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步驟,學習產品分析的基本邏輯

6 評論 68625 瀏覽 785 收藏 8 分鐘

第一篇:產品分析的價值

1. 對于投資人/分析師

通過對產品的分析可以了解產品本身的受眾、需求、價值和想象空間,有利于去思考整個相關行業的前景、未來和競爭態勢。當然對于投資人來說,更多的關注在于投資本身。

2. 對于產品經理

對于PM,產品分析本身是工作之一,對于競品們的分析,個人認為除了借鑒,更多是從橫縱向去思考定位,以及分析潛在的機會,當然分析的過程也是指導設計的一種方式。

3. 對于互聯網人

產品分析的過程是對整個市場理解的加深,通過挖掘產品火爆的原因和本質,來提升對當下互聯網世界的理解,畢竟這個世界變得太快。

第二篇:如何做一個產品分析

主要從四個角度來做分析,不同角色關注的重點不一樣,比如作為產品經理需要關注全部四個角度,而作為分析師則應該更關注戰略層和范圍層。

1. 戰略層

1) 定位

首先看產品定位,這里主要講兩個例子。第一個是Amazon的kindle fire,整個平板電腦的市場基本被ipad所占據,Amazon為什么敢做自己的平板電腦?原因就是作為一個內容/資源巨頭,他賣的不是硬件,而是服務。所以在分析產品的最開始,我們就必須深入了解到相關的背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創始團隊或公司的優劣勢。只要這樣,我們在后面的分析環節才能設身處地地理解到功能、策略背后的原因。第二個個性化推薦,以個性化推薦作為差異化的產品,今日頭條和口袋購物。從兩個app的市場反應來看,無疑是新聞類的個性化推薦比電商類更被市場接受,為什么?姑且先拋去技術的角度,我們能夠反思的問題是:對于用戶來說,新聞的容錯成本更低。所以對于我們今天的主題所得到的啟發是:差異化很重要,但是更應該關注產品差異化背后的需求是否成立、成本是否得當。

其次看用戶定位,如果只從我們個人的角度出發是無法理解某些產品火爆的原因,比如就我而言,彈幕網站、《太子妃升職記》等。在分析用戶定位時,我們需要找出那些群體、特征及其規模。群體的劃分維度很多,比如年齡、職業、愛好,pinterest的受眾絕不只是設計師而已,還有喜歡分享的吃貨、家庭主婦、攝影師等等。

2) 價值

互聯網一直信奉一句話“有用戶就有價值”,那么價值最大落地點就在于用戶需求上。分析產品過程中,我們需要觀察它滿足的用戶需求是什么。經??吹胶芏喾治鑫恼伦罱K把用戶需求歸結到人類的本性上,什么七宗罪、貪嗔癡。但我個人認為首先需要總結的是:需求的強烈程度和高低頻次,高頻的需求不意味著有價值,低頻的需求不意味著沒有價值,但是強烈的需求(也就是痛點)肯定是有價值。那我們分析產品價值的時候,需要關注該產品是否在整個需求鏈上找到痛點。此外,除了需求價值以外,還有商業價值、平臺價值,分析的時候不能局限,這里不展開。

2. 范圍層

在范圍層主要梳理一條脈絡:需求->場景->功能。重點舉三個例子,第一:清理大師,在國內外安卓手機上的裝機量非常大,作為一個工具app,需求單一、場景單一、功能很復雜。整個產品始終的思路專注于解決清理問題,進行縱深聚焦,嚴格框定功能范圍。之前張小龍的演講中提到:“好的產品應該是用完即走的”,我覺得這個原則在工具類產品中是非常適用的,所以工具類產品分析時,重點關注的一點應該是產品本身對功能范圍的控制。第二:百度魔圖,作為一個圖像類app,它的范圍層是另一種思路:核心功能(一鍵美化)->延伸功能(深度美化)->爆點功能(明星臉PK),爆點功能的價值其實是引導到核心功能(真正價值點)上,否則很容易曇花一現。第三:微信,作為一款入口級產品,節奏感非常重要,那么分析的重點應該放在產品迭代的版本、時間點、對應的功能上。從這條線上去揣摩微信團隊的整個功能范圍。如上三個例子,其實主要證明一點:在范圍層分析產品時,應該建立在戰略層的基本認識上,深入剖析產品經理們在功能上的選擇。

3. 結構層

從結構層開始,更多是研究用戶體驗部分。使用viso來整理出整個產品的橫縱向結構是關鍵,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發現用戶每個需求完成的路徑。作為產品經理,需要去發現一些值得借鑒的原則或者改進的方面。對于一個成熟產品,核心需求的路徑一定是最短的,這樣我們也能作證產品的定位,舉個例子:百度地圖的一次改版把用戶查詢路線的路徑縮到最短,很大地區別了“附近”的衍生功能,說明地圖團隊在做功能聚焦。

4. 表現層

表現層主要是在于單個頁面的交互和視覺體驗,通過長期分析,可以總結市場上的主流風格。表現層包括交互和視覺都在不斷演化和創新,比如瀑布流、抽屜式、扁平化,但必須和產品定位、受眾群體一起來分析。之前就看到知乎上的一個問題:瀑布流這么流行,為什么百度搜索和新浪微博還保留著分頁。

第三篇:結語

除了以上產品的角度,在分析時,還可以綜合各個因素,比如用戶量、融資情況、盈利模式、季度財報、內部消息等等。舉例來說,當我們在yy某個功能多么有戰略價值、多么滿足用戶本性,其實如果你知道內幕的話,說不定只是產品經理的個人喜好而已。

本篇文章主要是淺顯地介紹一些產品分析的邏輯和方法,大家做競品分析/產品體驗的時候,可以拿來看看。

 

作者:黃佳東(微信號:huangjiadong067755) 百度高級產品設計師,微信公眾帳號:產品設計分析修煉記

本文由 @黃佳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了 ??

    來自湖南 回復
  2. 2月份有幸讀到這篇文章,學以致用,今天再回來給作者點個贊 ?? :mrgreen:

    來自北京 回復
  3. 分析維度應該還包含框架層

    來自廣東 回復
    1. 因為是做分析方法論的分享,所以結構層沒有單獨說

      來自北京 回復
  4. 當我們在yy某個功能多么有戰略價值、多么滿足用戶本性,其實如果你知道內幕的話,說不定只是產品經理的個人喜好而已。 這句話我很贊同,對號入座的應該不少.

    來自廣東 回復
  5. 太深奧了~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