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C VS UGC:小視頻社區選哪個?

0 評論 9393 瀏覽 71 收藏 15 分鐘

短視頻正當火熱,若是想要打造一個小視頻社區,吸引更多的用戶積極互動,主導方應該是視頻內容還是評論呢?

一、社區靠視頻內容還是評論驅動?

做小視頻社區,究竟是應該靠視頻內容還是評論去驅動用戶互動?

這看似是個很明確的事情,根本不算是問題,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爭論 ,甚至一旦思考不到位很容易發生方向性錯誤。

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現實總是充滿糾結和矛盾。要做小視頻,肯定繞不過抖音和快手,他們已經太成熟了。在此背景下做小視頻社區,勢必得做出差異化,否則沒有存在的必要。

這時最簡單的思路便是考慮垂直化,做地域、行業或人群細分等。垂直化社區通常都有一定的門檻,甚至需要較高的專業化程度。此時延伸的討論就是前期為了保證內容專業性和社區氛圍,我們究竟能不能放開UGC?

很多人是持同意的觀點的,覺得UGC內容質量不可控,運營成本高,所以不建議開放UGC,而是通過PGC持續產出內容,服務用戶。

不放開UGC,不僅意味著社區在用戶構成和內容豐富度上的單一,還勢必會減弱用戶的參與和互動,那應該如何才能激發用戶參與和互動呢?

此時,又會有人提出你看網易云音樂是靠評論驅動的,尤其是云村的社區,效果不錯。

我們可以考慮借鑒網易云音樂的思路——我們做視頻社區要加強用戶參與和互動,應該在PGC基礎上去刺激用戶發布評論。這樣一來,小視頻社區產品的思路已經演變為:做一個細分垂直的小視頻社區,一邊去生產PGC內容。

大家都知道,視頻的制作周期長、且批量產出慢,生產一批高質量的原創視頻內容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以及時間成本,實操中節奏會更慢、戰線會更長。

短視頻創作流程

另外產運團隊的發力點和主力工作已變為在評論互動上,玩花地去做評論和激勵互動的功能以及評論內容的冷啟動。而不是集全員之力去砸實視頻內容——這一產品的根基。

為什么做視頻社區開頭把重點放在評論上不靠譜。我的觀點是:前期應該必須優先把視頻內容做好,在此基礎上再去激發評論互動。

1. 從產品定位上看

內容型社區肯定是內容為王,而小視頻社區視頻內容本身就是源頭,是一切用戶行為發生的根基。

用戶必須先消費視頻內容,通過視頻創作的主題、角色、表演、場景、臺詞等來建立情感的共鳴和互動,然后才是進一步延伸到贊、評論等關聯性的數據和內容,單純消費評論內容是很難的,甚至不存在的。

2. 從用戶使用的路徑上看

其實評論是第二個激發點,優先做評論不合適。

視頻瀏覽的主路徑

在目前小視頻的產品形態下,尤其是抖音的上下切換視頻的沉浸式瀏覽模式,更有助于多消費內容而不是基于內容而引發更多的互動。

這點上快手的雙欄模式相對較好,但總的來說,評論的層級較深,鏈路較長,消費和發布評論有很大的折損。在社區創建初期,在人力不太充沛的情況下,目標聚焦在深挖評論是不現實的。

另外從用戶內容消費路徑和瀏覽順序來看,基于以評論內容優先的模塊布局,造成用戶視覺路徑其實是缺乏語境的。音樂類App比較好的一點,在于聽覺感官和閱讀視覺感官是分開的,即便這樣主打評論的產品,其體驗效果也不會太好。

不同的消費路徑體驗差異大

所以源內容和評論內容的主次應該搞清楚,我們要想激發用戶對內容的消費和互動,應該下力量在內容的生產和內容的下發上,保障原創性和專業化內容的占比,及時獲取用戶的畫像并做好精準推薦。如果,在產品初期想通過立足評論去發力來大做用戶互動的文章,有點舍本逐末。

3. 從內容生產上看

要保障內容的質量,包括:原創性、豐富度以及新鮮感,保證一定比例的內容是用戶在別的社區沒看過的。

尤其是偏向垂直的社區,更應該通過原創性的內容樹立社區的品牌,建立產品價值:逐漸通過獲取用戶對內容的好感度,進而激發用戶的參與,輸出態度、發表觀點;等內容有保障之后,才可以發大精力去做評論。

二、垂類小視頻社區一定不能優先放開UGC嗎?

接下來,我們再討論下垂直類的小視頻社區放開UGC的問題,是不是一定不能放開UGC?我覺得不見得。

專業化內容的解決思路其實已經很成熟了,除了PGC外,還包括UGC,KOL、機構賬號,以及MCN等。

前期為了建立和強化用戶對于社區的認知,尤其是對于垂類社區,視頻內容生產對專業性要求更高,所以在最開始不設置UGC入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開放UGC入口,并不能抹殺UGC內容對于內容社區的重要性。

我其實更主張盡快開放UGC入口,有以下幾點原因:

  • 作為小視頻社區,發布視頻應該是一個大需求,甚至可以可以和內容消費需求并列。用戶在一個內容生態下,肯定有記錄生活、表達自己、跟隨模仿,甚至是輸出個性化觀點的需求。比如小年糕社區,就是很好地滿足了中老年用戶制作視頻和發布視頻的需求,獲得了高速的用戶增長。視頻制作是一件高門檻的事情,但是發布內容獲得的成就感要比評論高很多,參與感也更強。由此帶來的互動比依附于別人的視頻下的評論互動,對于用戶的激勵也要大的多,尤其是通過自己發布的內容獲得贊、評論和關注。
  • UGC是一種極好的內容源泉,是一種復利,我們可以通過UGC獲得更多原創和二創的內容。
  • 基于UGC連接的用戶生態要更多元化,更健康,我們可以通過UGC來培育自己的頭部用戶。放開UGC,易于建立PGC-UGC-KOL-MCN-機構帳號等,多元化、穩定的金字塔生態結構。尤其是隨著自己的社區調性形成,也是逐步培養自己社區的KOL的過程,并且通過KOL的成長激活整個社區氛圍。

短視頻生產和分發鏈路

所以我還是主導小視頻社區應該盡快放開UGC入口,建立多樣化內容生態。

當然對于剛才談到小視頻需要保證內容質量,所以放開UGC,前期可以從產品容器和規則上去引導和限制,可以嘗試通過邀請制或者設置一定的門檻放開UGC上傳。

另外對于視頻制作,一定要降低制作門檻和減少制作成本。比如優化拍攝流程和上傳步驟,建立跟拍和模仿機制,建立制作模板和規范等。

三、視頻社區真得能模仿網易運營通過評論建立壁壘嗎?

然后再說一下網易云音樂的評論運營。從網易云音樂推導出,視頻社區要提升用戶參與和互動就必須做評論,這是典型的競品驅動思維——看到好的產品/功能,就想著直接照搬。

問題是我們要考慮不同產品的形態、屬性和發展階段,以及用戶使用習慣等方面來看。

1. 產品形態

音樂和視頻類App同屬音視頻類內容社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很強的參考價值。比如音視頻內容本身就是一個產品的護城河,同時內容也是用戶消費的第一個激發點。對于普通用戶而言,App所傳遞的價值更多還在于內容的消費上,這個是根基。如果不夠有吸引力或者無法引起用戶的共鳴,用戶沒有觀看的動力,更難以發生進一步的行為。

但是我們可以從產品形態上對比下小視頻和其他內容社區,我們會發現其實對于用戶而言,其消費的主要內容其實都不是評論:

  • 小視頻的內容結構:話題-視頻-贊/評論等;
  • 問答社區的內容結構:話題-提問-回答-贊/評論體系,問答社區消費的答,話題和提問其實屬于內容聚合;而視頻和回答,屬于一級源內容,贊和評論屬于二級內容;
  • 再看音樂類內容:分類-歌單-音樂-歌詞-評論,可以看出,音樂類的主打內容只是音樂和歌詞本身;而分類和歌單是為了更好地分發和消費內容,評論是基于視頻的二次互動和創作。

不同的內容社區,雖說體現的用戶價值是不同的,但是都是靠發力核心內容去驅動的。

2. 產品屬性

把評論作為主打內容去做,除了消費路徑不符合用戶使用習慣外,比如網易云音樂-云村的熱評墻,單純把基于音樂的評論內容抓取過來突出文字內容,瀏覽順序不舒服,且對于用戶而言價值不高。

更符合大眾用戶習慣的是通過一首歌曲,通過對歌曲的了解,然后找到共鳴點的評論或者是差異點。另外,優質且能引發互動的評論對內容的質量要求很高,比如故事性、文字以及看問題的角度等,其實網易云音樂投入在評論上的成本很高。

3. 產品發展階段

你不要忘記,網易云音樂發展了多少年,從13年到現在已經6年多了。這么成熟的產品,發力做評論社區除了保持品牌特色外,還主要是為了增強用戶粘性,提升留存。

其最初是靠歌單來獲取用戶的,并且其音樂推薦做得很精準,社區氛圍很有格調,很符合用戶的音樂品味,逐漸俘獲了用戶的心。隨著版權被QQ音樂壟斷,網易云音樂只能通過強化社區來建立壁壘,減少因音樂不足造成的用戶流失。

并且網易云音樂做了這么多年音樂評論,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來做評論的生產、審核以及維護管理。另外,云村其實是更相對獨立,強化了內容,用戶去消費圖文內容,弱化音樂本身,是需要強運營的圖文內容社區。

四、小結

總的來說,當下再做小視頻社區,應該以視頻內容為中心從多個方面下功夫:

  • 產品容器:做好內容的推薦和內容消費,然后再去逐步建設互動體驗,進而建立一定的弱社交關系鏈,激勵相關再次之;
  • 內容生產和生態建設:多層次的用戶群體和多元化的內容生產生態;
  • 內容分發:及時獲取和構建用戶畫像體系,基于數據做好算法推薦;
  • 用戶運營:種子用戶招募和頭部用戶運營,通過頭部用戶的帶動內容和社區氛圍。

#專欄作家#

阿外,微信公眾號:產品波物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0年互聯網產品經歷,關注社交/教育和新消費領域,聚焦行業分析和產品力建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