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析:脈脈——職場社交獨角獸的困境該如何破局

10 評論 17910 瀏覽 52 收藏 42 分鐘

本文是脈脈的產品體驗分析報告,主要包括這5點:脈脈產品結構圖、用戶使用路徑圖、市場分析、用戶分析、功能分析。

我一直覺得“能力”是一個人在職場最重要的東西,其他都不重要。

有一次,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內推入職“比“投簡歷”靠譜的多,有好人脈在職場上會有更好的發展。想起有些能力并不如我的小伙伴依靠著學長學姐的推薦去了一些不錯的平臺,并且開始獨當一面了,而我的事業總感覺差點意思;我開始意識到在職場除了能力以外,人脈也同樣重要,因為你可能會獲得更多的機會,去往更好的平臺,這些都會影響人的一生。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產品結構圖
  2. 用戶使用路徑圖
  3. 市場分析
  4. 用戶分析
  5. 功能分析
  6. 總結

一、脈脈產品結構圖

產品架構

從產品架構上,脈脈分為了三大業務:社交業務、內容業務、商業化業務,以及個人相關模塊。

社交業務的核心主要是找人,擴充人脈,并管理自己的好友;商業化業務主要有脈脈會員與脈課堂兩種盈利模式;內容業務主要為了增加用戶粘度,根據發布內容類型的不同,分成:實名動態、專欄文章、問答、言職。

二、用戶使用路徑圖

場景1:新用戶首次使用脈脈,完成系統引導動作。

場景2:用戶擴充人脈,主要對象為有共同關聯的人,如:同事、校友、同行、同鄉。

場景3:用戶想去某一家公司,想找人內推。

場景4:用戶想找人尋求商務合作。

場景5:用戶對某家公司感興趣,想通過員工的動態了解一下其內部情況。

三、市場分析

3.1 市場定位

脈脈最初定位于職場社交平臺,將自己類比成企業版微信,對標國際競爭巨頭領英。

由于職場社交的主要需求為求職招聘、找人找合作,天然存在低頻的天花板,脈脈于2015年先后上線“動態”、“話題”等內容功能,向職場社區內容平臺轉型。

脈脈的這一打法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在2017年注冊用戶達5000萬,月活達800-1000萬,遠遠甩開了傳統商務社交巨頭領英,其中國區月活數據始終在80-150萬左右。

脈脈也正式成為估值10億美金的職場社交獨角獸,2019年,脈脈向職場全面滲透,提出“成就職業夢想”口號,致力于幫助用戶提高“人脈X職脈”,目前的主要市場業務主要有3塊:求職招聘、能力提升(知識付費)、職場社交;定位于綜合性的助力職業發展與職場社交平臺,并計劃未來向企業端滲透和全球化發展。

下圖為脈脈的發展歷程:

脈脈發展大事記

3.2 市場空間

3.2.1 用戶天花板

有多少人會是脈脈的潛在用戶?或者是有多少人對求職招聘、能力提升、職場社交有著顯著需求?

我認為,其C端主要用戶應為:

  1. 大專學歷以上畢業,從事腦力勞動的白領;
  2. 年齡為20-45歲,以80后90后為主體,少部分60后70后。

根據:

每個年齡段的人口數據,由國家統計局-人口抽樣調查樣本數據(按年齡分人口數)估算。

估算的人口數據與高校畢業生數據

每年公布分高校畢業生數據。

公開的高校畢業生數據

得出以下結論:

  1. 中國的勞動力人口有8億,但白領人群只有1.5-2億人左右;
  2. 20-44年齡段的高校畢業生有1.3億人,這部分人幾乎都從事腦力工作;
  3. 算上其他大專未畢業但從事白領工作、有商務需求的個體戶老板,以及每年700-800萬高校畢業生的加入,我認為最終的脈脈的目標用戶群體應該有2億人左右。

如果脈脈達到60-80%的覆蓋率,那么人數最終應該在1.2億-1.6億人左右。

3.2.2 細分市場空間

以營收為維度,脈脈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廣告、會員費(C端、招聘端)、知識付費。

廣告和面向C端的會員費都是根據活躍用戶數作為基礎,廣告根據品牌展示類計費(CPM、CPT)和效果投放類計費(CPC、CPA、CPS、CPE)兩大種,比較難量化。

會員按照1.2億-1.6億的注冊用戶,10-15%的月活率,其月活用戶應在1200萬-2400萬,按月5%的付費用戶,58元/月的收費價格,其會員費的市場空間應為8-9億元左右。

關于網絡招聘,根據艾瑞發布的2017網絡招聘半年行業報告,2017年上半年的市場規模達27億元,傳統2強智聯和51占半壁江山。

雇主的規模在750-800萬家, 如果有10%到脈脈中進行社交化招聘,招聘版的收費為458元/月,其估算出來的市場空間應為40億元左右。

數據來源:艾瑞網

數據來源:艾瑞網

數據來源:艾瑞網

關于知識付費,根據艾瑞網發布的2018年在線知識付費市場分析報告,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235.1億元,其中長尾市場高達40%,小而美的垂直市場空間巨大。

脈課堂(脈脈旗下知識付費產品)主要定位于職場能力提升,在活躍用戶有保障的前提下,應該能在其分一杯羹。

數據來源:艾瑞網

數據來源:艾瑞網

3.3 數據和競品分析

3.3.1 基礎分析

脈脈的主要競爭對手為領英中國,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報告,無論月活還是日活,脈脈(月活800萬+,日活170萬+)都遠遠超過領英中國(月活80萬+,日活12萬+),占據商務社交市場頭把交椅。

在次月留存率方面,脈脈23.5%遠高于8.6%,主要原因還是脈脈很早就布局了內容和社區體系,用戶可以在上面討論職場話題。

但在用戶粘性上(啟動次數、時長),脈脈的表現不如領英,我想主要原因在于領英的用戶群體更為精英,質量更高,且用戶基數小,人均自然容易高。而脈脈的用戶群體更為平民一些,基數一大,平均自然就容易低。

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3.3.2 趨勢分析

從下圖可以看出,脈脈從16年開始超過了領英,并在16-18年內完成了高速增長,而領英自16年一直在走下坡路,這得益于脈脈的戰略轉型:從單一的商務社交平臺轉型為職場社交與職場話題的內容平臺。

但從18年下半年以后,脈脈也開始增速放緩,日活的級別一直在800-1000萬左右,雖然脈脈的注冊用戶一度從5000萬突破了8000萬,但實際上大部分新用戶僅僅是建立了名片,參與職場話題討論的用戶始終有限;

而知識付費,脈脈相比于得到、喜馬拉雅、知乎等并沒有明顯優勢,目前脈脈的知識付費(脈脈)參與用戶數不超過30萬。

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3.3.3 其他分析

目前脈脈在新的高度遇到了新的瓶頸,在巨大的商業變現壓力之下,一系列其他問題也開始出現:脈脈通過用戶開啟通訊錄來獲取好友的手機號,然而未經用戶允許,冒充用戶對好友進行短信騷擾;

用戶即使卸載了脈脈,其也會不停地向用戶進行短信騷擾,使得部分用戶甚至想注銷賬號但又無法注銷,想屏蔽短信又是由不同的短信機器發送的,損害用戶體驗倒是其次;

重要的是,如果這樣的行為對于主打商業信息資料的品牌來說,如果一旦有大面積的媒體曝光,人們就會覺得這些信息最終都被平臺給賣了,相當于裸奔一樣,其副作用是致命的。

另外,也有不少用戶吐槽,付費找人的體驗并不好,付了錢以后,即時通訊的回復很慢,效果不好。

所以,我認為:

  1. 脈脈首先應該尊重用戶隱私,打造安全的職業、商務信息平臺,增強用戶對平臺的信任,為之后撮合商業交易減少不對稱的信息成本,這是脈脈的根基;
  2. 用戶的活躍度想要提升,主戰場在于內容體系,目前各大內容社區和平臺的競爭尤為激烈,如何扶持和引導不同層次的內容生產者,建立良性的機制,也是一個長遠的大計。

四、用戶分析

4.1 用戶屬性分析

4.1.1 性別分析

數據來源:艾瑞網

男性用戶比例接近60%,明顯多于女性用戶。為什么男女比例有差距?

脈脈是一個基于五同關系和二度人脈構建的商務社交產品,使用脈脈的主要需求有:

  1. 求職招聘;
  2. 擴充人脈,尋求合作;
  3. 了解行業動態,了解目標公司動態等。

在職場中,側重業務的人員對找人找合作了解動態等功能需求更大,而大部分側重業務的人員都是男性,女性大多從事財務行政人力資源等職能性崗位,相對于這樣的需求較弱。

4.1.2 年齡分析

數據來源:艾瑞網

31-35歲的年齡段人數最多,41歲以上年齡段人數最少。

31-35歲是大多數人進入職場后的5-10年,是第一個職業發展的黃金期,在這期間專業能力基本能獨當一面,這時候參與職場社交的目的大多為結識更多人脈,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打造個人職業標簽來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這部分群體參與社交的目的性也是最強的;

41歲以上的人群基本上屬于70后,一方面,他們在公司中基本處于中流砥柱的存在,已經積累了一定程度的人脈,對新下載一個APP去新結識人脈動機不強;另一方面,他們普遍從工作以后互聯網才開始普及,并不像90后甚至80后,他們社交的方式和思維基本都依托線下。

4.1.3 地域分析

脈脈用戶地域分析 數據來源:艾瑞網

關于地域分布,基本態勢是沿海城市大于內地城市,一二線城市大于三四線城市。

上海為中國的超一線城市,連前十沒有排進,可能的原因是:上海作為國際性大都市,外企多,而外企員工主要是領英的垂直目標用戶,從領英的地域分析圖可以看出,可見下圖。

領英用戶地域分析 數據來源:艾瑞網

4.1.4 消費能力分析

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可以從上圖看到,脈脈和領英的用戶人群的消費能力都是偏高的,中等及以上消費者占80%左右。而領英的高端消費人群更多。脈脈更下沉一些。

4.1.5 其他分析

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數據來源:2019職場社交報告-脈脈X易觀千帆

上圖所示,工作5-10年的用戶滿意度最高,主要還是因為這個階段個人能力成長最快,收入增長很快,且家庭壓力并沒有達到最大。

4.2 用戶使用場景分析

小王,杭州,35歲,某互聯網公司產品總監,年收入30-50萬小王今年37歲,已婚,有一個6歲的兒子,目前是杭州某獨角獸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總監,年收入30-50萬。

雖然在外人看起來小王事業有成,蠻風光的,但小王知道,一旦有變故離開了該平臺,能找到合適的下家并不容易;且自己出身農村,父母并無多少財產,養老的壓力也就壓在了小王的頭上,看似年入30-50萬挺不錯了,但潛在的風險還是不小,與小王25歲的夢想財富自由之路想去甚遠。

有一次,小王從36氪上的一篇文章中知道了脈脈,并用APPSTORE下載了該應用,注冊并填寫了一些基本資料。

發現通訊錄上的一些朋友也在使用,且可以發現朋友的朋友。小王心想:趁著現在獨角獸公司產品總監的光環,可以趁早和這些人結識一下,都是各行各業的中層,經驗豐富精力充沛,若真有好機會好項目,正是一起干點事的大好時機。

小吳,深圳,26歲,某初創公司運營(想跳槽),年收入8-10萬小吳去年大學畢業,因專業不喜歡也不好就業便通過網絡自學了互聯網運營課程,并找到了一份初創團隊的運營工作;

每日寫寫文案,統計一些數據,并定期跟著領導為新產品策劃一些活動。工作了一年多感覺一些基本的技能也基本上手了,想跳槽換一個更好一點的平臺。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說內推入職的成功率高,且靠譜,但苦于自己來到深圳,人生地不熟,也沒什么朋友和人脈。

有一天在地鐵廣告上看到了脈脈,并在OPPO手機上下載了,原來還可以發現以前不知道的同鄉,同校,同行,小吳一一去加了好友,并真誠的說明了來意。

半年后,小吳入職了一家A輪50-100人的公司。

小宋,無錫,40歲,某消費品行業市場部經理,年收入20-50萬。

今年是小宋工作的第17個年頭,小宋大專畢業后就開始做銷售,從基層干起,目前這是他工作的第5家公司,也是最長的一家,小宋在這里完成了從銷售專員到銷售主管再到市場部經理的蛻變。

該公司主要生產毛巾、牙膏、牙刷等日化用品,雖然比不上國際巨頭,但在江蘇省的超市里還是小有市場,公司也于2年前登陸了新三板市場。

隨著這幾年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小宋發現投放到傳統媒體渠道的廣告效果差強人意,意識到傳統的媒體渠道在沒落,新興媒體在崛起。小宋網上查了一些基本資料,但感覺不夠透徹,想找一些懂互聯網營銷的專業人士請教請教。

有一天看到身邊的行政小姑娘在脈脈上刷言職八卦,小宋便下了該APP,發現要找人要付費成為會員,并痛快的花了幾十塊錢成為會員后,最終聯系上了一位上海做了5年互聯網營銷的朋友,并最終去上海拜訪了他,2人后來還成為了朋友。

小方,北京,29歲,某BAT大廠HR專員,年收入15-25萬。

小方幾年前畢業于北京985人力資源專業,在一家獨角獸公司呆了1年半后跳槽至某家BAT,任HR專員。然而進去2年后由于外部的經濟環境以及高層的人事動蕩,小方所處的事業群可能要被整合,也有可能會裁員。

小方是個比較八卦的姑娘,也經常和閨蜜好友聊公司八卦。這不,有一次在三里屯的地鐵口偶然看到脈脈在做推廣,填資料送小玩偶,小方便下載了APP,沒想到在言職這個版塊可以看到自家公司的一些訊息,真的還有人在討論自家所處的事業群的一些信息。

小方便會在每天傍晚食堂吃飯的時候刷一刷,看看有無最新消息。

小李,成都,31歲,某汽車行業公司HR主管,年收入15-20萬。

小李畢業于一家二本院校,專業是漢語言文學,畢業后期初在一家小公司做行政專員,工作了1年多后因嚴謹負責細致被領導看中,兼去做了HR,小李也每天在網上學習人力資源相關知識。

3年前跳槽至這家汽車行業公司,半年前因工作出色晉升至HR主管。剛剛上月公司決定成立新的事業部門,主要在物聯網方向,人力資源部需要招5-10個該方面的專業人才。

因成都地處西南,通過投遞簡歷且合適的應聘者并不多,而如果全部依賴獵頭,招聘成本太高了,小李便每天泡在一些物聯網社區,一方面學習這些知識以便可以更好的向別人解釋自家公司的業務,一方面也希望通過社區找到合適的候選人。

有一天小李在看新聞時刷到了一則脈脈的信息流廣告,便下載了下來。沒想到居然可以找人,小李便先付費了普通會員,加了一些好友,確實有一些人回應了,便向領導申請購買了一個招聘版會員,結果最終從脈脈上招到了2個不錯的人選,有一個過了半年又介紹了一個朋友進來。

小楊,濟南,23歲,大三學生。

小楊是濟南某二本學校的大三學生,專業是生物工程,但感覺好像對本專業興趣并不大也不想去考研了,大四就要出去找實習了,小楊對自己的未來還是一頭霧水。

有一天小楊在網上看到了一篇脈脈的文章,便下載了看看,本想登上去看看有什么校友的,發現上面居然有不少關于職業規劃和不同職業介紹的主題;

小楊在連續看了2-3天后,打算先了解一下互聯網行業,并在網上學習產品經理相關課程,打算下半年出去找產品助理相關的實習。

五、功能分析

脈脈作為一個商務社交APP,其核心功能是找陌生人,解決了人脈渠道較為狹窄的職場人士找人的需求,目前找人的場景有找工作、招聘、找合作、找客戶、找大佬、找投資等。

但是如果用戶活躍度不強,信息也不完整,那么用戶難以準確找到要找的人,找到人了回復意愿也比較弱,那么就會影響到找人的用戶體驗。

5.1 用戶反饋

根據前期的用戶調研,我得到的用戶反饋主要有以下這些,如圖:

脈脈需求分析

根據我整理的結果,有以下幾點:

(1)普通用戶需求不高

擁有商務社交關系鏈的平臺脈脈,其最大的剛需在于找陌生人解決職場相關的問題。

如招聘找人、商務合作與推廣、職業信息交流等,但是只有商務型人才對其的需求是強的,對于大部分普通用戶來說,需求并不強,也就沒有留在平臺的動機;

(2)社區運營效果不佳

脈脈為了讓其他人也留在平臺,做了能拉動活躍的內容與社區體系。包括好友動態、主題(社區)、行業頭條、脈課堂等;但是效果并不佳,用戶普遍反饋內容很雜,不是用戶想要的。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1)市面上已經有成熟的競爭對手。在職業成長的內容上,有知識付費平臺、問答平臺、垂直社區等。在資訊的獲取上,有微博、微信公眾號、各大垂直媒體等,脈脈想要殺出重圍不容易;

2)脈脈未能很好滿足用戶獲取資訊與信息的需求。用戶普遍感覺推送的內容比較雜,篩選成本較高。

原因是分發的邏輯有問題:

  1. 脈脈的社交關系都是弱關系,若質量一般用戶不怎么感興趣;
  2. 主題作為脈脈的社區,關注相應主題后會推送新動態給用戶。但一方面新動態的內容無法把控,另一方面用戶并不是一直需要這種動態,比方說用戶雖然關注了招聘主題,但不是一直都會需要找工作;
  3. 為了拉活躍,脈脈也采取了一些有爭議的做法,如獲取用戶通訊錄,未經用戶允許發短信給通訊錄好友,讓用戶極為反感,另還有冒充好友對用戶感興趣,短信進行騷擾,以求喚起用戶。但反而犧牲了用戶體驗,極大地引起了不少用戶的不滿,有的甚至要注銷賬號,用戶即使喚起回到APP,還是沒有使用的動機,其最終的結果一定不理想。

5.2 優化思路

5.2.1 解決活躍度

這個問題還是要挖掘有哪幾類用戶,需求分別是什么?如何滿足他們?

經過用戶調研與分析,我將各類用戶的需求整理如下圖:主要有找資源型用戶、輸出型用戶、問題型用戶、學習型用戶等4類用戶:

不同用戶的需求

總結:

  1. 目前脈脈只能較好的滿足找資源型用戶的需求;
  2. 對于問題型用戶和學習型用戶,需要輸出型用戶來輸出優質的內容;而對于輸出型用戶來說,他的動態和內容希望能被更多人看見,并認可;
  3. 對于能輸出成體系的內容的用戶來說,市面上已經有垂直社區、微信公眾號、小密圈等已經能滿足其需求。

而輸出碎片化內容比輸出體系化的內容門檻要降低不少,不少輸出型用戶有專業能力,但整理成體系化的知識的動機不強,所以脈脈提供一個為其輸出碎片化內容的社區(討論組)是一個切入點。

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碎片化的內容比較零碎,用戶篩選的成本較高。我認為可行的辦法有:

  1. 讓用戶“收聽”其他人(KOL),人的輸出是穩定的,降低了篩選的門檻;
  2. 讓用戶自行收集整理碎片化的內容,即使用“筆記”剪藏下來,而后給其他人推薦優質的“筆記”。

5.2.2 其他優化思路

為了更為精準的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將某些話題類似的社區(討論組)整合成一個大的模塊:版塊。

根據脈脈上的已有內容,版塊可以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1. 個人發展與職業問題;
  2. 專業技能的分享和探討;
  3. 商業、行業、創業的分享與探討;
  4. 求職/招聘/資源共享;
  5. 熱點事件/八卦討論。

將原匿名社區“言職”并入現有社區體系中,允許部分討論組匿名發言,可由平臺管理員設置。

涉及社區主要與#個人發展與職業問題#、#熱點事件/八卦討論#相關。

5.2 功能優化腦圖

功能優化腦圖

5.3 內容與社區功能

關于做社區的目的,前文已經說過。在我的產品設計中,社區占據了絕大多數首頁的位置,每一個社區都是一個細分領域的討論組。

根據調研的用戶需求,用戶關心的需求主要有這么幾大類:

  1. 個人發展與職業問題;
  2. 專業技能的分享和探討;
  3. 商業、行業、創業的分享與探討;
  4. 求職/招聘/資源共享;
  5. 熱點事件/八卦討論。

5.3.1 首頁:版塊的分類

版塊由滿足一種大類型需求的所有討論組,問答,相關內容聚合而成。在首頁展示入口,如用戶需要解決“個人發展與職業問題”,可以進入對應的版塊。

首頁與版塊頁

5.3.2 版塊頁

版塊頁的內容分為三部分:討論組、我的收聽、問答。

一個版塊里有很多細分的討論組,就如#個人發展與職業問題#這個版塊來說,有用戶想尋求offer怎么選擇的,有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想尋求幫助的,有想問職業規劃的,每個話題都可以創建一個討論組,大家根據自己的、別人的問題抒發自己的觀點,進行交流和碰撞。

在頁面中展示的討論組主要分為3種類型:已經加入的(關注)、根據用戶畫像推薦的、熱門的。其中點擊“換一批”后推薦和熱門就進行更換,而只要“已加入”,就會一直顯示。

這里的已加入特指在該板塊中已加入的,所有板塊的已加入組顯示在首頁。

版塊頁

我的收聽收聽即訂閱,對于具備優質輸出能力的用戶,大家覺得其言論和認知能帶來幫助,就會收聽。

另外在資源對接型板塊中,其收聽用戶的場景主要是一些信息撮合的中介,如獵頭等。而在熱點/八卦板塊中,可能被收聽的用戶為段子手、自媒體等。

問答問答功能在原有的產品邏輯就已存在。流程為:提問題(選擇板塊標識)->提示是否有類似問題->繼續提問,生成問題->邀請KOL/好友(脈脈好友、微信好友)回答->系統分發,其他用戶看到后作答,互動->灌水的回答會被折疊。

問答會打上板塊的標記,只有對應的版塊中才會出現特定的問答。

問答模塊

被邀請回答-回答問題

5.3.3 討論組

討論組(社區)即原來的“主題”,原來的產品邏輯是只要關注了某個主題,這個主題中一有動態更新,用戶就能看到。

雖然這樣可以增加分發的覆蓋面,但副作用在于:一方面新用戶都是在注冊時一鍵關注主題的,未必真的想要這些內容,另一方面用戶雖然關注這個主題但不代表一直需要這方面的內容,且內容的產出門檻是比較低的,就造成推送的動態質量也比較雜亂,用戶的閱讀體驗就不是很好。

新版本討論組的修改思路如下圖:

討論組的功能腦圖

  1. 討論組的創建:前期由平臺工作人員創建,便于把控內容調性。后期可逐步開放給KOL用戶,可作為其經營粉絲的小圈子;
  2. 優質的KOL用戶會被收聽,其動態會被普通用戶收藏進“筆記”;
  3. 在某些社區中,有些話題涉及敏感,用戶可選擇匿名發言。比方說:#你為什么從阿里離職#、#職場不如意吐槽地#;
  4. 討論組內部的內容動態的分發機制:最新(時間維度)、熱門(數據維度)、好友(社交維度)、精華(內容質量維度);
  5. 另外要提的一點在社區中取消了問答,現將問答放置到版塊頁中。

討論組的原型如下圖:

討論組-最新動態

討論組-關注動態 & 收藏至筆記

5.3.4 關于行業頭條

我在新版本中去掉了“行業頭條”?!靶袠I頭條”定位于一個嚴肅的信息流閱讀工具,其資訊的內容由用戶從第三方轉載,優質的內容會被同行認可,進而平臺根據同行認可數多的文章在“行業頭條”上進行分發。

但是這些資訊內容如果第一手平臺都很完善,用戶未必有需求到脈脈上來看。另外雖然同行會推薦,但是即使是同行,每個人的職業階段不一樣,目標、能力、背景資源、項目背景、公司背景都不一樣,所關注的點一定不是簡單的相同的。

所以推薦的效果也一般。不如專注于做職業社區內容的細分,整理,分發。脈脈的社區里目前仍有許多有價值的內容,但需要用戶將其篩選梳理出來。

5.3.5 關于脈課堂

將入口放在首頁-所有社區的下面,里面的內容基本不變。

脈課堂-首頁入口

5.4?社交功能

社交功能主要分為好友管理、找人、招聘模塊、其他業務等。與原有產品不同的是,這里弱化了通過好友動態來推薦文章,因為脈脈好友是弱關系,用戶對好友的動態不太感興趣,所以把該功能弱化,把好友的動態放到“人脈·機遇”(社交模塊)里面。

人脈·機遇:新增好友動態功能入口

5.4.1 好友關系

在實際的調研中發現,若好友的動態沒有營養,則用戶對于弱關系好友的日常動態興趣不大。

成為脈脈的LV3好友(熟識好友),需要用戶相互間聊過好幾次,并申請取得對方同意,但實際上在成為LV3之前,用戶可能更傾向于把關系遷移至微信,那么許多普通好友實際上應該是脈脈中的熟識好友了。

另外有些用戶原本在其他線下場合就認識,已經互留微信,后來可能脈脈上偶然看到,便又加了脈脈,這些用戶在脈脈中也被標識為普通好友。那么目前的好友標識(LV1,2,3)便不能真實地反映好友關系了。

但是由于涉及到二度人脈、手機號等用戶隱私,還是需要有好友用戶分層,我認為只要普通好友和熟識好友就可以了。具體可看下圖:

好友及好友動態功能修改腦圖

5.4.2 好友動態

根據用戶管理好的好友關系,有針對性的查看好友的動態。

因為脈脈中的好友皆為弱關系,所以根據用戶自身的需求來設置想看什么動態內容。內容的類型有圖文動態、生日、職業信息變更、社交動態、學習動態等,可看上面的腦圖。

好友動態

5.4.3 找人

為提高找人的效率和用戶體驗,在極速聯系前,為付費會員新增提供二個用戶活躍指標:回復率,行為活躍度?;貜吐史譃槠胀ㄏ⒌幕貜吐屎蜆O速聯系的回復率,根據目標用戶的歷史回復率(1年內)和最近回復率(1月內)綜合算出。

行為活躍度主要反映用戶在脈脈平臺上的活躍程度,用戶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是否要花費極速聯系券來聯系目標對象。

找人

5.4.4 商業化及變現功能

目前脈脈的盈利方式主要有廣告、知識付費、會員付費、B端招聘收費等。

其中對于會員付費來說,對于經常有找人需求的用戶是有強需求的。但是對于大部分用戶特別是新人用戶來說,沒有需求。

但是用戶對于成長學習是有需求的,所以我考慮將會員付費的門檻降低,并將新手用戶比較關心的知識付費整合起來,成為職場新人版會員可以打折,甚至有會員免費專區。而每月送2張極速聯系券可以培養在脈脈極速找人的用戶習慣。

商業化體系

六、總結

脈脈依靠抓微博數據而起家,依靠對中國市場的理解而打敗領英,成為了職場社交的新型獨角獸。

但脈脈不止于此,近年來提出“職脈X人脈”的口號,職脈修煉自己,人脈連接機會。重新定位于職業發展與成長的資訊內容與社交平臺,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找人工具。

內容社區怎么做?

我認為破局點在于一方面能否運營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持續鼓勵高質量用戶輸出內容;另一方面在于能否讓不同的用戶精準獲取到他想要的內容,并收藏整理至筆記,進行二次分發。

如果哪一天大家遇到各式各樣的職場問題,首先想到去打開脈脈而不是知乎,相信脈脈的估值會上升一個數量級。

文章的最后,祝脈脈越來越好。

 

作者:鬧鬧,如有交流需求,可加微信fzfz1728

本文由 @鬧鬧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太長了,不深入沒重點,看不下去

    來自北京 回復
  2. 作者糾錯:2019職場社交報告 由脈脈&CTR&群邑 共同發布。非易帆千帆。

    來自浙江 回復
  3. 充分了解行業背景后再去分析會更好 ??

    來自廣東 回復
    1. 加油

      來自廣東 回復
    2. 加油是?

      來自廣東 回復
    3. 謝謝指教,可以細聊嗎?

      回復
  4. 要寫多久哦這文章

    來自廣東 回復
    1. 大半個月吧

      回復
    2. 厲害

      來自廣東 回復
    3. 每天寫一點嘛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