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策略分析:論要出發與攜程的差異

5 評論 13214 瀏覽 134 收藏 20 分鐘

筆者在調研攜程和要出發兩款互聯網旅游產品時,發現二者的產品邏輯有較大差異,于是試圖找到個中原因。本文數據均來自互聯網,由于個人能力有限,觀點存在局限性還望諸位看官諒解,同時也望大家指出不足。以下從旅游業自身特點、旅游產業鏈、產品策略等角度進行分析。

一、旅游業概述

旅游是什么?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旅游者的定義。

綜合國際聯盟、羅馬聯合國旅行和旅游會議、世界旅游組織的定義,旅游者可以概括為:除了獲得報酬和從事某項職業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個非常住地去訪問的人。那么旅游也就是這些旅游者行為的統稱了。

為了服務旅游者,逐漸產生了旅游業。

從廣義上而言,旅游業是指為旅游者提供服務的一系列相關行業的統稱,是以旅游者為對象, 為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創造便利條件并提供其所需服務和商品的綜合性產業。

旅游者的旅游活動主要包括行、住、吃、游、購、娛六個方面,涉及的相關產業包括旅館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旅游景區業、零售業和娛樂服務業。

旅游業產業鏈:游客從旅游過程的始端到終端,需要眾多的產業部門向其提供產品和服務來滿足他的各種需求。

其中:不僅包括旅行社、交通部門、餐飲、酒店、景區景點、旅游商店、旅游車船以及休閑娛樂設施等旅游核心企業,還關聯到農業、園林、建筑、金融、保險、通訊、廣告媒體以及政府和協會組織等輔助產業和部門。

前者構成了產業鏈的鏈上要素,后者為產業鏈的動態鏈接與正常運營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旅游產業鏈示意圖? ?圖片來源:易觀智庫

以上對旅游業做了一個概述,重點是旅游者的行、住、吃、游、購、娛六個方面的活動,這將給旅游業從業者帶來的決定性影響。

二、旅游業發展走勢

1.?旅游產業發展階段

(1)旅游產業發展階段呈現階梯性態勢

第一階段:游客的旅游大體是觀光,目的是看世界,豐富經歷,出行方式大多是團隊,選擇的目的地主要是名勝古跡、名山名水,以拍照片為主,游客在此過程中往往較疲憊。

第二階段:游客旅游目的增加了休閑的需求,目的地不再局限于名勝古跡、城市周邊、自然山水;農家樂園和休閑文化主題公園成為人們的徜徉之地,從容游玩日益成為一種愛好和時尚,消費程度加深。出行方式中散客、家庭自助式、自駕游的比例大大增加,開始超過團隊方式,出國旅游也日漸增加。

第三階段:人們的休閑需求和消費能力日益增強并多樣化,目的地選擇更在乎環境的優雅和設施的品位,停留時間大大增加。一地滯留型和第二家園式的休閑旅游日漸成為有消費能力者的愛好。其目的不再是為了獵奇或是長見識,而是休憩身心,盡享天倫和自然之樂,借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2)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旅游動機的關系

據相關經濟學家研究理論,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00-1000美元時,居民將普遍產生國內旅游動機;達到4000-10000美元時,將產生鄰國旅游動機;超過10000美元時,將產生全球旅游動機。

根據以上兩點,可以判斷各個國家的經濟情況不一樣,則居民的旅游消費動機也不同,從而也對一個國家的旅游業發展態勢產生影響。

那么我國現在的旅游產業到了那個發展階段呢?

2.?我國旅游業發展趨勢

我國旅游業發展起步晚,但發展迅速。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較快提高,我國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旅游產業已經成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成為增長最快的居民消費領域之一。

國家旅游局《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從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間,國內旅游收入總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收入從2006年的6229.70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34195.1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9.00%。

近年中國旅游業發展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目前從我國旅游市場的發育程度看,以“觀光旅游”、“中短距離旅游”為主,旅游消費尚待進一步升級。

近年來我國休閑度假旅游發展很快,但觀光旅游仍處于主體地位,活動內容比較單一,享受型、文化型旅游項目比較少。

就旅游的地域性和時間期限而言,一般以中短距離旅游為主,遠距離旅游相對較少;旅游時間期限較短,一般多為二、三天或三、五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一周以上旅游的比較少。

我國旅游業目前尚處于觀光旅游向休閑旅游過渡的階段, 還沒有真正進入休閑度假旅游時代,也就是說我國目前處于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過渡的節點。

之所以呈現這種態勢,是因為旅游業受到旅游者個人可支配收入情況及社會條件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這也意味著未來這兩大條件的改善將促進我國旅游業的旅游消費升級。

同時,國家相關政策刺激旅游行業發展,2016年國家出臺“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將對旅游行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作用。

3.?需求細化:周邊游市場萌發

如今隨著我國中等收入家庭階層的建立及逐步擴大,消費者對閑暇旅游的需求越來越多,對生活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將會選擇以放松心身、體驗生活的休閑度假類旅游產品。

休閑度假旅游正在迅速崛起,旅游體現形式也將多樣化,旅游市場結構將逐步完成從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過渡,開始進入第二階段。

周邊游就是其中一個發展迅速的垂直細分類型。周邊游是以地區核心城市周邊為目的地,行程在3日以下的短途旅游。

國家近年來的基礎建設,完善了道路網絡;同時汽車市場連年增長,小汽車已成為大眾家庭消費品;智能手機的普及更是解決了信息連接的問題。隨著這些條件的完善,周邊游將成為大眾的一種生活方式,而其高頻的特點將大大提升旅游市場規模。

2016年中國在線周邊自助游市場規模達到65.48億元人民幣,增幅遠遠高于旅游市場整體增幅。

見下圖:

周邊游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三、在線旅游PEST分析

無論是從政策,經濟,社會還是技術等角度分析,中國的在線旅游業都呈利好態勢。

在線旅游PEST分析? ?資料來源:比達咨詢

周邊游PSET分析? ?資料來源:易觀千帆

四、在線旅游發展歷程

自2009年以來,開始了爆發式增長,2018年第一階段進入成熟期,開始邁進第二階段。預期不久后第二階段將開始新一輪的爆發期。

中國在線旅游市場歷程? ?數據來源:比達咨詢

五、在線旅游產業鏈

旅游市場也形成了產業鏈,以攜程為代表的在線代理商紛紛自立山頭,主要以OTA企業為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線下旅行社的作用,成為消費者出游的首選。

在線旅游市場產業鏈? ?資料來源:比達咨詢

六、要出發和攜程戰略差異

我們可以先對比攜程和要出發二者主營業務的差異。

攜程主營業務:攜程成立于1999年,定位于OTA,服務范圍涵蓋機票業務、酒店業務、門票業務、玩樂業務、度假業務、火車票業務、汽車票業務、國內專車業務、境外專車業務、國內外租車業務。

在線旅游從2009年進入爆發期,攜程是最早開始做OTA的,有先發優勢、強大的服務鏈整合能力,在爆發期之前已經形成了規模優勢。

要出發主營業務:要出發創立于2011年8月,為了避免與巨頭的正面競爭,選擇避其鋒芒,聚焦在周邊游市場,提供輕旅游套餐周邊游、周邊自駕游、自助游目的地周邊游、旅游定制服務、適合家庭及親子的周邊游、景點、游樂園門票等多項旅游必需產品。

兩者的業務最大的差異在于要出發是沒有機票車票業務的。

那要出發的思路是什么呢?為什么要出發不做“行”這個首要環節的業務?

上文提到旅游者的旅游活動主要包括行、住、吃、游、購、娛六個方面,基本是按旅游者出行的先后環節來劃分。攜程已經幾乎覆蓋了傳統旅游的所有業務環節,而且除了攜程外,還有去哪兒、途牛、同程等巨頭,其他新的入局者要是想分一杯羹,做成和攜程一樣的模式,那是幾乎難以存活的。

但是周邊游卻是旅游業第二階段的一個細分,而且周邊游的出行環節跟傳統旅游的略有差異。

雖然同樣需要涉及第一個環節“ 行”,但是旅游者自有小汽車,而且交通網絡,手機導航技術越發完善,這都已經解決了“行”的問題。那么接下來的第二個環節“住”就是當仁不讓的切入點,這也就是要出發做周邊游的機會所在。

所以說戰略重點不同,導致了要出發的產品邏輯跟攜程的差異。這回答了本文開篇提出的問題。

七、要出發和攜程運營差異

攜程定位于OTA,擁有多年的行業沉淀,而且具備先發優勢。我們也可以看到其業務核心也是圍繞旅游態勢第一階段的特點來進行的,主要是針對觀光游。跟其他的互聯網公司相比,融合線下服務的能力更加突出。

要出發聚焦高頻、低客單價的周邊游市場,開發了旅游產品套餐,與團購網站合作。13年之前來說國內旅游(景區)玩家較多,增速放緩,境外游和周邊游則是下一個方向。

在線旅游分兩端,一端提供資源,另一端吸取流量。

以要出發的實力,初創期也難以跟OTA巨頭抗衡,無法兩端兼顧。所以要出發選擇成為資源提供方,跟B端合作,包括酒店和旅游產品的線下資源端自己做,這屬于鋼筋水泥的部分(競爭壁壘),線上流量與他人合作。

旅游業的本質始終是服務與需求的交易。旅游的需求將促使旅游業逐步向高階段發展。要出發顯然是很重視這一點,將拓展服務邊界,從“旅游”升級到“旅游+生活”服務,短途的周邊游中體驗深度游。

要出發的運營策略是聚焦在B端業務,進行深度整合,而C端流量則是尋求合作,這樣可以集中力量開辟B端市場,打造自己的競爭壁壘,但同時C端流量也難免受制于人。

要擺脫這個約束,就要想辦法進行C端的業務打造。至于要出發會在什么階段發力C端,筆者推測要在其B端市場已經展現出一定的競爭優勢之后。

八、要出發和攜程產品(APP)差異

1.?產品畫布分析

通過對比可發現:兩者要解決的問題不同,攜程更大而全,要出發是垂直精細化。同時用戶群的差異也比較明顯,要出發聚焦于短假期出游人群。

以上兩點是核心差異,進而導致他們在業務模式上各有側重。

2. 產品功能

攜程的定位是OTA,其產品功能覆蓋游客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而且尤其注重服務;所以將行程和客服兩個功能點提到一級頁面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攜程的“二樓”功能,承載著旅游資訊的種草功能,同時引入相關產品推薦,可以看做是與螞蜂窩這類競品的一個PK嘗試吧。

要出發更側重于“住”方面的業務推廣,不管是首頁、目的地、促銷,還是發現功能,都會很快進入到酒店等“住”相關的產品推薦。雖然說這符合要出發的策略重點,但是也需要考慮C端轉化率的問題。

從用戶旅游動機的角度思考,是選擇地點再選擇酒店?還是相反?

另外也許存在一種可能:就是要出發的用戶對目的地其實偏好度不高,畢竟是相對高頻的出游,所以會偏向先選擇優惠的住宿地,然后就可以率性出發。

3.?關鍵路徑

從兩者的主要業務關鍵路徑來對比,可以看出攜程的三大業務是各自有獨立的流程,而要出發更聚焦于酒店度假業務,所以邏輯上相對統一。

鑒于文章篇幅,所以關于產品表現層的差異對比沒有進行羅列,以后有機會再行完善。

九、建議

筆者認為攜程的業務重點有向旅游業第二階段轉移的趨勢,同時也對競品有相應的行動;從“二樓”功能的slogan“心在旅行 詩和遠方”、行程的功能slogan“尋找旅程靈感”中可見一斑。

而服務功能目前看來還不夠智能化,要知道旅游業的本質在于服務,好的服務是貼心而有效的。如果做好了線上服務的功能,相信會有重大意義。

而要出發的產品體驗偏向商業考慮,重點針對酒店門票業務。所以除了電商營銷性質偏重外,旅游調性偏輕,景區資訊攻略方面的內容質量較弱。為提高轉化率,可以考慮進行資訊內容的優化;如何對B和C進行合理的平衡,或許是值得考量一番的。

以上是筆者一些個人的觀點,借以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多多指點、不吝賜教。筆者正在尋求互聯網旅游行業方面機會,意圖深耕于此,如有產品經理相關工作歡迎聯系。

 

本文由 @begin3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沒有內容輸出就沒有C端用戶,還有目前的APP只是一個殼

    來自江西 回復
  2. 跟我的看法差不多

    來自廣東 回復
    1.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
  3. 此之謂大而無當

    回復
  4. 想分析啥?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