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成為國內的instagram? | 圖片社交類app大盤點
國外的圖片分享社區,instagram 一家獨大。而國內戰場一片混亂,in、nice、lofter都一直在盯著圖片社區,事實上,他們都私底下稱自己為中國的ins,但是這塊蛋糕很難撬動。相反,占據著移動端社交入口的微信,微信朋友圈占據著國內圖片分享的大部分流量,如果從圖片流量上看,它就是國內的ins。但微信是熟人社交,它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同時朋友圈的照片分享偏生活流水化,離高質量的圖片還有一定的差距。而雖然in、nice、lofter等有著相對高質量的圖和氛圍,但又沒有像微信這樣的強關系鏈和入口流量優勢。
顯然,國內的圖片分享社區在短期內很難冒出一個巨頭,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暢想一下,誰在未來幾年能成為國內的instagram?
當然,要成為國內的instagram,要滿足些什么基本條件?
- 用戶體量和活躍度遠遠大于其他競品
- 開放的“社區”
- 有穩定的圖片內容生產渠道和內容生產、消費循環
…
很長長的枯燥文,建議跳后最后看結論。
一、拍照分享這件事
說到圖片分享社區,當然離不開拍照,先有拍照,才有分享。我們先看看跟拍照分享這件事,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 拍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拍照已經從曾經高門檻的少數派,變成一種屬于全民的生活方式,手機在手,拍遍天下無離手。去玩的時候,總少不了到此一游的游客照;聚會的時候,少不了的自拍照;吃飯的時候,哦對,相機先吃。
可見,拍照已經慢慢演變為一種基本的生活需求,特別是在相對年輕的群體中。
2. 修
如果說拍照的流行是全民攝影的一小步,那么修圖,則是走向全民攝影的一大步。簡單來說,修圖讓照片“看起來”更有逼格和有趣,這是大部分小白用戶的修圖需求。就算拍得再一般的照片,套上個濾鏡,左裁右剪,加個文字模板或貼紙,逼格瞬間提高一個檔次。
這,大概是修圖的魔性。
3. 享
拍照和修圖之后,要么留給自己,要么曬給大家。說到底,社交分享才是大多數用戶拍照的終極目標。
畢竟,小虛榮,微炫耀之心凡人皆有之。圖片載體繼文字和語音之后,又一個感情宣泄的出口。
對應拍、修、享這三個路徑節點,有對應不同的產品滿足對應的需求,當然其中有些環節是相互融合和滲透的。
在拍這個需求上:在大多數時候,都在手機自帶的攝像頭來完成,畢竟,拍是一個簡單的快門動作。慢慢地,后來,拍得好看變成一種需求,特別是自拍的時候。于是在拍的功能上附加上簡單的修圖功能,也就是美顏。接著又出現專門自拍的應用(如美顏相機、相機360、潮自拍等),對被拍對象進行裝飾,比如美顏、動態貼紙、濾鏡等,功能更為強大。
在修圖這個需求上:把P圖變成一件簡單的事,修圖應用要做的就是減低學習的成本和門檻,提高工作效率。它最大的法寶當然是濾鏡,它封裝了底層繁瑣的技術實現,用戶一鍵就可以切換和體驗一種濾鏡。
修圖這個階段,按照片內容(人或景)的不同,分為兩條線,美顏線(人)和美化線(景)。美顏線,當然是以女性為主的磨皮、美白、祛斑、祛痘、瘦臉、瘦身、瘦鼻、增高、眼睛放大、祛黑眼圈、亮眼、白牙…
美化線,包括參數調整、摳圖、局部虛化、馬賽克、涂鴉、裁剪、旋轉、邊框、貼紙、文字等。
此外,還有一些小眾的垂直需求,如拼圖,海報,留白風,電影風等。
在享這個需求上:大多數時候,拍、修只是作為一種工具,為分享做鋪墊。因此,也就決定著前兩者是工具屬性,而后者為社區屬性。
簡單來說,拍照和修圖的動機最終要在分享這個環節體現,對于一個圖片分享社區來說,它可能是這樣的:
一、單純的分享,修圖交給其他工具。這就是典型的微博微信社交平臺,它們只專注在社交互動上,用戶在美圖秀秀或者天天P圖、VSCO等修圖軟件上修完圖后,再到這些平臺上去分享,或者無需修,直接分享。這些平臺引力來自于它們強大的社交粘性,用戶的訴求表現:社交 。
二、修圖+分享,更多地表現為濾鏡+分享。分享平臺為用戶提供便捷的修圖工具,再丑的照片,只用抹上濾鏡,也可以變成一張高大上的照片,這類平臺就是我們說的圖片分享社區。
二、圖片社區產品概述
LOFTER:LOFTER是在PC端的輕博客時代出身,最開始的切入點是攝影,大部分的種子用戶是從網易攝影引入,后面拓展到繪畫、二次元等文藝元素。
但LOFTER的定位一直搖擺不定,曾經也有過很文藝的slogan,如:每個人的理想國。而后隨著移動端圖片社交的爆發,也嘗試做中國式的INS而做轉型嘗試,如今PC端和移動端的LOFTER功能并不完全一致。
in:早期的就是一個圖片分享式的小型微博,以生活品牌為標簽,主打貼紙和濾鏡。如今一躍成為國內活躍度和用戶體量最高的圖片分享應用,緊緊抓住年輕一代的圖片分享需求。同時,借助直播的風口,直播成為in中的另一個標配功能,跟時尚相關的in達人用戶直播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舊版的in(新版的UI很好看,但是懶得做了)
nice:跟instagram產品邏輯最像的是nice,或者說是添加了標簽的中國版instagram也不為過。nice是一個主打關系鏈的社區,其實社交的功能強于其他幾款產品。
instagram:instagram以其出色的濾鏡和圖片分享功能開拓了圖片社交領域,并最后被Facebook收購,成為國外最大的圖片分享社區。就像其slogan一樣,它的出現讓再難看的照片,加上濾鏡之后也可以成為一件藝術品。
黃油相機:黃油相機做得很垂直,主打照片上文字加工,是一款相對比較小眾的產品。
在易觀千帆上得到平臺一些指標:
月活數
月活數
用戶性別分布
用戶時長
in官方數據稱用戶超過8000萬,LOFTER稱超過3000萬,對應10%左右的用戶活躍度。此外,在這五個平臺上,女性用戶的比較占有絕對的碾壓優勢。LOFTER使用時長最高,得益于其高質量的社區內容。
三、社區VS社交
我們首先明確兩個概念,社區和社交。
社區沉淀的是“內容”,是少部分意見領袖(KOL)的領地,像更是一個虛擬階層社會的產物;社交沉淀的是“關系”,它更多是發生在同一個階層之間。
我們看看兩者的區別:
1.社交與社區的階級屬性
老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上圖要表示的其實就是這個意思。,第一排藍色和第三排灰色的人群,屬于同一個階層,中間混合體是屬于不同階級的人群。真正的社交需求,通常只發生在同一個階層內。
舉個粟子:我們對微博和微信都很熟悉,為什么微信的崛起并沒有讓微博走向落寞?
道理很簡單,兩個產品滿足著不同的需求,雖有交叉,但它們不是代替和被代替的關系。微博是一個弱社交工具,它的社區屬性和媒體屬性遠大于它的社交性。而微信就是一個純版的社交工具。對應上圖,微信的用戶關系基本屬于第一排和第三排,就是熟人圈子關系。而微博是第二排的混合圈子,也就是以資訊為載體連接不同圈子階層,當然微博也有一些熟人關系,但這種熟人關系在微博大V,各路明星,熱點資訊的轟炸下顯得微不足道。
微博的用戶訴求是資訊(內容),然后再是關系。而微信的用戶訴求是關系,然后再是資訊。在微博上關注大V,關注明星,關注有趣的事,在這里就像一個開放的信息流廣場,信息流通往往是單向的,就像一個粉絲在喜歡的明星或大V下面留言得到回復,TA就會像中了彩票一樣高興,這種雙向的互動是少到可憐的。而微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朋友圈的互動,會回歸到“關系”這一層。
2. 社區需要不對等的關系
前面提到,在微博社區上得到跟大V或明星互動的機會就像中彩票一樣,這里延伸出一個有趣的觀點:階層之間信息傳播具有單向性。這也是構成社區的一個重要條件,社區需要不對等的關系。不是同一個圈子里的人,你逗人家,人家懶得理你。正是這種階層的距離感的存在,激活了整個社區。上游用戶生產的內容,由下游用戶來消費。
社區主要內容的沉淀,主要由高端玩家來完成,低端玩家負責消費,當然他們可以自high。在微博上,話語權掌握在少部分的KOL手中,知乎也同樣如此。
3. 社區需要看得到的距離
前面說社區需要不對等的關系,當然,縮小這種不對等關系的距離還必須是可見的。也就是,社區不但可以引進高端玩家,還可以從最開始的低端玩家中培養出高端玩家。社區中的KOL不外乎有兩種出身,一類是自帶光環,來的時候就已經是紅人了,就像小李子進駐微博,只說了一句Hello China,就獲得70多萬個贊。另一類,是依靠這個社區平臺和自己的努力,漲成高級玩家,如:同道大叔、留幾手…
對于低端玩家來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4. 階級體量分布大多顯類金字塔型
社區用戶階層體量的分布應該也滿足28原則,優質用戶20%,普通用戶80%,在金字塔底部,都是嗷嗷待哺的普通用戶。
所以,在這里,我們說的更多的是圖片分享社區,而不是圖片社交。
一個好的社區,需要有穩定的內容生產渠道和內容生產、消費循環,還要有良好的社區氛圍,這很多時候需要運營來完成。
四、內容運營
社區沉淀的是內容,社區用戶消費的是內容,因此,內容要有產出才有消費。對于一個社區來說,內容運營就包括:內容的產出、內容的二次包裝與顯現、內容變現等。
內容的產出:內容的產出,一般分為兩種:PGC和UGC,不同的平臺,在產品不同的階段,PGC和UGC扮演的角色不一樣。
內容的二次包裝與顯現:平臺方將作為一個中間人,將用戶產生的優質內容進行整合,分類,顯現,便于用戶獲取。主要的顯現方式有平臺內、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
內容變現:內容變現,是為優質的內容產生者提供經濟上的回報,也是留存的一種重要手段,當然這取決于內容的稀缺性與獨特性,這部分放到商業閉環里面。
內容的生產機制:
LOFTER:用戶發表內容后,給內容加上標簽;或者在某個標簽話題下直接參與該話題,當然用戶也可以自己發起話題,在移動端,以圖為主,長按可以發文字和視頻。而在PC端,用戶還可以音樂。
在早期,LOFTER的圖片處理功能是很弱的,這跟產品最初的定位有關,當時在移動端只有幾個簡單的濾鏡,用戶用的也比較少。原因是,LOFTER最開始主打攝影,專業的攝影人士或業余愛好者,他們肯定不用會這些小白用的濾鏡,他們用的是PS/LR,要是手機攝影也會用VSCO或Snapseed。LOFTER就是一個創作交流的平臺。
現在LOFTER的APP,也有貼紙、標簽、濾鏡這三個功能,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對現實的妥協。
in:在in中,媒介載體有圖片、故事、直播這三種形式。同樣,在上傳照片后,會有照片處理的功能,其中就有裁剪、貼紙、濾鏡、標簽(文字、品牌、地點)、玩字、涂抹、大頭等。其中,in主打的是貼紙、濾鏡、標簽,曾經很火的大頭功能已經放在最后個選項了。
在完成照片的修飾后,發布時有添加話題的選項,這個跟LOFTER相似,話題通過標簽功能來實現。然后每個話題都形成帖的形式來顯現,分最熱和最新,以及精華帖(由題主定)。沒有被人領養的話題,用戶可以申請成為題主。
當然用戶還可以在發現頁直接參與話題討論,比如inDream黑科技等,在in直播中,跟其他直播平臺不同的是,in對直播的內容做了篩選和排期,有一個優質直播的日程表,提高直播的質量,這部分可以看作是半PGC。
nice:在nice中,其媒介載體有圖片、短視頻、直播這三種形式。圖片的處理也是有貼紙、標簽、濾鏡、編輯功能,但最少為圖片添加一個標簽,這顯示了nice的標簽特色。可以看到,無論是LOFTER,還是in/nice,標簽都是用戶產生內容的方式。在短視頻中,可以對視頻貼上貼紙,還有選擇濾鏡。對于直播的內容,nice中做了個熱門的篩選,以及最近與附近,顯然這點沒有in做得好。
instagram:跟nice一樣,其媒介載體有圖片、短視頻。圖片的處理提供濾鏡、編輯功能,但不需要像nice一樣硬性選擇一個標簽。
黃油相機:黃油相機主打的是加字,也確實,在這句這里做了不少功夫。其中最有特色的功能就是Ding! 的功能,即在社區里看到任何你喜歡的圖片上的字,只要點Ding就可以套用這個模板了。同時在修飾這里,也提供裁剪,加畫布等基本操作,還有濾鏡、模板、元素功能,元素就是加字模塊。
對于PGC,黃油相機做得比較多,其中有黃油照片館里面的黃油課堂,以視頻的形式分享些教程,做得比較精致,中間也穿插了些優秀的用戶作品。
內容的二次包裝與顯現:
LOFTER:
主要分站內與站外兩種形式:站內以專題的形式展示優秀的UGC內容,引用優秀作品形成一個主題,這是大部分平臺常用的方式。站外,以微博微信平臺,做顯現。LOFTER的官方微博粉絲有100百,更新的頻率并不高,微信公眾平臺基本做到每日一更,閱讀量以千為量級,用戶訂閱數應該為萬級。
站內專題
微博
微信公眾平臺
in:同樣也分站內與站外。站內:以精華帖子的形式,in社區的內容偏生活化,娛樂化,像LOFTER那樣整理專題并不容易。同樣,在站外的微博上,也對站內的優質內容做些顯現,in官方微博有400萬粉絲,更新的頻率還算可以。微信公眾平臺“一個叫in的app”也基本做到每日一更,閱讀量以千為量級,用戶訂閱數應該為萬級。
微博
微信公眾平臺
nice/instagram:兩個平臺在內容顯現這塊做的并不多,可以說基本沒有,反而在關系鏈這塊做了些功夫。nice官方微博有500萬粉絲,更新的勉強做到每日一更,以雞湯語句為主。nice官方微信公眾號基本是每三天一更,閱讀量同樣也為千為量級,用戶訂閱數應該為萬級。而instagram微博和微信都沒有官方認證,故此忽略統計。
微博
微信公眾平臺
黃油相機:在眾多的社區中,黃油相機站內的內容二次顯現做得很不錯,這也是一個內容運營為驅動的產品。在黃油照相館中,有三個常用主題:黃油精選,也就是每周的作品精選;還有黃油專題,也是每周一次;黃油課堂,以視頻的方式教學和優秀用戶作品展示。
在站外的顯現中,官方微博“黃油相機教程”粉絲1.5萬,更新頻率蠻高,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更新不多,用戶訂閱數應該也為萬級。
五、用戶運營
簡單來說就是拉新、促活、留存、轉化,而且在產品不同的時候,所關注的指標也不一樣。這里我們主要講留存,也就是如何留住高級玩家,他們作為平臺上游內容的主要產生者,對平臺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
高級用戶的留存,無非從兩個層面考慮:一是心理層,分享的自我滿足,有人追捧的滿足,受到重視的滿足。二是:物質的回饋或是特權的滿足。我們看看各個平臺是怎么做的:
LOFTER:
一、LOFTER認證,滿足一定的條件的用戶就可以申請,申請的領域與權益如下:
二、ART變現:主要售賣框畫、明信片。 優秀的內容生活者可以讓創造產生價值,自己無需承擔生產、倉儲、推廣,上傳作品即可售賣。這一點說明LOFTER上圖片明顯高于其他平臺,但購買的群體基本也只來自于LOFTER用戶,這個渠道的有效性并不好評估。
三、自組織,有屬于他們的圈子,也是一種歸屬。像早期比較火的LOFOTO,還有chihato組織,在LOFTER上曾有很大的影響力。
in:
一、in達人申請:同LOFTER類似,達人是in中一群具有較高活躍度,同時在某一個領域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且樂于與人分享高質量內容的人。但其標準不可見,可申請的達人類型為:in搭、美男、美妝、攝影、美食、手繪、萌控、旅行、生活。
二、最in直播:in達人與in平臺合作直播,前面提到in的直播是經過篩選的,跟in比較貼切的直播內容。而成為in達人后,離平臺直播資源更近。
三、用戶等級與in幣,用戶等級有1-6級,身份彰顯,in幣可以兌換福利。
nice:nice也是達人認證,類似in。但在新版本中沒有找到認證入口。
黃油相機:沒有達人申請,也沒有用戶等級。
六、活動運營
活動是促活一個社區的激素,因此活動運營對于一個社區平臺也是很重要的。
活動運營跟內容的二次顯現有點類似,渠道也是分為兩部分,一是站內,一是站外的微博微信平臺。站內又可以分類banner位和信息流,信息流就是以一個類似普通用戶賬號的官方賬號分布信息。在LOFTER中有LOFTER官方博客,在in中也有in官方賬號,nice中有nice小助手,黃油相機有很多細分的官方賬號。而banner位的活動顯得更加顯眼,在LOFTER/in/黃油相機中都有。其中in的貼紙運營,玩得很不錯。
七、商業閉環
一個產品最終要回到商業的本質,那就是盈利。成功的商業化會無形于產品之中,而失敗的商業化會傷害用戶體驗。
LOFTER商業化理想:生活美學電商,按照網易杭州研究院博客產品部總監的說法是,社區電商和泛設計師的結合。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LOFTER 福利集市(泛生活美學類消費):?讓創作回歸創作,讓商業回歸商業,創作與實體商品相整合,也就是個人品牌電商化。
LOFTER ART(服務高端原創用戶):?通過將金字塔頂端內容產生者所產生的內容,包裝成商品售買,從而實現變現。比如,攝影作品,繪畫作品,設計作品。
LOFTER 印品(所有用戶的圖片增值服務): LOFTER印品:LOMO卡打印,讓?用戶可將自己喜歡的圖片,變成可觸摸的實體。
很可惜,理想聽起來總是美好的。LOFTER的美學電商改版,當時受到用戶的強烈抵抗,其實是用戶不習慣官方那種粗暴的不搭邊廣告、以及內容娛樂化,于是有了一起“這不是我的理想國”(LOFTER曾經的slogan是:每一個人的理想國)用戶反抗事件。參與的用戶有700,話題閱讀量超過100萬。
一個用戶在該標簽下畫的圖
in的商業化同樣有兩個方向:
一、打印商城:所有用戶的圖片增值服務,這個跟LOFTER的印品思路是一樣的。社區沉淀的是圖片內容,那用戶就有將照片打印的需求。
二、最in福利社:美妝品牌合作,分免費申請以及in幣兌換專區。免費申請一般的步驟是用戶把活動分享到朋友圈,然后在in上曬出照片。美妝商家得到曝光,用戶得到福利,各有所得。同樣是美妝品牌合作,in和LOFTER采用不同的推廣方式,得到不同的效果。
in的用戶群體的用戶畫像要比LOFTER容易得到,因此,在商業化這塊,in的潛力要大得多。
nice 、instagram:
信息流廣告:在標簽流中加入原生廣告。instagram起步早,其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合作的品牌也非常多,微信朋友圈的廣告也是以這樣一種信息流的方式。而nice是將品牌廣告放在標簽流中,這跟其標簽就是一切的主旨相符合。
instagram的廣告
nice的廣告
黃油相機:
黃油相機的商業化在于字體與圖形的增值服務,在提供大量的免費字體的同時,提供少部分付費字體。
黃油相機付費字體
八、總結
LOFTER:處于轉型期,從最初的分享創作這個相對小眾的文藝定位,要進軍大眾泛娛樂的圖片社交,意味著內容要生活化,而其美學電商需要優質的內容來支撐,這是一個矛盾的決策。最近幾個月LOFTER的用戶活躍度在下降,LOFTER未來的發展要看背后的決策者的決策,國內ins這條路,有點艱難。
in:從年輕時尚女性這個垂直領域切入,in這幾年發展很快,也創造了很多奇跡。用戶體量和活躍數都排在最前面,重要的是,它商業化的試水取得不錯的成效,加上直播的風口,in的未來很讓人期待。
nice:就像前面說的,從產品形態上看,nice是最像ins的,并做了些本土的創新。在社區內容上,nice跟ins一樣,它的PGC干預是很少的,任其內容自由生長。這就要取決于平臺吸引上游KOL資源的能力,在留存和吸引KOL這塊,nice并沒有in和LOFTER做得那么好,而商業閉環是不是可以更豐富些呢?
黃油相機:這是一個小眾的產品,暫時離ins還很遠,但它也有很多不錯的點。
微信:別問微信為什么不加個濾鏡功能,哈哈哈。
作者:至善叔叔,一枚秋招求職狗,微信公眾號:至善叔叔,正在努力成為一名會叫的產品汪。
本文由 @至善叔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ice已經是一款炒鞋軟件
關于社區的觀點不敢茍同,圖片社區和微博、知乎是完全不同的。內容社區需要不對等的關系,但是圖片社區的核心內容——圖片相對于通過文字形成內容的門檻更低,內容的沉淀相比微博、知乎等更易由中低端玩家完成。階級的28定律除了lofter在ins、nice、in上都不太適用。
分析的很詳細,有機會交流下,添加你微信并留言了。
哈哈原來你也是華南施工大學的,南站多小師妹多過來玩
?? ??
認真看完了,手動點贊!