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廚房商業化探索(下):直播進行時

0 評論 9054 瀏覽 28 收藏 11 分鐘

本文介紹了關于下廚房直播課堂的4個小發現以及2種在直播收入模式上的嘗試。

打開下廚房APP,在底部菜單欄點擊「課堂」,就進入了付費課堂頁面。付費課堂有「直播」與「錄播」兩種形式,這是下廚房商業化變現的第三種模式。

品牌合作菜譜,是面向B端收費;市集電商賣貨,是在B端與C端之間收取傭金;而付費課堂,則是面向C端變現。

用戶購買付費課堂后,可以無限回看視頻,獲得課程課件,以及進入學員交流群,與講師進一步溝通;而購買直播課堂,更可以與講師線上互動,及時提問并獲得解答。

一、關于付費課堂的小發現

筆者按博主粉絲量進行分層,5萬以下、5萬-10萬、10萬-15萬、15萬-20萬,每一層按相同比例抽取共50個直播視頻,進行關鍵指標統計,有幾個小發現:

1. 直播課程用時較長

抽取的50個直播課程,平均時長為70.48分鐘。其中,甜點蛋糕直播時間最長,比如草莓奶油蛋糕直播3小時40分鐘;咸甜曲奇大禮盒直播2小時40分鐘。

下廚房為用戶提供不同「倍速」選擇,有原速、1.25倍、1.5倍和2倍四種模式。

但以平均1小時的視頻時長計算,即使選擇最快的2倍速,也只能壓縮至30分鐘,對比短視頻來說,需要用戶更多的耐心。

2. 低價課程引流突出

下廚房的直播課程,普遍售價為19.9元,通常是一些家常菜式。比如白切雞、炸醬面、片皮鴨、各式煲仔飯等;相比之下,甜點蛋糕售價較高,最高為69元。

在標準定價的基礎上,下廚房還會給予不少特價優惠。

  • 面對新用戶,下廚房推出「新用戶特價專享」,提供一些優惠的大咖課程,實現拉新引流。
  • 面對所有用戶,下廚房提供了不少「免費課程」與「促銷課程」,將價格拉低到下一個價格段,以吸引用戶參與。

在統計的50個直播課程中,平均參與人數為3272人。其中,9.9元以下的低價課程,貢獻最大,平均參與人數達6967人;60元以上的高價課程參與人數最少,平均為1067人。(參與人數=付費人數=課程銷量)

3. 流量矩陣維度豐富

下廚房的流量不只是傾斜于低價課程。根據首頁設置,我們可以看到下廚房的流量矩陣包含4個維度:低價課程、熱銷課程、高分課程、猜你喜歡。

  • 低價課程:包括「新用戶特價專享」和「免費課程」兩個子類目。下廚房推出8個「新用戶特價專享」課程以及24個「免費課程」,降低用戶嘗鮮的門檻。
  • 熱銷課程:主要以時間維度進行銷量排行,分為「七日熱賣」和「上月暢銷Top10」兩個子類目,通過給予優質作品更多流量打造爆款。同時,下廚房專門設置了「人氣烘焙」與「家庭美食」兩個熱銷類目的推薦流,更擊準目標受眾的需求。
  • 高分課程:對用戶評分進行排行,分為「高分好課」和「上月高分Top10」兩個子類目。下廚房的評分機制以10分為滿分,被推薦到高分好課的課程,評分都在9.7分以上。
  • 猜你喜歡:是常見的個性化推薦欄目。親測發現,瀏覽或關注過的KOL的作品,會得到更多推薦。在下廚房以「人」為核心的社區氛圍里,以人帶動內容,會更有標簽感。

4. 整體收入有待提高

按照公式:

“整體收入=課堂單價*參與人數”?

50個直播課程平均收益約4.5萬元。

其中,低價甚至免費的引流課程,參與人數多,但收益少;高價的課程,每用戶收入高,但參與人數不多;折中之下,中間價位(約39.9元)的課程,帶來的收入最高。

測算一下下廚房的收入水平:

如果按平均每堂直播課收入4.5萬計算,產出100個課程為450萬。然而,大部分KOL一年下來,也只進行大約30場直播。也就是說,一位KOL一年帶來150萬收入(僅為個人預估)——相比起抖音的營收能力,下廚房的收入還相差甚遠。

以疫情期間的新晉抖音達人/商城為例:

  • 主播“韓飯飯”在直播間帶貨護膚及化妝品,7天總銷售額達622.1萬;
  • 克拉拉(廣州)服飾從2月7日開始直播,不到半個月銷售額520.7萬。

這都是下廚房望塵莫及的數據。

能否引入「帶貨」模式?

抖音直播的高額收入,來源于帶貨。那么,下廚房能否復制這一模式?

目前,直播的收入主要有以下4種模式:

具體分析下廚房應用這些收入模式的可行性:

  1. 打賞分成:下廚房直播已經有付費門檻,打賞分成帶來的額外收入可能不高;
  2. 廣告收入:刊登廣告會影響用戶體驗,需要慎重,但可以嘗試場景式植入;
  3. 會員訂閱:需要用戶有強烈的身份認同,且可提供給會員的特權較多;
  4. 電商收入:可以增加電商鏈接跳轉,打通「付費課堂」與「市集」的連接。

二、下廚房在直播收入模式上的兩種嘗試

綜合分析下來,下廚房在直播收入模式上,還可以嘗試:

1. 場景式廣告植入

在看課程的1-2個小時里,用戶的關注點全在手機屏幕上。廚師所用的廚具、電器、食材、調味品,全部得到長時間的曝光,這是天然的帶貨場景。

  • 可以在廚師臺詞中進行植入,但要建立「中立」感,降低明顯的銷售導向;
  • 可以將需要植入的商品作為道具,呈現在觀眾面前,例如用美的電飯煲做飯、用海天蠔油作為調味品、用特百惠旋風切剁器絞肉等;
  • 可以在獎品中植入,發放產品優惠券、代金券,刺激用戶購買。

2. 電商直播帶貨

廚師用到的廚具、電器、食材、調味品,都可以增加電商鏈接,一鍵跳轉至下廚房的「市集」電商頁面。還可以配合直播中發放的優惠券、代金券,一起使用。

此外,直播中的菜式,也可以推出「半成品」進行銷售。下廚房的競品——豆果美食,已經嘗試了「直播+半成品銷售」模式。

疫情期間,豆果美食先后與西貝、云海肴等餐飲品牌嘗試半成品,單場銷售額可破60000元。三場大廚直播的觀看總人數達到180206人,半成品銷量為2096件,銷售額為194973元。

過往數年里,盡管“半成品”并不是一個新物種,但這個賽道始終沒有跑出重量級的玩家。這次疫情,卻意外推動了半成品銷售的發展。

據“鉛筆道”自媒體數據統計:

  • 小龍坎的方便類食品近期銷售額超3000萬元,同比增長90%;
  • 盒馬工坊的半成品菜肴,從春節至今,日均銷量為平時的10倍以上;
  • 小南國自推出方便食品和半成品后,春節期間銷量同比增長5514%;
  • 吳大娘水餃成交額超同期45倍……

在半成品賽道上,品牌餐飲店、零售渠道(盒馬、京東等)、外賣平臺、美食社區,以及抖音、快手等新興渠道,都在努力競跑。

而作為美食社區“一姐”的下廚房,更有想象空間。QuestMobile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前后,下廚房日均DAU高達106萬,遙遙領先于其他菜譜APP。

依托巨大的流量和不斷進擊的商業模式,下廚房4.5萬的單次課程收入,也許很快就可以突破了。

相關閱讀

下廚房商業化探索(上):KOL出圈記

下廚房商業化探索(中):電商帶貨潮

 

作者:Vinky,微信公眾號:叁言梁語

本文由 @Vink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