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析:In——國內最大的圖片分享社區
隨著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網絡強國建設步伐的加快,泛娛樂產業逐漸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如今這個“看臉”的時代下,“工具+社區”類產品In是如何在國內的圖片社交領域分到屬于自己的蛋糕的?
國外的Instagram一家獨大,而國內戰場一片混亂,In、LOFTER、nice在私底下都稱自己是中國的Instagram,那In又是如何從其中脫穎而出,甚至開啟圖片社交的新篇章?
本文筆者將從市場、用戶、功能、運營等方面對In APP進行分析,并產出相應的產品優化方案。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 市場分析
- 用戶分析
- 競品分析
- 產品分析
- 運營分析
- 總結
一、市場分析
1.1 行業背景
自貓撲、天涯等社區論壇的出現開始,社交網絡已經歷了近二十年,從最初的以展示信息、發布信息為主,正向著移動化、多元化、興趣化等不斷發展。
來源:艾瑞咨詢
- 社交網絡從PC時代開端,在2005年進入快速增長期,出現了QQ空間、朋友網、豆瓣、校內網、開心網、博客、微博客等一批針對不同用戶群體的社交網站;
- 自從2010年開始,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更加便捷的使用場景、更快速有效的互動、更多好玩的可拓展的功能使移動社交快速占據有利的發展優勢,大型社交網站紛紛開始布局移動端;在此過程中,有諸多社交產品出現了轉型瓶頸而失去了原有優勢,也有如微信這樣的現象級產品出現;
- 大批創業者開始將焦點聚焦于移動社交,也出現了如陌陌、唱吧、脈脈、blued、nice、無秘、探探等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生并成長的關注多種細分社交需求的移動應用;
- ?2010年Facebook以10億美元“天價”收購了Instagram后,2014年12月,nice完成C輪3600萬美元融資;2015年6月,in宣布完成B輪3億元融資,因此圖片社交領域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
來源:艾瑞咨詢
1.2 市場現狀
2010年Facebook以10億美元“天價”收購了Instagram后,圖片社交領域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隨后,購物版類 Instagram應用Spring獲LVMH領投750萬美元融資,估值也已達上億美元。這一切都讓人們看到圖片社交這個巨大市場藍海的潛力,令人遐想無限。但至今為止,國內的圖片社交領域暫時沒有一款成功產品能與Instagram對標。
從國內圖片社交領域來看,In以將近900萬的活躍用戶量牢牢的把控住圖片社交領域龍頭的地位,月活用戶量是Instagram的4倍,遠遠超過了LOFTER,nice的用戶量。
至于In為什么能把控住龍頭地位,筆者認為原因如下:一是In的產品定位更加垂直化,容易融入到用戶的生活點滴當中;二是In的關系鏈更加生活化,社交味更純正一些。
來源:易觀千帆
從重合用戶角度看,三者的重合用戶都較少。筆者認為原因是與APP初期定位有關,雖然三者的定位均是圖片社交,但In由始至終更貼近女性生活;nice初期定位不太明確,目前定位更偏向“潮人”這類小眾用戶;LOFTER則初期定位則是專注于優質圖片,用戶更多是專業的攝影師或設計師。
來源:易觀千帆
從用戶粘性的角度看,如今的形勢不容樂觀,截止至2019年,In的使用時長在大幅度的下降,留存率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這暴露了In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缺陷,例如:內容建設不足、評論的審核機制不健全、玩法趣味性不足等;
來源:易觀千帆
優化建議:
- 內容建設不足,應提高運營活動的趣味度,以活躍社區、提高留存率;
- 健全In的評論審核功能和舉報機制,防止評論區被惡性灌水,提高用戶互動體驗;
- 新增拍照&社交的玩法,如:創意比賽&粉絲數/獲贊數/比賽得票數的排行榜。
1.3 發展前景
1.3.1 社交行業發展空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統計,中國的人口紅利在互聯網領域尚未消失。截止至2018年,我國互聯網網民數量突破8億,相較于美國,中國互聯網網民的復合增長率是持續增長的。中國互聯網網民滲透率也在逐年增加,由 2009 年的 28.9% 提升至 2018 年的 58.5%,若參考美國 76.8% 的滲透率,中國互聯網滲透率尚有 18.3%的空間可以提升。
來源:艾瑞咨詢
截止至2019年3月,移動互聯網網民規模持續增長,穩中有升,月獨立設備數達到13.8億臺,人均單日上網時長達3.5小時。
來源:艾瑞咨詢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止至2019年2月,移動社交行業的用戶規模接近移動網民的數量,突破11億,滲透率高達92.9% ,且移動網民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移動社交上,互聯網熱門行業時長占比約33%。
來源:Questmobile
綜上所述:社交已經成為人人必備的剛需應用,為“社交+”的深度鏈接打下了堅實的用戶基礎。隨著互聯網網民的數量逐漸增加,社交行業在未來仍然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網民使用時間更加聚焦,由于線上人口流量紅利的逐漸減少,以內容吸引用戶時長分配、提升用戶留存是后期的關鍵,而內容的載體可以為文字,圖片,視頻等;
1.3.2 圖片社交發展空間
整個市場的活躍用戶人數來看,攝影攝像的月活約為3億,但圖片社交的月活不到2000萬,圖片社交離億級活躍用戶相差巨大,并且行業滲透率不高,僅為1.7%;從人均單日啟動次數(3.1次),人均單日使用時長(21.9分鐘)的數據可以看出,有很大部分用戶對該類APP是有很大依賴性的,并且漸漸的接受和習慣使用圖片社交APP,每天都會花費一定時間在圖片社交上。
來源:易觀千帆
由于全民UGC的時代的到來,以及在當今這個“看臉”的時代下,該類APP除了能滿足用戶美化照片(視頻)等這類的基本需求外,一鍵修圖極大的降低了用戶的時間成本,也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成本(期望需求);
從用戶畫像上看,主要集中在24歲以下的女生(即95后)。相對于95后而言,內容即是社交,由優質內容帶動個體關注的社交需求較為明顯,他們樂于表達自己,更愿意分享,通過在社區內發表自己的作品互動,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求,使他們的分享欲和被贊美欲望得到滿足(期望需求);
他們喜歡嘗試新鮮,趣味和個性化的娛樂玩法,如:自定義貼紙+標簽(興奮需求);
來源:易觀千帆
來源:酷鵝用戶研究院
CNNIC的統計結果顯示,截止至2018年12月,10歲以上至30歲以下人群共占17.5%+26.8%=44.3%,而我國移動網民總數量已達到11.04億,因此粗略估算符合要求年齡段的網民約為4.8億,即可初步認為In的市場天花板為4.8億。
來源:CNNIC
綜合前面所有分析得知,目前圖片社交的月活躍用戶僅僅為千萬級的,距離市場天花板還有很大的空間。故圖片社交市場增長空間仍然巨大。后期應該重點思考如何提高用戶留存率,或者推出更多新玩法,通過差異化讓用戶保持新鮮感。
二、用戶分析
2.1 使用原因
由極光大數據的《2019年社交網絡行業研究報告》總結得知,內容社交APP使用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是瀏覽有趣的信息、發布有趣的信息得到他人認可;二是擴大交際圈子,尋找興趣圈,找到更多志趣相投的人。兩種需求占比不相上下。
來源:極光大數據
從分時活躍人數來看,In的用戶從白天七點到凌晨兩點都十分活躍,再結合上圖可推測,用戶在這些碎片化時間大多用來瀏覽圖文信息&動態或逛街休憩時拍照打卡。
來源:易觀千帆
從使用時長看,14:00~16:00、18:00~19:00、22:00~24:00都是高峰時期,用戶忙于工作和學習,14:00~16:00時間段容易犯困,用戶希望通過部分碎片化時間來瀏覽有趣的圖文信息來緩解自己的精神壓力;
另外,14:00~16:00這個時間段正是逛街最佳時期,用戶逛街休憩時拍照打卡后分享自己的動態;18:00~19:00是下班高峰期,經官方初步統計,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上下班單程耗時約1小時,用戶在回家途中,希望通過瀏覽圖文信息來打發時間;
而22:00~24:00夜深人靜時,一方面有充裕的休息娛樂時間以拓展交際、深度互動,另一方面夜里感性思維更加活躍,讓人變得更加敏感多思,孤獨感倍增。
來源:易觀千帆
2.2 性別比例
無論是nice,LOFTER還是In的用戶都是女性用戶。In與nice相比,前者遠超后者26.09%,那是因為In下沉到女性的生活日常,發圖評率會高很多,而nice先是偏重于潮男,后期才轉向女性用戶,故nice的發圖評率偏低,但是圖片質量偏高;
In與LOFTER相比,兩者差別不大,僅差6%,那是因為LOFTER作為輕博客,更接近于“分享+社區類”的產品形態,用戶畫像更加廣泛(80后90后);
總而言之,相比于男性,一是女性用戶更精致和感性,熱愛生活,更加容易發現生活美好的東西,喜歡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日常,贏得關注獲得認同感;二是目前該類APP內容多為日常、旅行、美食、彈唱、美妝護膚、時裝搭配等,而這些圖片社交APP更加迎合大部分女性用戶的觀看偏好。
來源:易觀千帆
2.3 年齡分布
從用戶年齡的角度上看,使用In的用戶中,24歲以下的用戶占比最高,達到了67.41%。其次是24-30歲的用戶,占比 16.48%。31-35歲和36-40歲的用戶較少,分別占比6.66%和7.33%。而41歲以上的用戶占比最少,只有2.13%。
來源:易觀千帆
下面筆者根據不同年齡分段對用戶進行分析:
① 24歲以下:
這個年齡段的用戶占比最高,主要是這部分用戶分布基本為在校學生和剛進入社會不久的社會人士。學生可能會面臨學業上寫論文、考試、考證書、即將工作的壓力,雖然校內文娛活動、實踐活動、各類課程也能使他們接觸到不少朋友,但校園的生活可能滿足不了年輕人的獵奇心,于是他們在In內想了解更多自己在學校沒接觸過的領域。
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面臨著夢想與現實碰撞的矛盾,朝九晚六的工作使他們逐漸脫離同學圈,更多開始接觸到同事、領導,于是他們在工作之余,在In內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另外,這個年齡段的用戶休息娛樂的時間更加充裕,時常會約上好閨蜜到各個網紅點拍照打卡后分享自己的動態;
② 24-30歲:
這個年齡段的用戶占比也不低,該部分用戶大多是已經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好幾年。他們對于生活有更深的體會,成家立業逐漸開始成為生活的主旋律。平時所接觸的人大多為同事領導或者老同學,已經沒有多少機會去接觸新的圈子,因此他們有更多的情感心理需求。
工作不一定穩定,另一半不一定稱心, ln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抒發心情的平臺,并通過In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尋找志同道合的同志。
③ 31-40歲:
這個年齡段的用戶大多數事業基本穩定,現在更有精力和資本去成立或維護家庭。他們將更多的生活重心放在自己和家庭身上,男/女朋友,妻子/丈夫、子女和父母才是他們最為關注的話題。
組建、維持和穩定家庭生活的需求已經大于情感需求,因此這個年齡段用戶偏少。
④ 41歲以上:
這個年齡段的用戶最少,步入中年以后生活節奏更加緩慢,其使用移動社交的目的不再是追求興趣和滿足獵奇心,他們主要使用打電話、發短信、微信等基本通訊方式。
2.4 地域畫像
來源:易觀千帆
In的用戶以超一線及一線的城市為主。筆者認為原因有二,一是現代年輕人大多都離開家鄉,投身大城市(北上廣深)打拼,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更高;二則是現代都市生活人與人之間的隔絕加劇,生活壓力高,上班族繁忙一天后,回到家常有空蕩蕩孑然一身的感覺,而三四線小城鎮鄰里關系更密切,日常交流更頻繁。
從省市角度看,廣東省的用戶遙遙領先,一是發達省份人口基數龐大,尤其流動人口眾多;二是廣東省移動互聯網人口在全國排名第一,網絡設施相對其他省份更完善。
2.5 用戶畫像
該部分將根據上述描述,選取4個典型的用戶使用場景來進行分析:
HT,女,21歲,廣州HT 是一名大二學生,目前就讀暨南大學會計專業。她長得很漂亮,在課余時間喜歡和閨蜜到各個網紅點拍照打卡,經常會在朋友圈或微博上“po”圖以記錄自己的生活,但是來來去去都是自己圈子的朋友在點贊和評論,最后甚至連點贊的人都少了。
今年寒假高中同學聚會的時候,她無意間看到以前的同學在使用In App,并且還有各種濾鏡、標簽、貼紙等有趣的玩法,于是她有些心動,決定立刻采取行動,啟動了In 生活,就以當時同學聚會為內容,拍照編輯后發布到了朋友圈和微博,以及同學介紹的In。
沒想到這自己“DIY”的合照在In上的反響不錯,竟然得到了800多網友的點贊。她決定開始常駐In,主要內容仍然是打卡的各個網紅點,再加上一部分日常生活??粗性絹碓蕉嗟娜藶樗c贊和評論以及關注她,終于滿足了她愛分享欲。
ZY,女,26歲,深圳ZY在一家美妝行業跨境電商公司上班,從事新媒體運營的崗位,平日工作很忙,但是一直都在認真生活,她平時酷愛攝影,并且對視覺方面要求較高。
在紀念端午節放假時,她和男朋友一起去廈門旅游,白天她用手機拍了很多照片,晚上用In修圖,意圖添加一些有趣的標簽&貼紙,并希望可以把更多與男朋友的合照放到朋友圈中“秀恩愛”。
雖然說,In有圖片社交的功能,但是她并不想湊這個熱鬧,還是習慣單純使用修圖功能,讓照片更加豐富有趣一些。
目前是必須先發布到In上,才能再分享到朋友圈,但她認為這樣操作也無所謂,只要讓照片生動有趣,并且可得到即可。
?刺猬先生,男,32歲,上海。刺猬先生在上海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從事技術研發的工作,孩子已經4歲了。
由于公司與家間距離比較遠,上下班往返需2個多小時,并且平時工作比較繁忙。于是他利用上下班坐地鐵和午后小憩的碎片化時間瀏覽In內各個小鮮女發布的圖文信息,并時不時會給她們點贊,整個過程可以讓他緩解工作壓力,讓他更好的繼續奮斗。
同時,他內心又羨慕著現在的年輕人,羨慕它們閑云野鶴般的生活,反觀自己每天疲于奔波,承受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真的覺得有些累了。要是自己也能過上這種生活該多好啊……
QM,女,24歲,杭州。QM去年剛剛畢業,畢業后選擇來到杭州發展,目前從事美妝主播的工作,平時比較喜歡在直播平臺上教人化妝和穿衣搭配,如今粉絲也與3w多,但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有一次,她無意間在網上了解到了In這個APP,但他一直沒有加入的想法,認為圖文社交不如視頻直觀,幫不了她什么。
直到去年年底,她的一些朋友也有在用In這款App,漲粉效果還不錯,于是她就抱著嘗試的心態,發布了第一條動態。
意想不到的是,直播的粉絲暴漲,目前已經有7w多了,該部分粉絲均是In App中有關注她的年輕并且鐘愛美妝的女生。于是她除了本職工作外,還時常在In中發布信息,與粉絲互動。
三、競品分析
In的競爭對手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目前In在國內占據龍頭地位的圖片社交APP,代表是nice;第二類作為拍照及圖片處理的APP,代表是Faceu激萌。
In&nice&Faceu 數據對比
從上述數據中,我們不難得出一些結論:
3.1 從攝影攝像分類排名指數來看
除了美圖系列產品外,排名最前的就是Faceu激萌(NO.4),但是in在該行列里排名也不遜色(NO.10),而nice卻相對靠后(NO.48);
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 Faceu激萌背靠抖音&多閃,Faceu激萌主要承擔著他們優質內容生產的入口, 可以借助抖音&多閃的流量形成回流;
- 從業務角度來看,Faceu的短視頻業務與抖音&多閃形成閉環;
-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雖然Faceu、In、nice三款產品的貼紙都足夠豐富,但是Faceu可以實時疊加和預覽動態效果的貼紙和道具,大大降低了內容的生產成本;雖然Faceu作為攝影攝像行列的佼佼者,但它的地位并非不可撼動。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人均單日啟動次數還是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都優于Faceu激萌。也就說明,In的用戶粘性強,留存率高,實現更好的商業變現,讓用戶從“看-拍-分享”形成閉環;
3.2 從圖片社交分類排名指數來看
In以將近900萬的活躍用戶量牢牢的把控住圖片社交領域龍頭的地位,至于In為什么能把控住龍頭地位,原因前文也有提及:
一是In的產品定位更加垂直化,容易融入到用戶的生活點滴當中;
二是In的關系鏈更加生活化,社交味更純正一些;
綜上所述:In更加注重社區內容的搭建。考慮今后如何才能使用戶更愿意持續的進行創作,更多的用戶愿意去用In來拍照。
目前In承載各種廣告和互動形式,鼓勵用戶。后期In可以通過更多的拍照&社交新玩法來激勵用戶,例如拍照創意大賽、排行榜等;通過培養優質KOL,讓中腰部的KOL也能夠具有商業變現能力而從中獲利,讓其可以成為一種賴以生存的職業。同時可以通過多推廣運營活動,增強用戶粘性。
四、產品分析
4.1 產品結構
從In的整體結構來看,雖然功能層面上比較豐富,但是產品結構復雜度不高。
產品主要圍繞用戶消費內容和生產內容的場景,讓用戶清晰明了的知道從“瀏覽-拍攝-發布”整個過程,即使是新手也很容易上手。
In的功能主要分為兩大模塊:工具模塊和社區模塊。用戶一進入APP是發現(即社區模塊)界面,該界面有玩法導航入口,熱門標簽以及用戶的分享圖片,頂部有搜索入口,簽到入口和消息查看入口。 底部的Tab重點突出了相機(工具模塊),用戶操作起來特別便利,拍攝編輯完成后保存上傳到社區,發布的作品可到In記查看。頁面界定十分清晰。
產品功能結構圖
4.2 核心流程
筆者將流程分為三類,即內容生產流程、內容消費流程和消費+生產流程。無論是內容生產流程還是內容消費流程都比較簡單,易操作。
4.2.1 內容生產流程
4.2.1.1 拍照發布動態
拍照發布動態
4.2.1.2 編輯照片發布動態
編輯照片發布動態
4.2.2 內容生產流程
瀏覽or關注or點贊or評論or收藏
4.2.3 消費+生產
一鍵Get圖
4.3 核心模塊分析
4.3.1 發現簡介:
發現界面用以展示用戶發布的動態信息,其分成兩個部分:探索、關注。
該界面大致有三個作用,一是滿足用戶瀏覽信息流的需求;二是為社交互動做服務,用戶在發現界面上發現某個感興趣的動態,可進入圖片詳情頁,查看該動態的詳情,如果確實是喜歡該作品,可以為之點贊、收藏、評論甚至關注;三是為用戶提供一些有趣的拍照玩法或者看到其他用戶好看的模板,可以一鍵獲取。
In很好的滿足了用戶的三大需求,探索tab下大多都是很日常的內容以達到提高普通用戶的曝光率、促成點對點交流的目的。
(1)不足:
但不夠完善是該界面的布局過于單一&緊湊:
- 發現界面作為內容展示區,本該是吸引用戶駐足、提升留存時長的絕佳地段,卻因內容過于單一&緊湊和完全看不到互動的痕跡導致無法留住用戶;
- 探索的信息流并未很好的激發瀏覽者的進入下一步,用戶很難在探索上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更不用說進入互動和拍照的環節了;
- 對于一些活躍型or創作型用戶來說,他們發布的優質內容無法很好的展現,這樣會導致該類用戶流失。
(2)優化建議:
第一,將頂部Tab改為探索、紅人館、關注,探索下最前面的的2~4個動態展示優質內容(一方面是對優質用戶的激勵,另一方面是對新用戶的一種潛在的創造引導 ),其余的展示日常用戶的內容;將下方紅人館的導航上移至頂部作為Tab,該部分主要展示KOL或達人的優質內容,有興趣分類tab可以幫助用戶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粉絲數,被贊數和被評論數較多的動態,以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提升打開頻次和時長。
第二,tab下方新增一個banner位,該位置為一些優質品牌設立,通過提高品牌高曝度達人的打標簽和基于推廣營銷場景化形成的用戶互動,提升轉化率;
第三,信息流的布局過于單一和緊湊,該部分改為卡片式的排布,并顯示發布動態用戶的點贊數,標簽(無則顯示slogan),讓瀏覽用戶可以根據點贊數來判斷是否進入該動態的詳情頁,以便提升向下轉化率。
(3)優化方案如下:
修改前——
修改后——
4.3.2 In記
(1)簡介:
In記作為用戶的個人主頁,用以展示用戶的個人信息和以往發布的動態記錄的專屬頁面。
其主要構成部分有個人信息、關注數、粉絲數、被贊數,打印商城,發圖文、寫故事以及以往的動態記錄(時間軸/縮略圖平鋪式)、In記密碼鎖。擴展后,還能查看到訪客日報,誰看過我以及我看過誰等數據。
該界面經過多次優化迭代,可以說是眾多同類APP中的一大亮點。經過調研驗證,In記頁面是為了可以滿足用戶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的需求。
比如以下情景:用戶在與朋友介紹過往的趣事的時候,記得自己曾經用In記錄過當時的場景,想快速找到當時的發布的圖片,但是又記不清具體日期,如果以時間軸的方式慢慢的往下拉往下找,相信任何人都會覺得繁瑣。
面對該場景,In設計了縮略圖平鋪式的展示方式供用戶切換,這樣大大降低了用戶查找歷史照片的使用成本。
時間軸的方式雖然美觀,但是實用性較弱,僅適合用戶偶爾自己欣賞和回味;縮略圖平鋪式雖然較經湊,但實用性強,可以滿足用戶快速找到歷史圖片;
圖左:縮略圖平鋪/圖右:時間軸
In很好的保護了用戶的個人隱私,如:In記密碼鎖。如果我不希望其他人隨便進入我的空間來了解我的信息,用戶可以進行訪問加密,設置了In記密碼鎖,其他人如需訪問,則需要回答正確問題才能解鎖查看。
圖①:密碼鎖入口/圖②:設置問題/圖③:更改密碼鎖/圖④:訪問個人主頁(非個人)
(2)不足:
雖然該界面在眾多APP中是一大亮點,但仍有美中不足之處。 第一,slogan:“我的生活In記”所述,作為一款可以記錄人們生活的APP產品,如果可以記錄用戶的活躍天數,動態數量更佳;第二,作為一款“工具+社區”的產品,雖然內容可以偏日?;?,但是也希望可以鼓勵用戶發布一些優質內容,甚至培養他們成為平臺自己的所有的KOL;而目前“我的等級”是放置在右上角更多處,用戶無法第一時間查看到自己的等級和等級特權等信息,故讓用戶成為達人,也是較為困難的;第三,“簽到”作為促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In的簽到入口僅僅放在發現界面的頂部,并且入口較深,這樣用戶很難找到;
(3)優化建議:
第一,在該界面的個人信息部分新增用戶自注冊至今的天數以及發布的動態數量統計;
第二,在昵稱右側,以ICON的形式展示用戶等級,點擊圖標可跳轉至“我的等級”界面;新增設一個【申請達人】的入口。這樣,即可以鼓勵用戶發布更多優質內容,又可吸引一些活躍型或創作型的用戶成為平臺的KOL;
第三,在該界面,展示In幣的數量,新增設一個【簽到】的按鈕,讓簽到成為用戶的習慣,起到促活的作用,增加用戶訪問APP評率;
(4)優化方案如下:
修改前——
修改后——
4.3.3 用戶個人主頁
(1)簡介:
In的個人信息頁面指的是任何用戶點擊其他用戶頭像或昵稱后進入的頁面,該頁面包含用戶的基本信息,粉絲數,被贊數,私信,關注(狀態)以及以往的動態。
進入到個人信息頁,也就意味著用戶對該人發布的內容(圖片詳情)感興趣,則該頁面大致是為了滿足用戶的兩大需求,一是方便其他用戶了解該人的信息,二是通過該人的歷史動態尋找更多的興趣點;
(2)不足:
該頁面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其他用戶花最少的時間去了解該人的信息。雖然In對該頁面設計的足夠精致(與In記相似),但從布局角度仍有不足之處:
第一,相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他們發布的內容并不會特別多,而In目前的布局是前1/3屏將基本信息展示完,后2/3用來展示以往發布的圖片內容,這樣導致進入發布內容較少的用戶的個人頁面時,看到“一片空白”的情景;
第二,除了頭像,昵稱,粉絲數和被贊數對其他用戶了解該用戶有一定幫助外,其余信息意義并不大,另外頂部只展示一串字母&數字的In號,也沒有太大意義;
第三,用戶上滑時(向下瀏覽),只展示一個in號,基本信息基本看不到,甚至連“關注”和“私聊”都看不見。如果當其他用戶突然之間想私聊該用戶,又要慢慢下滑操作,到達頂部才能私聊,這樣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3)優化建議:
第一, 半屏作為封面展示用戶的基本信息,背景為虛化的海報,海報可在In記中自定義更換,頭部展示“昵稱+in號”;
第二,用戶展示的信息可參考上節“In記”的信息,如:注冊至今的天數以及發布的動態數量統計,用戶等級等;
第三,“關注”和“私信”作為按鈕,吸附至屏幕底部;如果是未關注狀態,不能直接私聊,按鈕為“留言”;如果是已關注狀態,兩個按鈕分別為“私信”、“已關注”/“相互關注”。
(4)優化方案如下:
修改前——
修改后——
4.3.4 拍照&編輯&發布
4.3.4.1 拍照
(1)簡介:
點擊【拍攝】即默認啟動前置攝像頭,給用戶制造一種自拍氛圍。
該界面支持攝像頭切換、拍攝比例及延時、閃光燈等快捷設置,支持實時濾鏡、美顏和AR特效,為用戶提供了很好的用戶體驗。
拍照作為In的核心功能之一,基本可以滿足用戶三個需求:一是自拍,二是看到有趣的景或物,用In記錄下來,三是拍攝有趣的GIF表情包(與一有重復,但場景不同)。
相比于傳統的相機拍攝,In的操作流程簡單,拍攝質量高,極大了提高用戶的拍攝效率。
(2)不足:
雖然流程簡單,拍攝質量高,但從“拍攝—編輯”的流程可以更加簡化,目前是拍攝完畢后,用戶還需要操作“點擊”的一個步驟;
(3)優化建議:
“貼紙+標簽”是In的一大特色,用戶拍攝完畢后,直接進入照片編輯界面,如果無須編輯者直接點擊“下一步”,如果對該照片不滿意,則點擊“返回”重新拍攝;
(4)優化方案如下:
修改前——
修改后——
4.3.4.2 編輯
(1)簡介:
點擊【相冊】即進入手機相冊,選擇相應的照片,進入下一步編輯。編輯功能包括一件美化、裁剪、濾鏡、貼紙、玩字、貼紙筆刷、標簽、虛化、涂抹和大頭等玩法。
該頁面主要是滿足用戶一大需求,即美化照片。另外,In為用戶提供了臨時保存這一人性化功能,為用戶體驗大大的加分。而【故事集合】,很好的滿足了讓用戶說故事的方式來發表動態;
(2)不足:
第一,編輯照片集這么多玩法,并且In的又有大量有趣的“貼紙”,用戶把每個玩法都嘗試一遍都是在所難免的,如果用戶編輯完后,對自己編輯的照片不滿意,則又要關閉該界面,重新從選照片開始,從而增加了用戶的操作成本;
第二,In的“貼紙”數量龐大,雖然現在有給用戶推薦貼紙,但是對于“多次使用”的用戶來說,他們可能想反復使用以前用過的貼紙,此時又要重新到貼紙商城一一尋找,從而增加了用戶的操作成本;
第三,標簽包含文字,品牌,地點三類,文字和品牌給到用戶很大的輸入提示,比如文字標簽,在輸入框下方提供心情圖標給用戶選擇,在用戶想寫又不知道寫什么時起到了很大的提示和引導作用,告訴用戶:可以描述一下你當時的心情。相反,地點標簽雖然也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用戶第一次使用時,看到的界面是除了推薦(跟地點無關),就沒有其他標簽可選,輸入時也有任何提示。
(3)優化建議:
第一,在【一鍵美化】案件上方,添加一【撤銷】按鈕,該按鈕僅在用戶有操作后顯示,如果用戶點擊撤銷,給出彈窗,告知用戶是還原為原圖并再次確認是否撤銷;
第二,將【貼紙商城】中的【貼紙收藏】【最近使用】作為一個文件夾移至外部,讓用戶更快速的找到自己收藏的貼紙;
第三,用戶【打地點標簽】時,優先鼓勵用戶開啟定位,在大致定位用戶當時所在位置供用戶選擇,這樣,可以很好的降級用戶輸入成本。
(4)優化方案如下:
修改前——
修改后——
修改前——
修改后——
4.3.4.3 發布
(1)簡介:
經過以上步驟,即拍攝、編輯后,用戶來到最后的發布界面。該動作是眾多平臺中的一大優勢,無論是輸入空間,還是定位、話題等,都很好的降低了用戶的操作成本。
經筆者用戶調研:多數用戶反饋,拍攝或編輯處理的照片一定要在In App中發布后才能保存至手機本地相冊中。
In 是一款圖片社交平臺,第一是鼓勵用戶在平臺內部發表作品交流,避免用戶僅僅把In作為一款拍照及圖片處理工具來使用,第二是In想挖掘和培養自己平臺內部kol,更好的實現商業變現,第三是希望通過其他平臺引流到自己平臺中(目前可分享至微信,微信朋友圈,QQ,QQ空間,新浪微博);故:筆者認為“先發布,后分享”是有一定道道理的。
4.3.5 用戶成長體系
(1)簡介:
用戶等級成長體系是作為運營拉新,促活,留存和轉化的常用手段之一。目前,In 平臺與用戶權益相關的有兩部分內容,用戶等級體系和達人體系。用戶等級有6個等級,不同等級有不同的特權,目前是通過完成任務來獲取In幣,再消耗In幣來升級會員。目前獲取In幣的方式有6個:
- 每日簽到送in幣;
- 用特定濾鏡or貼紙拍照并發布;
- 給喜歡的圖片點贊;
- 關注喜歡的達人;
- 每日打卡(每日上傳一張照片);
- 新手任務;In幣的消耗方式有很多種,該部分著重介紹會員升級的方式;達人認證,即作為平臺內某一領域的原創作者的榮譽認證,并享有多項特權。
目前,申請成為達人是有條件的,一是粉絲數量需達到2000以上,二是被贊數需達到4000以上,必須同時滿足以上兩條件才能成為達人,若未滿足基本要求,則無法進入下一步。
In為了鼓勵讓更多用戶成為達人,專門為該類用戶提供了達人學習計劃,即學習如何漲粉、提升互動的技巧。這樣很好的給用戶起到了鼓勵和引導的作用。
In設計用戶等級制度和達人認證,大致可以認為有兩大需求,一是為了培養用戶習慣,讓用戶自主打開app,增強用戶粘性,通過做任務的方式,提高用戶的活躍度;二是鼓勵用戶發布優質內容,激勵和培養他們成為平臺KOL,提高在同類產品中的競爭壁壘;
(2)不足:
雖然目前已發布該用戶成長體系,但是【我的等級】和【申請達人】的入口較深,筆者經過與客服調研認證,In的用戶等級制度目前處于探索階段,無論是普通用戶的等級制度還是達人的特權,都沒有太大的差異化,這樣無論是從引導用戶升級,還是對于用戶成為達人的欲望的刺激都遠遠不夠。
目前6個等級的升級條件和權益也沒有明確的界限,對于最高等級(LV6)用戶和最低等級(LV1)使用APP時并無太大區別,并未起到激勵用戶的作用,用戶的參與度也不高。
目前用戶體系對用戶轉化的引導較少,甚至說是幾乎沒有。
(3)優化建議:
第一,在【In記】頁面展示用戶當前等級和設置“達人認證”按鈕,用戶點擊等級ICON,則跳轉至【我的等級】頁面,點擊“達人認證”按鈕,跳轉至【In認證】,如果是某領域的達人,則在等級前展示一專屬ICON。具體方案見前文【In記】章節;
第二,優化用戶成長體系,將原先6個等級減少為4個,明確各個等級的升級條件,強化不同等級用戶的獨特特權,例如:可以領取打印商城的優惠券,領取限量版小禮物等,讓用戶能直接感受到等級會給自己帶來收益,強化不同等級用戶的優勢。
第三,優化算法,不定期向部分用戶(長期自主訪問APP,發布內容較少的用戶)推送PUSH消息,消息包含:用戶長期瀏覽的優質(感興趣的)內容、網紅拍攝點推薦、拍照教程、用戶成長體系規則等。
第四,In認證界面和流程優化,【達人認證特權】以平鋪的方式展示,下半屏展示達人的優勢;【申請達人認證】按鈕置底并吸附底部,點擊【申請達人認證】按鈕,進入認證頁面,該頁面包含【申請條件】和【常見問題】,【申請條件】展示必備條件和用戶現狀(告知是否滿足,若不滿足需參加達人學習計劃),若未滿足條件,【申請】按鈕則為【參加達人學習計劃】,點擊跳轉至【達人學習計劃】
(4)優化方案如下:
修改前A.用戶成長體系:
修改后:
①LV1等級為默認等級:即用戶注冊完成,即為LV1等級,享有的特權:點亮等級圖標,并且有1個專屬的標簽。由于用戶初次訪問,還不了解平臺的使用方法及成長條件,若此時告知用戶目前等級狀態及特權,需及時去閱讀“用戶成長規則并領取特權,對于大部分用戶而言,即可以不費腦再去糾結如何獲取專屬貼紙&標簽,又可以鼓勵刺激用戶不斷升級的欲望,從而提高用戶留存,增加用戶粘性。
②不同等級用戶設立不同價值的特權,等級越高,獲得的權益價值越高:例如:同樣是可領取專屬貼紙這一特權,但是LV1用戶只能試用15天,到期即失效;而LV2用戶領取的專屬貼紙則是長期有效,如果想講圖片作為相冊打印出來,則需要滿足“打印商城”的包郵條件;而LV3用戶每月即可領取1張打印商城的包郵券;LV4用戶則可領取一份限量版小禮物,例如:漫威英雄人物手辦相冊or模型、各合作品牌的試用裝等等。
③高等級的用戶權益繼承低等級用戶的部分權益:
例如:LV3每月可免費領取1張打印商城的包郵券,LV4同樣也可以免費領取1張打印商城的包郵券等。
修改前B.優化達人認證
修改后:
五、運營分析
5.1 歷史迭代版本分析
從In的歷史版本迭代記錄來看,筆者大致將In的發展階段分為4個階段:初始期,成長初期,爆發增長期,成熟期。初始期:
初始期:從v1.0.0—v1.6.8 版本
即2014年6月 – 2014年12月,In的主要精力是在完善功能和擴大社交網絡。
- 例如:v1.0.2,更改了分享到朋友圈的展示形式和新增好友推薦功能;
- v1.0.6,打通了QQ登錄和QQ空間分享;v1.2.3,優化了查找和匹配好友;
- v1.5.0,連通了新浪的好友列表,新浪微博的好友注冊了In時會及時收到通知;
- v1.6.8,開通面對面掃一掃二維碼添加好友。
在此階段中,In小步快跑,打通了QQ,新浪微博,手機通訊錄的匹配好友的方式,方便了大部分用戶下載了In后,用以上幾種方式匹配找到5~15個同在In APP上的朋友,通過In的關系鏈推薦,又能繼續找到15~30個生活中的好友,很好的讓信息在關系鏈中流動,擴大了In的社交網絡,從而讓In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獲得了1000w+的用戶,這打破了圖片社交鼻祖Instagram在初期9個月獲取700萬用戶的記錄。
成長初期:從v1.6.8—v2.0.2版本
即2015年1月—2015年8月,In的主要精力是在用戶體驗上,深入的了解用戶的本源需求,為用戶提供超預期的體驗和各種新鮮的玩法,從而刺激用戶分享,帶來更多的新用戶和提高平臺的活躍度。
- 例如:v1.6.8,推出了水印貼紙的功能,用戶可以在照片上自定義添加自己的心情、時間、地點,讓照片變得有生命力,也很好滿足了讓用戶記錄自己的拍照過程;
- v1.8.1,新增了話題功能,將志趣相投的用戶(有共同話題的用戶)聚集起來,提升了用戶的活躍度;同時,還新增了用戶等級體系和大V達人認證,有助于讓用戶形成習慣,自主打開使用APP,增加了用戶的粘性,并且達人的認證也很好的輔助運營拉新,給平臺帶來一批新的用戶;
- v1.9.0,新增了聊天功能,進一步的體現了平臺的聊天性質,增加用戶的互動性,提升了用戶的活躍度;
- v1.9.2,實現了快速注冊,支持微信、手機號碼登陸,極大的降低了用戶的操作成本。
- v2.0.0,采用了時間軸的方式記錄了照片流,很好的滿足用戶記錄生活的行為。
另外,大部分版本都有修復BUG,對用戶體驗有進一步的優化。在此階段,In更加關注用戶的本源需求,即“拍照+打標簽+發布”只是起點,讓朋友看到發布的動態并且為之互動才是本源需求。
從迭代周期來看,平均20日迭代一新版本,幾乎每個版本都會發布新功能和優化用戶體驗,除了為用戶提供了超預期的體驗外,還提供了各種新鮮的玩法,不僅僅刺激用戶分享,提升了原有用戶的活躍度和增加了用戶粘性,還為平臺帶來了一大批新用戶,滿足用戶在In App中完成“創作/分享—瀏覽—互動”的一連串動作。
爆發增長期:從v2.1.0—v3.1.90版本
即2015年9月—2017年8月,In的主要精力在運營、優化及商業變現。
例如:v2.5.0,新增了男生專屬板塊,開啟了男女有別的時代,擴大了In的用戶群體,補全了in里的社交關系鏈,作為一款垂直于女性日常生活的APP,是作為吸引男性用戶的一大利器。
推出的玩字,自制表情包,美顏,故事集,魔法棒&筆刷,生成長圖,相冊MV,P圖黑科技等功能,進一步滿足了用戶P圖or DIY之心,并且能讓用戶用更美化,更合口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和內容;
達人申請、In直播等功能,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讓普通用戶也有機會成為達人,利用當時的直播熱潮和達人資源,調動了用戶生產優質內容的積極性,進一步的提升了用戶活躍度;
In幣商城/打印商城,為所有用戶的照片提供了增值服務,社區沉淀的是圖片內容,實物的質感更讓人溫暖;
v2.5.0版本后的版本,加入了商業變現的功能,如:最愛品牌訂閱,In福利社等美狀、食品等品牌合作,用戶在In上申請領用后,把相關活動在各分享出去后,然后在In上曬出圖片,這樣,商家得到了曝光,用戶得到了福利,各有所得。另外,此階段針對過個頁面進行了優化改版。
在此階段,In更關注的是拉新,促活以及商業變現。除了新增了一些連新功能以外,滿足了用戶的社交需求外,還拓展了用戶的廣度并且深挖用戶價值,In本身就覆蓋了女性用戶日常生活信息的價值,于是In團隊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在關系鏈分享上,通過挖掘用戶背后的標簽信息,基于用戶的興趣、話題或品牌等進行人群細分,在根據大數據分析助力合作品牌企業實現精準推送。
經36Kr數據顯示,In開啟了商業化探索后,2017年上半年收入¥3256.22萬元,并且用戶量已破億人。
成熟期:從v3.2.0 至今
即2017年9月至今,雖然此階段用戶仍然在持續增長,但是從各版本迭代記錄看,In的精力更多是放在商業變現、用戶促活和留存上,促活和留存仍然是今后的關鍵。
在此階段,In不斷優化拍攝和新增一些列新玩法,例如:霓虹森林,讓用戶拍的照片更有光彩;以及新增多種濾鏡,貼紙等,讓用戶處理照片更加輕松,降低操作成本。以及,一鍵Get功能,很好的滿足了很多消費型用戶,吸引更多的用戶發布優質內容,提升了用戶體驗,讓用戶使用In APP成為一種習慣。
第二,該階段還主要圍繞迅速提升品牌效益及深化產品盈利能力,利用公司另一平臺“愛圖購”的優勢,導入更多的優質品牌,例如阿瑪尼,YSL等,再通過In平臺達人打標簽互動分享,來提高品牌曝光度,提升營銷轉化率。營銷轉化的同時,品牌價值也得到了體現。
5.2 推廣手段
從In的產品周期中的大事件角度看,In在2015年6月已獲得了數千萬的B輪融資,2016年3月掛牌新三板上市,近三年(2017-2019)沒有太大的動作,但是在2016年9月(處于爆發增長期),全程贊助了當時備受歡迎的綜藝真人秀節目《挑戰者聯盟》。
為了增加節目的趣味元素,In的上萬款貼紙和標簽被該節目組廣泛使用,輔助各明星更好的表達自己,賦予照片更多意義。
來源:拉勾網
當時,高冷范的人氣王吳亦凡更在in的貼紙協助上完成反轉,從此化身“萌”主!徹底顛覆了以往銀幕上“高冷男神”“酷炫小爺們”的形象,“反差萌主吳亦凡“更在短短時間內登陸微博熱門話題榜首!
當時,In處于爆發增長期,借助《挑戰者聯盟》節目的熱潮和挑戰者聯盟獨家貼紙包,吸引了一大批新用戶,并贏得了他們一致好評。
5.3 目前運營策略
In自2014年6月上線以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5年了,目前產品已經積累了一大批的核心用戶,但是用戶活躍度和忠誠度并不高,甚至有下滑趨勢。
目前主要靠自己的平臺“愛圖購”和各大社交平臺引流,再通過一系列新的玩法和做任務的方式吸引和留住用戶,在短期內是有一定的成效。但受限于想在社交行業的多元化及短視頻行業的沖擊,能長期留存的用戶是有限的。
In的運營活動主要是圍繞廣告,In幣福利,用戶成長體系(包含達人認證)、打印商城的獲利渠道展開,關于提高用戶活躍度和增強用戶粘性的活動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用戶激勵有一套In幣福利體系和免費福利,免費福利是In通過和一系列知名品牌合作,用戶通過申請使用和分享至社交平臺上后,并寫出使用心得發布至In上,這樣即可以提高品牌的曝光度,有很好的提升了用戶的活躍度。
但是In幣的激勵作用對用戶吸引不大,而且用途也不明。目前用戶可以通過做任務的方式獲取In幣,包括:每日簽到,給喜歡的圖片點贊,關注喜歡的達人,每日打卡,新人專區等任務。
用戶可以用獲取的In幣給自己升級,獲取一定的特權,目前特權有:點亮等級圖標、專屬貼紙、領養標簽、個性化背景。目前有用戶有6個等級,但是特權不分明。
目前的In幣體系的不足:
- 簽到作為促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入口較深,僅放在了發現頁右上方的一小圖標,還是在二級頁面內,這樣用戶很難發現入口;
- 對用戶的激勵作用不強,用戶沒有最終確定的激勵,In幣用途目前僅能用來為用戶升級,但是每個等級的特權區別不大,導致大多數用戶認為獎勵不適用;
- In幣的用途過于單一。目前僅能用來為自己升級,In幣兌換,In幣抽獎僅作為擺設,既然作為消耗In幣用途之一,活動不經常更新,甚至說是已經廢棄,因此,用戶做任務獲取In幣看起來是單純為了提高活躍度和增強用戶粘性的數據而設計的,而非真正為了提高用戶粘性和留存度。
筆者針對以上的不足,對運營體系提出以下優化建議:
- 將簽到入口前置到【In記】界面,具體方案可參考“核心模塊分析—In記模塊”;
- 明確In幣的用途,除了為自己升級,In幣兌換和In幣抽獎外,還可作為打印商城的現金抵扣使用。通過結算時以抵扣的形式,以最直接的方式讓用戶感受到優惠,容易給用戶帶來深刻記憶。既可以刺激用戶消費,又可以提升活躍度和留存度;
- 往往容易得到的東西,都不懂得珍惜。目前In幣沒有失效這一說法,讓用戶覺得得到In幣并沒有什么作用,需要用的時候隨時都能用這一錯覺??梢栽O計In幣3個月后滾動失效,例如:用戶7月份得到的In幣,從8月1日開始計算,往后推3個月,即11月1日將清除8月1日之前獲得的In幣。
六、總結
In經歷了爆發增長期,目前處于成熟期,用戶量也非常龐大,已成為國內圖片社交的佼佼者,促活和留存仍然是今后的關鍵,需要更多的優質內容的沉淀來形成粘性:
- 優化內容審核機制,增強內容的質量管理,無論是圖文內容還是互動的私聊or評論,對惡意注水和打廣告的行為嚴加懲治,設立獎懲機制;
- 目前In是專注于女性的日常生活,作為一款“工具+社區”的社交型APP,有如此龐大的女性用戶量,還是95后的女性用戶,是吸引男性的一大利器。吸引男性用戶可以作為另外一個切入點,打造男性感興趣的話題,例如:游戲,潮牌,籃球等,打造出一個綜合型的圖片社交平臺。
- 繼續維持娛樂性和新鮮感,In可以借助熱潮,不斷的引入新的標簽、貼紙甚至是拍攝玩法,例如:5月份較火的“復仇者聯盟4”,可以引入一些列“復仇者聯盟”的英雄貼紙,開展一些的的拍照or創作比賽,并給予用戶一定的獎勵,來鼓勵用戶創作,培養平臺自己的達人,讓其成為一職業,更好的實現商業變現。
- 利用目前平臺有龐大的用戶量,通過大數據的積累把用戶關系鏈沉淀下來。通過挖掘用戶背后的標簽信息,基于用戶的興趣、話題或品牌等進行人群細分,在根據大數據分析助力合作品牌企業實現精準營銷。
如今,社交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但是圖片社交行業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In在圖片社交領域還幾乎沒有對等的競爭對手,新零售的興起,也為In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實現O2O導流,吸引更多的優質用戶進來。
但是,In還需要繼續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使用上繼續優化用戶體驗,提高用戶活躍度和留存度,在圖片社交市場再創一片天地。
作者:刺猬;3.5年電商產品經理經驗,由于一直對社交領域的向往和喜愛,正在尋找該領域的產品經理工作中,歡迎大家來討論與交流。
本文由 @刺猬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太垃圾了。
這么多年了怎么還在提NICE。不知道哪兒抄的,多年以前的文章了吧。 ?
4年前用過,當時短視頻還沒??,用這個APP自帶趣味貼紙拍照的妹子還挺多的,剛才又重新下載看了一下,社區很亂,精選評論也只要2-3條
這個軟件已經轉型為nice做球鞋了,不知道你是從哪兒抄的!這明顯是以前的人寫的。
建議可以嘗試對一個比較突出的要點分析,再細化~
這個產品還活著嗎,貌似公司都倒閉了啊
應該沒有的
四月份剩下不到十個人吧……現在不知道怎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