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啟示錄之經濟學:快手領先三年為何被抖音反超

7 評論 8299 瀏覽 28 收藏 19 分鐘

在產品工作中,借助其他學科體系的知識會對工作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作者從三個方面闡述經濟學對于產品工作的作用,希望對你有幫助。

互聯網產品經濟作為一個剛誕生不久的崗位,其實還沒有成熟的體系知識支持,需要借鑒一些成熟學科的知識,其中我認為對產品工作啟發最大的是心理學和經濟學。

因為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事物發展規律,并追求一個系統下最大效率的學科。每個產品其實都是一個約束條件的系統,那么產品經理自然就是這個系統的制度設計者,如何追求產品內效率的最大化是可以從經濟學中獲得啟發的。

那么我也將從幾篇文章談談我從經濟學中獲得的對于產品工作的啟發,至于心理學后面還會有另一個系列文章來討論。

一、這個世界是如何分配資源的

文章開始之前需要先討論一個問題,我們所生活的人類社會是如何分配資源的?

1. 競爭規則

首先用最樸素的視角去看,回到我們的原始社會我們是怎么分配物資的。一個字-打!

誰最能打,誰就是部落首領,能得到最多的物資。暴力在人類社會中一直是一種備受推崇的競爭規則,原始社會最能打的是首領,冷兵器時代最能打的是將軍,一直到今天各國之間還需要積極的軍備競賽。

除了暴力,我們還會用時間來決定分配。比如在中國看病,你是需要掛號排隊的,誰先來誰就能先就醫。還有咱們北京的買車資格,是隨機分配,搖號決定的。

除了時間,我們還會按照血緣決定分配。

在封建時代,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在出生時幾乎就決定好了。比如周朝的分封制用嚴密的制度把社會的資源按照出身分配好了,一直到今天,我們的社會階級依然可以靠繼承來獲得,只是階級的流動變成更容易、更頻繁了。

除了上面這些,我們還可以按智力、天賦、勞動、運氣等等競爭規則來分配。

2.價格是最好的競爭規則

上面說了那么多競爭規則,我們今天的社會主要用的競爭規則是什么呢,是價格。

如果我們用暴力作為這個世界競爭的規則,會帶來什么結果。所有的人都把時間、精力放在強健體魄上,整個社會并不會因此更富有,而絕大多數的資源都會被身體最強壯的人占有,也就是說這種競爭是零和博弈。

如果我們用時間作為這個世界競爭的規則,會怎么樣。每個人想獲得一樣東西都需要排隊,那么時間都被用在了排隊上,能用在生產上的時間就大大減少,整個社會積累財富的速度會非常緩慢。

如果按照血緣來作為主要競爭規則,那么每個人的命運都在出身時就被決定了,那么誰還有動力去努力呢?

除了上面這些競爭規則,還有智力、天賦、勞動、運氣等等規則,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這些競爭本身就需要消耗社會的資源,社會不會因此增加財富,人和人之間是一場零和博弈。

如果用價格作為這個世界的競爭規則呢?人們就會努力的去賺錢,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為了賺錢他們就會去生產別人需要的東西,最后整個社會的財富就會因此不斷累積。

說到這你應該明白了,價格這種競爭規則之所以能使社會更富有,是因為它把所有人的利益都協同到同一張價值網絡,讓人們自發為這個網絡創造價值。

對于現在的互聯網產品來說多多少少有點生態屬性:產品內有不同的角色,內部有流量、入口、位置、用戶等有限資源。如何設計正確的競爭規則,使得產品這個系統的效益最大化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有些產品分配流量的規則是靠運營去決定的,比如某直播平臺,哪些主播能獲得頻道內頭部展示的資格是靠運營去決定的。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主播都去思考運營人員的喜好,沒有人去考慮用戶喜歡什么,最后平臺只留下了一批跟運營喜好相同的用戶。

二、價格的作用

1. 價格的三個作用

既然說到這,就說說價格的幾個作用。

  1. 價格能夠非常有效、節儉地傳遞關于稀缺的信息。如果某一年糧食供給不足,政府要怎么把這個信息傳遞給社會呢?我們什么都不用做,價格就會告訴整個社會。今年糧食供給不足,大家需要省一點。
  2. 價格能夠指導人們生產。通過價格人們很容易就知道,我們該生產什么,用什么方式生產。
  3.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價格能夠做到賞罰分明。如果一個人做了對社會有貢獻的事,那么他需要得到獎勵才會一直做下去;如果一個人對社會沒有貢獻卻一直消耗資源,那么他至少需要得到一點懲罰才會停止這樣的行為。價格可以高效、節儉地完成這項工作,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不需要誰來獎勵,價格已經獎勵他了。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人也不需要誰來懲罰,價格已經給了他恰如其分的懲罰。所以如何分餅,比如何做餅更重要。

就是這3個作用,支持著人類社會高效地運轉。產品中也有這樣的單位,發揮著類似的作用,下面會討論。

2. 試圖人為控制價格的后果

價格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實中往往有很多人試圖控制價格。

首先明白價格是如何形成的。

有些人認為價格是由政府,或者企業制定的,但其實他們沒有明白價格是真實需求的反映,是在供求雙方的博弈中形成的。

說白了供方出價太高不會有人愿意買,而需求方出價太低也不會有人賣。這就是西方經濟學說的,價格取決于供求關系。

但是我們要明白供求關系決定價格是一個基礎的框架,在這個框架基礎上添加各類因素來實際求解價格。在真實的商業世界,還需要考慮很多因素。經濟學有時追求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最優解,而產品經理角色定位更像是商人,要追求自身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利用經濟學規律使自己的產品產生最高效益。

所以說價格我們是無法控制的,如果非要控制往往就會事與愿違。

拿房價舉例,房價是我們現在討論最多的話題了,很多人往往帶著樸素的價值觀去考慮這個問題,認為政府只要限制房價問題就解決了。

一二線城市的高房價是由大量涌入的人口產生的需求支撐的,房子只有那么多,可想要房子的人有一大片,我們最終還是要決定如何分配房子。如果我們限制價格,就是拒絕了用價格這種分配方式,那會怎么樣。人們會使用社會關系、人脈去爭取房子,最后得到房子的還是那批人,卻花了比原來更多的錢或是其他資源。這就是價格管制帶來的價值耗散。

價格管制必然帶來價值耗散:不光是價格,任何由系統內多方博弈關系形成的變量都不能控制。

這里舉幾個互聯網產品的例子,我們都聽過很多B端商戶抱怨某寶的廣告位太貴,說上某寶送死,不上某寶等死,要求限制廣告位的價格。如果某寶真的限制了廣告位的價格會帶來什么后果?

首先當然其直接利潤會受損,另一個更重要的后果是,優質商戶被平臺主動抑制住了。因為能夠出更高價格買廣告位的商戶,一定是產品更優質,能產生更多訂單量的商戶。如果平臺不把資源給這些優質商戶,反而給無法產生訂單的劣質商戶,豈不是本末倒置。

再看一個打車軟件的例子,相信大家都碰到過特殊時段或者特殊地段打不到網約車的尷尬。

我自己就碰到過加班到12點,又趕上下大雨,叫了網約車結果排到50位的情況。在這個場景下,網約車的供給是稀缺的,既然稀缺就要考慮分配方式,一般打車軟件使用的分配方式是先到先得,就是排隊。但是同一時間段,不同人的需求程度可能是不同的,有些人是悠閑地逛完街準備打車回家,有些人可能是累了一天想趕快回家休息,有些人可能是碰到緊急情況需要馬上就醫。

所以對于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有些人的時間是更“貴”的。這里就是我們剛剛說的價格的作用,它可以非常節儉地傳達不同人對資源的需求程度。用排隊這種競爭方式,一方面當然企業的利潤少了,另一方面對于那些更需要網約車的人來說資源配置是不合理的。但是可能考慮到dd是因為受限于國內的社會文化等因素,所以不得已使用這種競爭方式,這里也不妄自揣測了。

上面兩個例子都是關于價格的限制,我們再舉一個對于需求的限制。

相信大家對于雷布斯的饑餓營銷都有所耳聞,每次新品發布必定在一分鐘內斷貨。前面我們就說過任何由系統內多方博弈關系形成的變量都不能控制,用戶需求顯然也是不應該人為控制的。

這不最近小米10發布,終于玩砸了。一方面被友商鉆了空子,另一方面我們看小米養活了一大批黃牛。普通用戶肯定是無法競爭過黃牛的,只能出比原價高出幾百元的價格從黃牛那里購買,要知道這幾百元本來都應該是小米的利潤。

三、價格對產品的啟示

其實上面已經提到了對互聯網產品的啟示,這里再用抖音和快手的案例串起來具體的討論一下。

1. 每個產品都有價值流通的基本單位

每個產品都是一個簡化后的生態系統,產品內有不同的角色。

拿短視頻平臺舉例,內部有觀眾、內容生產者或是團隊、MCN機、因直播帶貨興起的供應商、廣告商、平臺管理者等等,你看這里角色還不少,內部有流量、入口、位置、用戶等有限資源!

這么多角色需要在這個生態內交換價值,就需要流通價值的基本單位。一種典型是電商產品,價值流通的單位就是貨幣本身;一種是內容產品,價值流通單位一般是流量。對于這些變量的限制必然會導致價值耗散,而且更重要的是對于互聯網產品來說,這些變量是可以反映用戶喜好等信息的,限制這些變量,長此以往就會失去對于用戶真實的了解。

2. 好的生態需要正確的競爭規則

既然產品是一個生態系統,內部有資源需要分配給不同角色,那么就需要一個競爭規則。這個競爭規則要把生態內的所有角色協同到同一張價值網絡內,把他們的利益與平臺的利益捆綁在一起,這樣每個人的努力都會為平臺創造價值,這就是我們說的做增量。

而事實上,很多產品的競爭規則都是低效的,甚至于沒有競爭規則。除了本文所舉的例子,還有很多鮮活的案例,限于篇幅這里就不再舉例了,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與我私下討論。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要設計這樣的競爭規則,關鍵是要找到那個像價格一樣的變量。讓所有參與者,做了對平臺有貢獻的事,就自然得到獎勵;做了有損平臺的事,就自然得到懲罰。這樣讓每個人都能得到恰如其分的獎懲,讓所有人與平臺休戚與共,最后這張巨大的價值網絡就會推著產品向前走。

3. 抖音和快手的內容生態之爭

快手從2013年轉型做短視頻,在15年踩中短視頻的風口,16年用戶量就已經超過3億,是當之無愧的賽道老大哥。反觀抖音呢,誕生于2016年,晚了快手整整三年,而且在行業已經快速發展的時候才進入,卻在2018年日活反超快手。

到了2020年,抖音日貨4億,快手3億左右,無論是在用戶量,還是用戶心智上,抖音都穩穩地超過了快手。盡管抖音的反超還有很多因素,內容生態還是其競爭的關鍵,本文就從競爭規則的視角討論一下兩者不同的內容生態。

我讀過快手研究院寫的《被看見的力量》,里面介紹了快手團隊做產品的初衷和內在邏輯,核心邏輯就是一條-注意力經濟。就是說想讓每個人都能在快手上被注意到,快手的定位就是讓每一個生活都能被看見,那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每一個人都有被平等展示的機會。所以快手的算法上有一條規則,叫做平等分發,就是流量會向大多數普通人傾斜,從而讓每個人都有被看見的機會。

看到這你就明白了,快手對于流量的競爭規則是按需分配,誰有被展示的需要,就給誰分配一些流量。這帶來的結果是什么,優質的內容生產者得到的展示機會和普通生產者一樣,甚至還不如普通生產者,優質生產者失去了動力。對于觀眾來說,看不到優質內容,最后用戶流失。這就像計劃經濟下,優質的生產者得不到機會放棄生產,而大眾想購買優質產品卻買不到,整個經濟就發展不起來。

反觀抖音是如何分配流量的,抖音有一套內容池規則,所有的內容經過發布后會進行第一輪推薦,如果完播率、點贊率、轉發等符合標準就會進入下一輪推薦,得到千人級的流量,以此類推。所以抖音的流量競爭規則是內容質量,如果內容被用戶喜愛會分配到更多流量,內容不受用戶喜歡就分配不到流量。

在這種類似市場經濟的規則下,優質生產者被市場篩選出來,得到的應有的獎勵,就會更有積極性生產,而劣質內容被市場淘汰。觀眾呢,能持續看到優質內容,密度遠高于快手,就會投入更多時間,反過來又刺激了生產者創作。觀眾、創作者、平臺,三方利益被協同到同一張價值網絡內,整個內容生態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盡管快手有著美好的初衷,但事實是優質生產者轉向抖音,觀眾也看不到優質內容,在這場內容生態的競爭上輸給了抖音。近年來快手的內容生態與抖音趨同,也印證了這一點。

這個世界有很多這樣的現象,美好的愿望往往事與愿違,帶來的我們不想看到的結果,而經濟學就是這樣一門研究事與愿違的學科。

本文旨在從一個新的視角討論互聯網產品,只是輸出一些自己的思考。期待能與各位討論,產生新思考。

 

本文由 @帥得翻皮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新穎的角度,感覺很多經濟學概念都和產品設計相關,已關注!期待更多精彩的文章~

    來自廣東 回復
  2. Lalla

    回復
  3. 有人大蔥,就有人咖啡,無關是抖音還是其他

    來自上海 回復
    1. 我是pm的用戶都這么幼稚了嗎,人家作者在拿內容生態舉例,你非說這是用戶自身偏好決定的。照你這么說每個產品的成敗都沒有其他原因咯,全看用戶偏好,產品一誕生命運就決定了?

      回復
  4. 平等分發有些烏托邦,穩定和前進的結構向來伴隨權力的讓渡和集中,自然就形成不平等社會關系和資源分配

    回復
  5. 感覺作者這個視角很新穎,很有幫助,期待其他文章

    回復
    1. 謝謝,借樓。經濟學系列還有會其他文章,把經濟學的概念引入到產品中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