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產品分析報告:喧囂之后,我們能學到什么?
拼多多自出現在公眾視野以來,發展迅猛;然而隨后被爆出諸多負面新聞,整個成長過程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如今輿論逐漸平淡,筆者冷靜回觀拼多多的成長歷程,并結合調查資料,著重拆解拼團功能,對拼多多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產品概述
1.1. 體驗環境
- 體驗機型:iPhone 6
- 系統版本:ios 10.3.3
- APP版本:4.26.0
- 體驗人:PM積淀筆記
- 體驗時間:2018.9.27
1.2. 產品簡介
拼多多為一款電商類的軟件,主要功能為商品的購買。
其圖標同京東以及天貓一樣選擇以激情的紅色為主色調,整體圖案為一個由各種商品icon拼接起來的心。
打開后的首頁一級入口有五個,和天貓以及京東相同,但是營銷策略額定位卻與以上兩者有著明顯的差別。不同于天貓以及京東,拼多多主打低價,目標人群也多以低消費水平的人群為主。
二、市場分析
2.1. 行業背景
根據艾瑞咨詢2016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數據:2016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為4.7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14.2%。網絡購物對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仍是目前零售的主流渠道,且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2016年中國移動網購在整體網絡購物交易規模中占比達到68.2%,比去年增長22.8個百分點,移動端已超過PC端成為網購市場更主要的消費場景;同時,2016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TOP10企業移動端用戶增速遠超PC端,App端用戶增速達27.1%,PC端僅增長9.6%。
說明移動端交易規模占比繼續擴大,移動端成流量主來源,網絡購物市場進入移動消費時代。
截至2018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 2.11 億,占整體網民的 26.3%,較 2017 年末增加 204 萬人,增幅為 1.0%;同時有數據報道,中國移動電商網購用戶中,1-3線城市占比54%,4-6線城市占比26%。
結合以上數據可以發現:雖然3-6線城市網民人數不及城鎮人數,但數量仍十分巨大,不斷增長,且移動電商業務對該人群的覆蓋率也較低,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可以看到移動電商行業產業上下游已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基礎設施完備:
- 競爭十分激烈,除了擁有資源和流量優勢的老牌電商企業,還有在垂直領域做出成績的新入場企業。由此可見移動電商開啟下半場,流量、速度比拼轉為用戶精細化運作。
- 從移動網絡購物企業市場集中度來看,頭部企業在移動端整體網購交易規模中占比超過80%;第二梯隊企業相較淘寶和天貓的市場規模仍存在較大差距。長尾企業數量眾多,隨著跨境、生鮮等垂直領域的火熱,仍有大量初創企業涌現。
總體而言:移動電商頭部企業占有絕對競爭優勢,初創企業在新興領域和新模式探索方面仍有一定發展機會。
社交化分享是移動電商時代新營銷方式,移動社交和自媒體爆發,電商走向去中心化。
新模式與傳統電子商務企業通過一個平臺聚集所有商家和流量的中心化模式不同,去中心化的電子商務模式是以微博、微信等移動社交平臺為依托,通過自媒體的粉絲經濟等其他模式的分享傳播來獲取用戶,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會在人們碎片化的社交場景中被隨時激發。
大數據將成為移動電商核心驅動引擎,提升營銷和運營效率。美國互聯網數據中心指出,互聯網上的數據每年增長50%,且增速仍處于逐漸升高狀態。
隨著互聯網計算處理技術的逐漸成熟,大數據開始應用到各行各業。移動電商流量紅利漸失,大數據將成為新的利益推動點,精準匹配供求信息、個性化推薦、用戶偏好預測、優化頁面,提升運營效率。
2.2. 拼多多市場分析
以上分別是艾瑞數據、七麥數據、蟬大師的購物類APP排行榜和“好奇心數據”的數據統計,可以發現在多種榜單中,拼多多排名都十分靠前,直逼老牌電商企業,如今的app下載量和月活躍人數都展示出優秀的成績。
三、用戶及功能需求分析
3.1. 用戶畫像及其分類
擁有“特低價”購物行為偏好的用戶是從哪里來的呢?都有哪些可具體化的特征呢?
從艾瑞監測的數據能看到一些性別地域年齡方面的分布:
從上圖可以發現:拼多多用戶女性是男性的3倍,35歲以下的青年才俊占比超過80%,可見占比最大的用戶群是青年女性,其次是36-40歲的中年女性。
從數據可以發現:拼多多的用戶相對還是比較分散的,雖然用戶依舊以人口密度比較大的發達城市為主,但是那些經濟欠發達的區域也有不小的貢獻。有研究報道:相比較于京東等購物平臺而言,拼多多在三線以下城市的用戶比重更大。
根據以上信息可以估計拼多多的用戶大約有以下一些人群:
(1)家庭主婦
她們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七大姑八大姨,價格對于她們而言是選擇商品最重要的因素,她們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去關注商品的質量。
此外她們的空閑時間相對比較多,且群體親密度高,一個產品如果能夠獲得她們之中一個人的青睞,那么這個產品在短時間內就會在她們之中瘋狂傳播,她們的消費產品多以低端的產品為主。
(2)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
他們往往還沒有什么積蓄,剛參加工作不久收入能力比較低,但是需要花錢的地方卻比較多。價格對于他們而言雖然不是唯一,但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他們不會以拼多多作為主要的購物平臺,但是也不介意在看到低價的物品時進行購買。
(3)學生群體
學生群體處于一生之中消費欲望最強但是又最一無所有的年紀,對于他們而言,低價的誘惑力也是很強的,且學生的群體性很強,聯合拼單等行為對于他們而言也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因此他們也在拼多多的用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4)退休的老人
他們對于電商購物的了解是有限的,也難以分辨商品的質量等,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無窮無盡的時間,對于他們而言,在拼多多上花費很多時間而能夠少花一點點錢也是值得的,因為他們本來也沒有很多的事情要干,拼多多不僅讓他們得到了實惠還讓他們有事情可做自然得到他們的青睞。
拼多多的用戶群廣泛、數量巨大,用戶雖然有不同的年齡、職業、性別等等特征,但是其在拼多多上的行為卻存在很多共性和差異。
年齡、職業、性別等特征雖然重要,但是行為上的共性和差異才是關鍵,因為行為的共性和差異才是指導我們進行基本功能設計的根本。
在此我做出如下分類:
不同類型的用戶其行為模式也不同:
我們分類出了不同行為模式的典型用戶,這樣接下來的行為分析可以根據行為模式推導出其主要的具體行為;有了具體行為,我們就知道了app需要為用戶提供哪些功能為這些具體行為提供支持。
確定了功能的需要,我們再結合當前的技術和環境情況,就可以確定哪些功能需要在app中落地,從而確定整個app的功能范圍。
3.2. 由用戶分類推導用戶行為
由圖可知,不同用戶的具體行為中,差異最大的部分是通過何種方式找到自己心儀商品:
(1)對于目標明確的用戶
首選是使用搜索功能,最快捷高效,其次也會通過導航欄一級一級的尋找想要的商品。
(2)對于目標模糊的用戶
則最可能通過導航尋找某一類目下的所有產品,同時因為其目標不夠明確,容易被其他特色/低價的,具有吸引力的版塊吸引,進而瀏覽查看。
例如A剛搬新居準備買許多日用品,這時他最可能使用的方式是通過點擊導航欄日用品tab,查看所有細分品類,進而確定自己需要購買的所有商品有哪些,這樣兼顧全面和高效。
其次會使用搜索功能搜索,同時因為其目標模糊,容易被“爆款推薦”“品牌館”等易吸引注意力的模塊吸引,心中期待在這些特色頻道中也可以發現既可以滿足自己當下需求,又能更加物美或者價廉。
(3)對于無目標的用戶
其目的是打發無聊的時間,期望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有用的或者更便宜的商品(物美/價廉)。該類用戶因為目前沒有需求,故app需要設計可激發用戶產生購買欲的版塊,刺激用戶產生需求。
3.3. 由用戶行為推導功能需求
由上圖可知,對目標明確的用戶、目標模糊的用戶、無目的閑逛的用戶的需求滿足難度依次增大。
- 除了基本的搜索、品類導航功能,還需要增加特色模塊(新奇)、促銷活動(優惠),才能更好的吸引購物目標不明確和無目標的用戶進行更深入的瀏覽,刺激需求產生,刺激消費。
- 除此之外,為了給用戶提供全面的、便于查詢的商品信息,需要提供篩選排序、商品詳情、用戶評價、客服功能。收藏和購物車功能是方便用戶查看比較備選/待買的商品或。
- 最后決策行為:下單,針對拼多多對自身“團購”的定位,此處下單可改為下單+團購。
-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場景:用戶需要查看自己訂單的具體情況、物流信息、個人地址、個人賬戶等個人信息。故針對此類場景需求,增加“個人中心”模塊。
- 最后結合拼多多對自己的定位:“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單,拼多多通過拼單了解消費者,通過機器算法進行精準推薦與匹配,讓用戶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東西”,故需要添加“個性化推薦商品功能”。
故常見功能需求包括:
- 搜索功能
- 品類導航功能
- 特色模塊功能
- 促銷活動功能
- 篩選排序功能
- 商品詳情功能
- 商品評價功能
- 個性化推薦商品功能
- 客服功能
- 收藏功能
- 購物車功能
- 下單+團購功能
- 個人中心
結合前文對用戶畫像的分析可得:拼多多的用戶對價格非常敏感,同時結合拼多多對自身的定位,可知:APP的所有功能中促銷模塊,拼團功能和個性化推薦商品功能應是著重設計的部分。
四、App分析
4.1. 產品目標
拼多多對自己的官方定位是:拼多多,新電商開創者,是國內主流的手機購物App。
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單,拼多多通過拼單了解消費者,通過機器算法進行精準推薦與匹配,讓用戶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東西,體會更多的實惠和樂趣。
再來看看整個電商市場,隨著電商市場的逐漸飽和,如何更好地滿足滿足用戶無目的性的閑逛需求,增長用戶的使用時間,提高用戶的下單率成了頭等大事。
除了一如既往的促銷活動之外,依靠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算法搭建場景化頻道、發力做視頻圖文等內容,細分用戶場景需求、精細化運營,是包括淘寶、京東等大電商平臺努力的方向。
反觀拼多多,其做法很是不同。
若說其他電商是利用用戶興趣偏好來引導用戶下單,拼多多則是利用低價爆款來引導用戶下單。只要低價的引誘力足夠強,商品推薦的精準化欠佳的缺點就變得很小——用戶的閾值足夠低,則跨過這個閾值需要滿足的用戶興趣偏好就足夠簡單。
拼多多基本的導購方式大致為:品類tab+商品推薦,通過品類tab做簡單的用戶需求篩選,再通過低價的推薦商品促銷用戶的購買欲望。
4.2. 功能分析
4.2.1 加入拼團功能
結合上文常見功能分析結果,可以發現拼多多增加了拼團功能。這是拼多多“社交+電商”的靈魂所在,配套的社交運營策略也是幫助其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接下來我將對該功能和對應的運營方案進行分析。
拼團模式簡介:
每個商品都有單獨購買價格和拼團價格,選擇拼團購買進行商品下單,開團支付成功后獲取轉發鏈接,邀請好友參團,參團成員也可以將該團分享出去邀約更多的團員參團,在規定時間內邀請到相應人數支付購買則拼團成功,等待收貨。
未達到人數則團購失敗,系統會自動退款到付款賬戶。
下圖為拼團流程展示:
拼團具體運營方法:
反復體驗后,我將拼多多平臺拼團運營方法主要分為四大類:
- 直接去拼團;
- 邀請參與拼單;
- 邀請助力:砍價免費拿、團長免費拿、助力享免單;
- 分享互惠:現金簽到、分享領紅包。
其中“分享”是拼團模式的核心、社交電商的靈魂交互,決定著平臺的很多關鍵指標,分享成功直接影響病毒傳播的效果。同時還能提高廣告價值(即通過反復曝光增加用戶品牌認知和功能體驗)和流量轉化價值(注冊或下單轉化,被引導使用同樣的功能后者購買商品轉化)。
很明顯,第2種方法,邀請參與拼單是能直接引起訂單轉化的,能直接起拉新促活作用。第3、4種方法主要能體現廣告價值、拉新轉化。
接下介紹方法:
(1)砍價免費拿
典型的分享助力模式,選購商品分享出去后,朋友通過在H5或者APP(APP砍價會更多)中點擊砍價按鈕,能幫助你砍價到0元最終免費獲得商品。這個我們在朋友圈、群聊中最常見,能起廣告曝光、病毒擴散作用,最終形成一定的拉新轉化。
(2)團長免費拿
這是一種抽獎團的模式,發起0元拼單后,邀請好友參團人數到開團成功,團長和隨機的一位團員能獲得商品,算是早期“一元購”的優化形式。
這種模式的社交門檻相對低,因為好友也有一定概率獲得商品。并且抽獎團本身也有一定趣味性,在拉新轉化、用戶活躍上都能起到不錯的杠桿作用。
(3)助力享免單
典型的好友助力模式,免費下單后分享二維碼給好友,好友通過二維碼下載APP并登陸微信即為助力成功,達到人數即享受免單。這種模式因為好友操作門檻高,主要是定向分享個人,社交門檻較高,但是能帶來確定性的APP拉新轉化。
(4)現金簽到、分享領紅包
本質上是分享有獎模式,步驟有簽到、領現金分享、簽到團分享、滿額提現等。
這個玩法里現金或者紅包都是很好的刺激點,并且融入了兩種分享方式,一種不需要好友參與,每日簽到分享即可獲得紅包,起到促活留存的作用;一種需要好友參團,屬于跟以上提到的一樣的好友助力模式。
總體來說:這種方法路徑太長太長,自然針對的用戶是價格歧視的最底層用戶,擁有大量閑暇時間去換取確定性低的小優惠。
拼團的優勢:
傳統的團購美團、百度糯米、拉手網等享受低價沒有人數的限制,1個人和100個人買都是同一價格,而且是否真的低價消費者也無從知曉,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長期的折扣銷售。
而拼團似乎更能體現團購原本的內涵:買家人數達到一定的數量優勢,賣家價格有足夠吸引力,買家和賣家雙向吸引,最終成交,這也就應了我們那句老話:“人多力量大”。
拼單過程中,消費者為達到拼單人數,會形成一個自媒體,自覺幫助商家推廣,形成一種病毒式傳播,這種效果是傳統團購不具備的,而這也正是拼團的意義所在。
拼團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社交電商+拼團讓利”,在傳播中又產生了對外的營銷,一舉多得。
拼多多選擇的入駐商家大部分是商品源頭、開設有淘寶店的商家,這樣可以取得價格上的最大優勢。在購買界面引導用戶分享。通過分享來完成拼團,在分享的過程中實現了平臺的營銷。
由此可見:拼團需要兩方面因素:一是可以在價格上吸引顧客,二是有足夠大的社交平臺提供分享。
目前的拼多多依附于微信(社交),低入駐費吸引上游賣家(低價)恰好具備這兩點條件。
拼團的劣勢:
- 拼團由于其自身局限性過大,私以為很難做到淘寶京東級別。如果在短時間內可以形成拼團的消費習慣,也能為電商平臺帶來巨大的流量。
- 微信(社交)+拼團(電商)更適用于小金額高頻次的商品交易。多數為水果、干果、化妝品、日常生活的易耗品。
- 拼團的商品也只適于這一類商品,因為金額小所以更容易產生訂單。
- 拼團最后很有可能走到已經將身邊熟人都分享過之后無人配合的境地。從社交來看,如果某人屢次不參團,不僅可能導致拼團失敗,還可能導致社交關系惡化。
改進建議:
后期縮短運營路徑,增加好友利益,在平臺廣告拉新和用戶、好友受惠三者利益間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會是一個重要訴求。
另外,在選品上根據這個群體特征做出差異化、精細化也是一個重要的思路,畢竟高頻剛需的消耗品,并且還有優惠,還是能給消費者一個原始刺激。
4.2.2 取消購物車功能
結合上文常見功能分析結果,可以發現拼多多取消了購物車功能。這是拼多多結合自身產品目標作出的選擇。
傳統電商APP中,購物車功能包含收藏功能和促銷功能。
收藏:有的用戶喜歡把購物車當做收藏夾,很多看好的商品直接放到購物車里面。
促銷:傳統電商APP經常會有促銷活動,如滿減、滿贈、滿返等,這類促銷可以在商品詳情頁上看到規則,但是在商品詳情頁用戶基本搞不清楚目前購買的商品是否滿足此促銷,這個時候就需要在購物車對用戶進行提醒。
反觀拼多多,其對自己的定位是“讓用戶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東西”。
在該app商城中可以發現:其商品價格均較低。有數據統計:拼多多所有品類的熱賣商品都遠低于京東和淘寶。同時通過觀察店鋪發現:有很多商家只有個位數的商品。
結合以上情況可以推測出部分拼多多的商家入駐拼多多是為了把尾貨便宜清倉,這些商家與平臺內大部分商家相同,標價已經足夠便宜了,也不會再搞滿減的活動,因此拼多多也不會使用到購物車這個功能。
同時可以發現:超低價結合該APP全場包郵,沒有購物車,這都是為了讓用戶看到低價就買,盡可能壓縮用戶的決策時間。
這與亞馬遜多年來推崇的 Prime 會員和“一鍵下單(oneclick)”類似:低價、包郵,用戶無需太多思考,看上按一下就下單。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拼多多用戶消費頻次高、客訂單價低的購物習慣。
4.2.3 加入多多果園
社交鏈下的利益驅動最終帶來了用戶自驅獲客,水滴供養大樹。水滴作為多多果園唯一的貨幣標準,如何獲得水滴就是產品設計中的重中之重。
獲取水滴的方式目前有:拉更多人成為好友偷能量/指定商品下單贈能量/分享指定頁面獲得能量。
與此同時,賜予水滴時效性,結合推送,造成水滴的稀缺性和用戶的緊迫感,無門檻操作+任務制誘導用戶進行操作。消耗的是時間成本,獲得的卻是實打實的水果,非常吸引時間富裕但注重價格的用戶。
4.3. 信息架構分析
4.3.1 作用重復的功能放在首頁
在首頁中,最上方的導航欄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細分品類,但是在首頁中部的導航欄中還是出現了部分icon與上方的tab內容重合,使得中部的icon必須滑動一次才能都瀏覽完,這樣不僅顯得架構混亂,還降低了首頁的展示效率。
4.3.2 搜索功能放在底部
一般的電商APP搜索功能都位于首頁正上方,鼓勵用戶通過搜過快捷高效的查找商品。
拼多多將搜索功能放在底部,弱化了搜索功能,這個決策符合他對自己的定位,他想做的不是一個傳統的電商平臺,而是做一個給合適的用戶提供合適產品、性價比高的電商平臺。
通過用戶瀏覽搜索商品的數據,讓算法理解用戶的喜好,從而主動推薦商品,讓商品去找人,而不是人通過搜索引擎找商品。當平臺能夠知道什么人喜歡什么樣的商品的時候,也就能夠給生產商提供精確的數據,按需生產、以銷定產、通過這種方式、降低生產、倉儲成本,去給供應鏈附能。
4.4. 交互界面分析
4.4.1 修飾icon以吸引用戶
打開淘寶、京東、拼多多以及蘇寧易購,是否感覺頁面都相似,都充斥著秒殺、特價,這樣會讓用戶眼花繚亂。只有把需要讓用戶注意的部分作出特點才能吸引用戶。
舉了例子:當你打開美圖秀秀的時候,是否第一時間會被動態圖案吸引,也許你會下意識忘掉自己為什么要打開這個APP,而去點擊了那個動態圖一探究竟。
再舉個例子:當你使用iPhone時,對堆積起來的未讀消息是否一定要消滅掉,否則心理上就像有個結一樣?
拼多多就是利用了用戶的這些心理,在icon上采用動態gif和標簽加以修飾以此來吸引用戶的注意,吸引用戶的同時也強迫用戶點擊,最終達到目的。
4.4.2 巧用從眾心理
想象一個場景:線下喜茶排了很長的隊,你是否會下意識想嘗試這家店的味道。如果此時同伴說一句要不要一起嘗試下,你是不是也乖乖的去排隊了?
另一個場景:我們在購物的時候正猶豫是否購買此件商品時,這時候你會怎么辦?是不是看下銷量數據,用戶評級曬圖以及好評數量?
這些信息會不斷強化你的認知,以及潛意識告訴你下單會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其實這就是從眾心理,拼多多也利用了這一點。
首屏滾動條展示用戶購物信息:誰在什么時候為了哪件商品拼團成功。潛意識就在告訴你果真是三億人都在拼的拼多多,每時每刻都有人成功拼單購物。
瀑布流展示商品,并采用“價格+拼單數量+用戶頭像”的形式引導。低價刺激用戶,成功數量保障銷量,用戶頭像提供真實可靠性。
4.4.3 巧用稀缺心理
每個人都會有稀缺心理。
也正是這種心理,拼多多讓用戶產生了迫切感。
拼多多隨處可見的倒計時,就是在告知用戶一個信息:優惠的價格不等你,差一點完成的任務馬上就要從零開始,你還在等什么?
商品詳情頁中優惠價格的倒計時,新人紅包的倒計時等都在告知用戶,這些紅包確實是免費的,但你不用馬上就會消失?,F在還有人和你一起拼單,過了這段時間,可能就沒有這些商品了。
4.4.4 界面導航設計
傳統電商軟件中,品類導航一般為二級頁面,需要用戶在首頁點擊一次后才能進入,拼多多與其不同,他的品類tab作為固定的頂部導航欄,用戶左右滑動即可切換tab。
品類tab頁在二級類目下即是商品推薦列表,沒有篩選功能,用戶可以做的就是不斷下滑。
以上兩個環節的主要目的,在于用精簡的設計營造用戶逛低價大賣場的場景感,吸引用戶在商品推薦頁不斷下滑瀏覽,最終吸引用戶點擊進入商詳頁。
此后頁面的設計的核心目的則是引導用戶迅速成單。商品詳情頁下方購買欄,展示單獨購買和發起拼單兩個按鈕,單獨購物設置較高價格,利用用戶占便宜的心理引導用戶發起拼單。
五、發展困境與建議
不妨將拼多多的模式歸為低價策略+社交裂變玩法。這兩者成就了拼多多,但也讓現在的拼多多深陷泥淖之中。
5.1. 困境
(1)低價策略讓拼多多選擇了接手低端供應鏈
而隨之而來的假貨、山寨貨、劣質貨問題成了拼多多最深的痛。
對于假貨,平臺可以采取嚴格的審核和嚴厲的懲罰加以整治;對于山寨貨,可以整治與引導雙管齊下;但對于劣質貨,則受制于中小商家自身的生產能力,并非平臺以一時之力就能迅速解決的。
這必然成為拼多多發展路途中繞不過去的一道難題——淘寶曾經踩過的坑,拼多多是要用同樣的步伐再踩一遍,還是另辟蹊徑?
(2)依靠著微信巨大的流量福利,社交裂變玩法讓拼多多的流量以指數級飛增,但同樣也埋下了隱患
第一:這些玩法主要仍是單方獲利而做不到互惠互利,其本質上是消費了發起者一方的社交貨幣,其病毒式的傳播也讓不少用戶深受其擾;第二:其玩法引入了游戲玩法的許多優點,也帶上了游戲玩法的一大缺點——難以保證長久的生命力。
不變的酬賞帶給用戶的吸引力會隨著用戶使用頻次增加而迅速下降。這就逼迫著玩法的不斷更新迭代和創作,給用戶制造新奇感與多變的酬賞。
5.2. 建議
結合筆者的調查,做出如下建議:
(1)通過C2B,推動低端供應鏈的升級
中小廠商的供應鏈是拼多多起家之本,但也拖累了拼多多的進一步升級,掌握供應鏈才是電商的核心護城河所在。
拼多多對供應鏈的破局,應當在努力發展C2B的模式上。所謂C2B,就是在消費者側聚集消費者的需求后,對供應商側進行批量化的定制。由此,來助力原本低端供應鏈的小廠商在單品上做到極致。
這可以看做是拼多多對供應鏈的獨特的賦能形式,也是拼多多引導中小廠商升級的一個較合適的途徑。
筆者認為:拼多多未來的主要供應鏈,可能是一至數個超強單品對應一個廠商的形式。當然高端供應商和品牌商的引進,也是應當去推進的,但有阿里與京東的大山在前,且其與主站拼團玩法的抵觸,可能是一個較難解決的問題。
(2)增加更多方向的游戲性玩法,減弱社交裂變的強度
隨著產品覆蓋率的提高,拉新的成本會越來越高,接下來拼多多應當更多地去考慮如何激活和留存用戶。
另一方面,社交裂變玩法對用戶社交貨幣的消耗大,其針對的用戶群體是社交貨幣價值較低的用戶。
但隨著用戶群體的擴大化,對社交貨幣價值較高的用戶群體需求,該如何去滿足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推出更多短分享路徑的社交玩法,或者弱分享性而強調站內互動的游戲玩法,或許是可行之道。
本文由 @見地未來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很仔細的看過了,感覺寫得還不錯,希望繼續加油~
看完后,感覺跟title不符合。但也算是一篇中規中矩的競品分析
希望可以繼續進步~歡迎指導交流??
發展和建議給的不錯??
我在調研時發現 深耕行業的大佬的想法確認讓人信服
共享
乍看還不錯,仔細研究了一下,第一章的所有的數據圖片截取自艾瑞網的報告,而全文內容基本都是來源自別的地方,東抄一點,西抄一點,自己再加一點。不信的話,直接把句子整體復制,然后百度搜一下。。。。。。
進你主頁看了下!新人吧!不想diss你,暫且不說作者有沒有copy,起碼這是別人整理勞動成果?。〉米鹬?,退一步講,你有本事也給我整出一篇來~(最討厭這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鍵盤俠了 ?? )
??
“整理”、“copy”,真是理直氣壯的很。怪不得現在寫原創的人都那么的討厭轉載的公眾號
是的 我參考了很多人的資料和研究報告,這些資料是我能查到的關于拼多多的所以資料了~ 在整理閱讀過程中我也會整理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些都是我邊整理邊思考才一點點捋出來的,我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分析整理,可以學到一些東西,畢竟自己距離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還有很遠的距離~共勉
親,說句良心話,你寫一份調查報告,你數據都從哪里來?嗯?你查的不是共享資源?尤其涉及到行業調查和市場調查方面,不是大家都看到的,難道能自己編?????????????????????excuse us?
最近看了很多報告,我跟那位@你的前輩對你的評價看法一致……不想diss你什么
你自己隨便負責一句話,然后百度搜一下,這根本不是原創文章。使用別人文章原話,要申明的。
ok 共勉 一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