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條評論分析:探討用戶對于消費級檢測產品的體驗和態度
我一直想對消費級基因檢測產品的用戶做一些深度訪談,但一直沒有合適的方式。所以選了一個折中方案,從用戶對基因檢測產品的評論下手,探討一下用戶對于消費級的檢測產品的體驗和態度。(以下所說的基因檢測都是指消費級基因檢測產品)
- 數據來源:天貓、京東商城
- 產品廠家:23魔方 | 微基因 | 水母基因 |? 一脈基因 | 曉基因 | 各色基因 | 星艦基因 |? 影子基因 | 康靈健康
- 選取標準:單個產品的評論在200以上
- 時間跨度:2017年3月份 ~ 2019年2月份
- 評論條數:10000+
本文中,我是把所有產品的評論混合在一起分析的。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一方面,這些公司提供的基因檢測產品的內容非常相似,基本都包括疾病風險評估、個體特質檢測、單基因病篩查、藥物反應評估四方面。另一方面,我想淡化各基因檢測公司經營策略。
所以把這些結論合在一起,著重分析產品和用戶。
下面我將從10個方面來進行分析,會有一些個人主觀想法,僅供參考。
一、從哪了解
典型評論:
- 看美劇前面的~就是這個。
- 看papi醬的視頻莫名好奇來買的,一家人買了四個。
- 在樊登讀書會,讀了《基因革命》這本書后,就想著給自己做一次基因檢測。
- 已經買了的朋友推薦給我的,他說結果很靠譜
- 在知乎上刷到了這個基因檢測產品,覺得挺有意思的,就買了一份。
- 我也是去年朋友推薦,趕著過節買了一波試試。
- 感覺還不錯 看視頻突然看到的,覺得蠻好興趣的,買回來試一下。
- 新奇,就想看看,XXX 廣告做那么響。
從整體評論來看,用戶了解基因檢測產品,主要來自五個渠道:
- 硬廣:比如視頻廣告、圖文廣告等;
- KOL推薦,例如微博博主、視頻UP主等;
- 親人推薦;
- 同事、好友推薦;
- 基因相關科普書籍、文章。
二、對產品的認知
典型評論:
- 買來測試著玩玩,不知道有用沒;
- 科學算命還挺好玩的,也算是給日常生活、運動一個參考吧;
- 不錯,科學算命,挺好玩的,參考一下,就當消遣;
- 還挺準的,有些比較專業也看不懂,反正好奇就測了;
- 趁著雙11的活動價,下單買一個玩玩,科學算命,哈哈哈!
- 能檢測出隱性遺傳基因以及一些常見病的發病率之類的,給身體做個全面檢測,預防一下;
- 以前不太懂 基本不知道這基因是什么東西;
- 說實話我并不知道這個是干什么的就被老公買回來強迫測了;
- 報告里的結論來自于學術界對已有的基因研究得結果,人類對自己的認識還很有限,所以報告也只能作為參考,不可絕對地理解;
- 一次對于新鮮事物的大膽嘗試,從基因的角度更好的了解自己。
從整體評論的統計來看,基因檢測的用戶分成三類:
- 小白用戶:別說基因檢測,連基因也不知道,甚至不知道在做什么,別人讓測就測了。
- 普通用戶:對基因產品的理解是“了解自己”和“指導健康”,更接地氣的是“科學算命”。
- 專家型用戶:了解基因檢測的原理和價值,也懂得現有檢測技術的優勢和局限性。
三、誤解
典型評論:
- 朋友給介紹的,做這個檢測倒是挺方便的,省得到醫院排隊做那么多檢查。
- 奶奶年紀大了又不愿意去醫院檢查,說浪費錢,買了這個給他在家用,很方便,而且報告出來也快。
- 很不錯,比在醫院方便!而且檢查項目比較齊全!贊一個!
- 很好,看包裝就知道非常專業,說明書也很詳細,比去體檢中心方便多了。
- 包裝完好,還沒時間去體檢,打算測試一下這個,以防萬一。
- 看包裝就知道很專業,說明書很詳細比去體檢中心方便多了。
- 說明書介紹的好詳細啊,不出門就體檢了,好專業的說。
- 不過還是要買來給老媽測一下,年初帶老媽去體檢,有了這個基因報告,就能細化一些體檢項目了。
所謂的誤解,在于一部分用戶將基因檢測等同于體檢機構和醫院的篩查。希望前者能代替后者,幫他們省錢、省時間,以及解決部分老人不愿去醫院的問題。
當然了,基因檢測是不能代替常規體檢的。它是體檢的一個前置篩查,可以指導用戶選擇合適的體檢項目。有個用戶的選擇就很明智,他的留言是“買來給老媽測一下,年初帶老媽去體檢,有了這個基因報告,就能細化一些體檢項目了”。
值得欣喜的是,從這些評論中也能發現新需求。那就是,部分家庭的老人不愿意去醫院或者去醫院費時費力,他們的孩子希望能購買性價比高的家庭體檢設備在家幫助父母做體檢。老齡化+5G時代,這種家庭體檢設備會層出不窮吧。
四、買給誰
典型評論:
- 聽同學推薦給父母買的;
- 購買體驗很好,包裝精美,送朋友有面子;
- 我自己測了一次,這次買2盒分別給父母;
- 挺有意思的 給媳婦也買個測測;
- 老公和我一人買了一個,這個是給寶寶的;
- 這是購買的第二次了,上次999買的先測孩子的,這次降價又買了一次測自己的;
- 趁著優惠活動買的,測的項目也多。給女朋友也買了一個;
- 花幾百塊測一下挺好玩,已經~給同事朋友,準備等活動給爸媽也買一份;
- 聽同學推薦給父母買的,父母年紀大了,希望能夠幫他們的身體做一個檢測,能好好的預防一樣,快遞小哥棒棒噠!
從整體評論來看,用戶會給5個群體購買:
- 自己:最大的群體當然是自己了,希望買來能了解自己,指導健康。
- 父母:孝敬父母的禮物,希望父母健康。
- 伴侶:自己測得挺準也好玩,買給伴侶,同時也是希望能增加對伴侶的了解。
- 朋友:高科技產品,各產品包裝也很高大上,送人有面子。
- 孩子:希望基因檢測是了解孩子的工具,精準培養。
五、唾液采集
典型評論:
- 唾液采集過程比較簡單易懂,樣品寄回也給予了很好的指導說明。
- 不過唾液真沒自己想象那沒好收集,另外混進去不明物體,不知道會不會影響精準度啊。
- 現在已經寄回去了,靜待結果。好緊張,怕采集不上得重新采集呀。
- 基因測試通過唾液檢測進行,試管就是收集唾液的,要達到指定體積的唾液,還是有點辛苦的~~
- 包裝不錯,比較精致,沒想到采集唾液也挺麻煩的。
- 2毫升的唾液收集起來還是有點費勁。
- 非常尷尬,總覺得的基因檢測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還問我這里面是尿液還是唾液哈哈哈哈,無比尷尬。
- 當時一次高科技體驗吧,很有意思,就是提取唾液的時候,讓我好尷尬。
- 就是收集唾液花了很久(一次吐的很少 需要好多好多次才能達標)。
- 最近作息好一點了,剛剛才吐的口水,建議先掃碼再吐,掃碼了又吐口水教程嘻嘻。
目前通過“郵寄唾液采集盒采集口水”的方式是互聯網基因檢測公司商業模式的基礎。從總體評論來看,對于大部分用戶而言,這種口水采集的方式還是挺方便,挺經濟的。不過,在少部分用戶的反饋中,還是存在優化的地方的。
例如:
- 有用戶(尤其女生)會覺得在公開場合吐口水、討論口水覺得尷尬,這確實不符合高科技產品的調性,不夠優雅。
- 有用戶對唾液采集存在誤解,會把它等同于體檢檢查,會認為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檢測出好的或正常的結果。
- 有用戶會遇到多次采集的情況,這是由于現有口水采集器無法控制唾液采集質量。不合格的唾液,拿到實驗室提取DNA的時候才會發現。
最后說下國產采集盒和進口采集盒的區別,用戶并沒有反饋兩者之間存在影響采集體驗和質量的問題,可以姑且認為兩者在使用上是沒有區別的。
六、實用與不實用
典型評論:
- 其他的,可能扯的要占絕對優勢吧。整體感覺,這個價位還是享受不到真正的基因檢測服務的,娛樂性遠大于實用性,沒法當真。
- 挺好的,知道自己的皮膚膚質怎么樣,接下來怎么護膚買哪種類型的護膚品都有了方向,不會盲目買了?;ㄐ″X省大錢。
- 以前第一次買499。這次給家人買來試試,活動250多還可以。不過感覺這東西可測可不測。
- 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建議(例如說:飲食和運動對我體重影響都較小 所以我到底怎么減肥啊)
- 測出老公中風幾率是平常人的八倍 他現在不敢喝酒了 哈哈哈哈。
- 噱頭大于實際,抱著好奇的心理買的,實際也檢測不了什么關鍵的,玩玩兒可以。
- 測試結果有點失望,沒有檢測出過敏原,下次不跟風了,就是過敏太難受了,咬牙拍了一個,然鵝沒有檢測出過敏原。
- 實用性不大,科學意義不強。目前的科研成果僅供娛樂參考吧!只能當花錢為科研做貢獻了。
- 檢測內容不痛不癢,沒什么特別的,還不如到醫院做個簡單體檢。
- 活動二百多還是湊湊和和吧,并不能感受太多特別有價值的東西,僅娛樂的話還是非常不錯的。
我覺得,討論對一個產品實用和不實用的核心是這個產品到底有沒有滿足用戶的需求,即”產品有沒有解決用戶在某一場景下的問題”。
為什么會有用戶說不實用?
很好理解,需求沒有滿足。這里面有兩種用戶:
- 第一種,做基因檢測沒有明確的目的,但希望做完后能發現一些自己沒有注意到的問題,然而結果卻沒有,很失望;
- 第二種,做基因檢測希望能解決具體的問題 ,比如:減肥、查到過敏原等,但做完檢測問題(肉沒減掉、過敏原沒查到)依然存在,有種欺騙的感覺。
為什么會有用戶說實用?
很簡單,需求滿足了。對應上文提到的兩種用戶:
- 第一種用戶得到了超預期的結果,比如檢出喝酒會導致自己中風,會感覺錢沒有白花。
- 第二種這用戶想解決某一問題,比如想通過基因檢測了解膚質,做完基因檢測她了解了自己的膚質,需求滿足了,很開心。
為什么會出現兩級分化的評價呢?
我覺得有市場教育和誤導宣傳的問題,但更可能是有現有基因產品模式決定的?,F有大部分基因檢測產品其實是個大雜燴,將適用于不同使用場景檢測結果以報告的形式統一推送給用戶了,試圖以基因檢測結果為中心去解決用戶不同場景下遇到的問題。
但現實情況卻不是這樣的,比如減肥這樣需求,將體重減下來是一個系統工程,基因檢測結果只是其中一個參考知識。但如果說做基因檢測能減肥,就好比用攝像頭能發朋友圈,用戶當然會覺得實用性不大了。
七、準確與不準確
典型評論:
- 大部分結果挺準的,我身體里缺乏的維生素,我的皮膚狀況啥的和實際情況很準!
- 對于疾病類,有一項測試很神奇的,可以測出身高!而且蠻準的,不知道巧合還是真的很厲害。
- 等報告差不多半個月,然后檢測結果大多都是算命類似的,模棱兩可,身高誤差15cm…也有準的,比如我確實有遺傳銀屑病。
- 怎么吃都不胖的結果是飲食影響大!這個是最好判斷這個測試的準確性的,結果完全不正確??!
- 整體還是有可信度的,幾個明顯的身體特征,還是準的,有意思。
- 祖源測試挺有趣,疾病就有待商榷了,明明是重度鼻炎患者,報告說低于平均值?
- 我感覺測的我的身高真的很不準 主要是我爸媽也不高 我也不高 這里直接高了10cm
- 至于結果準不準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爸爸說他奶奶是滿族人,可是我查出來一點滿族基因都沒有。
- 挺好的? 查出來的患病風險和實際情況也差不多……
- 非常不準!我多年長痘它說我抗粉刺能力強。
基因檢測結果準和不準是用戶評論最多的內容了,占了總評論的70%以上。相關評論內容主要集中在疾病風險評估、個人體征檢測、單基因病篩查三方面。
為什么會出現準和不準的結論?
這其實是由現有基因科技發展水平客觀決定的?,F在基因檢測公司的基因信息解讀數據庫都是基于現有的基因組學研究文獻搭建的,這些研究的結論又以統計分析結論為主。統計分析嘛,就存在誤差,就不能反應最真實的情況。這樣最底層的知識來源都不是最精確的,那用戶得到的結論當然也就不穩定啦。
不過,未來基因評估結果會越來越準的,現在各大基因公司都在積累數據,從量變到質變只是時間問題。
這里我想討論下用戶場景的問題。在所有評論里,沒有用戶提到藥物反應評估準不準的問題。 是因為藥物反應評估結果沒有意義嗎?
我覺得不是,藥物評估結果對指導用戶安全用藥幫助很大。
那為什么沒有一個用戶評論呢?
我覺得還是使用場景不合適的問題。試想一下,當用戶拿到藥物評估報告后,他是沒有能力根據評估結果去買藥或者自我驗證的;當他去醫院開藥的時候,他也很難讓醫生認可他的藥物反應報告,那種情況下能起來有這個結果都難。
我覺得合適的場景是,在基因信息跟身份證信息一樣能流通后,用戶去醫院開藥,醫生需要基因信息評估,用戶提供自己基因信息在醫院出具藥物反應評估結果,醫生根據評估結果完成開藥。
八、信息安全
典型評論:
商家要負責保證公民基因信息的安全,責任重大??!
這是個典型的少數人需求。安全問題很重要,但本質是個成本問題,但如果不出事,大部分企業不會花大力氣去加強數據的安全防護。
不過也有團隊在用區塊鏈技術保證基因信息只能被用戶自己操控,具體結果如何,拭目以待。
九、性價比(價格)
典型評論:
- 特價223是挺劃算的價格哦!
- 618促銷期間購買的,有優惠的。
- 終于收到我需要的寶貝了,東西很好,價美物廉。
- 就價格很優惠了,好奇買的。
- 特價時幫家里人買的,比自己買時便宜好多。
- 已經不是第一次購買了,這次618活動很劃算,比我當時買自己的還便宜,于是幫爸媽也買了一個。
- 買的時候還不便宜,要是能在便宜一點就更好了。
- 優惠便宜買的,真的很有意思,有些也很準。
關于價格方面本來不想分析的,因為涉及到各公司的商業策略,不太懂。但提到的價格的評論太多,還是談一談。
我覺得基因檢測產品的價格會受三方面影響:
- 議價能力:目前市面上的基因檢測還是沒有解決用戶的痛點問題,用戶買與不買對生活的影響不是很大,可以算作是娛樂型科技產品或體驗型科技產品。這樣,產品對用戶的議價能力自然不強。
- 產品同質化: 本文開頭也提到了,各基因檢測產品提供的評估內容并沒有明顯的差異。用戶選A、B、C公司任何一家都差不太多。那企業自然而言就會選價格戰去競爭了。
- 檢測成本:檢測成本是固定成本,這是現在各產品價格不能大幅降價的主要原因。我估計,檢測成本如果再降的,新一輪的價格戰又會打響。
十、加分項
其他一些與產品核心評估內容無關的方面,我把它們歸類到加分項目里。這其中包括物流速度、包裝是否高大上或科技感、服務是否貼心、促銷是否給力等等。不過,從評論內容整體來看,確實有產品通過這些加分項贏得了口碑,打造出了品牌影響力。
最后,總結一下吧?,F有基因檢測產品的模式源頭來自美國的23andme公司,國內的公司在此基礎上做了很多本土化的改良,雖然存在一些用戶不滿意或有爭議的地方,但總體來看,已經把市場培育起來了。
對于未來基因檢測產品的形式,我有些自己的理解?,F在的基因檢測產品提供的服務是圍繞基因檢測和評估報告進行的,我覺得未來不一定是這樣。我覺得未來基因數據會和其他健康數據整合到一起,成為個人的基礎健康數據,存儲在某一個固定的地方,并以某種形式進行流動,就像銀行卡信息和身份證信息那樣(1upHealth團隊的工作類似)。
用戶的體驗是圍繞數據的使用場景開展的,YY一下,比如要開藥的時候,調用健康數據,實時評估并開具藥物;去醫院檢查肺部的時候,再調用健康數據并結合新數據進行分析,得出評估結果;去跟健身教練制定健身計劃的時候,調用健康數據進行分析,制定健身計劃并執行;利用智能音箱找食譜,AI根據健康數據推薦合適的食譜。
原始評論數據:https://shimo.im/sheets/sxaxq6czhrkjwuWA/
本文由 @Alancpu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如何做這種評論分析呢?
贊一個,作為本身也是本文相關行業的人,對文章數據采集的用心和中肯概括感到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