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KANO模型,分析外賣App功能
本文的產品功能分析適用于想要建立競爭壁壘,了解當前外賣產品的功能實現度和缺陷的人群/平臺。分析發現,當前主流外賣app的基礎功能無太大差異,亮點功能深挖點外賣背后的需求,能提高下單率,擴展平臺業務。
本文旨在從用戶體驗和產品戰略的角度出發,參考蘇杰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對KANO模型的論述,分析外賣app的主要功能。用戶的必備型需求對應產品的基礎功能——產品必須做到,是用戶對產品定位的依據,例如一個外賣產品的基礎功能就是可以點外賣;魅力型需求對應亮點功能——用戶沒有想到產品想到了,是產品差異性和競爭力的體現。
下文將利用KANO模型對比外賣app的基礎功能、分析亮點功能。
設備:IOS 12.1.4
版本:美團外賣V7.7.0; 餓了么外賣V8.13.5
時間:2019.3.26
一、基礎功能對比
外賣app的基礎功能包括點單、評價等,其中點單功能是用戶頻繁使用的。因此對比美團與餓了么點單功能,按照點單主任務繪制了下單流程圖:
美團點餐界面
餓了么點餐界面
外賣下單流程圖
對比發現,二者的點單界面和流程并無明顯差異。其中,提交訂單界面出現的準時寶、會員等增值服務和超值換購欄(推廣店內熱銷商品,類似于全家收銀臺收銀員的加價購推銷),在支付成功界面跳出紅包分享界面,這類產品延長了用戶的下單流程,但這是由產品推廣策略決定的,流程優化空間小。
同樣,餓了么支付方式選擇包含在確認下單信息中,點擊確認支付后會直接喚起相應的支付app,支付完成后自動跳回外賣app;美團外賣在提交訂單之后有支付方式選擇的界面,確認支付后喚起相應支付app,支付完成后自動跳回。顯然,餓了么的流程更加簡潔,少了一個界面展示,用戶體驗更佳。而美團外賣則考慮到對美團支付的推廣策略,犧牲了部分用戶體驗。
可優化的流程:紅包選擇。紅包沒有默認選項,需要用戶手動進入紅包頁面選擇,若能自動匹配最優的紅包(借鑒京東到家),則會減少用戶決策時間,優化下單流程。
二、亮點功能
2.1 好友拼單
發起人在商戶詳情頁選擇“好友拼單”,向微信好友/群發送拼單邀請鏈接;拼單人接受邀請,在微信外鏈中點餐;所有參與者選擇的菜品由發起人統一提交、結算和支付。
應用場景及需求滿足:
- 集體聚餐:例如老板請全組喝奶茶,每人各點所需,無需分賬。在這一場景下,拼單滿足了便捷和社交的需求,一是可以快速收集所有人的點單需求;二是在拼單時可以了解其他人的飲食偏好,線上信息的公開性激發人們展開討論交流,例如為什么點這種飲料、哪種飲料好喝等等。
- 個人點餐:例如商家起送費和運費太高,多人一起點餐分攤運費、湊滿減,例如在同一辦公室里的同事一起拼單,這是朋友拼單;還有找不到人搭伙便將拼單邀請發到群里的,這是熟人拼單。在這一場景下,拼單滿足的是省錢的需求。
但個人點餐場景下拼單存在問題,首先,發起人需要跟單獨點單一樣,負責提交訂單到領外賣全過程,此外還需要為其他人代付,增加了個人拼單成本。其次,當熟人拼單時,參與人不能控制發起人是否or何時提交訂單,比較被動,降低參與人拼單意愿。
再次,發起人點單后若退出拼單界面則不保留點單內容,需要等待其他人點單,這導致發起人無法采用單獨點單和好友拼單并行;這種設置可能為了防止發起人棄單,但增加了發起人下單的時間成本,也可能導致發起人轉向其他外賣APP單獨點單,降低下單轉化率。
由此可見,好友拼單更適用于集體聚餐和朋友拼單場景,其功能在于降低下單成本,提高分賬效率,擴大社交內容,因此在應用拼單功能時最好消除時間差和空間差,方便交流溝通。
改進建議:
發起人可自由設置拼單時間限制,如15分鐘內無人拼單,則可取消拼單,拼單鏈接失效,在這期間,發起人仍不能單獨點餐。拼單時效性控制了發起人的時間成本,也保證了參與人的下單效率,提高了拼單的成功率。
2.2 湊單、滿減神器
當用戶選餐后,點餐金額沒有達到起送和滿減門檻,會出現去湊單的按鈕,推薦的菜品為店中的小菜、加料、飲品,價格從低到高,但加入最低價菜品可能仍沒有滿足滿減標準,例如圖中案例差9元滿減,而推薦的湊單菜品價格為5元+,猜測原因是使用戶可重復選擇菜品,例如加兩個5元的菜品。
此外,美團外賣進入點餐詳情頁,有滿減神器按鈕,以套餐搭配的形式呈現,會顯示熱銷菜品搭配和已點菜品搭配,并提供用餐人數建議。而餓了么對應的功能滿減助手在界面和功能上與美團類似,但是由于上線晚,功能沒有美團齊備,例如熱銷數量和人數建議。
滿減神器與湊單的異同
檔位解釋:外賣檔位分為起送檔、引客檔、湊單檔和拼單檔,菜品價格與檔位緊密聯系,引客檔是為了吸引用戶,提升訪問量;湊單檔的用戶多是想吃得豐富又想省錢的一人食顧客;拼單檔的目標用戶是有共同偏好并想獲得更大優惠的多人顧客。
在湊單的基礎上,滿減神器擴展了推薦菜品、用餐人數和檔位,目的是提高客單價、促進多人點單,配合好友拼單功能,有利于實現外賣的社交屬性。
有一點需要思考的是,滿減神器只適用于美食,不能選擇其他品類,這需要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和適用的場景,飲品、水果這類個性化,且滿減少、折扣低,單品價格和滿減門檻的設計更適用于個人點餐。
2.3 智能點餐
美團外賣首頁有一個智能點餐的懸浮icon,可根據用餐人數、人均價、主食偏好推薦適合的商家,呈現方式是門店列表,每個門店提供一種符合滿減要求的菜品組合和價格。點擊門店名可以進入門店詳情頁,點擊“該店更多”會提供更多的菜品組合。
適用場景及需求:
- 單人用餐:銷售小王下午拜訪完客戶很疲憊很餓,想點外賣吃,沒有特別想吃的,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選吃什么、湊滿減,希望快點點上一份外賣。
- 多人用餐:5個人開會到飯點,想集體點外賣,吃完外賣接著開會,為了節省時間,只需要一個人快速找到適合5個人吃的菜品,且每個人對菜品偏好的寬容度較高,大眾菜就好。
因此,智能點餐對應的需求是省時、省力和省錢,適用場景是集體需求>個人偏好,不僅提供了多個門店,也提供了滿減組合,將用戶溝通和決策成本降到最低,提高下單效率。
同樣,智能點餐僅適用于美食類,與滿減神器的設計邏輯類似。
2.4 到店自取
一些商家會開放到店自取,在下單時會出現到店自取欄;外賣平臺也會有到店自取入口。
對大多數想點外賣的人來說,到店自取并不是外賣app的基礎功能和期望功能,它的適用場景從“到家”轉換到“到店”,例如在soho辦公的小王想點外賣,發現一家想吃的店剛好在自己附近,衡量自己的時間和配送花銷,他可能會選擇線上下單-線下自取。
外賣平臺將用戶點外賣的表面需求深挖為用戶省錢、省時的需求,為用戶提供了滿足這一需求的多種功能。對于部分用戶來說,滿足了其省錢、省時需求;對于商家來講,實現線上引流到店,省去了配送成本,提高了商鋪的知名度;對于外賣平臺來說,擴展了平臺“到店”業務,有利于增加用戶粘性,形成閉環式平臺生態。
小結
當前外賣市場呈現631格局,市場較為集中,進入壁壘較高,主要門檻在于市場占有量和技術方面。用戶的痛點在于食品安全和配送效率,配送員的痛點在于配送安全,痛點的解決需要從政策和技術層面思考解決方案。
當前主流外賣app的基礎功能無太大差異,優化空間?。欢_發亮點功能可以突出產品差異性,深挖用戶點外賣背后省錢、省時的需求,提高下單率,擴展平臺業務。
本文由 @潛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從百聯西郊到五角場
文沒對題,kano分析的觀點和結論呢?
必備功能和亮點功能不說的很明確了嗎,難道還要完全套著這個模型來嗎。。。。。
沒看懂怎么利用kano的… .
謝謝閱讀,蘇杰從產品功能而非用戶需求的角度去理解KANO模型,本文是基于此去分析一款成熟產品已經具備的功能的~
歡迎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