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體驗報告 | 薄荷App帶你節后瘦三斤

11 評論 18077 瀏覽 69 收藏 41 分鐘

“每逢佳節胖三斤”,春節不胖個三四斤的都不能算過過春節了。筆者預測:春節過后,減脂健身類的App的日活肯定會有所增加。本文將對一個熱門的健身類App——薄荷app進行產品介紹以及內部設計分析。其中從著重對該app的用戶體驗層次進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聽說除夕當天,下廚房由于用戶訪問量激增而一度崩潰。

那蘭小白我大膽推測:最近及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薄荷健康、keep等減脂健身類App的日活、用戶打開頻率等等指標也將相當可觀。

畢竟“每逢佳節胖十斤”,再不減肥夏天就要來了呢~

那就一起踏上薄荷健康體驗之旅吧。

全文目錄

1. 產品概述

1.1 體驗環境

1.2 產品簡介

1.3 產品定位

1.4 用戶需求分析

1.5 市場狀況及分析

2.產品分析

2.1 產品結構圖

2.2 用戶使用/頁面跳轉流程圖

2.3 體驗分析

2.3.1戰略存在層

2.3.2能力圈層

2.3.3資源結構層

2.3.4角色框架層

2.3.5感知層

3.運營

4.商業模式

5.用戶意見

6.總結

一、產品概述

1. 體驗環境

圖1 體驗環境

2. 產品簡介

《薄荷健康》是上海薄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薄荷科技)旗下的一款集體重/飲食/運動/習慣/睡眠/圍度管理、食物熱量查詢、健身課程推薦、周邊產品電商渠道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健康類應用,具備工具、社區、電商等多種屬性。

圖2 薄荷簡介、logo及slogan設計

薄荷健康的logo是:一片彩色、扁平化設計的薄荷葉。

薄荷本身的藥用和食用價值使得這款App自帶幾分“助益健康,清新涼爽”的寓意,對于產品及企業的形象、口碑傳播極為有利。

slogan“減肥健身,掌控人生”一方面宣傳該App的兩大核心功能;另一方面,為廣大用戶群體設立了一個“掌控人生”的宏偉目標。

顯然人生是不可控的,但是“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

或許,先堅持用薄荷健康減肥、健身,控制自己的形體和狀態,接著就能擁有更多自主權,去掌控人生了。

3. 產品定位

目標用戶是:具有減肥、健身、保持健康的意愿,年齡集中在19-45歲之間,以一二線城市女性(白領、在校大學生等職業背景)為主,習慣于使用移動互聯網產品的人群。

主要解決:他們從多個方面記錄/管理自身形體(體重、運動、飲食、睡眠等)、查詢食物熱量以控制攝入、以更簡單和集中的方式獲取健康食品/健身器材等產品的購買渠道、通過社區交流維持減肥健身動力,最終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外在形象與精神氣質的需求。

圖3 用戶性別比例、年齡段分布

按照梁寧老師的觀點,需求分為三類:痛點、癢點爽點。

這里的“保持健康”就是痛點,是一旦失去會形成恐懼的需求。而恐懼是激發人的潛力、動力甚至精神沖動的根源。

所以,薄荷主打“健康”的理念不僅有助于和市面上同類型減肥健身類產品進行區分,而且能以更大的用戶捕捉面、更強烈的需求刺激提高產品的唯一性。

對應馬斯洛需求模型中的安全需求:層次低卻基數大。

“減肥、健身”則屬于癢點,滿足人的虛擬自我想象,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減肥和健身,需要“S型曲線”、“人魚/馬甲線”、“8塊腹肌”來提升自己的優越感、提高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分,這種需求針對的群體面積一下子縮水。

對應馬斯洛需求模型中的尊重自我實現需求:是較高層次的人性需求。

這款產品沒有爽點,沒有“即時滿足”。

因為無論是減肥、健身還是獲得健康,均非一朝一夕之功,要靠時間和堅持才能獲得正向反饋。相比抖音這種可以通過即時反饋刺激、形成時間和流量黑洞的應用,薄荷們更不容易留存住用戶。

4. 用戶需求分析

解決幾個關于用戶的關鍵問題,即:

  1. 用戶是誰?
  2. 用戶特征是什么?
  3. 用戶的表面和真實需求?
  4. 用戶使用場景是什么?
  5. 可以提供哪些產品解決方案?

有些問題在上面回答過,不再贅述。

用戶特征一般通過:用戶訪談、問卷調查等前期調研工作獲取。

我覺得薄荷用戶最主要的特征概括如下:有強烈的自我管理意識和生活品質追求、囿于時間/空間/經費預算限制,無法選擇私人教練/營養師/健身機構等服務、比較有毅力。

用戶使用場景也是確定產品功能、形態的重要參考。

一般包括時間空間兩個維度,結合自身使用情況,羅列以下這些場景:

  • 吃飯前,需要查詢某些食物的熱量,確定吃什么,以及吃多少;
  • 日常監測體重變化趨勢,掌握減肥效果;
  • 遇到瓶頸期,堅持不下去時,需要獲得其他用戶的建議和鼓勵;
  • 想買一些健康食物或者健身器材,但是某寶上無關商品種類太多,挑花了眼……

用戶特征和使用場景可以在“用戶畫像”中進行統一描述。

前面說了需求,但是沒說表面需求和真實需求。

看過蘇杰大大成名作的應該都記得一個案例:知道有時候用戶說的和做的并不一致,而這個現象存在于一切產品的設計中。

舉個例子:

我真正需要的,不是減肥達人推薦的低熱量、高纖維代餐餅干的名稱/圖片等,看起來很有用、實際很雞肋的信息。

我需要可以直接購買的鏈接,不用另外跳轉到別的App、打字、搜索、篩選——就像薄荷的“商店”版塊。

這種功能細節上的設計才是留住用戶、提高體驗和好感度的關鍵。而一個成功的App就是若干個這樣的貼心功能的集合——想用戶之真實所想,急用戶之真實所急。

確定了目標用戶、用戶特征、使用場景、用戶需求之后,需要針對已有的分析,提供解決方案,薄荷提供了全方位、多功能的集合式解決方案。

除了在薄荷健康應用內部集成:體重/飲食/運動/習慣等管理、食物熱量查詢、健身課程推薦、健康食品電商渠道等多種功能,還在企業生態建立、產品線延伸方面不斷推進,推出了網站、健康食品研發,生產與物流體系、其他App等多種相關業務。

不僅包含:時下大熱的互聯網業務,還有實體業務,并且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從研發到生產再到物流的商業閉環,對于企業的健康發展意義非凡。

5. 市場狀況及分析

行業分析:

根據京東大數據:中國內地的女性經濟市場規模近2.5萬億。

東方證券也表示:女性經濟市場容量至少在5萬億元以上,有望成為未來消費行業持續增長的推動力。

《中國女性消費調查報告》則顯示:中國城市女性在收入水平、消費意愿及能力方面均呈現出較高的水平。而女性消費市場除了服飾、美容、化妝品之外,減肥、健身方面的潛力也頗為巨大,減肥產品層出不窮、健康食品供不應求、健身房遍地都是……

由此可見,針對一二線城市女性的減肥、健身類應用的發展空間巨大。

雖然市面上已經有不少同類型的產品,但是通過差異化策略,企業生態優勢加持,功能、體驗和服務的不斷完善,薄荷還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產品數據:

截止到去年8月,薄荷在行業內(健康美容)排名第14,活躍率是行業均值的3.3倍左右。

同類型產品包括:綠瘦旗下的好享瘦、薄荷旗下的薄荷愛瘦身、輕+、愛瘦、美寸減肥等。

薄荷具有國內最大、最權威的食物營養數據庫,可供查詢4萬多種食物的熱量,同時通過自主研發和銷售健康食品,打造出其獨特優勢和壁壘。

其他應用也有其獨特優勢,如:

  • 好享瘦:提供了肥胖基因檢測服務和減肥集中營服務,輕+用戶群體更聚焦,主要針對20-30歲的超重/肥胖人群;
  • 愛瘦:在產品運營方面,組織瘦身大賽增加用戶活躍度和粘性,線上則通過積分充值、商品兌換等方式增加用戶使用App過程中的趣味性。

我認為:薄荷應該圍繞如何健康科學地減肥,進一步打磨現有功能,做到精細化、專家化。

比如:豐富食物庫(滿漢全席都能查到)、科學化卡路里計算方式、改進各項數據管理步驟(解放用戶的雙手、減少用戶思考次數和程度,如:一個蘋果到底多少克、減少不必要的操作)、交互體驗設計優化(邏輯上更有條理、更流暢,不讓用戶困惑)等。

宏觀上要緊扣產品調性,細節上則要跟喬布斯一樣,精益求精。

圖4 薄荷垂直領域內排名、用戶活躍率

二、產品分析

1. 產品結構圖

圖5 產品結構圖

從主要功能上看:

  • 首頁上的各項數據記錄功能、發現頁的課程推薦及社區功能、商店頁的商品推薦功能和用戶個人中心位于同一層級。
  • 前三個頁面的頂部均有搜索和消息通知組件,屬于全局功能。凸顯出工具基礎屬性和社區擴展屬性特征,但是不同頁面的搜索內容不同。
  • 個人中心除了對用戶信息進行管理,還通過若干小組件將前三個頁面中的重要功能和入口集中到一起,如:訂單、已購課程、我的食物等。

2. 用戶使用/頁面跳轉流程圖

薄荷提供了很多功能,每一個功能的實現都對應著一條用戶使用路線,在這里以用戶“飲食/運動記錄”為例。除此之外,還有頁面跳轉流程圖、業務流程圖。

假定用戶使用場景為記錄早餐(雞蛋1個,吐司60g)及其熱量:

圖6 用戶使用流程圖示例

圖7 頁面跳轉流程圖示例

3. 體驗分析

Ajax之父 Jesse James Garrett 將用戶體驗設計劃分成5個層級——即人們熟知的“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

在此基礎上,梁寧給出了進一步的擴展(如下所示):戰略層的用戶目標,應該著重體現產品能為用戶提供怎樣的持續性依賴和自身存在價值、能力圈層明確產品做什么?以及不做什么?并且根據戰略規劃整合所需能力。

資源結構層確定產品架構時兼顧資源引入、迭代、留存等,為內容建設打好基礎。

角色框架層除了信息、界面、導航設計外,也應秉持前面3個層面的一致性原則,將體現結構、功能和戰略的框架和信息框定在產品預先設計的角色里。

最后感知層更多地站在用戶角度——由人及產品,而不是站在產品設計、開發角度,并且側重產品如何接觸人的“表現層”。

  1. 戰略存在層。
  2. 能力圈層。
  3. 資源結構層。
  4. 角色框架層。
  5. 感知層。

戰略存在層:

一般分為兩類:用戶需求和產品目標。

用戶需求:是指目標用戶可以從App里得到ta想要的什么功能?什么信息?什么心理訴求的滿足.

薄荷提供的功能主要包括:

外部監督:

用戶減脂、塑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已經超出了馬斯洛提出的基本需要,甚至需要對抗人的生理需求本能,屬于較高層次的自我實現。

因此,實現過程必然是艱辛、漫長的。雖然贏得他人的尊重、體現自我認可的價值這種內在動機,可以驅動用戶堅持打卡、記錄,但終究有那么一群用戶需要外部動機輔助激勵。如:產品的監督機制,就像上班需要打卡、早起需要鬧鈴,薄荷可以幫助用戶對抗惰性、拖延和自我欺騙。

可視化進展管:

首頁上減重進度(百分比、環形圖)每天為用戶提供明確反饋,緩解漫漫減肥路上的焦慮心理,以及正向促進用戶堅持自我管理。

看不見樓層的電梯使人恐懼,看不到減重征程中與目標的接近程度同樣使人恐懼、陷入自我懷疑和打擊。

渠道供應:

  • “商店”為用戶篩選健康、低脂低糖的食物/減脂減重工具等,屬于垂直門類的電商渠道;
  • “發現”版塊提供的營養師、健身達人課程屬于專業知識獲取渠道;
  • 微信“社群組織”、App內部“精選”、“好友圈”、“動態”等屬于社交渠道;
  • 主要界面頂端的搜索欄則是工具屬性,提供食物熱量和營養素查詢渠道……

薄荷圍繞健康、減脂塑形指導與資源供應等核心功能,整合多種外部資源及資源自帶的能力,吸引用戶進駐App。

并且與其他用戶、KOL(達人、專業指導)建立或強或弱的關系鏈,沉淀到App內部,產生自己的內容。與他人交互,促進整個社區的活躍和內容積累、迭代,從而又可以增加用戶黏性、吸引更多新用戶進駐,達到正向反饋。

產品目標:指開發者希望從用戶那里得到什么?

無非是用戶注意力(與廣告商合作,所謂“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用戶數據(用作引流或者提取信息給需求方)、用戶本身的消費能力(購買產品、配套服務、課程等),薄荷側重第三種。

  • “我賭我會瘦”、“早期挑戰賽”等通過組織用戶參與運營活動,鼓勵UGC生產、促進相關產品銷售、平臺還可以抽取部分傭金;
  • “發現”頁面推薦的“減重服務”、“課程”、“微信打卡群”等融入了知識付費概念;
  • “商店”頁面提供公司自營產品的購買渠道..……通過各種方式構建起商業模式。位于多個位置的廣告位則為自營產品宣傳、引流,形成閉環。
  • “精選”版塊則是充分利用優質UGC,為其它用戶提供內容和創作靈感參考。并吸引、鼓勵更多用戶創作高質量動態,促進整個飲食、健身、習慣交流群體的活躍。

能力圈層:主要包括內容需求功能規格,以形成產品的某項能力。

內容需求指:產品為目標用戶提供哪些信息及信息來源?并且能夠保證信息與產品戰略的關聯度、權威性、實時性、準確性等。

薄荷提供的主要內容包括:

  • 盡可能全面的食物熱量、營養元素組成、減脂推薦程度等信息。
  • 權威營養師、健身教練等的視頻、文字教學資源,KOL精選動態。
  • 自營產品介紹、購買渠道信息,用戶身體數據評測反饋信息等。

整個APP涵蓋的信息非常豐富,并且都圍繞核心目標展開。

功能規格指:產品提供哪些功能?不提供哪些功能?以及各自做到什么程度?

薄荷主要功能包括:

  • 查詢日常飲食熱量。
  • 營養素及食用推薦建議。
  • 體重/飲食/運動/習慣/睡眠/圍度/生理期/寶寶健康等數據記錄與目標管理。
  • 篩選整合減脂減重周邊產品(食品、工具、服務等)并提供購買、物流等系列服務。
  • 構建用戶交流社區并通過運營加強社區活躍度和保證內容迭代更新,以課程、KOL動態等提供專業飲食/健身指導。

功能設計和信息設計相輔相成,共同構建起產品能力,形成區別于競品的壁壘。

資源結構層:

資源結構層是指通過整合外部資源,以一定的方式實現功能或以一定的架構展示信息。

  • 針對功能為主型的產品(如:電商網站),該層側重交互設計;
  • 針對信息為主型的產品(如:新聞門戶網站),該層側重信息架構設計。

傳統認為:交互設計類似于“跳舞”,反正每個應用程序的舞步都不太一樣。讓用戶來適應不同的舞步不算過分,系統可以自己跳自己得,要是用戶的腳被踩了,那也只能當成學習過程的一部分。

這種設計理念顯然過時了。

產品是企業與用戶對話、進行信息交換的載體,用戶每一次的點擊、滑屏、縮放等操作都是在與產品交互。

合乎邏輯、流暢自然、路徑清晰的交互設計對于提升用戶體驗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如今競品林立、用戶注意力稀缺的背景下,應該不斷優化交互設計,提高用戶遷移成本。

薄荷APP的交互設計涵蓋了所有功能,如:老生常談的“注冊——登錄”、商品選購流程、動態發布等。

以“我賭我會瘦”為例:

圖8 “我賭我會瘦”交互流程圖

角色框架層:

角色框架層是:在結構層定義的交互設計、信息架構設計基礎上,借助“按鈕、輸入框”等控件及它們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定義功能的實現形式、展示應用的結構,對用戶是可見的——即可以被用戶感知。

  • 對功能型產品,框架層主要完成界面設計,提供用戶做某件事的能力,實現用戶與應用的交互過程;
  • 對信息型產品,框架層主要完成導航設計,提供用戶去某個版塊、節點的能力,幫助用戶在難以感知的虛擬空間中自我定位和尋找目標;
  • 其次是所有產品都要進行的信息設計,即如何有效傳達頁面信息,幫助用戶實現功能或獲取內容。

界面設計:

薄荷沿用了常見的界面元素,如:郵箱圖標、搜索文本框、折疊菜單,同時也根據自身調性設計了許多特有圖標。

如:以App圖標作為“首頁”圖標,強化產品印象。

整個界面版塊設計大致遵循3*3網格布局/柵格線,在母版基礎上,網格根據導航及信息設計的需要進行橫縱向組合,形成橫向、縱向、矩陣等多種形式穿插的呈現風格,避免了單一形式的單調乏味,也不失組織性。

可以采用線框圖形式進行呈現,舉例如下:

圖9“伙伴”界面設計線框圖

不同于程序設計要考慮各種邊界情況,界面設計由于面向用戶,應該盡量簡化用戶使用過程、省略不必要的信息和步驟。

比如,發布朋友圈不需要用戶考慮:

斷網情況下微信如何緩存?有網時如何再次上傳?

不需要展示“當前網絡不佳”和要求用戶“重新上傳”,只需要“默默地”幫用戶實現這個過程就好了。

薄荷“消息”-“廣播”頁面,用戶接收到紅點、數字(好奇心理)就會點進去看大概有什么內容。如果對其中某一條感興趣就會再次點進去看詳情,完全不需要設計右上角“全部已讀”功能。

假如用戶要消除紅點還要增加這一步點擊,可能會產生反感情緒——用戶可能會想:“我都已經點進來了,不就證明我看過了嗎?為什么還要我點已讀?”。

一般來講,用戶都是喜歡消除頁面上各種紅點、消息數量顯示的,所以,PM認為為簡化用戶一條條點擊而設計的已讀功能是為用戶提供便利,但是用戶可能并不買賬。

圖10? 真正為用戶著想

為了減少用戶學習成本,進行界面設計時,可以適當遵循用戶已有習慣。

比如:購物車圖標,一目了然,簡潔直觀。

但應慎重使用從實際生活場景中,抽象出來的某些比喻或形象。

因為要考慮目標用戶由于自身經歷、文化背景等差異造成的認知水平、理解角度的差異。如果缺少確定性信息,可能會引起用戶誤解和反感。

如圖11所示的右上角倒數第二個圖標,對部分用戶來說會產生如下的心路歷程:“這個圖標是什么意思呢?返回首頁嗎?不知道…算了,試試吧。喔,原來是退到當前所在全局導航頁啊??墒俏覜]想退出來……”。

結果就是用戶學習了這個圖標的用法,然后不得不再原路點進商品詳情頁去。

圖11 慎重使用抽象形象

導航設計:

幫助人們在真實世界找到方向的大腦機制,在信息空間中壓根不起作用。所以,用戶會完全依賴于導航,以及一些指示線索,仿佛他們在網站中走過的每一步,都會在不久后逐漸從記憶中消退一樣。

導航提供用戶在界面間跳轉的方法、傳達元素與界面內容/元素內容和界面之間的關系。

導航根據層次、功能可以細分為:全局導航、局部導航、輔助導航、上下文導航、友好導航、遠程導航。

薄荷的各類導航設計具體見圖12黑色框標示。

  • 全局導航:提供覆蓋整個應用的路徑,有5個主要界面——即最下方的固定欄;
  • 局部導航:在全局導航下一級,提供某一界面下到其它附近地點的路徑,如“商店”下的“新品購”等具體品類;
  • 輔助導航:補充全局和局部導航,使用戶時刻感知當前所在位置,如:“商店”下屬的“控卡推薦”頁;
  • 上下文導航:嵌在界面內容之中、跳轉到空間上不相鄰位置的超鏈接等,如:“我賭我會瘦”活動詳情界面中跳轉到“商店”中指定商品詳情頁的圖片鏈接,提高商品曝光率、成交率和有效用戶轉化率;
  • 友好導航:提供應用的招聘信息、聯系信息、法律聲明、用戶意見反饋等,偶爾發揮作用。
  • 遠程導航一般不出現在App內,因為它主要以眾多分級、顯示應用整體結構、涵蓋所有界面的鏈接組成,與手機屏幕尺寸、應用界面風格不匹配。從瀏覽器導出的網頁標簽可以歸類到遠程導航。

圖12 薄荷各類導航設計

信息設計:

信息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對信息進行合理的組織、分類,使用戶迅速理解并能夠使用。確保每個頁面呈現的信息是用戶想要看到的信息,信息傳達是明確的、不會引起歧義的、精簡的,不會讓用戶云里霧里,感覺自己點進了錯誤的頁面。

我體驗過程中時常疑惑:

  • “為什么這個功能要放在這兒?”
  • “這個表述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說,薄荷的信息設計還有待優化。

部分界面存在的問題總結及改進建議如下,改進前后的信息設計如圖13、14所示。

信息傳達不明確、不簡潔。

如:

  • “評論”是用戶對其他用戶的評論,還是用戶收到的評論?(與下面“收到的贊”一致,改為“收到的評論”,指代更明確)。
  • “消息分類”可以簡化為“消息”。因為分類是產品經理做的工作,不需要展示給用戶知道,不簡潔。

信息層級間關系混亂。

如:

  • “通知消息”從屬于“消息分類”是不是覺得有點奇怪,消息分類不就是通知消息嗎?(應改為系統通知)。
  • “常見問題”需要進行“設置”嗎?只需要查看就可以了吧,所以可以歸類到“消息”下。
  • “如何估算食物重量”功能已經在首頁的“飲食記錄”展示過,不需要再次展示,即便是展示也不應歸類到“設置”里。

同一層級信息排列順序不合理,沒有遵循“一致性”、“親密性”原則。

如:“商店”的局部導航中,“高蛋白”和后面的“低脂肪”應該放在一起,并且與“小助手”、“顧問服務”、“工具(人氣秤)”進行空間上的區隔。

信息排序可以參考如下幾條原則:

  1. 關聯性強的信息應該在空間上保持緊密和集中。
  2. 應該按用戶使用頻率降序(高頻到低頻)、按對用戶的重要性/信息價值降序(重要到不太重要,不重要的就直接去掉了)、按用戶操作難度升序(簡單到較難,當然要盡量降低難度)排序。

排序:

  • 按用戶使用頻率排:賬號設置——瀏覽偏好設置——網絡設置;
  • 按用戶關心程度排:新粉絲——提到我的——收到的評論——收到的贊

圖13 信息設計存在的問題

圖14 重新整理之后的信息設計

感知層:

感知層則更靠近用戶,也稱為“表現層”。

感知層設計參考人體接收訊息的途徑,可分為:視覺設計、聽覺設計、虛擬觸覺設計等。嗅覺、味覺可以借助“通感”的概念,借助前面幾種加以呈現。具體結合哪幾種進行產品的感知設計取決于產品類型、應用領域、產品調性等。

同時,應避免陷入設計師的個人偏好中,應注重:

  • 用戶反饋是否符合預期?
  • 產品運作是否良好?
  • 感知設計是否支撐并強化了前面的幾層,使用戶對產品的功能、結構、界面組織乃至形象有更加清晰的認知?

下面針對薄荷的主要設計——視覺設計進行體驗分析。

視覺設計:

設計師要了解眼睛的運作機制和用戶閱讀習慣,比如:

  • 用戶快速掃描界面時,第一眼會落到什么地方?
  • 這個地方對于產品目標和用戶目標是否重要?
  • 用戶接下來的視線如何轉移?

可以通過用戶訪談、模糊設計、眼球追蹤儀器觀察目標用戶使用過程等方式,了解這一些信息,但是要小心:用戶可能會撒謊。

他們可能沒有真正覺察到自己眼睛的移動,或者他們只是把他們認為你想聽的事情告訴你了,又或者兼而有之,所以用戶會撒謊。

薄荷的大部分界面對于用戶來說:視線轉移路徑都是流暢的,且提供了有效、幫助用戶通過交互實現功能的引導。

如下圖中的首頁:第一眼必然是最上方深色背景的目標體重管理版塊,然后用戶會按從上到下的順序依次瀏覽“飲食/運動記錄”、“體重記錄”等。這種轉移途徑是契合設計預期的。

而有些頁面則顯得比較“豐富”、凌亂、“擁擠”,因為各種元素、各種色彩以一種不是很統一的方式呈現在用戶眼前,都在試圖引起用戶的注意,反而喧賓奪主、使用戶注意力分散。

如“伙伴”頁:我的視線在各種顏色鮮艷的圖片、淺色背景下的大字號文字、小圖標之間來回穿梭,幾秒內不知道這個頁面的重點在哪兒。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畢竟用戶也都有不同的閱讀習慣。

圖15 用戶視線轉移路徑設計

同時兼顧設備型號、屏幕尺寸、分辨率等因素。

設計四個原則在這里依然可以發揮作用。

例如:

  • 對比可以迅速吸引用戶注意,且這種視覺反應是人體無法控制的,但不能過度使用對比;
  • 一致性可以減少用戶學習成本,如同一層級的文字大小保持一致;
  • 親密性、對齊也都可以降低認知難度,簡化視線轉移步驟。

配色方案上,薄荷整體背景為應用標志色:

  • 綠色,清新爽朗,符合戰略層設計;
  • 其次是白色,淺色背景能更加突出明艷、醒目的前景色上呈現的內容,比如:上圖中大紅色、大綠色的“微信群”圖片。

文本大部分比較簡短,不會引起閱讀疲倦。

三、運營

“商店”版塊產品上新;

  • “我賭我會瘦”、“早期挑戰賽”等主題活動組織跟進;
  • “微信打卡群”用戶募集與群內日常交流、指導;
  • “推薦達人”、“推薦課程”更新,線上互動;
  • “精選”版塊的動態篩選、話題設計與用戶引導、“本周薄荷之星”評選與推薦;
  • “好友圈”的“好友推薦”。

運營就好比沙丁魚群里活泛的泥鰍,憑一己之力帶動整個APP、用戶社區的氣氛活躍,以優質的內容、活動吸引用戶日常點進APP、參與社區討論、貢獻原創UGC,從而提高產品日活、增強用戶黏性、形成UGC正向促進,提高產品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性。

四、商業模式

在前面的“體驗分析——戰略存在層——產品目標”中已經說明了薄荷的商業模式組成(詳情請諸位看官移步),一般而言,產品目標應該包含產品構建的商業模式。

五、用戶意見

主要分析了:應用商店、App內部的用戶反饋意見。

應用商店上薄荷的綜合評分高達5.0:好評1.1W條,差評只有331條(占全部評論的3.01%),總體來說用戶反饋不錯,好評、差評要點總結如圖16所示。

可以看出:用戶對薄荷的功能設計、交互設計、界面設計、信息設計等都是較為滿意的;而負面反饋主要集中在程序設計上的bug,然后是應用提供的服務以及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

無論是單純的技術問題,還是牽涉到用戶體驗高層設計(如:戰略、功能、結構層)的紕漏,都會在用戶每一次與App交互時影響用戶情緒,進而決定App的用戶黏性、忠誠度、日活/月活等指標。

App內部的用戶反饋問題一般都得到了回復,用戶間互動內容較積極。

著名的“峰終定律(Peek-End Rule)”指出,人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核心因素決定:

  1. 體驗最高峰的時刻(無論是正向還是負向)的感受;
  2. 體驗結束時刻的感受。

PC時代用戶等待一個頁面打開的忍耐底線平均為7秒,也就是說:如果應用7秒還沒加載出來用戶想看到的內容,用戶就會離開,并選擇替代品(在如今這個同質化嚴重的時代輕而易舉)。

所以,用戶體驗設計必須在每個層級都思慮周全、上下兼顧、精益求精,整體上構建一個完整、流暢、賞心悅目的體驗系統,為用戶提供正向、流暢、愉悅的情緒價值,從而留住用戶。

圖16 用戶評價

六、總結

本文從五個大的方面對薄荷健康這一款健康類App進行了產品體驗分析。

產品概述中通過5個小節對App本身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要點包括:產品功能、logo、slogan、用戶痛點/癢點/爽點、用戶特征、使用場景、產品解決方案、行業分析及產品數據分析。

產品分析中通過3個小節對產品內部設計實現進行了分析,要點包括:用戶體驗五層次,即戰略存在、能力圈、資源結構、角色框架、感知層;運營、商業模式、用戶意見也進行了一定的說明。

整篇文章的重點在:用戶體驗層次分析,及個人改進建議闡述上。

用戶體驗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PM、設計師、開發者、運營人員群策群力,以及不斷地摸索、思考、改進,需要兼顧5個層級設計的一致性和關聯性,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當然,由于自身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產品知識積累的局限,很多地方還存在不足,萬望指正。

 

作者:李蘭,某211高校研究生,剛入坑的產品小白。

本文由 @李蘭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需求文檔就像讀一本書,先把一本書讀厚,再把一本書讀薄
    三個月前看倒推文檔和現在看倒推文檔已經是不同的感受了
    寫文檔的核心是解決“剛需”:結構圖、流程圖、原型、版本迭代記錄,華而不實的東西盡量少一點,更多的表達產品的邏輯、重要性,把它當成一個你的工具或是開發用工具,這樣會更好的理解PRD
    不過你真的很用心,相信你 會進步很快的

    來自四川 回復
    1. 謝謝你~這個文檔主要是結合用戶體驗要素這本書里的知識,進行產品體驗、思考和輸出,PRD可以看一下我另外一篇關于螞蟻森林的文檔(雖然也寫得很不專業…逃

      來自湖北 回復
    2. 哈哈沒留意

      來自四川 回復
  2. 一個產品小白就能寫出來這種水平的文章啊 ?? 佩服佩服!

    來自北京 回復
    1. 實戰經驗少,空有點理論 ??

      來自湖北 回復
    2. 我三個月之前也覺得PRD應該是你這樣寫的

      來自四川 回復
    3. 哈哈哈哈這個不是prd喔,是體驗報告~

      來自湖北 回復
  3. 你好,麻煩問下,那些數據,藍色底的那些,從哪個網站能看到呀?

    回復
    1. 我一般用易觀千帆(移動互聯網產品對標分析)、易觀智庫、艾瑞網看。

      來自湖北 回復
    2. 好像都要會員才能看數據

      來自上海 回復
    3. 好像是,我的會員現在應該到期了 ?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