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FM產品分析
行業現狀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的大規模普及,電臺行業也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大量的移動電臺應用也應運而生。移動電臺打破傳統的廣播模式,讓用戶從單方向被動接受內容,到主動收聽喜歡的節目。移動電臺正慢慢進入生活,并成為用戶收聽節目新方式。
移動電臺的崛起,吸引著資本市場的加入。自2010起,移動電臺應用加入者眾多,主流產品形態基本形成,且由于不同應用功能定位不同,目前主流移動電臺應用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直播、點播、推薦類
點播類應用需要豐富、優質的音頻資源,屬于內容型產品。如果按照內容劃分,目前電臺類產品包括純PGC(專業生產內容)和PGC+UGC(用戶生產內容)兩大陣營,像考拉FM、豆瓣fm、懶人聽書屬于第一陣營,喜馬拉雅、荔枝FM屬于第二陣營。另外,車聯網的興起,也給移動電臺新的機會。
產品概述
喜馬拉雅作為內容綜合型移動電臺,app?store給出的這樣的名稱詮釋:喜馬拉雅FM-聽書有聲小說英語相聲新聞臺,可見聽書儼然在喜馬拉雅中占有重要比重。由于喜馬拉雅鼓勵用戶發出自己的聲音,創建專屬個人電臺,由此吸引不少優質UGC內容,其中不乏來自央視、央廣等媒體知名主持人,以及一些原創知名品牌欄目,像《財經郎眼》、《邏輯思維》等。
喜馬拉雅的UGC模式,讓用戶從單純的接受者變成生產者,雖然可以滿足用戶個性化、多元化需求,但是過低的門檻導致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娛樂化、低俗化明顯,還面臨網絡版權,利益分配等問題。
在數據方面,截至到2015年3月31日,蜻蜓FM累計下載量以16713萬次位列第一,考拉FM電臺排名第二,下載量為13606萬次,喜馬拉雅聽書以12290萬次排在第三位。從用戶量上看,喜馬拉雅FM和蜻蜓FM以1.5億用戶量暫居行業前列。行業競爭可謂是白熱化。
用戶分析
人類常用四種媒介表達信息:視頻、圖片、文字、聲音,且信息傳達的直觀程度依次遞減。?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利用碎片化時間看新聞、刷朋友圈、看視頻等。雖然聲音表達的信息直觀度最低,但是聲音有著天然的優勢——解放雙手和視線,具有強烈的伴隨性。話句話說,運動健身、開車坐車、家務勞作等場景?下,人們用聽來獲取信息更加舒適和方便,這決定了聲音媒體不可替代。
用戶特征:
上圖可看出(數據來源百度指數),喜馬拉雅的用戶集中在20-39歲之間,且20-29和30-39的用戶數平分秋色,這部分用戶大多數已經進入職場,針對這一部分人群選擇相應的內容并選擇在工作閑暇時間播出優質內容會相對提高傳播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另外,男性用戶85%,女性15%,明顯看出,男性仍然是移動電臺的主力軍,由此相應的反映出移動電臺擁有更大的潛在女性用戶。如何吸引女性用戶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從版本更新中窺探產品發展策略:
喜馬拉雅app前不久進行了一次大的版本更新,在信息架構、內容運營和界面表達上都有變化,一般新功能的添加在產品策略上會有新的使命。
以下為喜馬拉雅功能結構圖:
新版喜馬拉雅數據邏輯更清晰,結構總體較淺淺,基本上2-3層,特別是“發現頁”(即未登錄時第一次打開看到的頁面)變化很大。舊版數據結構很寬,一般需要手指滑動7、8下才能到達頁面底部;改版以后,內容寬度變窄,基本上剛好2屏,且添加了新的內容模塊:懶人電臺、專題、熱門活動以及圈子(如下圖)
懶人電臺: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智能化個性電臺,懶人也能找到最愛聽的。就是先給你推薦20個不同的電臺,可以對電臺關注或刪除,然后利用大數據智能匹配,至于智能匹配的如何有待驗證。這個需要強大的算法支撐,這或許是未來喜馬拉雅走個性化推薦電臺的試金石。
專題:相當于不同主題的電臺專輯,其實某種程度上和懶人電臺相若,都是從不同角度給用戶推薦內容。只是這個需要較高的運營成本
熱門活動:讓用戶用聲音參加各種活動,雖然能一定程度增加用戶參與感和粘性,但是同樣運營成本會增加。就目前來講,對于上億下載量的app來說,幾百人的參與量確實不多。因此,如何提高用戶參與度值得思考
圈子:喜馬拉雅屬于移動社交電臺,早期的版本走輕社交路線,只有簡單地點贊和評論,更新后的版本增加了”圈子“功能,似乎有向重度社交發展的趨勢。不過,就目前來看,”圈子“的活躍度、內容價值都偏低,其中人數參與最多的竟然是主題為”約么?“的圈子,這種難免讓圈子走向低俗化。優質內容的產生需要有良好引導,嘗試如何引導用戶發表話題,以及如何將圈子和電臺本身的內容結合起來,而不是成為單純的吐槽灌水區。
產品交互細節
登錄流程:
問題:
用戶注冊完成后,需要至少選擇一種喜歡的分類(必選)和選擇關注的主播(可選)才能完成登錄。其實產品的目的是:能根據用戶的喜好推薦內容,但是如果從用戶體驗角度來說的話,這種方式并不明智:
1、用戶的喜好是會變的
2、過多的選擇給用戶增加認知和操作上的負擔
3、生成的推薦內容不感興趣且多了兩步流程,用戶期望值高了,體驗就會下降
修改意見:
正真個性化電臺的定制,不是讓用戶自己選擇,而是在用戶使用的過程中通過讀數據記錄,例如:什么時間段聽了什么內容,聽了多長時間,對那些內容點了贊,做了評論等等,然后推薦的內容會隨著用戶的使用時長越來智能,甚至到后來能根據不同的時間推薦不同的內容。
如上圖所示,此圖為用戶未登錄的默認首屏(左圖為舊版,右圖為新版)。新版將分類入口(區域1)置頂,區域變小但分類增多,這樣不僅將用戶最常用的功能放在界面更明顯的位置,還能騰出部分空間讓首頁顯示更多內容,另外新增的“歷史人文“和”外語“分類,也?為部分學生用戶提供便捷。“最火主播”和“熱播節目”也收成一個入口,以節省界面空間為未來布局鋪路。
總體看來,新版“發現頁”比舊版承載的內容全面豐富,具體效果如何還需后臺數據驗證。
如上圖所示,此為用戶登陸后的默認首屏,改版后的界面明顯簡潔清晰很多,關注的是主播,但是以節目的形式呈現,更合情理;收藏的是專輯,并且會有更新提示。但在體驗的過程中還是有瑕疵
問題:
可能是基于運營推廣的考慮,在“我的關注”中除了用戶自己關注的主播節目以外,會有官方默認關注的一些頻道,來推廣一些活動、官方電臺和新鮮事,以此增加曝光度(畢竟這是用戶登錄以后經常打開的界面),但是這些內容可能不是用戶想要關注的。
修改意見:
作為用戶登陸后打開應用的第一屏,“定制聽”里面的內容應該是用戶喜歡聽的。作為內容型產品,除了用戶自己關注的內容以外,應用應該基于用戶喜好智能匹配數據,推薦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比如:猜你喜歡、人氣頻道等。另外,向左滑動列表,只有“置頂”和“隱藏”兩個選項,正常情況下,有關注就應該能取消,后來操作發現“隱藏”的作用就是取消關注。個人覺得wording可以改改,具有歧義的措辭會增加用戶思考。
播放頁是出現頻率很高的頁面,單從視覺效果來說,改版后的界面就比改版前整潔大氣很多,去掉了一些無用的信息,再重新排列組合。在交互操作上也優化不少:
1、封面播放區變大,并使用了模糊效果,視覺上不僅美觀了,并且下排的播放控件、點贊等按鈕剛好處在了單手操作的拇指熱區,提高用戶使用效率。
2、封面上手指左右滑動,分別調出專輯列表和相關專輯,讓單頁信息承載更多了。
內容、盈利模式
內容模式:
喜馬拉雅主要是采用UCG與PGC相結合的內容模式;UGC負責內容廣度,主要貢獻流量和參與度,PGC維持內容的深度,樹立品牌、創造價值。也可將專業的UGC內容形成品牌后當PGC內容推薦。不過這種模式的結合,PGC會是電臺內容的未來走向,畢竟專業機構或個人生產的內容才能有質量保障,而UGC則作為PGC的重要補充,維持內容個性多元化。但PGC門檻高,酬金或版權費未來會成為電臺成本負擔。
盈利模式:
賺錢是個永恒的話題,喜馬拉雅官方給出的盈利模式是:會員模式(優秀內容付費)和精準廣告,且廣告模式是主要收入來源。不過未來的也可嘗試多種盈利模式,例如:大數據精準投遞插入音頻廣告,收益與電臺分成;向用戶收取服務費;將音頻節目出售給傳統電臺;直播互動中植入虛擬道具;版權分銷;游戲聯運;車載音樂等都是可以切入的點。
總結
總體功能來說,喜馬拉雅是一款UGC和PGC相結合的點播類社交移動電臺,需要豐富的優質內容做支撐,且新版用戶體驗明顯優于舊版,但是還有不少東西有待完善,例如:
1、可以增加一些女性喜歡的內容,來拓展用戶寬度,像一些優質的愛情小說、家庭情感咨詢等
2、利用大數據將內容推送做的更智能,減少用戶選擇負擔
3、新增的“圈子”功能,可以嘗試做一些基于電臺內容的垂直社交,而不是類似于BBS的灌輸區
4、提高運營上的專題活躍度,培養忠實粉絲等
就現在電臺發展階段:起步——融資——燒錢——盈利,目前整個行業還處于燒錢的階段。隨著版權紛爭的愈演愈烈,各移動電臺硝煙四起,下架之爭也此起彼伏,如何獲取更優質豐富的資源保持內容新鮮度,以及如何增加自己的忠實用戶,才是各大電臺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為作者@Butter 原創投稿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喜馬拉雅內容很豐富 估計所有付費平臺 就這個最好了 不過得到的也不差 這倆平臺的欄目我都有 有需要的朋友找我威一下,,,xiao不ying用1963管1111 漢字就忽略喲
看到低俗化??
其實喜馬拉雅電臺最大的問題是很多電臺都收得很深,首頁推薦總是那些。如何快速找到用戶需要的,做分類,才是最關鍵的。。還有就是登陸主體,一個是電臺DJ身份,一個是收聽者,這次改版還是沒有鑒別這兩個身份,太心塞了。
分析不是很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