2)場景體驗

① 電商行業,在MTA用戶畫像中,發現喜歡閱讀的用戶占比達到20%,近期有一批書,想要搞活動促銷出去,需要篩選出喜歡閱讀的用戶進行定向營銷,該怎么篩選?

體驗:

  • MTA提供了應用偏好給用戶查看,但是實際創建用戶群卻不提供自身構建的用戶畫像用于營銷(可能是出于隱私保護)。

可能優化點:

  • 依托于騰訊數據的廣度和深度,用戶畫像的精度是要高于App自身數據得出的畫像。對于App運營來說,能夠根據騰訊提供的畫像,并通過騰訊的廣告平臺去投放廣告精準命中用戶,會是MTA一個極大的賣點,同時也能加大廣告主對平臺的依賴度。

② 觸發過核心操作的用戶,是怎樣一批人群?是否可以篩選過濾查看人群特征,便于推廣策略制定或定向運營?

體驗:

  • MTA可以滿足到觸發核心操作或流程的用戶出來,并從基礎屬性、設備屬性、應用偏好等角度查看人群特征。

3. 漏斗模型

(1)功能點

  • 支持最多5級路徑創建
  • 支持事件參數高度自定義
  • 支持漏斗分布查看

(2)場景體驗

① 我要監控注冊流程,行為路徑為:抵達注冊頁 → 輸入手機號 → 點擊驗證碼 → 輸入驗證碼 → 點擊注冊 → 成功注冊

體驗:

  • 盡管各個環節都能實現,但從一個較為簡單且常用的注冊流程細分監控,便卡在了最多5環這里,可以刪掉某一環節,但是環節少了,意味著可能的流失環節就忽略了。

可能優化點:

  • 增加漏斗環數

② 完成很多核心漏斗構建后,要監控每一核心流程健康狀況,得怎么看?

體驗:

  • 首先進到漏斗列表,看到很多漏斗,30日平均轉化率?比如注冊漏斗到底有沒異常?50%?是高還是低?不知道,得和誰比,才知道高低?
  • 平時知道是52%左右,現在是50%是不是正常?會不會被30天平均掉?不知道,還是得進到漏斗里具體看;
  • 點進漏斗后,看到是時間段內的情況,到底昨天有沒出問題?不知道,選下昨天看看;
  • 點了下昨天,突然沒有數據,可能是埋點出問題了,得找人補下埋點。

整個過程下來,昨天沒有數據,需要經過多個環節跳轉判斷才知道漏斗數據異常,需要耗費較長時間用于分析判斷。

可能優化點:

  • 漏斗列表,直接顯示昨天轉化率情況,并提供周環比輔助判斷異常;
  • 漏斗分布查看,默認顯示昨天轉化情況,上下環節轉化率,也提供周環比輔助判斷環節異常;
  • 細分維度排查時,如直接版本維度體現在二維表,實現多版本同時對比;避免逐個版本點擊查看判斷,還缺少同維度同比判斷。

六. MTA腦洞

下面內容,并未結合產品所處的背景,也未仔細斟酌,純屬個人腦洞:

1. 渠道畫像

寫這次分析報告,按分析思路拆解,冒出了一個渠道畫像的數據訴求,基于騰訊現有的生態圈,是否可以構建生態圈的渠道畫像,向市場兜售呢?(可能偏廣告端提供)

會有一個場景,比如我是賣豪宅的,想找個地攤宣傳,聽說某個地攤人流量很大,可能轉化幾率高,結果找了個地鐵口,人流量是大,但是能買得起豪宅的人數多少呢?導致廣告費用ROI下降。

而現在我就告訴你,手頭有這些渠道,這個渠道有錢人多,這個渠道00后多等等,可以加大廣告主對平臺方的依賴,同時也有利于拉高整體廣告主的ROI。

2. 內容分析

從用戶數據訴求到多產品支撐對比,可以發現,除GA外,其他行為分析系統對App核心內容的數據支撐是不足的。名義都是用戶行為分析系統,但是用戶接觸的主體是什么?是App核心輸出的內容。

  • 對于電商來說,是商品;
  • 對金融來說,是金融產品;
  • 對視頻網站來說,是視頻。

而核心內容分析缺失,可能導致面向的群體是有限的,得出的結果可能是片面或錯誤的,比如商品質量就是差,用戶買了后認為上當受騙不回頭,做再多的運營活動但卻不解決核心內容輸出的質量,可能也是徒勞的。

在現有行為分析產品對內容支撐不足的情況下,推出該類模塊,在豐富產品使用人群的同時,也采集了大量的行業核心內容數據,例如對商品名稱文本的分析、視頻標題的文本分析等等,都能免費獲取到大量行業情報數據。

聲明:

(1)對于行為預測與AB TEST的功能,騰訊移動分析MTA即將在7月上線。

(2)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騰訊移動分析MTA立場。

相關閱讀

騰訊移動分析產品測評大賽報名開啟,豐厚大獎等你來!

騰訊移動分析測評大賽結果公布|這一次,且聽我娓娓道來

 

作者:JM,從事互聯網電商行業3年,其中2年數據產品經驗,從0到1規劃過訪客日瀏覽量超千萬的流量分析系統,現為公司商業分析系統的產品主要負責人。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和騰訊移動分析聯合主辦的“騰訊移動分析測評大賽”中的一等獎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參加了吐個槽的測評比賽,前來觀摩學習之前的獲獎作品,分析了下各作品的行文思路以及優點。
    一、行文思路:
    1、羅列出各類用戶
    2、羅列出各類用戶的核心需求
    3、圍繞需求構想用戶使用場景
    4、對應各種使用場景羅列出所需的功能模塊
    5、圍繞各種功能進行競品分析剖析產品優劣勢
    6、結合幾個主要的功能點構思出具體的使用場景進行體驗分析
    二、報告優點
    1、咬緊用戶以及產品為用戶帶來的價值進行分析
    2、由用戶→需求→場景→功能找出產品的核心功能板塊,讓之后的功能分析高效且精確
    3、采用了先發散再收斂的思路:了解類型產品相關信息(價值點、用戶、用戶場景),對該類型產品有了思路后進行幾款產品的分析,最后聚焦到特定的MTA產品分析,最終結合之前分析出的問題輸出了自己的發散性腦洞
    4、文章的目標性強,行為目的在于幫助讀者梳理產品思路最終輸出有效建議
    5、較為豐富的專業經驗

    來自北京 回復
  2. 學習了

    來自廣東 回復
  3. 邏輯清楚。

    分析得很落地。好棒

    來自浙江 回復
  4. 從產品角度出發,架構好,各個模塊都有內容,不虛,棒!

    來自上海 回復
  5. 學習了!

    來自遼寧 回復
  6. 學習學習?。?!

    來自江蘇 回復
  7. jm的啊,冠軍哎 ?

    來自浙江 回復
    1. 你認識他?

      來自浙江 回復
    2. 不認識,但是我也參賽了,所以知道誰是第一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