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電影APP產(chǎn)品體驗報告
一.體驗概覽
體驗產(chǎn)品:豆瓣電影APP ios版本
軟件版本:3.6.4
設備型號:iphone 5
操作系統(tǒng):ios 7.1.1
體驗人:深藍色的魚
二.行業(yè)概述
互聯(lián)網(wǎng)電影在今年開始集中發(fā)力,以BAT三巨頭涉足影視行業(yè)為明顯的標志。在電影市場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已經(jīng)滲透到各個環(huán)節(jié),與用戶接觸最多的是影院(電影票)和影評,因此多個公司都是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上進行布局,并且都占據(jù)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三.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
豆瓣電影APP結(jié)構(gòu)圖
四.感官體驗
1. 雙橫版設計
只有內(nèi)容欄+Tabbar,沒有傳統(tǒng)的Titlebar,如圖所示。
思考1:為什么沒有使用傳統(tǒng)的三橫版設計結(jié)構(gòu)?
分析:移動用戶習慣了帶Titlebar的應用,去掉之后用戶會習慣性的下滑屏幕,轉(zhuǎn)而出現(xiàn)的是隱藏的影片搜索框(如圖4.2所示),強化了這一新功能,即在整個APP的任意界面下滑屏幕都會出現(xiàn)影片搜索框。
思考2:為什么加入這個新功能?
分析:豆瓣電影的定位不僅是想讓用戶通過它購買電影票,更多的是想突出自己的特點,即提供一個影視庫,在使用該APP時可以隨時查找自己想要找的電影。貓眼電影在5月6日發(fā)布的5.6版本就新增了“影庫”頁面,并將其入口設置在了首頁的Titlebar中,而且其做的更加細致,可以按地區(qū)按類型搜索影片。
2. 影片布局
三橫版改為雙橫版,但內(nèi)容欄的容量并沒有改善,仍然只是展示6部完整的影片,最后一行的海報被卡掉一半。
建議:將海報面積或者排版間距縮小,使首屏有效信息量增加,如下手繪圖所示。
3. Tabbar
只有三塊文字“上映+影院+我的電影”,沒有形象化的小圖標,并且個人感覺“上映”這個詞語更多的是用作謂語,與“影院”、“我的電影”這兩個名詞在詞性上不太統(tǒng)一。
4. 不同模塊的載入界面不統(tǒng)一
有的只有一個緩沖圈,有的是“載入中”有的則是“更新中”,如圖所示。
不同的載入畫面
5.在線選座
(1)深色為未選座位,淺色為已選座位,不符合用戶感知習慣;
(2)座位是按列標號的而不是用戶習慣的按行標號,這同樣不符合實際生活中影院的排座方式;
(3)放棄當前選座時,界面要有兩次刷新:“正在釋放已選座位”、“正在更新座位”,這會讓用戶感覺刷新過程過于復雜,進而產(chǎn)生一定的煩躁感,即使后臺程序需要兩個步驟完成,但在用戶反饋界面合二為一即可。
五.功能體驗
影片
影片資料圖和長影評分享
(1)功能
“想看”充當?shù)氖鞘詹貖A的作用,與“我的電影”模塊進行了平臺內(nèi)的融合。
“看過了”即寫短評,可以同步到豆瓣廣播,與“豆瓣APP”進行了平臺間的融合。
(2)幾點問題
①在影片簡介頁面若點擊“影院”等其他模塊后,再切換回“上映”模塊則直接返回首屏,并不是剛才的影片簡介頁面,用戶還需要再次點擊剛才的影片才能重新回到簡介頁面;
②長影評的分享功能只有微信好友以及朋友圈,卻沒有豆瓣APP,建議增加分享至豆列的選項,增強了與豆瓣的互動。
影評
豆瓣電影最本初的功能就是分享影評,所以在APP上這同樣應該是它的核心功能之一,很多用戶都是來看影評,寫影評的。所以為了更好的拉動用戶去購票看電影,就要提高影評的權(quán)威和可靠性。
所以長影評是按照“有用”的多少進行排列,短影評是按照“點贊”的多少進行排列。但是如果用戶不多用或者多想,就不能發(fā)現(xiàn)這個排列規(guī)律,也就是這種排列方式的引導性并不明顯。建議加一個“最贊短評”“最贊影評”的標題,以及一鍵發(fā)影評的入口,如圖所示。以便將功能服務做到極致。
最贊短評
購票
(1)大部分影院只能購買當天的票;
(2)優(yōu)惠力度不如貓眼電影,如圖所示,同一影院的同一影片,一個售價50元,一個售價48元;
豆瓣票價圖VS貓眼票價
(3)沒有明顯的團購位置;
(4)影院數(shù)量:豆瓣電影172家,貓眼電影175家。
分析:在用戶體驗中,價值體驗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豆瓣電影的價值體驗組成如圖所示。
價值體驗的組成
從圖中可以看出,基礎價值也就是應用的核心服務,在核心服務做到極致的基礎上,期望價值和附加價值則可以為應用帶來更好的口碑,雖然口碑難以量化,但它卻是最好的拉動手段。
我的電影
(1)“我的兌換券”、“優(yōu)惠券”用戶并不清楚兩者的區(qū)別是什么,并且兩者的提示文字的字體顏色不統(tǒng)一,如圖所示;
兌換券提示文字和優(yōu)惠券提示文字
(2)沒有明確的文字或者圖示說明這兩種券的獲取方式,可以做如圖所示的改進,在界面右上角加一個小“i”的圖標,可以顯示幫助信息,即解釋說明如何獲取兌換券。
(3)沒有“意見反饋”入口,這是“情感體驗”做的不足的地方。貓眼電影不僅有意見與反饋入口而且有一個問卷調(diào)查的入口,這讓用戶有一種意見被尊重的感覺,用戶至上的理念被實時體現(xiàn);
(4)“猜你喜歡”&“豆瓣電影TOP250”是其影視庫特色的體現(xiàn),也是增強了“瀏覽體驗”的方式,即增強了吸引性;
(5)“賬號設置”中沒有“清空緩存”的功能,這在以后應用的使用中可能會帶來卡頓的影響。
六.與豆瓣APP
拉動
(1)廣告:啟動界面——“找到好電影,就用豆瓣APP”;
(2)植入:首屏界面、影片資料以及“我的電影”中的應用推薦都有直通“豆瓣APP”的入口。
分析: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通過彼此之間的互相拉動,可以有效提高產(chǎn)品的用戶數(shù),其中常用的拉動手段有廣告、植入以及融合。豆瓣APP晚于豆瓣電影APP的發(fā)行,而且從百度指數(shù)的需求圖譜(圖6.1所示),對于豆瓣用戶來說需求最強的就是電影,所以它可以很好地拉動豆瓣APP,為其導入更多的流量。
弱化社交形成封閉體驗
影響拉動效果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封閉體驗”。我們注意到在影評模塊中不論是短評還是長影評都只有“點贊”或者評價“有用/沒有”的功能,并不能進行回復,這其實是豆瓣電影在弱化“社交”功能。我們知道豆瓣本身的定位就是“百科+社交”,所以社交是其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這項功能是豆瓣APP的重點。弱化豆瓣電影的社交功能,既可以保障“影評+購票”這兩個核心服務不受影響,又可以讓兩款APP形成更好的封閉式體驗。這就是再告訴用戶:如果你被某人寫的長影評所吸引,想去關注Ta,那就去豆瓣APP吧;如果你覺得某個短評寫的很贊,想與Ta交流心得,還是去豆瓣APP吧。
七.幾點建議
豆瓣用戶常被冠以“文藝”、“小清新”的頭銜,看完電影去豆瓣寫寫影評或許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當時間久了,有時就想要回憶一下自己寫過的影評,一定會“往事歷歷在目”吧。所以建議在“我的電影”模塊中加入一個“我的影評”,供文藝范兒的豆瓣用戶追憶自己的“都辦往事”。
O2O市場已經(jīng)成為了時下熱門,以貓眼電影為例,各種線下電影做得如火如荼。除此之外,時光網(wǎng)、格瓦拉等電影APP的不斷改進,讓電影市場的競爭愈發(fā)激烈,只做好線上應用并不能使豆瓣產(chǎn)生明顯的優(yōu)勢,所以線下這塊市場還是有很大挖掘潛力的??梢越Y(jié)合豆瓣自己用戶的特色,不定期組織影迷活動,豆瓣的小組就是很好的組織形式,這是豆瓣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本文為作者@深藍色的魚 投稿發(fā)布,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豆瓣屬于看得人會看,每次看電影都要看一眼評分如何影評如何,不管是影院還是盜版。不看的人怎么也不看,我倒是覺得不用去想的不看的人怎么去看,做好看得人的工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