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產品信息功能點評析:如何提高社交效率?

1 評論 12843 瀏覽 57 收藏 43 分鐘

社交產品,就是將人們現實生活的社交更便捷化,解決信息不對稱,連接人與人,提供了一個更方便、多元化的渠道,極大的提高社交效率。

本文通過對soul廣場和個人主頁中的各信息功能點進行詳細分析,分享我個人理解中的這些信息功能點的邏輯以及如何增加社交效率的。

廣場中整體作用機制

1)Soul廣場滿足用戶的是傾訴欲、刷屏欲、樹洞。

現在社交產品大多都比較內斂甚至于壓抑,例如你每次發朋友圈之前的心理活動,有多少次因為不想破壞形象而取消發送或者事后隱藏?更不要說很多人有刷屏的欲望。

而Soul的“廣場”功能使每個人的狀態都能得到關注和推廣,在發送出瞬間的第一時間就會有人來點贊/評論,這對于用戶日后發布類似傾訴欲望的瞬間內容是一個很強大的驅動力,這里有人聽你訴說。

2)Soul廣場滿足用戶的展示/被認可欲。

在社交平臺中無論男女性都會希望a展示自己理想化的人設來得到他人認可和欣賞的需求,從而驅動他人對自己產生一定好感而最終達到交流的目的。因此,廣場上的內容很多都是用戶精心創作的,以得到更廣的傳播范圍和認可。

3)廣場上同樣是一個內容信息流,可以排解用戶焦慮、無聊、痛苦的心情。

  • 生活枯燥嗎?來看看廣場上有什么新鮮事吧。
  • 工作、學習焦慮嗎?看看大家都做了什么好玩的事緩解一下心情吧。
  • 一個人呆著無聊嗎?進來找有趣的人聊聊天吧。
  • 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嗎?來找souler談談心吧。

上面這些內容充斥了soul的廣場,可以說由于廣場上滿足了用戶對于感情、生活相關的內容消費。

內容的作用機制

1. 音頻

聲音社交是目前很火的一種社交形式,吸引力大部分年輕化群體的親賴,因為他們愿意去嘗試基于新場景下的社交形式(聲音、游戲)。但是,聲音類產品形態其實延展性是受限的,因為它受限在“我”在這個場景當中,我必須得要用聲音去跟對方保持交流。

與星球中語音匹配不同的是:廣場上的聲音承載的是瞬間中的內容,是文字、圖片、視頻中的另一種形式。但是,聲音的獨特性質其他內容形式比不了的,對于愿意“獻聲”的用戶來說,聲音相比于視頻和圖片更好地保護了用戶隱私欲需求的同時,也很好地解決了用戶之間破冰難的問題。

所以,soul并沒有在聲音上面下過多的精力,而是把聲音作為娛樂、消遣的功能。另外在廣場上的音樂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個性化,用戶可以在聽聲音隨機性的過程中感受到驚喜。

但同時,聲音與圖像(視頻、圖片)類似,基尼系數比較高(也就是極少的頭部內容吸引了大部分的流量,剩余大部分的內容只獲得了極少的流量),但是相比圖像來說更容易去美化。因此,這一點上用戶更愿意去發送聲音而不是自己的圖像。

2. 圖片

在圖片方面soul鼓勵用戶去發送“后置攝像頭的內容”而不是“前置攝像頭的內容”,希望用戶去展現自己的生活場景,而不是個人的形象。

例如:soul的相機設置中的“打卡”(吃貨、旅游、健身)貼紙,以及前置相機對個人面部的動態貼紙。這樣一方面保護了用戶的個人隱私,另一方面引導用戶通過內容本身而不是臉來與其他用戶展開交流。

3. 搜索

在廣場上用戶可以通過搜索或進入相關的標簽頁獲取內容。在之前的版本中搜索是在廣場頁面中一個獨立的按鍵,而廣場頁面在頭部會顯示官方推薦的標簽,用戶可以進入這些標簽瀏覽相關內容。

在平臺初期由于廣場上的內容不夠豐富,官方通過引導用戶進入相關的活躍標簽,方便用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另外,這些推薦出的標簽內容質量得到了一定保證,對于用戶來說,在進入這些標簽后對平臺中的內容產生一定好感。

(上圖為之前版本,下圖為當前版本)

在目前的版本中,soul刪除了之前頂部推薦的標簽,取而代之的是搜索框。在搜索框中會有推薦的搜索內容,點擊搜索后會有標簽的推薦和搜索的類型。這樣的改動我認為是在內容已經足夠充分的情況下,鼓勵用戶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搜索。

目前存在問題:

目前在搜索框中搜索相關內容后,當用戶瀏覽內容時,如果想要返回廣場首頁需要點擊“取消”而不是“返回”才能回到廣場首頁,這不符合用戶的操作習慣。

4. 標簽

用戶在soul發送瞬間時,可以添加與內容相關標簽,并且用戶在添加標簽時soul也會推薦一些熱門的標簽。

這些標簽可以一方面可以在通過搜索獲取,而另一方面在搜索不到標簽時可以自主創建標簽,這樣在內容方面給了用戶一定的自主性的同時,對于一些熱門標簽也得到了更好的維護。

自問自答思考:

為什么soul沒有提供社區板塊呢?

  • 增加社區相關板塊后,用戶的注意力會集中在社區內容的討論上面,而不會去發布一些與自己相關的內容。
  • 社區板塊并不符合soul的產品定位。soul并非側重內容的社交平臺,用戶創作的內容并不傾向于圍繞著這個內容來獲取認同感,而是出于展示自己、引起他人注意力的目的而創作的。簡單來說是處于交友而不是認同。
  • 社區功能往往會因為內容將不同的內容割裂開來(小組、圈子等形式),使得內用戶發布的內容得不到集中的展現,不利于用戶的個人展示。
  • 標簽功能具有一定的社區內容屬性,用戶可以通過添加標簽來將自己的內容展現給瀏覽該標簽的其他用戶,對于想要了解相關內容的用戶來說也可以通過標簽來進行討論。

5. 廣場中無昵稱和評論中“隨機昵稱”的作用機制

在Soul廣場上用“來自XX星球”的命名方式來取代用戶的昵稱,方便對用戶進行區分。

昵稱對于用戶來說其實是表達個性的一種窗口,只是單方面的輸出個人意志并不會幫助其他用戶對自己產生一個宏觀上的認識。

于是,soul在廣場上采用“來自xx星球”這樣的命名方式,一方面在用戶注冊soul時通過“靈魂測試”自己已經知曉了自己所屬的星球屬性,并且對該結果有了認同;另一方面有助于用戶通過字面意思來對該用戶形成一個宏觀的認識,從而增加交流機會。

在瞬間下面的評論區中其他用戶評論、點贊時的soul會為用戶添加不同的隨機昵稱,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減弱被首因效應和證實性偏見所降低的交流成功率,到每次都如初見,給失敗的接觸者復活的機會,增加了用戶間交往成功的幾率。

比如:一個人曾經評論你,但名字是隨機的,你雖然曾經覺得這個人不喜歡,但后來他又來評論你,你這次覺得這人說的很好,但其實他們是同一個人。這種隨機匿名的方式,區別的只是你多給了他一次機會,否則首因效應會導致你對他產生固有印象而減少第二次機會的可能。

在另一方面可以減弱形象認知,增加每個人每條瞬間的曝光率和感興趣的可能性。

比如:一個人曾經評論點贊過你,你點開過他的主頁,但并不是很喜歡。但后來他又來了,你再一次點開發現他主頁內容你很喜歡,于是展開了交談,減少因為過去的形象認知而影響判斷的情況。

對于該瞬間的所屬用戶來說不同類別的昵稱以某種算法配給一個用戶,看到不同的昵稱給用戶多變的驚喜;而對于在下方評論的用戶來說,這種隨機昵稱也鼓勵了用戶積極發表評論。

6. 投票

Soul中瞬間的投票功能分為文字投票和圖片投票,簡單來說,用戶可以通過設置投票來增加其他用戶的互動機會,并且還可以排解自己的心中的焦慮感。但對于社交平臺來說,用戶發起的投票目的具有很多不確定性。

用戶可以發起投票功能的好處就是:通過投票一方面可以排解用戶心中的一些困惑。

另一方面,也給了其他用戶參與該用戶互動的機會,增加交流的空間,其他用戶也會因為在平臺中尋求認同感的心理,而去為了尋求投票后的結果而投票。在投票的評論區中也給了很多用戶表達觀點的機會。

根據我的統計在soul的廣場中用戶發起的投票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 我應該怎么辦?
  2. 選擇選擇什么?
  3. 應該是什么樣的?

這些投票通常是針對一些個人的困擾而發起的,的確能夠給予用戶一定的參與感和滿足感。但是,眾所周知投票是一種表決行為,其結果是參與投票的群體的意志,對于個人發起的投票來說其目的往往是解惑,投票的結果很容易對發起投票的用戶造成不愉快的體驗,進而引起評論區的爭論。

對于平臺來說,我覺得讓用戶發起這樣的投票并不是一個好的主意,而尤其是soul這種社交平臺中,注定是一個偏向于感情的交流地,無論是個人還是官方的投票表現出來的對一些事情的態度,勢必會讓一些用戶感受到不友好。

競品分析:soda、虎撲中的投票功能

與soul不同的是:在soda中平臺在將投票功能放置在了討論組板塊中,并且在討論組中用戶所發布的內容無論是評論還是帖子,都不會展現在用戶的個人主頁上。Soda這樣做的優點在于:用戶可以不受限制的在討論組進行相關內容的發布,給予用戶自由的空間,在個人主頁上可以專心塑造自己理想化的人格。

在虎撲中用戶可以在帖子中自由的發起投票,但是虎撲的投票往往是基于本身的內容特性,投票通常與比賽、興趣相關。并且,虎撲中比較值得討論的投票帖子也是經過篩選推送至首頁界面的,很多用戶并不會注意到一些低質量的投票貼。

而soul將并沒有提供討論組這樣的社區板塊,用戶發起的投票是瞬間內容的一部分其他用戶也可以看到。這就導致了其他用戶在瀏覽用戶瞬間時(判斷是否該用戶進行交流)時,會看到類似提問性質的投票的同時,也會意識到該用戶的一些非理想化的人格表露,從而影響瞬間整體的閱讀感受。

從另一方面講,瞬間作為一個展現用戶形象的內容機制,投票功能的加入會使用戶積極的去發一些非個人展示性質的投票,這些投票大部分是低質量的,造成了用戶個人內容展示中出現信息雜亂的問題。

建議:

我的建議是在發布瞬間的設置中增加“僅限廣場可見”的可見范圍。因為目前soul中瞬間的可見范圍默認是“廣場可見”,而廣場可見也會在主頁中呈現,增加了這樣的設置用戶可以將一些發牢騷、負面情緒表露等各種不利于個人理想化人格展示的內容僅在廣場中呈現,并不會影響到個人主頁上的內容呈現。

當然這樣的設置會對廣場上的內容生態造成影響,雖然soul平臺廣場上的內容氣氛維護的還算可以。但這樣的設置后相信會有用戶會一直在廣場上發起類似低質量的內容,所以還可以在該設置的基礎上增加次數限制,以維護廣場上的內容生態。

7. 其他功能點

1)打卡簽到

打卡簽到是soul是后用戶獲取soul幣常規的方式。在之前的版本中soul默認用戶每天登錄就可以自動打卡獲取soul幣,而現在的版本中用戶必須主動打卡,進入“我的soul幣”還可以看到目前的打卡狀態,以便激勵用戶長時間登錄增加活躍。

2)消息提醒

當用戶的瞬間被評論點贊或者被某個用戶關注時,如果不去點擊詳情去查看,小紅點提醒會一直存在,這是鼓勵用戶去做交流的考慮。

3)關注和私聊

用戶的關注設置在個人頁面中與“私聊”并列,而用戶在雙方未互關的情況下選擇私聊只能發送三句話,這樣的目的的防止用戶被騷擾。

在之前的版本中,用戶在關注該用戶后,關注按鍵會呈現灰色,如果想要取關重復按一下便可。而在現在的版本中,當用戶關注另一個用戶后,關注鍵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私聊”鍵,如果想要取關需要進一步的操作。相比之前的版本,這樣做的目的是盡可能的保持用戶的關注量,減少取關操作。

在soul中“關注”這個功能按我的理解其實是:用戶單方面對另一個用戶感興趣的行為。通過關注一方面自己可以獲取該用戶最新的動態,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向該用戶表面“感興趣”的意思。因此,soul通過設計增加用戶取關的操作成本,是為了盡可能的保留用戶之間交流的機會。

8. 總結

總的來說,soul的廣場為用戶搭建了一個能夠通過簡單的信息,進而促進交流的場景。

在此場景下,用戶所生產的內容都是出于展現自我的需要。用戶通過圖片、音頻、文字、投票這些方式來展現自我,吸引其他用戶的關注,從而促進交流。而其他用戶當看到發布這些展現自我的內容,的確能夠吸引足夠的關注后,也會促進他們自己的內容生產。

Soul平臺中用戶主頁

頭圖、個引力簽、簽名(昵稱)、置頂瞬間這四項功能是平臺滿足用戶展現第一印象的需求。

1. 頭圖

用戶可以自主選擇一張圖片作為頭圖呈現給其他用戶,這樣用戶可以通過選擇帶有一定暗示,或者包含一些信息量的圖片,來向其他用戶傳遞出的一些信息。

從瀏覽信息的先后順序上來看,頭圖是用戶進入個人主頁時最直觀的信息展示形式(UI元素占比最大)。這樣的目的是因為頭圖具有承載的信息量大、容易直觀理解其中的含義。因此,當用戶意識到這一點時,都會對頭圖的選擇進行考量,以第一時間展現給其他用戶有價值的信息,方便更好的了解自己。

例如:我從我經過匹配所在星球中的一位姑娘舉例說明

該頭圖中所包含的元素以及對應給我的感受是:

  • 向日葵、花朵、黃色:陽光,開朗,自信
  • 汽車、田野、行李、空曠:旅行,自由
  • 單人、女性、背影:勇敢,接受挑戰

當然,這里面我主觀的因素對判斷的標準影響很大,在這里引用我查到的一項通過對新浪微博中圖片與文本信息進行抓取,來分析圖片中所蘊涵的感情元素的研究結論。

色彩對比度小的圖片帶有寧靜、平和、愉悅的情感標簽居多。通過顏色矩得知背景為暗色系 而中心圖像為暖色系的圖片也帶有愉悅的標簽。而整體弱對比度且整體色系為暗色系的圖片一般帶有哀傷的情感標簽。

反之,背景為暖色系而中心圖形為冷色系或暗色系的往往帶有憂郁的標簽。通過顏色聚合向量可知,零散的冷色系往往情感傾向性不明確,而零散的暖色系往往代表活力感與愉悅的感覺,圖片“凌亂”程度弱的往往帶有平和寧靜的標簽。

假設:

對于社交平臺來說,陌生人交友的屬性使得在平臺中用戶發起的圖片具有一定的自我表露的意思在其中,因此我在這里做一個假設:能否通過機器學習來對用戶所發起的文字或圖片進行識別,判斷出該用戶的一些屬性來作為用戶之間匹配機制的一個參考呢?

當然,這樣做首先需要用戶上傳大量的內容來識別,另外圖像信息也具有一定的虛假性質,相關的討論留給下一篇文章。

回到頭圖這個功能來說,soul平臺中的頭圖并沒有刻意去引導用戶上傳什么樣的圖片,有不少用戶并不會上傳類似上面具有一定個人性格暗示型的圖片,反而有很多用戶去上傳一些簡單容易理解的文字型圖片比如我。

這樣的考慮主要是信息量越大的圖片相對來說不會直觀的體現出來,而信息量較少的圖片會很容易讓其他用戶理解。

其他社交APP中的頭圖展示:

與soul不同的是,soda中頭圖在個人主頁中所占的ui元素很少,并且同樣沒有去刻意引導用戶上傳的圖片。

這是因為soda中用戶之間主要通過用戶自主發起的內容來搭建交流的橋梁,這些內容絕大部分是以記錄生活的圖片為主,因此頭圖的選擇并不會成為了解該用戶的主要影響因素。

而對于soul來說,用戶進入個人主頁的驅動力往往是通過匹配或者廣場上的信息,這一類的信息通常比較單一不完善,很多都是以情緒化的文字以及單一的圖片。因此,在soul中頭圖的ui元素占比大有助于其他用戶了解該用戶的個人信息。

前面提到soul中的頭圖對于平臺用戶來說,是可以來通過圖片來展現自我,其他社交APP中也有類似的功能,例如:join(包括之前的“如故”)中的精選照片。

在join中平臺會引導用戶去上傳一些生活照、自拍、美食這樣展現自己獨特魅力的照片。

Soul沒有刻意引導用戶上傳照片的類型主要的原因是:

  • 給予用戶一定的自主空間,鼓勵用戶自己發揮。
  • 個人主頁頭圖并不是soul平臺為用戶搭建溝通橋梁的一部分,其他用戶對于用戶主頁上的頭圖的關注點并不高。

Join平臺主要是通過用戶的主觀展現來搭建用戶之間溝通的橋梁(遇見板塊中通過每天推薦24個用戶的個人主頁),包括:回答用戶的問題、自我標簽、精選圖片、身份信息、與自己相關的一些事等這些形式來表達自己。

建議:

Soul可以默認提供幾組照片來為用戶選擇頭圖做一個參考,用戶不僅可以自主上傳頭圖,也可以選擇平臺提供的幾組頭圖。而在平臺提供的頭圖中,可以按照不同的類別進行分組方便用戶選擇,例如:風景、美食、攝影等。

這樣做雖然會導致不少用戶放棄自主選擇圖片上傳為頭圖(麻煩,不方便),導致用戶的頭圖不再多元化。

但是,在另一方面,當大多用戶選擇了平臺提供的頭圖后,會逐漸樹立起了平臺的整體調性,用戶之間的溝通也可以通過平臺提供的頭圖來作為參考(例如:她竟然和我選擇一樣的圖片……)。

2. 頭像

Soul并不會讓用戶去上傳頭像,只能選擇平臺提供的幾組頭像,而在今年初的3.8.5版本中推出了捏臉功能,用戶可以自主打造自己專屬的頭像。

在推出捏臉功能前,用戶需要在平臺提供的幾組頭像中選擇最符合自己特質的頭像。

這樣做一方面統一了平臺整體頭像的調性,用戶可以通過頭像來對其他用戶做到一個初步的了解,甚至在用戶中出現了針對這些頭像的解讀,這對于最開始主打“靈魂社交”的soul來說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情理之中的。

另一方面,由于不能上傳頭像用戶對頭像的選擇也慎重起來,并且頭像可選擇的不多,對于其他用戶來說也起到了身份辨別的作用,例如:在聊天列表中這些頭像的識別度很高。但是,平臺提供的這幾組頭像并不能滿足用戶的個性需求,尤其是隨著soul用戶量的增長,新的用戶大部分都是98后00后的年輕人,因此在這也是后來推出捏臉功能的初衷。

捏臉功能的推出給予了用戶在不能自主上傳頭像的前提下(保護平臺不看形象社交的調性),還可以有一定自主展現空間的機會。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訂制頭像,增加了用戶的樂趣。

另外,soul鼓勵用戶去嘗試這種捏臉做出了的頭像,可以輕松的在個人主頁中修改頭像或者去選擇歷史頭像,這樣用戶可以根據自己不同時間段的狀態來更改頭像。也正是捏臉功能本身的樂趣以及平臺鼓勵捏臉,因此目前我所遇到的soul用戶90%的頭像都是捏臉所塑造的。

(在個人主頁中便可以進入編輯捏臉界面,而如想使用之前的頭像需要在設置中更改頭像)

用戶調查:

問:為什么沒有去選擇捏臉這個功能作為自己的頭像呢?

答:因為原來提供的頭像很好,挺符合自己氣質的。(95年)

答:因為不喜歡捏臉做出來的畫風。(93年)

問:為什么放棄之前平臺提供的頭像而選擇捏臉做出的頭像?

答:因為捏臉非常有趣,自己可以隨心所以擺弄,捏出來頭像也可以隨時更換。(98年)

答:因為可以通過捏臉做出來到頭像來展現自己的特點,算是表現自己的一種方式。(97年)

綜上,大部分用戶更傾向于捏臉做出來的頭像是因為符合自己個性的需要,而在我看來捏臉頭像也是00年之間年齡段青年喜歡的一種形式。

目前市面上包括uki、小肚皮以及崽崽(ZEPETO)這些用戶群體更加年輕化的APP中,用戶都可以對自己的虛擬形象進行裝扮。而崽崽(ZEPETO)在2018年的火爆正是滿足了用戶可以個性化展現自我的需求,而不再礙于真實形象的不完美而不敢表露自己。

自問自答:

為什么soul頭像不能自主上傳,而個人主頁中的頭圖可以自主上傳?

Soul主打的是靈魂社交,其顯著的特征就是減少個人形象對交友的影響力。而頭像作為平臺中最容易見到的用戶特征(廣場可見),會將其他用戶的注意力集中在頭像上,而不是廣場上的內容本身。

而在個人主頁上的頭圖來說,即便用戶上傳了自己個人形象作為頭圖,也不會直接出現在廣場上,其他用戶只能通過匹配、星球、廣場的第一層篩選過后才會看到其個人形象。

陌生人社交平臺中選擇真實形象和虛擬形象的區別是什么?

社交平臺中真實形象一方面在社交的過程中可以保證用戶的真實性,用戶之間可以看到真實的彼此,方便建立更信賴的關系,這對于偏向于將線上關系轉移至線下關系的用戶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但是,另一方面真實性也往往是殘酷的,互聯網天生帶有虛假的基因,很多用戶在網絡中不會傾向于展現真實的個人形象的,即便在需要展現真實形象時,也會傾向于美化自己。其根本原因正是為了逃離現實而在網絡中樹立理想化的目的,例如:美麗約為了保證頭像的真實性還建立了視頻認證的體系。

實際上在我看來,陌生人社交平臺中只采用真實形象對于很多用戶是一種殘酷的現實,在以建立關系為目的的線上社交平臺中,真實的形象往往會不利于此,通俗來說“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例如:臉球、探探這樣的平臺擁有優質個人形象的頭部用戶的確可以吸引到下層用戶,但長久以往是不利于更多的用戶建立社交關系的,很多用戶僅是看了真實的對方形象就不再去交流,這也是在soul中用戶只能選擇虛擬形象的原因,先鼓勵交流再進一步的由用戶去自主去分辨真偽。

在一款“二半”的同類產品中,上傳了真實頭像的用戶只能匹配到同樣上傳了真實頭像的用戶,而只有虛擬頭像的用戶只能匹配到同樣是虛擬頭像的用戶,雖然這樣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但同時也樹立了兩個用戶之間的隔閡。

而在另一款“如故”的產品中,用戶在匹配后雙方的真實頭像是模糊不可見的,需要進行不斷地聊天才能解鎖對方的頭像,而當雙方看到對方的真實頭像后很多時候會產生挫敗感,影響用戶的體驗。

正是因為用戶在網絡中會自覺樹立理想人設的需要,人們會在不同的網站傾向于隱藏真實的自己,而采用非真實的形象只是塑造理想個人形象的一部分。

從曾經的QQ秀到今天的崽崽(ZEPETO),用戶在網絡中建立理想化自我的需求是恒久不變的。未來隨著技術的成熟,也許就像《頭號玩家》那樣,每個人在互聯網中都會有虛擬的理想化個人形象,用戶通過這些理想化自我形象傳遞出的信息來達到與他人交流的目的,最終構成社交。

建議:

增加頭像掛件,例如心情的掛件,用戶可以在每天登錄時進行更換,這樣滿足用戶表露最近時間心情狀態需求,并且也會減少頻繁更換頭像的次數。但是,這樣會造成同步和異步的問題,用戶在一個時間段更新了心情掛件后,在一段時間內沒有更新會,并且每日提醒更新是一種強提醒,會對用戶造成干擾。

3. 簽名(昵稱)

在soul中并沒有昵稱這個命名而是用了簽名的名稱,雖然是簽名的名稱,但如今絕大部分用戶都是按照昵稱功能來用的,這其中soul并沒有進行好的區分。

根據我的猜測:我認為soul在最初的時候,并不打算使用昵稱作為用戶信息的,而是希望用戶通過撰寫個性簽名,來作為個人主頁的一部分,是一種介紹自己的方式,并沒有昵稱區分用戶的功能。

其目的是:為了防止用戶在平臺中僅通過類似一些帶有引導性的昵稱來進行交流,塑造一種純匿名化的氛圍。

在3.4.0版本之前星球上是不顯示用戶簽名信息的,僅有最匹配和最活躍兩個小亮點,這也證明了我的猜測。在廣場方面為了對用戶進行區別,在頭像(可選頭像不多)的基礎上,增加了來自XXX星球的形式來代替昵稱的作用。

但是在之后的版本中,soul在星球中增加了對用戶簽名的顯示,打破了純匿名的社交形態,那么這項改動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在星球中增加對簽名的顯示有利于用戶的區分,防止用戶在星球中瀏覽用戶主頁時,因沒有顯著的區分而導致找起來的不便,所以才取將用戶簽名顯示出來的方式;另一方面簽名的形式在星球中,顯示會使用戶誤解簽名的用處,使用戶在平臺中將簽名的用法等同于昵稱。

建議:

為了更好的合理使用簽名功能,我建議:用戶在編輯簽名時給予一些引導性質的文案,在星球方面應該給用戶提供瀏覽記錄,為了保證匿名屬性,瀏覽記錄可以設置為僅保存24小時。

4. 引力簽

在soul中引力簽是用戶自主為自己打上的標簽,是對自己一定程度上認知的展現。

用戶在選擇引力簽時實際上也在選擇希望遇到的其他用戶的屬性,而平臺在這里也說明:引力簽相同或互補才能看到對方的引起簽。

用戶可以自主選擇的引力簽,但這些標簽是平臺提供的,如果找不自己需要的引力簽需要向平臺申請。

自問自答:

為什么個人主頁中的引力簽是固定由平臺提供,而瞬間中的標簽用戶可以自主創建?

  • 引力簽是個人主頁的一部分,并且顯示區域較小,個人隨意創建內容會造成頁面雜亂。
  • 引力簽是用戶個人認同的屬性,而瞬間中的標簽是內容。引力簽所承載的是用戶之間個人認同的屬性(希望認同的屬性),所以必須要經由平臺的統一管理。而瞬間中的標簽可以自主創立是內容擴展的需要。

建議:

引力簽目前用戶可以隨意更改,因此用戶可以將自己的引力簽更改成,以此來吸引其他用戶。建議增加設置引力簽修改的權限,通過修改限制天數或者增加修改的成本(soul幣)來提高修改引力簽的成本,從而讓用戶認真選擇引力簽。

自問自答:

為什么soul沒有限制引力簽的修改?

  • 引力簽對于其他用戶了解該用戶的影響并不是很大,不是用戶之間構成交流的形式(主要形式是匹配、廣場)。
  • 用戶在不同時間的心理狀態會不一樣,給予用戶自由修改引力簽的權利可以方便用戶修改喜好,以此來增加用戶之間的交流的可能性。并且引力簽并不是都可以選擇的,而是設置了20個的數量上限,對于20這個數值基本上可以做到滿足用戶的需
  • 求以及防止選擇過多的作用。目前根據我采訪到的用戶所了解到的情況,基本上這些用戶都會添加10個左右的引力簽。

5. 夸夸墻

夸夸墻是soul在3.8.26新增加的功能,用戶之間可以在對方的夸夸墻下留言,在留言之后才能看到該用戶收到的全部夸獎。

與夸夸群相比:

說起夸夸墻這個功能,不得不提起年初火起來的各種“夸夸群”,在夸夸群中是每個人都可以收到來自不同方向的夸贊,以此來獲得感情歸屬、彰顯自我、釋放壓力的需要。

但是,當夸夸群成為一種商業付費服務之后,它本身就已經脫離了社交的本質,與圈子社交與群體性的圈子互相認同完全沒有關系了。也就意味著,人們試圖通過一些私密性、封閉性、持續性的小圈子獲得身份認同的訴求與心理需求,并沒有得到滿足,因此夸夸群曇花一現是很正常的。

相比夸夸群,soul夸夸墻對于用戶來說來得更加友好一些。

首先,夸夸墻中的夸贊來源于整個平臺中的用戶,夸贊的形式會更加真實多樣;

其次,夸夸墻是一種留言的形式(類似曾經熱衷于QQ空間留言),對用戶的干擾不像群聊那么強烈;

最后,夸夸墻中的內容可以保存下來,增加了用戶之間的互動。

目前存在的問題:內容質量低

當進入夸夸墻后,用戶可以自己撰寫也可以使用平臺提供的幾個夸贊的語句。因為用戶需要夸贊對方才能看到對方的夸夸墻,這就導致了用戶不會輕易去選擇自主去寫夸贊的話而是選擇平臺提供的語句,導致了夸夸墻的內容與用戶的關聯不大,質量低。

建議:

可以在夸夸墻上展現該用戶的之前發布的過的瞬間內容,方便用戶進行參考。當然這樣對于用戶來說增加了一定的操作成本,同時也與主頁中的瞬間內容重復了。

6. 總結

回到線下的社交場景中來,假設當一個人在一場陌生人的聚會中想要認識新朋友時他會怎么做?

首先,一定會在出發前將自己好好打扮一下,穿上能夠顯示出自己氣質的衣服;

其次,在聚會中會盡可能的去展現自己的個人魅力,去收獲注意力;

最后,在初步了解對方之后開始進一步交流。

那么,將線下的場景搬到線上中來,soul又滿足了什么呢?

一方面為用戶提供理想人設的場景,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方式促進用戶之間的交流,這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完成。

通過個人主頁信息的設置包括頭像、頭圖、這些去個人形象化的方式,讓用戶在平臺上對社交放松了拘束,激發了用戶對自己在社交平臺中塑造理想人設的欲望,從而為促成用戶之間的交流打下基礎。

通過廣場中包括圖片、標簽、音頻這些內容的表達形式,讓用戶沉浸在這些內容池中,鼓勵用戶去表達自我,去尋找同好,最終促進了兩者之間的交流。

最后,我認為:通過內容信息搭建陌生人社交的場景,最關鍵的是盡可能促進用戶之間的交流。但是,這種也因為信息的滯后性,滿足不了用戶即時的社交的需求。

而針對目前類似匹配、語音、游戲等即使性的社交方式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進行評析。

參考文獻

[1]畢琳.關于社交媒體中圖片與文字關聯模型的情感計算[J].信息系統工程,2017(03):160.

 

本文由 @落雨running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來自山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