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前教育市場分析 | 2018成史上最難就業年?
“職前教育”簡單定義,是人們在正式步入職場之前的培訓,主要對象是即將面對第一份工作的在校學生。本文分析范疇界定為大學生在線職前教育,是狹義上的職前教育,以近兩年出現的新興職前教育機構為關注重點,不包括泛IT、考公考研、會計、外語等職業考前或技能培訓。
一、 前言
1. 分析目的
“職前教育”近兩年呈現出一股小熱潮,嚴格上說并非是個新概念,幫助準備就業的學生了解職場、行業、職位,并通過一些測試來匹配相應崗位。從這個角度看,智聯招聘、前程無憂早就做過了。為何能夠再次煥發新的關注?是否真正為用戶提供了具有價值的服務?未來會有什么樣的趨勢發展?
筆者從應屆畢業到職場小白的階段,也接觸了一些類似的產品,聽到一些質疑,也有一些困惑,身處教育行業,想更深入了解這個細分賽道。
2. 范圍與定義
“職前教育”簡單定義,是人們在正式步入職場之前的培訓,主要對象是即將面對第一份工作的在校學生。本文分析范疇界定為大學生在線職前教育,是狹義上的職前教育,以近兩年出現的新興職前教育機構為關注重點,不包括泛IT、考公考研、會計、外語等職業考前或技能培訓。
二、市場分析
1. 市場需求
有痛點就有需求,需求催生市場。高等教育與快速變化的社會生產發生斷層,使得行業創新、崗位更迭的當下,畢業生能力無法匹配企業需求。在信息不對稱的焦慮和日益增長的就業壓力雙面夾擊中,理論上誕生了強需求。職前教育市場以了解自己、職業和企業并推薦就業的賣點強勢補位。
- 產業教育分離:產教分離導致高校教育和企業需求之間產生的信息差,是大部分大學生職業選擇困惑的源頭。多數學生并不能夠清晰地知道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也并不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去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企業,甚至在畢業來臨前不知該作何準備。
- 職業規劃缺失: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成熟的職前教育體系,國內高校相關的教育體系仍然十分缺乏。2007年教育部提出“高等學校要陸續完成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轉必修課”,可即便如此,我們從自身的經歷就可以發現,往往這些課程要么只作為選修課,要么不受師生重視。而上課的老師基本都是院黨委書記或學工教師,老師們本身就缺少社會上相關職業的經驗,當然也就無法給出實際中行業發展、企業概況、崗位要求,只能照本宣科。
- 就壓壓力巨大: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人,“蟬聯”史上“最難畢業季”稱號,而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結構性改革產生的行業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就業形勢,就業仍然是社會各方都關注的話題。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從2011年至今,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走勢逐年增加,出現了高達到百萬的增長量級。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針對2017年畢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52.08%的受訪者因畢業去向沒有確定感到焦慮。
“焦慮”來自于脫離舒適區獨立于社會的恐慌,來自于畢業設計、課程、實習、深造、求職之間的時間精力瓜分,更來自于沒有對自己清晰的認識和對自身能力的質疑,更來自于對企業、行業信息的認知匱乏。
留學生畢業群體在這樣的就業大環境下同樣面臨困境。留學生人數逐年攀升,伴隨著“留學熱”的是涌現的“回國潮”,“海歸”們曾經物以稀為貴的優勢已經被逐漸削弱,一方面面臨著國內實習環境及市場的不熟悉,一方面還要應對國內外往返面試求職的考驗。職業蛙、UniCareer、DreamBigCareer先從留學生群體切入,無外乎是看準了這個需求。
- 付費學習習慣:免費內容通過互聯網,以便捷的獲取途徑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而隨著視頻網站會員制度、數字音樂專輯、付費音頻的推出,市場教育程度顯著提高,為優質互聯網內容付費的習慣逐漸養成。而為在線學習付費的用戶年齡分布以20-32歲為主,其中在校學生學生占比50.52%[1],由此畢業生為謀求好工作而付出金錢的消費意愿可見一斑。(1.數據源自果殼網聯合發起的“知識青年報告”)
2. 市場規模與趨勢
據德勤分析報告,預計2018年中國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2.68萬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接近5萬億元,實現10.8%的年復合增長率。艾瑞咨詢數據,2016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1560.2億元,同比增長27.3%;預計之后幾年將繼續保持20%左右的增長,到2019年時達2692.6億元。
職前教育近兩年的快速發展,與在線教育的日趨成熟不無關系。在擁有眾多賽道的教育市場中,職前教育作為其中之一,雖尚未出現具有規模性的企業,但其發展勢頭仍不可小覷。
2016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高等教育系列質量報告顯示,2015年在校生規模達37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報告還提出,中國高等教育存在就業與專業相關性不高的問題,不同類型院校的學生對學習過程和就業狀況滿意度不均衡。
僅以3700萬在校生規模為界定范圍,用戶需求多集中在大二找實習和大三校招,預估1800萬左右,以付費率50%,人均付費意愿1000元計算,市場規模樂觀估計接近百億。
3. 代表產品盤點
通過對在線職前教育行業的梳理,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企業和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多數企業處于成立時間不長,行業剛開啟前半場,2015年同類產品爆發。典型的一類是從留學生服務起家,也看重了留學生相對于國內學生在經濟、眼界以及求職要求上的優勢,以泛商科類型求職為主,如四大、咨詢、快消、金融等高薪行業。
(1)地域分布
以北京、上海占絕對數量,這也與超一線城市是海歸、一流高校學生學生求職高地的現象符合,同時這兩地的500強企業數量也占絕對優勢,從企業端的合作來說,也更便利。
參考百度指數搜索“職前教育”、“大學生求職”等關鍵詞,用戶地域分布結果(1年內)顯示前六位排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
(2)用戶定位:用戶畫像與品牌定位息息相關,DreamBigCareer以留學生群體為主,Ace Offer以雙一流高校學生為主,白熊求職從其課程設置可推測是以有互聯網求職興趣的學生為主,不限定學校學歷高低。
而WallStreetTequila認為“臨時抱佛腳”的結果往往無法滿足企業真正要求的職業能力,要從低年級抓起,大一和大二的學生才是產品消費的主力軍,頂尖公司offer數量的亮眼成績可能也說明了其培訓模式的有效性。若用戶群體年齡下沉,也許將會是行業新的增長點。
(3)導師類型
導師作為教育行業中強力背書的角色,往往關乎用戶使用或信賴產品的第一考慮因素。各家因品牌定位或創始團隊的行業背景,也呈現出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導師隊伍。主打泛商科及海外求職的,導師幾乎清一色四大、咨詢、500強海內外高管,而涵蓋多種行業的,如快消、互聯網、房地產等,導師也多是具備相應背景的高管。
而像面包求職等啟用入行不久的導師,這些導師往往在學生是學霸、offer收割機,有極強的說服力,一方面保留了導師與學員間的無代溝交流,同時以為導師提供升值和內推機會來吸引合作,既服務學生也服務導師。
導師質量及合作關系維護是影響產品口碑的重大因素,如何吸引導師忠誠服務平臺,如何保證授課和咨詢輔導質量,如何將學員評價與導師考核關聯量化,應當是在教研體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4)產品價格
非標型的職前教育市場還未形成行業標準,產品價格從幾百上千甚至上萬,天壤之別。究竟這些價格對于學生而言是否合理,或者說默認為價格的承擔者為望子成龍成鳳的的父母。而隨著知識付費市場培育愈發成熟,用戶為課程、培訓付費的意識和意愿提升,可能吸引眾多入局者的重要原因。
(5)運營模式
對學生:從提供內容和服務形式上,基本包括面試經驗分享、網申技巧、基本行業概況等求職課程,和部分帶有項目制的訓練營模式。以及收費比較貴的1對1輔導,從個人優勢挖掘、簡歷修改,到行業信息、職業能力培養,甚至實戰項目實習,直至面試通過收到offer,全程陪伴式教學。
對企業:各家都宣稱與規模大小、數量不等的企業有合作,合作形式包括內推渠道、項目實戰方案、學生數據反饋等。招人困難、招人成本高、新人培養等都是企業的痛點,從以上盤點資料也能看出,已有部分企業參與合作課程教研,或是直接引用職前培訓機構的課程作為新人培訓課程。一方面省下獨立開發培訓課程的成本,另一方面作為招聘的參考,對候選人的考察考量效率會提升。至于人才測評模型、能力水平等數據,能真正發揮作用,可能需要更多的樣本數量和實時迭代的標準系統,才能為供求雙方提供更高效的人才服務。
對學校:“學生在學校里”,獲客渠道上的一道通關站。常見的方式有:宣傳講座,協助就業指導中心,合作課程等。有兩點需要考慮:第一、線下推廣的成本與獲客率及轉化率的衡量;第二、如果作為大學課程選修/必修課程,如何保證授課質量,以及學生是否會因應試教育而產生消極心態
4. 產業地圖
注:
- 受篇幅限制,此處展現企業僅做示例;
- 筆者根據公開信息自主研究繪制。
歡迎交流學習,拍磚輕點兒! 下一篇將以關注的產品為分析標的,對職前教育的課程/服務做進一步探討,典型用戶故事,產品服務的口碑等。
本文由 @東東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寫的很好,我也是職前教育創業者,可以您的微信,找時間聊一聊么
聊一聊,我也是職前教育創業者
怎么沒有更新了
小灶是在上海的
謝謝指正,是寫錯了
下一篇更新了么
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