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抓魚,或將成為二手書市場的獨角獸
沒有對場景的理解,貿然進入一個市場猶如裸奔。
最近又賣掉一批書,這次嘗試了多個平臺,多抓魚,閑魚,轉轉。京東并未開啟圖書回收,所以無法嘗試。
體驗最好的依然是多抓魚,轉轉次之,閑魚是最差的
多抓魚回收的單價相對高,其他家基本是固定費率一折左右回收。我更傾向于賣給多抓魚,剩下的書再嘗試賣給閑魚和轉轉。
這個過程發現,多抓魚不收書所體現的品味確實比其他家更好。
轉轉中規中矩,類似多抓魚早起的回收體驗,順豐上門收件,其中有三分一的書沒有通過審核,我付了郵費讓它寄回來,審核成功的錢當天到賬。
閑魚的二手書買賣服務商是回收寶,從下單到收款的過程充滿了曲折,體驗極度糟糕?;旧隙际俏也粩嘀鲃哟螂娫捦苿铀麄兛头グ才盼锪鳎_認書的品質以及付款,期間App上顯示交易關閉讓我一頭霧水。我是不會再用這家賣二手書的。
在5個月前我曾經寫過多抓魚這家公司,當時認為它會發展得比較順利,現在看來,它發展得比想象中好很多。我認為它能夠在未來5年內成為獨角獸。
錯誤的定位
很多人看來,二手書買賣似乎很簡單,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中間賺取差價。
這種印象來自于傳統二手書店的做法,并非適應這個時代的模式。
傳統二手書店最大的弊端在于不知道回收到的書在市場上的價值,也就是說無法知道讀者的需求,所以無法準確定價。你會發現他們收書的方式往往是一刀切的論斤稱方式回收二手書,這種做法等同于把書變回了紙,加上一點點溢價。可惜書不是廢紙,它的價值遠超于油墨加紙張的價值。
二手書店們必須承受庫存以及錯誤定價的風險,這是二手書店一直難以把規模做大的原因。
多年難以跨越的鴻溝
喜歡讀書的同學應該比較清楚,好書值得一讀再讀,但買書的時讀者顯得很可憐,他們能夠接觸到的是永遠只有封面,作者,出版社,價格。他們在用僅有的一些信息,來對抗書封面背后的不確定性。
真正的好書與讀者之間隔著鴻溝。
面對這種情況,讀者有幾種方法來獲取:
(1)靠專業大牛推薦
這種方式原本是一種非??孔V的方式,目前為止也是很多人獲取書單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的人物一般都踩過很多坑,推薦的書并不會太差。
不過,隨著廣告推廣到出版業,很多大咖寫推薦序都降低了底線。畢竟推薦一本爛書也不會有人怎么說,書這種東西每個人口味不盡相同,你慢慢會發現有些書寫得最好的部分就是推薦序。
(2)靠朋友推薦
你得有靠譜的朋友,才會得到靠譜的推薦。相信大多數人的朋友圈還是遵從二八定律,只有少數的朋友在某個領域特別靠譜,他們的推薦往往無法覆蓋讀者五花八門的需求。
(3)靠陌生人推薦
自從互聯網興起以來,陌生人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類似豆瓣這樣的網站可謂偉大的創造,它成功把書影音這些難以量化的東西,靠簡單的評分系統而獲得量化。
前段時間看過貓助在一席的演講,盡管她在市場調研時一筆帶過,但其實可以看出她對用戶所面臨的問題有深刻的理解。
用心是護城河
我一直認為,用心是做好產品的前提,用心也是區分有情世界與機械世界的方式。相比起其他競爭對手,多抓魚給人的感覺是,它有時比你更懂什么是好書,比你更懂你。而其他競爭對手,就是在冷冰冰地賣貨,并不管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值得再讀的書才值得流通。
你若很興奮買回來一本新書,看完覺得內容水貨太多,你便不會再想看,也不會推薦朋友們看,這本書的命運往往是在角落吸塵以及賣給二手書店。所以整個市場就類似一個金字塔,好的書值得一看再看,但很少;大部分的書由于內容,信息過時等因素,往往會在第一次購買的主人手上慢慢停止流通。
沒有對場景的理解,貿然進入一個市場猶如裸奔。
營收公式
總結一下多抓魚的營收公式:
收入=流轉頻次 x 差價,而差價=售價 – 回收價
基于這個收入公式,流轉頻次和差價越大越好。
其中,流轉頻次是關鍵部分,當一個讀者需要買二手書的時候,更低的價格是一個需求,但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值得再讀。差價由市場決定,而且有天花板,差價太過分用戶也能感受出來。
所以在多抓魚上買賣的書,越多值得再讀的書就越好。
多抓魚的做法是:
(1)背靠豆瓣評分
這個對大部分讀者有效,越高分可能越值得讀。但門檻不高,別人一樣可以做。
(2)在收書的時候,清楚什么書不收
破損不收,缺頁不收這些標準競爭對手容易學,但是一本書是否值得再讀,再賣出是需要沉淀和對用戶有理解的。
現在多抓魚是人工規則加機器算法做的,我認為這是核心競爭力。
(3)翻新,消毒,包裝
有人會覺得(暗指投資人)這部分感覺很low很dirty,但往往dirty job沒人做。這種方法可以擴大回收書的范圍,讓那些本來是好書,但被磨損或者污漬掩蓋了真正價值,翻新消毒一方面可以讓賣方放心賣,也可以讓買方放心買??偟膩碚f,通過這一系列處理讓多抓魚的書有統一的交付標準。
現在看到多抓魚在同一本書,有不同成色對應不同的價格可以選擇。這功能半年前還沒有,思路也是擴大收書的范圍,提高流轉頻次。
關于售價和回收價,其實很簡單,遵從市場規律,一切用算法來調整。也就是說多抓魚里面的售價和回收價格都是根據供需關系來定價的,這種定價系統也是多抓魚的競爭力之一。
照著抄也沒辦法學會
在手機掃碼ISBN碼就能馬上處理定價,這個體驗很好,解決了交易效率和賣家的心理負擔。多抓魚的競爭對手們都用上了,但這只是皮毛。
還有不少用統一一折的方法來收書,我只能說,這還是沒有對二手書行業有基本的理解,按著實體書店的做法只有死路一條。
動態定價系統,翻新技術,不收書看似很簡單,但其實背后都是源自于對行業的理解,以及對用戶的需求尊重。
我想并非阿里,京東,58用錢就能砸出來的市場。
畢竟,這群用戶還是很傲嬌的。
祝開心。
作者:聞風(微信公眾號:獨思有疑),2年智能音箱產品經理,關注科技與人文的發展。
本文由@聞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于網絡
個人為人二手書業務有如下局限:
【賣家】好書可復讀,個人閱讀習慣是好書會珍藏,定時翻閱不斷揣摩“黃金屋”,真正愛閱讀愛書且書會帶來持續價值的業務背景下。會不會影響好書的售賣率?這是一點
【買家】閱讀載體早已經脫離紙質,無論從書籍定價?閱讀便捷性,電子書都占據相應優勢。畢竟社會在進步,不同年代的人生活習慣與科技發展技術有很大關系。那電子書會不會占據未來二手書的市場份額呢?
樓主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個人認為好書會珍藏這點確實是存在,但是這主要是一個認知習慣的問題。我們是覺得保留一本書是擁有,還是說只要隨手可得按需付費,這本書在不在家里也沒關系?我覺得隨著多抓魚這類商家的效率的提升,人們會越來越接受。
電子書和二手書本質上是在不同的場景上使用的,是閱讀習慣問題,電子書確實很便利,但越來越多研究證明實體書能讓人更專注,電子書的閱讀體驗并非最好的,而近兩年國內以及美國的實體書銷售數據也有上升趨勢?;氐缴蠗l所說的,如果多抓魚可以做到你想要的書很快可以送到家,而你又很容易看完賣回給它,從獲取效率上接近電子書,從體驗上說比電子書更好,那電子書能占多少市場還是個問號。
第1點可能跟書本分類有關:
消費休閑類的圖書,可以“按需付費”,因為這個“需”是可預期可評估的,這點OK。
藝術文學類(工具類),和我說的“持有”有關,因為“需”不可預期,并且是個持續的過程,所以針對這種類型的圖書(個人觀點)市場流通效率不會很高。我想這也是很多平臺做暢銷書的緣故吧。
第2點的現狀確實紙質/電子書各有優劣,但是這里的“電子書”代表的是科技推動力的產物,相信我,隨著科技的發展勢必會有“XX書”會嚴重影響紙質圖書的增量。但是想想,未來5-10年有生意可做,并且商業模式同樣會更新換代,動態地去想,也不傷大雅。
感覺這套二手書產品提供的核心價值不是賣二手書,
而是通過機器算法和其它評分網站去篩選出更值得閱讀的書,而販賣只是順利成章的一種商業模式
而收書后做的翻新和消毒,我記得有一個日本的二手書店老板就是基于這獨特的清理技術而起家的
嗯 我也是這樣想,它其實可以拓展到很多標準品類。
如果在文章的內容的方向去做,會不會變成一個豆瓣?評分+關鍵內容+電商購書?
短期應該不會,畢竟他們對豆瓣也有依賴,以后交易頻繁了,也慢慢需要自己的內容。他們最應該引入的應該是騰訊系的投資,成為騰訊的生態來擴大用戶規模。
選購二手書用戶兩種需求:在價格便宜的基礎上,讀書;商品別太爛
如果是讀書,那我肯定不在乎書的折扣,越便宜越好,所以優先去價格比對。
如果是商品新,優先考慮直接買新書。
這個產品明顯兩頭都不占啊……那價值在哪?在于推薦好書
依靠人工推薦和智能算法迭代?數據分析等等?
他解決了,用戶想看書進修但是不知道看什么書的問題。
有點這樣的感覺,別的二手書用不同方式解決選購二手書問題。相當于excel中的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等等。
而這個軟件解決了,我該看什么書的問題,相當于excel第一列~
切換了一個維度,進入了二手書市場。
對么?
你說需求的觀點我不太同意,我是認為,首先只要是消費品,所有人都需要低價優質的東西,這不是原罪。我們往往不是為了買二手書而買,而是我要看某幾本口碑不錯的書,如果有便宜的地方就更好。多抓魚恰好是做到這點。
多抓魚確實是個很不錯的平臺,運氣好的時候能買到幾乎全新的書
ios商店搜不到哎
是微信公眾號
謝啦,看到了
微信小程序
看到了,謝謝~
謝謝推薦,最近一直在找收二手書的。這個不錯,剛剛掃了一本書,收購價竟然14元,此書原價才36.回家多掃掃去
能解決你的需求很高興,好產品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