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貓眼電影App產品分析報告

3 評論 12155 瀏覽 61 收藏 13 分鐘

產品概述:

貓眼電影的O2O形式我覺得應該跟接近實際生活中的電影票務活動,他的定位應該是普通用戶,說的直白點就是滿足普通消費者網上購票選座的基本需求。他們的用戶就是那些拿電影當作日常休閑的真正的“電影消費者”。

同時他還解決了另一個問題,是美團本身沒有解決的問題,美團電影給消費者團購券服務印象是有局限性的:因為可能美團只是購買電影團購券的渠道之一。一旦大眾或者其他渠道的價格比你低上一兩塊錢,用戶可能就跑了,因為團購可能只是比價購買渠道之一,沒有忠誠度。但是貓眼電影現在做的事情,是建立一個完整的品牌體系,提供更完整的服務實現閉環,實現了觀影需求消費點評的閉。這可能是我看到目前貓眼電影想到的幾點吧。

(此段屬于個人吹牛)

整體的產品思路的話,我覺得其實O2O,包括美團、大眾點評、糯米等,他的發展規律和電子商務很相似。甚至包括現在的58同城,趕集網,甚至去哪兒和攜程。

我個人認為他們的發展模式可能都一樣,都符合三國中的一句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為這類網站初期就是大規模圈地,像淘寶,趕集,58也一樣,都是做聚類產品,美團也是,把團購吃的,喝的,看的,唱的不聽的聚集上來。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垂直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大家都開始搞垂直。

聚美優品、唯品會為什么能火起來,因為人家把用戶定位更細致,更精準了,可以做出些更有特色的東西來了。我覺得貓眼可能也是基于這種思路的品牌產品吧。沒準相應的哪天會產生貓眼火鍋、貓眼川菜呢。

當然這得通過市場調研來驗證市場到底有多大。然后才會決定能夠去做等等。當然這也一直符合美團王總的T型戰略,把團購品類的垂直領域做的更深。

產品策略:

產品切入點

當你想到美團的時候,是否會第一反應就是團購,那美團電影就是團購電影。當一個品牌不能在支撐起快速增速的市場時,就需要重新定位。

其次,團購的用戶體驗有兩點超級不爽:

  1. 不能確定場次;
  2. 換票的體驗;

這兩點都是致命的,當然對于價格比較敏感的用戶是有巨大的誘惑的,但這些不是貓眼的潛在用戶群;

最后,貓眼更多的是要改變電影市場的格局,做電影的重社區,也非常符合王興的T型戰略,美團吸引大部分用戶,然后再針對細分領域、細分人群做子品牌,需求更大的增速。同樣的例子還有58同城旗下的58到家子品牌(別人家的分析,覺得比較靠譜)。

功能分析:

如下圖所示:為登陸APP應用后的具體頁面,我只簡單描述了一級目錄和二級目錄的具體功能,標注為橘黃色的我認為是整個APP的核心功—-完成網上選座購票的整個流程。

1

因為我認為整個APP中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

  1. 完成購票。
  2. 查看買到的票。

這是我們整個應用的核心需求。其余功能都是基于這個基礎上加工完善的,而且每個很小的功能后面其實都存在著一套邏輯,可能具體分析下來比較復雜了。

針對購票,具體的流程如下:

2

上面是咱們應用的核心流程。

其他功能我都沒有仔細分析,其實每一個模塊都有挺復雜的邏輯存在里面的,比如說榜單的模塊,其實用“榜單”來形容的話,其實更側重的是一種競爭關系,像歌曲的新歌榜單,華語榜單等等,其實這類榜單的產生都是有一定的邏輯在其中的,存在數據支持的。還有其實針對榜單推薦的電影,進一步的思考,他其實在貓眼電影或者電影院有可能看不到,那這些好看或者我們想看的電影該如何獲得?通過什么途徑去看,其實這其中就存在更多需要解決或者完善的地方了。

用戶分析:

我覺得用廣義定義用戶:就是把看電影當做消費來的一類人。其實這樣的定義對于我們分析用戶不大。所以我就細分兩類人群,描述一下我對于他們的理解,然后分析一下可能建立的用戶模型及建立原則。

第一類:大學生(年齡在19-24周歲之間)

這類人的綜合消費水平一般,但是看電影的頻率其實會更高一點(PS:其實如果細分細細研究的話,我覺得我可能寫不完了)。因為學生首先從消費觀念,我會根據他們的出身,分為兩種:城市大學生;農村大學生。這兩類人的消費觀念是不一樣的??赡軓男∩钤诔鞘械拇髮W生,是完美符合完美產品對于用戶的定位的,把看電影當做一種消費,而且有網上訂座購票的趨向。但是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就不一定符合我們的產品用戶了,他們有些人從小其實沒有看電影的習慣,很多的是在上大學培養起來的,這個時候吸引用戶的需求就是價格便宜,這個時候最便宜的電影票其實成為他們最直接的需求了(即剛需)。像貓眼的9.9電影票就會吸引一大部分非貓眼用戶使用貓眼。

第二類:上班族(年齡在24-35周歲之間)

其實我很想說這類人是從大學生轉換過來的,但是其實不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發展才幾年,這些人從年齡上講就不符合了,但是我覺得這些人接收新鮮事物較快,而且目前大部分人的生活其實已經離不開移動互聯網或者互聯網了,而且這類人的消費時間,都是在黃金時間,他們可能不在像學生,為了便宜我可以看午夜場,他們更多的是黃金時間消費。所以這個時候,電影票便宜十塊錢還是貴十塊錢,他們不在乎,但是提前有位置,這點對于他們來說是比較重要的。我能夠提前購票,并且購票有保證,我認為這個對于這類用戶來說是剛需。

同時,這兩類用戶的共性都是如果有女朋友的話,看電影的頻率會比較高一點,實際上我認為大概百分之八十的看電影的都應該是情侶吧(沒有數據依據,只是猜測)。而且我估計貓眼的核心用戶就應該是年輕的情侶和年輕的夫妻。

我覺得這個用戶分析就分析上面兩種人吧,如果完全細分有點多,我們應該建立用戶模型去分析(據說建立21個用戶模型就可以完全涵蓋所有的用戶特性,當然用戶模型越細分,我認為越準確,在不考慮時間和人力成本的情況下:

大學生:

根據年齡四個維度,家里的手指情況分為貧窮,一般,中等,富有四個維度,出身來源兩個維度,排列組合出所有的情況,2*4*4=16,建立十六個模型,然后排除一些可能與產品無關的角色,對用剩余的角色進行用戶建模。分析他們對于我們的產品可能產生的需求。

上班族:

年齡應該劃分為五個維度,然后根據收入情況,是否單身,工作類型這些維度劃分,然后進行排列組合,選出我們需要的用戶模型進行分析。其中,為什么要根據工作類型劃分,主要是針對不同工作可能對于手機應用的使用情況不同,所但是我認為初期可能不考慮這些細節?;蛘呶矣X得可能

競品分析:

與豆瓣的一些對比分析:美團以交易為核心,依托很強的地推能力,首先把影院的覆蓋度,影票的價格做到行業領先的程度,這樣美團電影就擁有了大量的電影方面的用戶流量,然后以這樣的大流量為核心,提供用戶/商戶評論區,可以快速累積大量新鮮的點評促進交易。而豆瓣以社區為核心,希望用戶通過社區聚攏形成流量,這些流量中能有部分用戶點擊豆瓣的購票鏈接。

而豆瓣的流程邏輯是很弱的,只是希望,希望用戶在看完影評后順便從一旁的購票通道買票。但由于豆瓣太弱的地推能力,導致無論是價格還是覆蓋度上,都無法比上美團,而用戶明顯對這些因素很敏感,所以很多用戶在讀完購票影評后,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戶走了這個流程,大多數用戶還是通過美團交易了影票。

SWOT模型分析:

Strengths:

  1. 美團龐大的用戶群,兩億的用戶流量可以直接導過來。
  2. 強大的地推式覆蓋影院,覆蓋了全國大多數的電影院。這是貓眼電影的優勢。

Weakness:

新型產品,我覺得是從團購和時光網等身上挖肉。與其他的產品相比,用戶使用貓眼的用戶習慣其實還沒有形成。

Opportunity:

  1. 電影的市場巨大,需求旺盛,很有必要花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來做這件事情。
  2. 移動互聯的高速發展,在線選座成為未來的趨勢,改變了傳統購票的方式。

Threats:

  1. 如何與團購產品區分開來。
  2. 如何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使用戶購買電影票想到的是貓眼,而不是美團,大眾,或者糯米。

如何與團購產品區分開來是指我們在美團上也可以買到電影票,我們要明確時候是完美獨有的,而團購做不到的事情。

 

本文由 @never and ever 原創投稿,并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了這么多也是蠻拼了

    來自福建 回復
  2. 不知道在怎么收藏 評論留名

    來自廣東 回復
  3. 我覺得還有一點不知道是貓眼還是美團電影考慮到沒做還是根本無法執行這樣的行動,就是往往用戶在購買了在線選坐的時候 可能會臨時計劃有變,而選坐的票又無法退,這就導致很多人 會在開映前或者直接去影院購買了 而不能提前在線選坐增加進量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