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品報告 | 模板讓競品分析一文不值
競品分析報告是一份具有實際參考價值的導向性手冊,但是現在很多的報告,真正有效信息都太少。既無參考價值也不具有導向性,通篇都是定式模塊以及表面信息地堆徹,就像寫的八股文。
先提一個主要觀點:
站在產品角度,競品分析應遵循的價值梯度如下:產品定位及盈利模式的論證 > 摸查對手的策略及動向 > 尋找可借鑒經驗 > 對員工能力的考察。
所以根據價值梯度,呈現內容的權重應該遵循:產品指向性判斷 > 競品主要動向的預判 > 現階段競品優劣的比較。
一、放棄用戶體驗五要素法,它產出的是信息原料
此即競品分析時最為常用的用戶體驗五要素法。
很多產品經理將這部分內容作為主要的分析對象,甚至本末倒置,直接根據這些要素來找信息做“填空”。
然而五要素法有兩個缺點:
- 表面化——能發現競品的一些特征,但是沒法弄清底層的推動因。
- 滯后性——能觀察到競品當前做法的,但是無法預計后續的動作,永遠只能在對手完成相應動作后才去分析。
五要素法其實是幫助我們將競品拆分成不同維度的基礎信息。單純地呈現此類信息就會發現,這樣的報告對一個有一定業務認知基礎的人意義不大。
二、一個適用的分析策略組
有了基礎的信息后,我們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有效加工。怎么加工?首先需要思考三個問題:
- 競品的核心優勢在哪里?
- 主要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 分析側重于:差異性、競爭關系,趨勢變化還是其他?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將此次競品分析的本質大致還原出來。有了判斷就能對癥下藥,找對應的分析方法(一個或多個)來求證。方法很多,我主要羅列下這些方法的分析方式以及目的:
分析方法不是關鍵,甚至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個分析模型。(上述分析方法都能在網上找到具體內容,所以不展開。至于自建的分析模型,后面倒是可以專門寫一篇實例給大家)。
最關鍵的環節還是第一步,盡可能找出本質問題。如果覺得這三個答案比較模糊,可以反過來套用相關的方法尋找原因。
三、知悉對手的動向很重要
到這一步,競品的價值差不多直接提升了一級。
我把動向預估的方法分為五步:
- 廣泛地獲取競品決策有關信息,以兩方面信息為重點:拐點、大事件;
- 構建競品歷史動向的時間軸;串聯拐點可能獲得某種趨勢;評估事件的影響可以獲取對產品的輻射力度和時效;
- 綜合時間線的順勢、拐點變化的趨勢、事件的影響力,找出有持續推動力的“因”;
- 由因及果,推測后續動向;
- 通過觀察競品后續變化,證實或修正推測。
需要完全拋開自己的產品,拋開觀察者的身份,嘗試以對方的腦回路去想問題。
四、主觀因素的修正因子
需要注意的是,競品分析報告既然是報告,就會有結論,就會有主觀成分的。
所以我們要把控好力度,避免個人判斷太極端或太保守。主要有兩個原則:
- 基于事實:即使有主觀判斷,也試著分析由哪些客觀原因形成;
- 可論證:觀點能夠隨時間推移得到論證。
當然準確的推斷與產品經理的能力、經驗呈正相關,但凡拿不準的不要貿然下論斷,可以提供次一級的有效信息。沒論斷可以提供預估范圍,沒范圍可以提供可能性,沒可能性可以提供思維信息鏈。
五、最后需要一個結論
一定要有結論,一切以實用為導向。
分析的結論一般可以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對研究對象的分析總結,二是給自身的可行性建議。
產品思維告訴我們:產品是要研究不同時期不同場景下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
做一份競品分析也是如此。
我們需要考慮競品的競爭力是什么?未來會發生什么變化?怎么可以產生改變?報告閱讀對象是誰?閱讀對象的關注點在哪里?
從這些角度去深度挖掘競品,而不是做一個公式化的產品。
作者:倪猜-Zane,微信訂閱號:產品量子態
本文由 @倪猜-Zan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非常感謝作者的總結和分享,但是這個文章可能會比較適合已經做了很多年,并要再高一層突破的產品經理,因為新人小白可能連五要素都沒真正掌握好。
感謝作者總結與分享!
求公眾號,蟹蟹
有實操案例可以分享么?郵箱1803219735@qq.com,非常感謝,產品小白一枚
寫的不錯 太多的分析報告就像筆者說的很多都是照著五要素填空 忘記分析的本質過于表面
是的,5 要素或者根據維度梳理后,需要進一步分析,而不止于列舉出信息
這套理論很成熟也很深入 ,應該不是作者自己寫的吧 。是不是有什么參考出處什么的
你好,以上結論基于個人經驗總結。至于分析法分類,是我自己分的類做的圖。預測方式也是我總結的五點。如果有直接證據請指出。如無直接證據,不要毋須有!
“用戶體驗五要素法”的圖,在劉飛的出版書《解構產品經理》中是有的
1、五要素法是Jesse James Garrett的《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中最先提出的方法。2、文章里是結合競品分析時,涉及到的分析指標。3、但凡你有看上下文就應該發現,文章的思路是不建議大家用五要素法來分析,是個說明性質的反例。
1、五要素法是Jesse James Garrett的《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中最先提出的方法。
2、文章里是結合競品分析時,涉及到的分析指標。3、但凡你有看上下文就應該發現,文章的思路是不建議大家用五要素法來分析,是個說明性質的反例。
是個好思路,不過沒有實操案例
實例涉及過多行業信息,只能發公眾號里
公眾號是什么名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