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開放銀行發展專題分析(案例篇)
未來,5G規模商用將真正實現萬物互聯,加速銀行數字化開放變革。
在全球開放銀行熱潮下,中國各銀行機構紛紛布局開放銀行戰略,有轉向重金融服務弱化銀行實體的趨勢,前置客戶需求的場景將金融服務嵌入其中,在融合生態中輸出和共享金融服務,但各家實踐探索模式和開放路徑各異。
金融科技公司作為開放銀行的主要實踐者,既是合作服務方也是挑戰者,為銀行開放探索提供技術服務或場景、科技創新賦能。未來,5G規模商用將真正實現萬物互聯,加速銀行數字化開放變革。
一、中國銀行業開放探索多形態共存,但呈現融合生態共享服務
1.1 開放銀行呈現場景在前、金融在后的共同特點
1)各行雖探索方式及路徑各異,但均向場景在前、金融在后的生態發展
在百花齊放的開放銀行浪潮中,中國銀行機構主要形成了三種探索路徑及模式,推動數據互通共享的數據能力開放模式、以產品服務能力共享的服務開放模式、以共建開放平臺開放金融科技能力的平臺模式。
開放銀行將弱化銀行實體,結合生態合作伙伴以不同形式輸出和共享服務。
目前各家銀行不同模式中,現階段數據開放更多限于銀行機構內部,而由于金融科技發展,使銀行機構逐漸從產品金融向平臺金融、生態金融發展,銀行機構主要通過結合生態合作伙伴,以不同形式對外輸出銀行服務,即通過生態場景連接客戶、給客戶最直接的管理和體驗的金融服務,呈現場景在前、金融在后,銀行將智慧化服務融入人們的生活,人們在需要時能及時享受銀行的便利服務,但卻不需要感受到銀行的存在,銀行實體逐漸弱化。
2)數據從銀行內部開放向標準規范建立推動,驅動數據賦能金融服務
銀行機構向開發者和第三方服務共享客戶數據,各參與方基于客戶數據進行開發和創新,再通過金融服務客戶。
由于目前銀行機構的數據尤其賬戶管理等客戶數據是銀行機構核心資源,而行業未形成統一的數據規范和開放標準,短期內數據的開放共享還難以實現。但基于真正開放的本質是數據共享,國內銀行機構依然積極探索和推進數據共享進程,正從內部數據打通向行業標準建立階段,先實現內部數據的規范、互通,滿足內部數字化創新需求;另外,在利用API、APP等與外部連接,如與金融科技機構、開發者等合作中,將推動行業從API對接的規范推動數據標準、安全規范的形成,為未來進一步的數據共享和開放奠定基礎。
3)場景支付成銀行搭建開放銀行場景生態的重要媒介
場景支付是開放銀行的基礎平臺,也是開放銀行的生態構建的重要媒介,銀行機構通過場景支付自建小生態或通過對接支付服務融入商業構建生態,助力開放銀行生態建設。
1.2 金融科技公司是開放銀行實踐之一,從科技和場景賦能開放銀行
金融科技近年迅猛發展,金融科技公司成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參與者、實踐者,在某些方面甚至是驅動者,為銀行開放探索提供技術服務或場景、科技創新賦能等,作為銀行數據信息、產品服務、功能技術等輸出的接口或平臺。對此,近日北京銀保監局發文規范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業務范圍,合作類業務范圍包括客戶和產品推介、信用卡、支付、數據信息和技術服務等方面。
中國各銀行機構不斷加碼金融科技的布局,大型商業銀行和部分民營銀行建立自己的科技子公司,加強科技優勢。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一方面作為銀行內部總分行的科技能力,賦能內部科技創新;另一方面,通過開放平臺以API或SDK向中小企業等以組件化、模塊化開放資源和技術能力,助力其對接商業生態,并以此有效切入合作方的場景,引入合作方的能力和服務,助力其快速實現開放銀行戰略。
二、中國銀行機構積極擁抱開放浪潮,紛紛布局開放銀行戰略
2.1 中國開放銀行以自下而上的市場驅動,各行結合自身特點積極嘗試
中國伴隨金融市場改革與金融科技的興起,從國有大行、新興的民營銀行到股份制銀行,都在加快推進開放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等傳統大型銀行,與微眾、新網等新興民營銀行均已宣布開放銀行計劃并開展開放銀行實踐。從各行的實踐來看,目前以API為核心技術,部分以SDK產品聚合金融服務能力,從平臺建設、場景生態合作等方面積極探索新興開放服務模式。
2.2 中國多家銀行爭相開放,開放平臺以自建和合作共建兩種方式為主
中國開放銀行的探索雖仍在初級階段但已呈現百花齊放的形勢,從銀行機構來看,目前對于開放銀行平臺的建立主要以兩種模式為主,一種自主建設銀行開放平再輸出能力賦能合作伙伴或生態圈,以大型銀行為主,其基于自身數據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主導建設;另一種合作共建、開放共贏,以創新型銀行、中小銀行或互聯網銀行為代表,其通過開放API融入金融生態系統平臺,或是依靠大行的開放生態系統平臺賦能開放API輸出服務,或依靠戰略合作探索創新共建開放生態平臺,或通過商業合作參與生態圈服務。
2.3 中國銀行業開發銀行的典型實踐
1)建設銀行,以開放平臺探索合作生態,釋放技術和服務能力
建設銀行基于云搭建開放銀行管理平臺,以戰略合作構建開放生態,通過提供標準化的開放模式,賦能行業合作伙伴,把金融服務、數據服務嵌入第三方,以場景為搭載,打造數字時代銀行服務新連接,將銀行業務擴展到社會生活場景各方面。平臺已于2018年8月上線,將建行已有的核心金融服務如賬戶開立、投資理財等,以標準的SDK、API發布,為第三方合作伙伴、客戶、總分行提供標準化的接入。
2)浦發銀行,以開放平臺和開放運營體系,打造即想即用跨界服務
浦發銀行將API Bank開放平臺作為打造數字生態銀行的戰略抓手。以開放平臺為承載媒介,匯各方科技力量共建,將多種能力輸出,尋求多方共贏。
首先,以API連接構建生態圈,拓寬服務邊界。浦發銀行API Bank通過API架構驅動,以用戶為中心,內建生態、外接場景,跨界連接各行業建立合作共贏生態圈。同時,以開放的業務經營模式,突破傳統物理網點甚至APP局限,把產品和服務嵌入到生態伙伴的平臺和業務流程中,依托合作伙伴打通連接用戶的“最后一公里”拓展浦發跨界合作邊界,實現拓客和流量提升。截至2019年上半年,浦發API Bank開放平臺已發布304個API服務,對接129家合作方應用,總交易量達4300萬筆。
其次,與生態圈伙伴互相賦能。浦發銀行強化AI創新賦能,結合AI、AR/VR等技術應用,主動感知客戶的場景和需求,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或客戶根據需求通過小程序、合作伙伴APP等各種渠道調用銀行API,滿足即想即用的跨界服務。
3)眾邦銀行:基于互聯網交易打造即插即用開放平臺,實現跨越增長
眾邦銀行基于互聯網交易銀行的定位,基于傳統金融服務以線下體驗店提升服務體驗,通過與互聯網場景平臺對接,打造B2B2C金融開放平臺,融入交易平臺的應用場景,助力眾邦銀行突破線上局限實現跨越增長。在開放模式上,以組件式、模塊化方式開放,將金融服務、產品資源開放到互聯網平臺輸出,借助互聯網應用開發商,加速金融產品迭代創新,擴展用戶群,降低獲客成本,并最終提升用戶體驗,實現共享雙贏。
開放銀行的建設為眾邦銀行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強而有力的支撐。2018年眾邦銀行已經完成開放銀行的平臺搭建,截止2018年末,眾邦銀行基于自身務對接了40家合作平臺,對外輸出的服務和產品包括眾鏈貸、眾車貸、眾稅貸等多個產品和服務,形成了以陸金所、京東金融、百度金融、中農網等為主平臺客戶生態群。通過開放銀行建設,眾邦銀行的用戶實現了從零到百萬的突破,日交易額實現20億的大步跨越,交易量從零穩步增長到近300萬筆,其中99%的交易都在線上完成。
4)蘇寧銀行,以金融科技+場景互聯,基于商業生態打造金融開放模式
蘇寧銀行定位“科技驅動的O2O銀行”,相較傳統銀行,蘇寧銀行更加注重線上布局,以用戶體驗為中心,以大數據應用為基礎,精準滿足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用戶需求,實現全方位、定制化的普惠金融服務;相較純粹的互聯網銀行,蘇寧銀行更注重線下資源優勢,聯合股東線下門店資源,打造實體金融體驗中心,為用戶帶來線上、線下全場景金融服務體驗。
蘇寧利用其零售商業布局開放金融生態。蘇寧銀行通過在商業生態中搭載并開展金融服務,又通過金融開放平臺將金融服務與物流、教育、醫療等平臺對接,聯合合作伙伴場景化營銷和服務客戶,既賦能合作伙伴提升服務能力,又能快速增加蘇寧銀行的獲客場景和流量資源,實現共贏。
三、5G時代,開放銀行戰略將加大多方協同共建并加速服務滲透
3.1 在數字化快車道下,銀行機構加快開放戰略實施既需科技賦能也要監管的護航
中國開放銀行發展處于起步階段,銀行作為承載金融服務的主體,是開放戰略的主要實施者,但開放銀行不是一種技術、單個產品或服務的開放,是開放戰略中各參與方協同共建的新生態,是開放的服務生態。需要開放戰略中各參與方的協力,而銀行機構作為其中資源和金融服務供給端主題,從戰略層面去擁抱數字化的開放性思維,從組織架構調整,到聯合科技力量去驅動產品設計、功能開放、數字化運營能力建設,加速全方位數字化轉型。
3.2 5G時代萬物互聯,從銀行開放變革,向賦能B端服務C端層層滲透
5G規模商用將真正實現萬物互聯,加速銀行數字化開放變革。首先影響的是銀行機構,改變其獲取流量、數據、客戶的方式和途徑,同時AI、VR等新技術應用,改變服務手段,全面提升數字化能力;其次是B端企業,在新的生態體系合作關系中,更能充分發揮其核心優勢,加快技術迭代和面向用戶的智能服務應用創新;政府相關部門等G端機構,一方面借助開放體系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參與建立各方參與規范和數據開放標準,也將推動政府相關數據的開放、AI、VR等技術的應用和,為公共服務賦能;最后,各參與方的融合開放,將全方面提升C端用戶的服務體驗,包括無處不在的銀行服務、公共服務等可隨時、及時通過各途徑獲得滿足。
作者:易觀分析,微信公眾號:yiguanguoji
本文由 @易觀分析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