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醫療應用行業現狀分析
近兩年,移動醫療互聯網產品層出不窮,從醫藥電商到醫療O2O業務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醫療互聯網可謂是現在最熱門的互聯網方向之一。身為移動醫療互聯網的一個產品汪,我想簡單談一談自己的對移動醫療行業現狀的看法。由于才疏學淺,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第一部分:行業概述
首先,移動醫療行業還處于發展階段,正在由資訊入口向線上問診、醫藥電商、預約掛號等O2O模式進行轉變,并且借助移動端更大范圍的進行線上線下資源互動,逐漸形成醫療服務閉環的商業模式。
用戶需求是所有互聯網產品的基礎,只有切中用戶的需求痛點,產品才有發展。根據talkingdata大數據分析顯示,用戶對移動醫療產品的使用習慣還在培養中,因此具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服務與各個產業配置的完善,用戶的使用習慣會有進一步上升。
圖片引自talkingdata醫療行業數據分析
與此同時,醫療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持續較低,用戶基礎薄弱。目前尚沒有獲得大部分用戶的信任,隨著未來行業規范,政府支持,還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根據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資料顯示(截至2015.4):
移動醫療的目標用用戶:發生非急性健康問題的人、發生非極性健康問題人員的親屬。由此可見,幾乎全民都屬于移動醫療的受眾人群,只是受到年齡層次,地域因素的影響依賴度不同。
同時,近年來資本市場對移動醫療行業青睞有加,資本量不段擴大,BAT巨頭也紛紛加入搶奪醫療市場的行列。
該圖引自talkingdata醫療數據分析報告
當前移動互聯網醫藥行業產品繁多,我總結為三類產品:醫療相關服務類、知識搜索類、藥品電商。對于不同類別的移動醫療產品,從事的企業也有很大區別,比如:叮當快藥作為較早從事藥品電商企業身后為實力強勁的傳統醫藥企業—仁和集團等等。關于這點我們在下面的分析中討論。
第二部分:移動醫療產品分析
按照剛才的分類,我們來歸結一下現在市面上的主流產品。目前市場是移動醫療產品繁多,主要爆發期集中在2013-2015年,其特點有三:
- 從單一模式向多模式多渠道轉變,形成醫療綜合性應用
- 產品結構逐漸變為以主打產品為中心,專項產品輔助的格局
- 與現有醫療體系沖突逐漸加劇,與醫療體系改革相形見長
與此同時,BAT巨頭也紛紛在醫療領域布局,布局圖如下:
數據引自talkingdata醫療數據分析報告
下面,我們針對春雨醫生,做一個產品分析。
第三部分:什么才是移動醫療的核心
敢于創新,而且能夠堅持的走下去,這一點對于未來移動醫療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現在本來就是在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有些甚至是顛覆傳統觀點和想法。多年以來,大家固有的思想就是有病去醫院,只有去了醫院才有醫生。大家生病第一想到的是醫院,而不是醫生。在未來的規劃中首先將這個思維定勢打破。
患者到醫院看病,其實找的是醫生,醫生才是核心,醫院只是醫生實施工作的平臺。而醫院更重要的存在理由是什么呢?醫院中有設備、有場地、有條件能實施各種檢查和手術,所以醫生才是核心。
談到移動醫療的發展,我認為是一個逐漸清晰的路線。從輕問診、空中醫院、私人醫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布局一次一次多角度,從不同層測清晰的透露了移動醫療的商業框架。
輕問診
在人沒有什么大病,只是不適而已,這個需求就讓問診變得很“輕”。我引用春雨醫生CEO張銳最愛用的一個例子:在身體不適的人群中4.8%會去醫院,也就是說95.2%的人會選擇自己扛過去,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春雨就是看中這個市場,推出了問診服務,專門針對這95%的人群設計的問診服務。這個概念使春雨的用戶數快速增長,大致有6萬名醫生和4800萬左右的用戶。
空中醫院
這起初是個很新穎的概念,原本政策并不允許這種行為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將這個過程轉化為電商一樣的模式,把醫療服務變成了可以買賣的商品。這個模式新穎且具有創新性,使病人更有能力選擇自己的青睞的醫生,同時也在醫療服務行業引入了競爭機制,為平衡服務度量提供了參考。
私人醫生
私人醫生是目前極為需要的一個方向與策略。目前中國慢性病技術非常大。其中,糖尿病約1.4億,乙肝病毒攜帶者約1億,大量的慢性病人群為私人醫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醫療的目的在于治病,醫療質量的根本核心在于醫生,而對于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私人醫生更是提供了一個穩固醫患關系,這才是私人醫生的核心價值。
慢性病本身是要長期關注的。我本人擁有計算機與藥物化學雙學位,所以舉一個稍微專業些的例子。對于type2 類型的糖尿病患者,無論是什么靶點,DPP-4也好、SGLT2也好、無論從任何的角度,即使是藥物也可以說是治標不治本,只是緩解一時而已。所以建立私人醫生體制,相當于與病人建立穩固而長久的醫患關系,從而增加了用戶的剛性(這里已經不能用黏性來形容了)。慢性病管理是個大方向,但是一定是醫生與患者之間的聯系,慢病管理才會是有效的。
展望未來,移動醫療的戰略布局可以有著這樣的調整??偨Y為三點:
- 發展成為面向用戶(to C),面向商業(to B),面向政府(to G)協同發展的新模式。
- 大力發展醫患關系媒介方面研究,并不僅僅以手機作為發展移動醫療的唯一媒介。
- 集中精力進行線上問診業務,將線上問診向線下導流,續集力量等待政策變更。
第一點:發展成為面向用戶(to C),面向商業(to B),面向政府(to G)協同發展的新模式
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到盈利模式,各個不同的用戶群到底那什么來買單的問題。對象不同他們的關注點自然不同。對于To C用戶,用戶更關系的療效,診斷準確率,療效上去了,病人滿意了,大家肯定愿意花這個錢。比如國外很流行的“第二意見”是春雨馬上要上線都一個東西,這個對病人的意義很大,可以有效降低誤診率?!暗诙庖姟闭f白了很像發表論文,將作者隱去,發給不同的審稿老師,看看不同專家的意見之后再決定是否發布。讓多個醫生都為診斷做出判斷當然可以有效的降低誤診率;對于To B用戶,商家當然希望拿到第一手數據來決定自己的商業策略,對于保險行業顯得尤為重要;對于To G用戶,其實和政府打交道不但要搞好關系,更要有貨!有貨的意思就是你確實讓醫保部門看到了實惠,這樣才他們才會愿意付錢。確實群眾健康水平上去了,醫保賠付下降了,付出一些比醫保少的多的錢出來,政府當然愿意。
第二點:大力發展醫患關系媒介方面研究,并不僅僅以手機作為發展移動醫療的唯一媒介
大力發展移動可穿戴設備與相關硬件設備的研發工作。的確,針對手機為傳播媒介的關系過為單一并且具有局限性,研究適當的可穿戴設備來作為醫患關系的媒介勢在必行。并且據行業內透露,政府也正在匯集大量資本對此進行準備,并且政策上將會出臺大的變動。誰能取得這第一桶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政策和市場的把握。
第三點:集中精力進行線上問診業務,將線上問診向線下導流,續集力量等待政策變更
作為政策的限制,目前還不允許有在線診療業務的存在。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政策的松動在所難免,未來的一天一定會給機構發放在線診療的牌照。所以目前的移動醫療能做的就是將線上的用戶分流到線下。分流到線下的醫療機構上來,來增加診療的有效性,同時可以結合藥物電商等多種O2O模式開展業務。
以上的一些分析,簡單總結了一些移動醫療的發展方向。移動互聯網成熟以來,醫療行業被作為最后一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而受到追捧。不過至今尚未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作為參考。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公司,大家都在摸索中前進,作為醫療互聯網的產品經理,我們有義務去探索新的商業模式,遵循市場、判斷政策走向,這樣才能給移動醫療創造更大的空間和價值。
本文由 @Ger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非常清晰地討論了移動醫療的發展。
請問一下為什么很少看到有醫療物資精細化管理,或者說醫療供應鏈方面的互聯網產品和討論,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實實在在提高醫療物資管理效率和醫療物資使用率的產品,但是很少看到相應的研究
額,你說的這個更偏向軟件工程吧
這里基本都是互聯網的領域,你那塊 不需要產品經理在這里商量設計,你哪個 幾個開發人員 跟醫院客戶商量一下基本就出來了。
多謝分享,學習了
分析和您好,我也是一名移動醫療的產品,臨床醫學畢業,可以留個聯系方式一起聊聊?
您好,歡迎一起來討論討論,247964275,gery
不錯, 從大數據中抽絲剝繭,直指行業現狀,為我們產品開發提供了一個新視角!
分析的很全面很深入,贊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