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用是網易云音樂,而不是蝦米 ?

15 評論 33578 瀏覽 269 收藏 25 分鐘

寫在最前

拋開版權和內容,筆者將以產品設計的角度來分析兩款產品的優劣。

【產品】蝦米音樂 & 網易云音樂

【版本】蝦米V5.5.0 & 網易云V3.2.1

【體驗系統】Flyme OS 5.1.0.2Y

需要聲明的一點是,蝦米和網易都是非常優秀的產品,在設計上也是業界的良心之作。筆者會盡量客觀地來對兩款產品進行比較。如有錯漏,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服務內容

首先說明一下筆者主要使用這兩款App的哪些功能:

在蝦米音樂,筆者主要使用的是每日推薦歌單和自建精選集功能。使用了4年,筆者始終感受到的是蝦米是一個精準的個性化推薦音樂播放器。在網易云音樂,除了會使用每日推薦和自建歌單外,還會刷刷每首歌的評論,點點贊。使用了3年,而網易最新的一次更新讓我覺得,它是一個好玩的音頻服務平臺。造成這一差別的原因在于,我對它們不常用的功能的態度,在蝦米音樂,我根本不會理會其他功能,而在網易,我會偶爾地進去看看,感覺還不錯。

而為什么,態度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接下來,筆者將一層層地分析其原因。

產品結構

先從結構說起,因為蝦米和網易的結構差異非常大,同時也是造成體驗差異的主要因素。

按照測評文章的慣例,這里將會貼出兩個產品的信息架構圖。然而并沒有,光看架構圖并沒有任何卵用,發現不了問題。讓我們回歸到最直接的每一層頁面信息和頁面布局說起:

圖一

圖一(蝦米音樂首頁)

首先分析蝦米的首頁,如圖一,蝦米首頁采用的是無限下拉的瀑布流布局,頁面信息裝在了一張張的卡片上,而每張卡片的信息結構又不盡相同:有的是推薦歌單、有的是推薦話題、有的推薦專輯等等。而且每種信息都是基于用戶行為進行個性化推薦的。像這種卡片與卡片間沒有明確的聯系,以一種直接的、無規律的方式將內容暴露于用戶眼前的信息結構可以稱為自然結構。

體驗就類似于:看電視時不停地轉換頻道,直到發現一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為止。自然結構的好處在于,它非常地貼合了用戶“閑逛、漫無目的”的心理模型??梢韵胂筮@樣一種場景:用戶A在一個閑暇的時間段想來幾首對自己口味的音樂聽聽,然后他打開了蝦米音樂,不僅首屏中他可找到對他口味的音樂,他只要輕輕地滑動手指就會看到更多為他個性推薦的音樂服務:可能是歌單、可能是MV,可能是音樂專輯等等,只要他不停地往下刷新,他就能找到更多對自己口味的東西??梢哉f,首頁的設計很好的把閑暇找歌的用戶場景和個性化推薦業務有機地結合起來。

圖二

圖二(蝦米音樂樂館頁)

再來看看一個比較重要的頁面,樂管頁面,如圖二。先引入一個概覽:層級結構。所謂層級結構,就是把信息一層層得組織分類,就好像電腦的文件夾,要一層層地打開才能最終找到想要的東西。而蝦米的樂管頁面就是采用了這個結構。而這結構的好處和壞處也是非常明顯的。好處在于,繁雜龐大的信息能有條理地組織起來,使得看起來并不凌亂,用戶會依據邏輯或經驗找自己想要的信息。而壞處在于,層級越深,分類越多,用戶就越容易迷失在其中,也會使用戶望而卻步,不利于對信息的探索。

像樂管頁面,如果深度地體驗,會有發現蝦米比較有意思的業務比如社區、音樂人、看演出等,但由于被收納在了層級結構內,不容易被發現或探索。用戶需要操作多個步驟才能真正地看到服務內容。以社區功能為例:首頁→切換到樂管頁面→找到社區入口→點擊進入→找到感興趣的話題→點擊進入,要經過5步才能看到有用的信息,無疑門檻是非常高的。也有可能這些業務僅僅是面向于深度用戶,而非普通用戶。

而且,在信息的組織上,這個頁面也存在著問題。筆者思考了好久也沒有想出這頁面的信息分組是一個怎樣的邏輯,一些特色業務功能和邊緣功能也混淆在一起,使得特色功能業務不夠突出,頁面也顯得臃腫。(而筆者在文章底部放出了樂管頁面的修改建議,有興趣者可稍后閱讀。)

然而,層級結構不僅僅出現在樂管頁面,也多次出現在某些頁面的某些部分,如用戶音樂管理頁、用戶展示頁等等??梢赃@樣說,如果一個功能是用戶不用的,用戶基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一旦要找起來,要用起來,就會感到比較費勁。

由以上對結構的分析,我們可以感受到蝦米的產品策略,把業務重心聚焦在首頁的內容推薦上,而其他功能只是一個補充或者還在試水階段。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筆者用來蝦米這么多年都只覺得它是一個音樂播放器了。

如果說自然結構+層級結構可以總結蝦米音樂,那么網易云的關鍵字即是:雙層導航欄+矩陣結構。

圖三

圖三(網易云音樂首頁)

所謂矩陣結構,如圖三,將頁面分為幾層,每一層為一個業務類別,每個類別都由標題+內容+入口組成。這種結構常見于大型的電商網站,可以說集成了自然結構和層級結構的優點,滿足了用戶“閑逛性”和“任務型”兩種心理模型。用戶能夠迅速地結構性地了解到App主要業務是什么,并且能直接地體驗到每種業務的具體內容。以首頁為例,通過標題,用戶能馬上感受到App提供了推薦歌單、最新音樂、主播電臺等服務;同時他也可以直接點擊其中一個內容馬上體驗;如果他想了解更多,還有有一個“更多”的入口。可以說,在首頁用戶就可清晰地了解網易的大部分業務。然而,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過多的信息展示,會使得頁面顯得凌亂臃腫,增加了用戶的學習成本。

雙層導航欄比較好理解,也是很常見的導航方式。優勢在于,能讓用戶快速得到達各個業務,業務與業務間形成一種平行關系,使整個產品架構也更容易被用戶理解和學習。再以社區功能(網易稱為動態)為例:首頁→切換到社區頁面,僅需一步用戶就能看到有用信息,相對于蝦米的5步,實在高效太多。而更淺的路徑也能使得業務更好地展露。

總的來說,得益于雙層導航欄和矩陣結構,網易云的功能業務都得以直觀、清楚明白地展現。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筆者覺得網易云是一個音頻服務平臺:即使是一個只用少部分功能的用戶,也會每次地被動發現,網易云上有其他的功能,使得他或多或少地去嘗試新的功能。

產品策略決定產品結構,產品結構影響用戶體驗。經過筆者的一番體驗可以倒推出:蝦米音樂是一種聚焦型的產品策略,而網易云則是平衡型的,孰優孰劣暫時還不可判斷。但無可否認的是,站在商業的角度,網易云的結構更加有利于業務的發展。

然而,筆者在這有一個很大的疑問:拋開版權問題,在個性化推薦功能爛大街的形勢下,蝦米的核心競爭力又會是什么呢?

功能模塊

經過對比,筆者發現網易云和蝦米的功能模塊都非常類似,但在模塊的設計上卻有很大的不同。接下來,筆者將選擇兩個具體分析。

圖四

圖四(網易云音樂我的歌單&推薦歌單&專輯&排行榜)

第一個不得不說的歌單模塊。

網易的歌單模塊是靈活而又強大的。這里所說的歌單,并不僅僅是指名字為歌單的東西。自建歌單、推薦歌單、專輯、喜歡的音樂和排行榜這些從本質上來說都是歌單,如圖四。它們都有著一致的頁面布局,操作邏輯以及播放規則,這樣的一致的設計,好處可不少:

  1. 統一的界面設計和操作邏輯可以大大地減少用戶的認知負擔和學習成本。讓App做到輕量化。
  2. 歌單自行一致也能與其他業務形成明顯的差異化,比如,用戶怎么也不會吧主播電臺和歌單混淆在一起。
  3. 減低開發成本同時利于業務拓展,只要有新的業務能用歌單形式承載,就可直接復用。
  4. 以后臺管理的角度,數據結構的一致性也使管理更加方便。

圖五

圖五(蝦米音樂我的收藏&我的歌單&精選集&專輯 &今日推薦歌單&排行榜)

再看看蝦米的歌單模塊,這里類似歌單模塊的有:我收藏的音樂、我的精選集、精選集、專輯、今日推薦歌單、排行榜,如圖五。然而它們卻沒有像網易云很好地統一起來,盡管有的形式相似,但它們的操作邏輯卻不盡相同,有的可以點贊,有的可以分享,有的可以收藏……雖然使用起來并無大礙,但無可避免地有一種凌亂感。沒有統一化的思路加上蝦米常見的層級結構使得產品并不怎么好用,例如:在“我的”頁面里,我收藏的音樂,訂閱的精選集被分別收藏在了下一個層級里,而自建精選集卻能在第一層級得以展現,如圖六左。然而它們本來可以是同一樣東西,在一個頁面全部展露,像網易云就是這樣做的,如圖六右。

圖六

圖六(左為蝦米音樂、右為網易云音樂)

第二個可以說說的是社區模塊。

上文已經提到,要瀏覽社區里面的內容,蝦米需要5步,而網易云只需要1步,然而差距還不僅僅于此。

圖七

圖七(蝦米音樂社區頁面)

在社區頁,如圖七,蝦米的大致邏輯是:頁面上提供了豐富的話題,用戶必須從中選擇一個,才能進行瀏覽或言論。對于這樣的邏輯,筆者實在十分不解:

  1. 為什么一開始就要讓用戶選擇?
  2. 大量的話題選擇,難道不會讓用戶迷惑嗎?
  3. 怎么才能把話題運營起來?運營一個UGC業務,需要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如何讓數據鮮活起來?

圖八

圖八(網易云音樂社區頁面)

先把問題放一放,看看網易云的社區是怎么做的,如圖八,頁面一開始就不分話題地展露了用戶的言論,而話題只會在用戶的言論中偶爾穿插一條。筆者認為,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1. 大大降低了用戶的選擇門檻,選擇“是否”顯然比選擇“哪一個”容易決策得多。
  2. 更重要的是,話題以這樣的呈現方式更加容易運營。因為話題往往是具有時效性的,在一個娛樂熱點上發布一次話題能有效地提高用戶的參與度。比如“小李獲得小金人”這一話題,就可以誘導影迷們發表激烈的言論。

再來回看蝦米的社區,固定不變的話題最終只能變成一潭死水,很難讓用戶活躍起來。而假如,因為運營的需要新增一個話題,又會造成話題的冗余,把所有話題顯露出來讓用戶選擇終究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方式。而且,蝦米沒有把好友機制、大蝦館這樣的業務跟社區結合起來,孤獨、被隔離的社區又怎么能夠玩轉起來呢?

經過以上對比,筆者完全感受到了網易云在產品設計上的把控力,而蝦米音樂真的略顯遜色。

交互細節

所謂魔鬼存在細節當中,好的設計細節真的會讓人著迷。而在這一方面,網易云可以說是全面碾壓蝦米,筆者將用幾個細節來給大家解釋。

播放列表的播放規則

圖九

圖九(蝦米音樂播放列表頁)

蝦米的播放規則一直是讓筆者抓狂的事,以搜歌試聽為例,其邏輯是當用戶點擊搜索的結果,蝦米不僅僅是播放當前的結果,而是播放整個搜索列表,如圖九。然而用戶的目的只是想播放自己選擇的歌曲,對其它搜索結果根本不敢興趣。按蝦米的邏輯還會把整個播放列表打亂,用戶還得費氣力去恢復原來的播放列表,這樣非常影響聽歌的體驗。像這種不合理的播放規則的例子還有很多,在這就不一一列舉。

而網易云的規則就容易理解很多,如果點擊的僅僅是一首單曲,它會自動添加到播放列表并設為當前播放,換句話說,原來的播放列表是不會受影響的,如果點擊的是一張歌單或歌單中的曲目,那么播放列表就會刷新為該歌單的曲目。這兩個簡單的邏輯使得整個聽歌體驗非常流暢,不會感到有阻礙。

社區分享音樂流程

圖十

圖十(左為蝦米音樂、右為網易云音樂)

在這流程中,蝦米點擊分享,再點擊選擇音樂的時候,出現的是一個搜索框,如圖十左??雌饋聿]有問題。然而,在云音樂中點擊選擇音樂后,出現的是搜索框同時列出最近播放的歌曲,如圖十右。高下立見!因為在這分享行為中,可能會存在兩種場景:第一,用戶往往會因為在聽或剛聽的歌觸動情緒,從而觸發分享的動作;第二,用戶因某個話題想發表點什么,然后需要配一首歌來渲染所寫的內容。而蝦米卻沒有把兩種場景考慮到位。

搜索框的交互控件

圖十一

圖十一

在網易云的搜索框控件中,有一個消除按鈕,點擊消除,直接會呼出鍵盤,不需要再次點擊搜索框才呼出鍵盤,如圖十一。然而蝦米卻沒有這樣的便利。

播放列表

圖十二

圖十二(左為網易云音樂、右為蝦米音樂)

網易云的播放列表是一個彈出層,而蝦米的播放列表需要在播放界面中向右滑動才能出現,如圖十二。其實這也不算什么錯誤,但這樣會大大地限制了播放列表的靈活性。比如,在最底的控制欄中,網易可以直接呼出播放列表,而蝦米則不可以,如圖十三。且不說該不該有這樣的控制,然而蝦米是即使想有也不能有。

圖十三

圖十三(上為蝦米音樂、下為網易云音樂)

點進評論的操作

最后再吐槽一下,蝦米點進評論再返回的操作,用戶從播放頁面進入,返回的時候卻到了播放頁的前一個頁面。這樣操作的不對稱,就好比,你從走廊進入了房間,當你再從房間出來的時候卻到了大堂。這種邏輯有多滑稽就不再多說了。

引用《交互設計之路》的一句話:“讓交互設計變好的關鍵是減少用戶和電腦之間的不確定性?!倍@就需要對用戶行為細致的觀察和預判,網易云對交互細節的處理都充分地體現了其產品團隊對用戶行為的透徹理解。

視覺細節

在視覺設計的整體風格上,孰優孰劣只能見仁見智。然而,在視覺細節的處理上,卻可以分出高下來。

第一個要說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封面配圖。

網易云大多數的配圖都非常高精度,而蝦米的卻不然。兩者都是采用沉浸式的設計,然而低像素的配圖對沉浸式設計來說無疑是一個災難。

第二個要說的是圖標。

網易云的圖標都是嚴格地遵循幾個分級的尺寸,然而蝦米的圖標的尺寸卻滿天飛,并沒有看出有什么一致性。同時,在大屏手機上,蝦米的圖標已經放大得出現毛邊。

第三,鎖屏狀態。

作為一個曝光頻率極高的頁面,其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肯定的是兩者的設計都不錯,而筆者更加傾向網易:得益于高清的配圖能將沉浸式設計貫徹到底,如圖十四。

圖十四

圖十四(左為蝦米音樂、右為網易云音樂)

還有更多的細節筆者就不一一敘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發覺。

優化建議

吐槽了這么久,還是得提一下一些有建設性的東西:

對樂管頁面的修改建議

如圖十五,左圖為蝦米原來頁面的信息結構,右圖為筆者修改后的信息結構,修改理由如下:

  1. 將本來四層的分組改為三層,分別為主推業務、特色業務和邊緣業務。
  2. 主推業務按照原來的不動,而社區、音樂人和看演出都是蝦米所特有的業務,所以組合在一起讓用戶更容易理解。
  3. 而其他的藝人、專輯等都是一些深層次的找歌功能,這種分類找歌的方式可以說是PC時代的設計思路遺留下來的產物,所以把它定義為邊緣業務。以防真的會有這種需求的用戶。
  4. 特別要說一下的是大蝦館被融入在了社區功能里,這都是UGC的業務,可以結合在一起,并且加上好友機制讓社區功能更加具備可玩性。至于三者要怎樣地有機結合在一起,這需要大量的精力去設計,筆者在這還沒能給出答案。

圖十四

圖十五

最后的建議,還是要回歸到蝦米的產品定位。

  • 如果產品定位還是圍繞個性化業務,就讓自然結構更加自然,也就是說首頁上的卡片可以更加多樣化,可以再加上看演出、社區話題這樣的特色業務,將個性化推薦更加豐滿。
  • 如果是定位為一個音樂服務平臺,筆者的建議是必須進行結構重構,因為聚焦型的產品結構實在難以支撐起業務的發展。然而,蝦米是蝦米,逼格和小眾已經成為它的標簽,這樣向世俗的妥協是否有失它的身份?

 

作者:Genrry,設計師。

本文由 @Genrr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蝦米音樂我用了五年,堅持不下去了,太難用了。每個操作都難受得不行,pc版尤為突出。手動更新讓我仿佛回到2008年,更新完原有文件沒被替換,仍然提示更新。app首焦亂得一筆,加入阿里后,蝦米是真的不用心做產品了。

    來自云南 回復
  2. 大神 求分享 1871006246@qq.com 謝謝

    來自重慶 回復
  3. 作者的確分析的很細致,作為偏愛網易云的人看了之后的確有不少共鳴。對于網易和蝦米是完全不同方向的兩種APP深表同意,從信息結構就看得出它們主推的是什么,隱藏的是什么,但隱藏是很成功,主打來說蝦米并沒有那么成功,因為我用蝦米的時候并沒形成每日聽推薦的習慣,反而用了一次網易云之后每天離不開的就是日推。但我覺得這個區別的原因比較簡單粗暴一點:網易云的音樂的日推是真的更好聽…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來自香港 回復
  4. 云音樂 有個功能就是云~~將本地的上傳到云音樂可以在任意一臺設備收聽帳號里上傳的云音樂,我之前用的蝦米,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功能,網易的確實有些資源不全,版權還是要花大錢穩定住的

    來自北京 回復
  5. 資源型產品比的是資源,對于音樂APP來說,就看誰的歌全!至于樓主說的東西,前5前10的區別不是太大。

    來自廣東 回復
  6. 第一次來人人,就看到喜歡的產品測評,我覺得網易的簡潔不用學習就上手是她最大的優點。當然對著評論又哭又笑這種事我是不會說的。嘿嘿

    來自法國 回復
  7. 看完還是喜歡蝦米,音樂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只是一個無聊時候的陪伴,換句話說我想聽歌的時候隨意點兩下就能聽到好聽的歌就夠了,我不在意歌單叫什么,什么主題什么風格,只要讓我聽到好歌。至于爛大街的私人訂制,音樂軟件不像其他,累計了幾年的收藏、精選集,它懂我脾氣懂我喜好,我沒有精力再去重新調教另一款音樂軟件,文中忽略了粘性。很多時候社交屬性之類都是軟件謀求發展強加,不可否認網易云在社交上的高品質和管理上的優秀體驗,所以我在蝦米找到好歌可能會去網易云看一眼評論找到認同感,下載的話還是回到蝦米,畢竟不用我強行選擇下載的歌單,有時候我就是想聽首歌,非要讓我分個類,我累。還有,用到最多的播放界面,并不認為網易云的好,我討厭那個一直轉圈的小唱片,一、太小,看不清,蝦米的方形大圖,既有傳統專輯封面的還原感,又能讓我清晰的看到我喜歡音樂的圖片,所謂像素不高并不影響我看清;二、看到阿呆的臉倒掛在播放界面旋轉著,真有那么好體驗么。鎖屏界面,網易云的沉浸式大圖,連文章里的那張截圖都看得到圖片中文字和操作按鈕混雜在一起,展示區和操作區的界面劃分不清晰,點亮屏幕如果想下一曲都要找一下按鈕在哪里,這點我個人差評。APP這種東西很多時候見仁見智,定位不同思路不同,各取所需。

    來自天津 回復
  8. 首頁上的卡片可以更加多樣化,可以再加上看演出、社區話題這樣的特色業務,可是蝦米畢竟是用來個性化推薦歌的,加這些會不會跑偏

    來自天津 回復
  9. 我就說一句你分析的不錯但是沒用這2個app的看你的文章就要糾結死請問圖五是哪張,每個圖都沒有說明是哪張,是讓讀者猜?2個app對比的時候那個是網易的那個是蝦米的都沒有注釋,讓讀者猜?

    來自廣東 回復
    1. 啊,對對對。我寫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確實讀起來非常費力。謝謝指出錯誤,我會盡快修改。

      來自廣東 回復
  10. 最近好像網易云音樂突然就火起來了,忍不住想說網易出品必屬精品,果然是不錯的。
    但是,就音樂來說,作者的”蝦米是蝦米,逼格和小眾已經成為它的標簽“深得我心。
    上學時就開始用蝦米,當時覺得好神奇好多偏門的歌都有,也無需和大家交流互動,看到ta的精選集里有心愛的歌,然后收藏精選集就覺得已經溝通過了,個人感覺 用戶要付出更多才能抵達蝦米社區,減小了社區的活躍度,反而是好事,保持這種“逼格和小眾”就是他的魅力。
    有段時間沒用蝦米,某天打開發現收藏的好多歌因為版權問題都沒有了,有些失落,但也許是大好的事情。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